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倾城随太守
“还有谁,不就是襄阳城督护李伯护他家嘛。周公子不知道”
“啊!原来是他。”周复紧皱眉头,看来自己得罪了一个难缠的家伙,此人若只是一个军中的官员也便罢了,可是他在后街也有一席之地,这说明他能够动用江湖势力,他若是想搞自己,岂不是更容易、更隐秘了
想起这些,周复忧心忡忡,他对裴琰说道:“小弟有一事相求,还请惟坚成全。”
“你我之间何来求字,破虏只管说便是了。”
“哎!”周复叹口气道:“还请惟坚不要说出昨日是小弟帮着捉拿细作的。”
“这是为何”
“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小弟可没有裴兄那么多的部曲保护人身安全,我怕被秦国其他细作知道,我可就没好日子过了。”
“罢了,这件事就允你了。”
“对了,还有一事。”周复看了看远处正在与裴琛说话的谢霖,因为昨晚谢霖被接回来之后便睡在了裴琛的房间里,两人叽叽喳喳一个晚上,早上起来也是姐妹相称。周复为此甚感惊讶。
“惟坚可有慕容嫣的消息”
“怎么,身边已经有个温婉如玉的未婚妻,你还得陇望蜀”裴琰狭促道。
“惟坚莫要开我玩笑。”周复红着脸道,“冷松杰招供慕容嫣也是秦国奸细,但是她同时也是慕容家的棋子,我猜她所图不小,惟坚可要小心了。”
“破虏只管放心。”裴琰答应道,说着把手中的马牵了过来,将缰绳递给周复,“破虏,这匹马是我马圈中最出色的一匹,今日为兄将它送于你。”
“这如何使得。”周复推辞道,“小弟受之有愧啊。”
“何来有愧!破虏立下大功却不愿领赏,倒把这功劳全推给了为兄。你是不知道,就这样的功劳,为兄过几天就能官升几阶呢。这岂是区区一匹马能够抵得上的”
周复见裴琰如此说,自己若是还是不领情,对方心里可就有疙瘩了。于是他拜谢道:“如此小弟谢过了。”
他接过裴琰手中的缰绳,伸手摸摸马脖子。只见这马浑身黝黑,唯有马头中央有一撮白毛。肩高七尺,四体修长,两耳尖尖竖起,精神十足。
“此马已经调教过,骑起来又快又稳。”裴琰怕周复不会骑马,便不露声色地教了一遍骑马的基本方法。
周复确实从未骑过马,江南这边马源稀缺,若非大富大贵的人家,真的是一辈子也不可能骑得上马。
“哼!二哥,你不是说明年我生辰的时候把这马送给我吗”裴琰身后响起一道清脆的声音,原来是裴琛拉着谢霖来
第49章 学无涯(一)
周复回到家中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翻出其余四枚金饼。
他将四枚金饼一字排开,仔细观察起上面的图案和文字。之前他也曾观察过,但是并不为意,这次他带着重要的信息来看金饼,才发现金饼之间的关联。
每一枚金饼上都有一条姿态各异的龙纹。龙纹样式近似汉代,马头蛇尾,有无足亦有多足;有口露利齿,也有口吐长舌;有盘卧之姿,也有腾云之态。
它们的共同之处就在于都在于龙纹同一面刻着篆体阳文,而背面皆光滑如镜。
经过周复反复辨认,终于确定这些篆体字分别是“天权”、“玉衡”、“开阳”、“瑶光”这八个字。
这不正是北斗七星之中的四颗星的名字吗周复曾经跟祖父学过一点星象,为了能够在夜晚的野外辨认方向。
如此看来,其他三枚金饼上面的字应该是对应北斗七星的其他三颗的名字了。
虽然自己现在拥有四枚金饼,但是对于寻找前燕的宝藏似乎起不到任何的作用,这些也并不是周复现在能够奢望的。
现在摆在他眼前最重要的两件事情,一是为谢霖建造一处田园美景,虽然他知道这样美好的生活不可能持续很久,但是再怎么生活艰难,不能抛弃的唯有希望。第二件是该为自己打造一套怎样的知识体系,是学儒、学玄、学法,亦或是研学兵法。
关于学习,周复颇有心得。在“梦中的世界”,他接受了十几年的教育。虽然算不上学霸、学神这样的级别,但也算得上是比较拔尖的人物。在长年的学习过程中,他总结出了一些学习的方法,概括出来说,分为“道”与“术”。
所谓的“道”就是要抓住学习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在“梦中的世界”,周复学过在后来的生活中根本用不到的一些知识,但是这些知识真的没有用吗周复认为不是的,虽然那些知识在生活中根本用不到,但是学习它们锻炼了他的大脑,使他学习到如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我学这些到底为什么周复问自己。如果只是为了运用到这些知识,那么天下知识何其之多。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这样的事情怎么可能做到。
