永世帝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清风逸之
等殷清风快到身前,他问道:“孟子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因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你给我写的信里又以秦朝为例。那你能用这句话或那个故事解释前隋灭亡的原因吗”
殷清风稍微琢磨了一下,说道:“按照《孟子告子下》的解释,前隋并不缺少‘法家拂士’。而且吐谷浑、突厥和西域诸国也已经臣服,所以,前隋的灭亡不是‘死于安乐’而是死于‘想要安乐’。”
这个说法有意思,李世民眼睛一亮。
“叔叔统过兵应该知道,无论是樵夫的砍柴刀、庖厨的厨刀还是士兵的杀人刀,时间久了都需要磨刀石磨砺。如果不经常使用,不经常磨砺,结果只有锈蚀掉。
仙人的故事就是让叔叔找一块磨刀石来磨砺大唐历代的圣人和臣子,只有这样,大唐的圣人才不会安于享乐、大唐的国祚才能延绵。
隋世祖要征讨高句丽的目的,是要让前隋四境无外敌。他不但要消灭高句丽这块磨刀石,而且是急于消灭。这是前隋灭亡的原因之一。”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一个原因是,隋世祖太过独断专行,让‘法家拂士’们不能发挥才能。”
点点头,李世民沉吟了一下,又问道:“如果换做是你,你该如何做”
殷清风回到:“高句丽可以征讨。不但要征讨,而且要不断的征讨。只是每击败一次,就退回来休养生息几年。这样做,不但能给高句丽一个喘息的机会,也给隋帝一个平定国内的机会,不让世家和武勋的势力过于强大。”
李世民在殷清风面前来回走了几步,说道:“现在大唐北面还有突厥压境,境内的世家对皇室又多不臣服...这,磨刀石是不是太多了”
殷清风说道:“大唐想要立一块磨刀石,不能选突厥。
突厥占有的领土过于广阔。如果给他们休养生息的机会,他们可以通过征服其他异族来壮大自己,在实力上并不会损失太多。这,对大唐就相当不利。
大唐不但要在漫长的边境上防守御敌,还要不停的向边境补给粮草、兵械和士卒,时间越久,大唐消耗的就越多。
所以,最好的结果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彻底征服他们。”
李世民追问道:“那只有在国内立一块喽”
殷清风说道:“小侄认为最理想的状态是,消灭突厥和吐谷浑,然后将羌人和高句丽轮换当做磨刀石。
 
第二百二十八章:盛会之前
也不能怪殷清风今天又透露了“天机”,这是他欠下的债。
因为之前的政治幼稚,他做了很多错事。现在打算蛰伏下来,有些手尾他要处理干净。
需要他处理的最大的手尾,就是停止削弱世家的计划。
他不可能向李世民说什么文化层次的内容,只好又推出一套磨刀石理论。
不过还好,前有‘生于忧患’的典句,后有秦朝和隋朝做例子,看李世民的样子是接受了他的“新”理论。
磨刀石理论当然不是殷清风首创的,他还没有那么天才。
小到一个猎人父亲让儿子独自去捕猎,大到一个国家为了转移国内的不满而发动对外战争等等,都是磨刀石理论的实践体现。
但是,从夏商周开始,历代统治者和文臣武将都没有机会悟到这套理论---生产力太低下了!几千年来,老百姓真正的好日子根本就没过上几天,还谈什么死于安乐就跟别提什么磨刀石了。
见李世民被忽悠过去了,殷清风赶忙让他们上车。
当李世民和李晋安见到四轮马车的时候,都不由得眼前一亮。
李世民绕着马车转了一圈,嘴里还啧啧个不停。
唐朝人出门没有坐车的习惯。
上到皇帝文武,下到妇人小娘子,都以骑乘为主。
现在看到一辆马车还是四个轮子的,好奇感多过占有欲。
“这是你想出来的”
殷清风向李世民介绍了一下马车,“...现在外面的路面都修整过了。平时骑马或许没感觉,但是坐上这辆车就不同了。不但速度快,而且颠簸感极小。”
“来,晋安!咱们上去试试。看看是不是真的那么舒适。”
李世民向李晋安喊了一句,然后率先进入车厢内。
车内的布置很朴素:车壁只是原木上刷了一层桐油。椅子也是素色的绸面。
李世民的屁股在椅子上颠了颠,“除了宽大和柔软些,好像也没什么新奇的啊”
他有些失望。
殷清风说道:“这是小侄自用的,所以俭朴了一些。如果有需要,车里夏天可以放冰盆、冬天放炭盆。叔叔身后的格子里还可以放些酒水或衣物等杂物。
或许年少的人不喜欢,但绝对适合体弱的老年人出行使用。”
李世民又四下打量了一下,说道:“那好,你给我制一辆。要最奢华最舒适的那种。”
殷清风说道:“没问题,三千贯外加十天就可以了。哦,挽马自备”
“三千贯没有!十天太长了,五天!”