因此周复给自己立下一个学习真正要追求的东西,锻炼自己的思维,多问、多学、多思考,成为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学成的,而是要活到老学到老。
其次才是“术”,也就是各种高效率的学习方法。这无非分为如何利用好时间和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好在周复有一个不错的记忆力能够让他在学习的过程中事半功倍。
因此他需要读很多很多的书,非广博无以致用,没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即使有一个再强大的大脑,也不能够想出好的办法。
习凿齿家的藏书楼就是这样一个让周复梦寐以求的知识宝藏,里面收藏了许许多多的典籍,是习凿齿的先祖自汉光武帝以来收藏至今的书籍。
上至先秦,下至当代,诸子百家,经史子集。有竹简,有羊皮卷,有绢帛,有蔡伦纸。这里不仅仅是一座藏书楼,更是一个传承民族文明的地方。
周复从这里借了三卷书,一卷《老子》、一卷《太史公书》、一卷《汉书地理志》。
第一卷是《老子》。如果把知识比做工具的话,那么思想就是使用这个工具的手。
习凿齿强烈推荐周复研读《论语》,却被周复拒绝了。他当然知道孔子的伟大之处,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但是这个时代并不看重孔子,以《老子》为核心的玄学才是这个时代显学。
当然,周复并非因为玄学是显学,而趋炎附势,他所考虑的乃是这个时代的文化症结。
文化对社会往往能够起到指导的作用,特别是在这种物质还不够丰富发达的时代里。
两汉时期经学盛行,儒家思想变得异常繁琐,比如经学家在解释《尚书》的“尧典”二字时竟用了十余万字。难怪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批判道:“故幼童而守一艺,白首而后能言。”说的就是这些经学家穿凿附会,多于生冷偏僻之处巧言立说,而丢弃了孔子所提倡的“多闻阙疑”的研究态度,失去了真正探究学
第50章 学无涯(二)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学问需要天天做,才能越发广博,越发精深。
春风拂过,万物开始复苏。
距周复回来已经有些日子了。这些日子中他对接下来的事情做了详细的考虑。
首先是决定不再像往常一样经常出去打猎,而是改为种地。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士子家中皆是以耕读传家,原因在于种田比打猎要轻松,花费的时间也要少许多,这样就能够多出许多的时间来学习、做学问。
最有名的莫过于诸葛亮。在他被刘备请出草庐之前,他也是耕读于南阳,以南阳的草庐为据点,交游天下名士。
这也是周复亲身所感。以前出去打猎,一去便是一天,不仅要到处寻找猎物,还要时刻精神紧绷。但是种地就不一样了,只要把书中的内容牢牢记在脑海中,就可以一边干活,一边在脑中里思考所学的知识,乃是一举多得的办法。
于是周复趁着春天刚到,便在山上开垦了一处田地,就挨着自己准备建房子的地方。
期间还去找村口的铁匠,从他那里买了些农具。
周复决定以一己之力再建一间草庐,这是他对谢霖的许诺。但是这次可不能像之前那般匆匆忙忙,一定要规划精细,将一个美好的田园展现在小霖面前。
至于那让他感到万分震惊的金饼,他好好地收了起来。
周复也制定好了学习计划,早晨学祖逖闻鸡起舞,操练武艺、强健身体。上午读《老子》,下午读《史记》,晚上研究《地理志》。
当然他并不是完全埋首于书堆之中不做事情,而是将文字记在脑中,一边干活一边思考。劳逸结合,事倍功半。
谢霖每想起金饼被人骗走的事情,心中非常难过。金饼乃是阿翁所留,本来是供复哥哥读书之用的,却失了一枚,虽然不是自己弄丢的,源头却起自自己,因此心中感到愧疚,好像这金饼是自己弄丢的一样。
但是这几日她又高兴起来,因为复哥哥决定靠自己的力量再建一间茅庐,虽然会比不上出钱找人建的,但是这样的茅庐应该更让人感到温馨。
而周复在回来后的几日里,每日都抗着锄头到山上开垦田地。田就坐落在周复选好的茅庐东面,与水潭毗邻,方便灌溉。
水潭上方有小型瀑布,底部又有暗流,因此常年有水,即便遭遇大旱也不易干涸。
周复想着,等茅庐建起来了,就在这小瀑布边上建一座水车,即可以灌溉,又可以捣米,或许还能作些其他的用处。
每当他放下手中的锄头,抬头环顾四周,似乎有一处茅庐就在眼前,而茅庐中的人正笑脸宴晏地望着自己。如果这个世界没有战争该多好啊!