李晋安看见李世民无赖的样子,哈哈笑了起来。他这些年很少见到李世民这般模样了。
殷清风向李晋安做了一副苦笑的表情,也不说话。
李世民还想说什么,但是马车停了。
他向外看去,“这就到了”
李晋安也好奇的向外看去,“还真是到了啊!”
下了车,李世民和李晋安就被覆盖着琉璃瓦的重檐歇山式的门楼给震撼到了。
高大、厚重、巍峨。
再定睛一看,门楼的石柱上还刻着文字:
上联是:万般滋味香,香招云外客。
下联是:味引酒中仙,仙来不思归。
“哈哈,好一个万般滋味不思归!走,进去!”
李世民只失神了一下,就谈笑自若了。
李晋安也笑了笑,低声对殷清风说道:“你这可是有些逾制了。”
殷清风嘿嘿了一声,向内虚引了着。
李晋安只是提醒一下。就算逾制了,有太子在谁还敢说什么不成
殷清风这么早就把李世民叫来,就是要留出时间给他俩讲解。
走在前面的李世民站在迎宾的妹妹中间,有些看花了眼。
等李晋安和殷清风站在他身后时,他头也不回的说道:“这样的衣裙,到时候也送一套来。”
李晋安给殷清风送了一个安慰的眼神,他心里很清楚太子的性子:他是见到好东西就想要。
出了回廊,李世民四下仰望着两层楼建筑。
琉璃瓦和瓷砖都见过了,他对两层楼结构的房屋露出好奇的样子。
“我听说你给那些佃奴盖的屋舍就是这样的,但那是城外,知道的人不多。现在你在城里建一处,再加上门口的那个,你就不怕有人弹奏你”
李世民仰着头说完,又问道:“这些是水泥建的,还是砖石建的”
殷清风回道:“水泥外贴着瓷片。”
李世民也没言语,直接向里面走。他对于花花草草的没兴趣。
进了门,门内的迎宾妹妹又是齐声的“恭迎客至”。
李世民终于是有些免疫力了,他看了一眼后,仰头向上看。嘴里念叨着:“越来越有意思了。”
环顾了一下左右,他直接往楼上走。上了二楼后,他站在栏杆处向下观望了一会儿,才说道:“都是那任五建的”
“是的。”
李世民没再理会殷清风,而是对李晋安说道:“晋安啊,我怎么感觉东宫还
第二百二十九章:临时提问
那个位置不但能看见门楼,更能看到远处的坊门。
现在整个平康坊内外都站着兵卒,禁止无关的人接近。
今天宴会对外的名义,只是李世民宴请各个世家和朝中三品以上的官员。至于加盟会嘛,反正没公开对外说过。
三人在窗前站了没多久,武士彟和单云英的马车就相继到了。
原先的计划里,许敬宗和裴氏、任二、任三都要到场出席的。因为有了变动,有武士彟和单云英就足够了。反正殷清风也不在乎有多少人加盟。
又过了没多久,陆续有人骑着马或步行赶到了。而且这几个人竟然还是殷清风的恩人。
李世民瞅了两眼,就把位置让给殷清风和李晋安,他自己随便找地方坐下了。
李晋安向前挪了挪位置,嘀咕了一句,“没想到他们到蛮积极的。”
殷清风也很意外。
那天晚上几乎都到了撕破脸皮的程度了,怎么今天第一批到达的人会是他们呢,这多少有些捧场暖场的味道啊
房杜王魏四人在门楼前说得正欢,又有人进了坊门。李晋安介绍道:“左手的是中书令杨恭仁,他旁边的是陇西公府祭韦挺...胖的是侍中江国公陈叔达、右边的是民部尚书宋国公萧瑀、中间那个瘦子是刑部尚书刘政会...”
殷清风选这个位置真不错。每一个人的五官和表情都看得清清楚楚的。所以,李晋安一边像殷清风介绍,一边评论他们在看见门楼和对联时,以及他们停留在回廊里打量这迎宾妹妹时的表情。
一拨又一拨的客人进去了,李晋安把他认识的人都介绍给殷清风。
但是介绍了没多久,他就介绍不下去了。因为接下来到的客人,他也不认识。殷清风意识到,现在往里走的就是他原先想要算计的那些世家族长们。
既然都不认识,殷清风索性也不看了,反正看了也白看,彼此能打交道的机会真不见得有多大。
李世民见殷清风二人离开窗前,他对李晋安说道:“晋安,你尝尝这茶水的味道。”
李晋安听话的去品尝茶水,李世民对殷清风问道:“除了刚才你领我们看到的,还有什么玄机没有”
殷清风指了指被包起来的暖气片,说道:“取暖的铁片,东宫里都安装了。其他的就没什么了。”
“真的没有了”
李世民不甘心的追问道。
他见殷清风没作答,兴趣索然的说道:“你这里应该悬挂一些字画嘛。”
殷清风心说,没想到你的品位还不低啊。小爷能写一两百首的诗,但是能挂出来吗还有字画,名家的字画求不到,笔法画技一般的还不如不挂。难道要放个书架不成。
博古架也别想了。凑不齐那些小玩意不说,被谁顺走了多无奈啊。能摆几盆花就不错了。
趁着还有些时间,殷清风招呼人先上一些饭菜。等到一会儿真忙起来,就只能饿肚子了。
李世民明显是个吃货。
端上来的四菜一汤,大半进了他的肚子里。不过李晋安就是想吃也不敢多吃,他一会儿还要老老实实的站在李世民身后当背景墙呢。殷清风也没想多吃,能宴会结束了他还能陪李晋安好好吃一顿呢。
李世民抹了抹嘴,又喝了一口茶,这时有人敲门了。
殷清风起身去开门,敲门的是武士彟,他身后是单云英。
殷清风和他俩略微点下头后,将他们引进屋里。
武士彟和单云英行过礼后,武士彟说道:“殿下,客人都到齐了。”
李世民客气的回了个礼,站起来准备要往外走。
殷清风拦住他,说道:“叔叔,宴席不知要用时多久,还是先去如厕。”
李世民“哦”了一声,说道:“那就带路吧。”
殷清风向角落里的屏风一指,“请叔叔移步到那里就可以了。”
李世民疑惑的看了殷清风一眼,心说,有娘子在这里,总不能让我用溺桶吧。
但是等他转过屏风后才发现那里还有一道门。推开后,没有找到木桶,只看见水泥台上一个被瓷砖包围的洞口。
李世民探头向洞口里望了望,又四下看了看。心说,这个可能就是了吧,否则没道理啊。
他撩起袍子,解开腰带痛快的释放出来。
他在系腰带的
第 二百三十章:武将哭穷
李世民四人去开会了,剩下殷清风还留在原先的包房里。
之前他还打算换上侍者的衣服,然后混到会场的角落里去旁听呢。不过,想想也又作罢了。
无非就是主办方在台上讲解自家的产品,然后宣读加盟规则,再然后就是下面一片议论声,接下来就是围着主办方追问细则的那一套流程。
他这次的野心也不大,能有三十人或者三十个家族加盟进来就可以了。
三十个加盟商,理论上最小覆盖三十个州,最大覆盖一百二十个州。如果是一百二十个州,就有接近一半的州县开始步入商业模式了。当然,八十或九十个州也没问题。
如果换做是他去加盟,越偏远其实越不错。越偏远,意味着周围四五个州可能都没有竞争者,不管是批发还是零售,还不都是他的市场
这话,他同样也不会说。
除了刻意将那些家族分解到不同的州去经营,他不想留下更多的痕迹,一切顺其自然。
古人经商的意识绝不会差,只要大环境允许,国人挣钱的是相当强烈的。都说犹太人如何如何会经商,把他们扔到中国古代去试试他们真就比国人当中的商人更能赚钱反正他是不信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