虽然周复现在有了一匹马,但是他从来不让怒风耕地,一是爱惜马力,不愿让这匹应该上战场厮杀的良马沦为耕地的畜力,二是锻炼自己的力量,田不多,一人足矣。
第三,怒风被谢霖拐跑了。小泵娘很是喜欢这匹大马,每日为它添粮加草,将它养得膘肥体壮。更重要的是,从此谢霖上山送食物给周复再也不用一人独行了,怒风像是代替了周复,每日陪着她上山下山,一路上少了许多寂寞。
等到原来的荒地被周复开垦成一处良田,两人将种子撒进一块田中,准备培育秧苗。
然后周复把注意力放在了建茅庐之上。
如今没有了财力上的支持,他们更不可能建一间小别墅了,能够建造的只是一间茅庐。好在两人并不奢求,只要能够遮风挡雨就可
第51章 学无涯(三)
一匹黑色大马慢悠悠地走在大路上。
马上坐着一名少年,少年手中拿着一卷书,随着马背的起伏正读得津津有味。
忽听背后传来车马之声,少年收拢坐骑,让到一旁。
马车擦身而过,并不停留。
“何必着急呢。”少年用手扇了扇飞扬而起的尘土,又继续上路。
不一会儿他来到一座豪宅大门前,看见刚才的马车也停在门边。
少年将马交给过来的奴仆,问道:“焦大,这马车是谁的”
“回周公子,听人说是建康那边来的人。”
“建康”周复摇摇头,觉得和自己没什么关系,他按照往常一样径直进了习家的大门,也不去拜见习凿齿,直奔藏书楼而去。
这几个月里周复已经来习家好多次了,都是趁着手中没有活的时候来,每次过来总要换走几本书籍。今天过来就是准备把一套《三国志》换了。
那时候还没有发明什么印刷术,每一本书都是靠人工手抄出来的,因此书籍显得特别珍贵。寒门子弟若想读书,就要向当地有条件的豪门世族借书,能不能借到还在两可之间。所以能够借到书的读书人都极其珍惜机会,趁着在约定好的时间内将所借的书抄录下来。
但是周复基本不会抄书,他学诸葛亮的读书方法——“观其大略”,不求一字一句的意思,而是提纲挈领地将书中要说的要领归纳出来。
这样的读书方法使他有更多时间博览群书,扩展见识。
唯独《老子》一书,周复读之再读,抄之再抄,字字烂熟于胸,每每劳作之时,思及玄远之道,便如饮甘酪,偶有所得,更是手舞足蹈。
他常与小霖说,天下之乐莫过于读书有得。
周复将鞋子脱下放在门外,恭恭敬敬地进了藏书楼,将手中捧着的《三国志》放回原位,便在里面闲逛起来。
浓浓的墨香和书籍的霉味混合在一起,充斥着整个鼻孔。他很享受这样的感觉,像是君王正在巡视军队。
他随意从书架上抽出一卷书,打了开来,是《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正朗诵间,周复感到自己的衣摆被人拉了拉。
他回头一看,见一童子站在身后,抬着头仰视自己。
童子七八岁光景,皮肤白净,头梳总角,阔额挺鼻,眉清目秀,让人一见之下甚是喜爱,只是身子似乎有些虚弱。
周复看了看周围,不见其他人,便问道:“小郎何人”
“谢瑍是也。”
“你为何一人在此”
“不是有郎君在吗”
周复哑然而笑,“说的是。不过我是问你,你家大人在哪里”
“大人在前堂议事,特遣小子来书楼寻书。”
周复见谢瑍说话奶声奶气,不觉喜爱,问道:“你要找什么书,我带你去。”
“襄阳耆老记。”
“咦,这不是习先生的大作么。”
周复带着谢瑍寻了一圈,找到这书,有三卷,不知道习先生完成这部书了没有。
“多谢郎君。”谢瑍躬身行礼。
周复回了一礼,准备回去继续读《逍遥游》,却听童子问道:“郎君读的是什么书”
“《逍遥游》。”周复回身道,“怎么,小郎有兴趣”
“我父亲常说我生性愚钝,难解书中奥秘。”谢瑍低头撅嘴,显得有点沮丧。
“勤能补拙,虽然天赋很重要,但是命运不会辜负一个勤奋的人。”
谢瑍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又抬头道:
第52章 学无涯(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