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倾城随太守
习凿齿送走客人,便返身往藏书楼而去。
他吩咐过下人,若是周复到习家就来通报自己,但是不要阻拦他,他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但是习凿齿偶尔会去见见周复,考校考校他最近所学的东西。越是考校越令他惊讶,周复总能说出一些使他眼前一亮的观点,甚至有时候能够颠覆他的思想。
就比如前段时间,周复向他请教天下兴替之道,习凿齿便将自己的历史观向他一一讲解。
习凿齿著有《汉晋春秋》一书,为了写这本书,他才患上腿疾。
此书记载了汉光武帝至西晋愍帝之间的历史,否定了陈寿在《三国志》中所推崇的以魏为正统的史观,提出以蜀汉为正统,曹魏为伪国。最后又因司马取代曹魏,尊司马晋室为正统,继承汉室。这一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以至于《三国演义》里尊蜀汉为正朔。
那一日习凿齿侃侃而谈:“所谓三皇五帝,至今已不可考,大多流为传说;而夏商两朝,所遗典籍又是极少,可略过不说。只说自周文王以降,至今乃有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以及当朝。期间王朝兴替,其兴也勃焉,其衰也忽焉,每读史书,无不感叹万分。”
“究其兴替之道,战国时有邹衍做‘五德始终说’,以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之性作为历史变迁、王朝兴替之依据,故曰:虞土、夏木、殷金、周火。至汉时董仲舒,又提出三统之说,以黑、白、赤为三统,‘其谓统三正者,曰:正者、正也,统致其气,万物皆应而正。’又曰: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此正所谓‘奉天成命’,天下为有德者居之。”
“然,老夫以为,邹衍乃阴阳术士之说,欲以五行之德恐吓诸侯,不足以信。董仲舒虽以儒家道德之说为基础,却纠合阴阳五行,不是治史之道,然其道亦不远矣。太史公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夫人论古今者,故宜先定其所为之本,迹其所用之源.......
“吾以为,天下兴替之道有三因,一曰天命,二曰人事,三曰制度。国家兴亡乃天命,非人可以揣度;然得失亦由人事,桀纣暴虐而失九鼎,汤武革命乃顺天应人。周与秦皆因制度而亡,周因礼废乐崩而亡,秦因苛政严法而灭。此三者天下兴替之道也。”
周复却反驳道:“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老师虽说得头头是道,却是以君为本,民为末。且这天下不过是一姓换成另一姓,其家天下的本质没有任何改变,这样的兴替之道,不过是一个轮回之后,又来一个轮回。他们的区别也只不过是有些轮回长有些轮回短罢了。正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样的天道是否应该予以打破呢
“所谓天道,并不是什么神秘之物,在天地之间存在着自然规律,在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社会规律,人是能够从中找到这些规律,并将它们化为己用的。比如春耕秋藏,乃是人发现自然的规律,便将其化为己用,于是人得以饱足。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政治关系、经济关系、生产关系、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等等关系。若能够找到这些关系中的规律,我们是否就可以打破现有的关系,从而创造出新的关系呢
“天下乃万民之天下,非独一人之天下。像如今这般战乱频仍,政权更迭,百姓生活与水深火热之中,其根源就在于独夫们视万民性命如草芥,而又欲揽天下于囊中,虽有仁义之君,也不过是为一小群人谋利。唯有将天下之权与万民分享,天下之权才会为天下之民谋福!”
习凿齿起初感到十分震惊、愤怒,觉
第53章 学无涯(五)
周复摸了摸下巴,他已经明白,习师不是为了解决问题才提出问题的,他只是想考校自己,想看看自己有多大的能耐了。
不过这个问题比起之前那些问题要难多了。
他踱着步,沉思良久才回答道:“学生以为秦国之势不足为惧。祖逖将军中流击楫,豪情万丈,可惜朝中内斗不止,为之掣肘。桓温心怀异志,稍有进取辄思功勋,全无收复中原之心。”
说道桓温,周复心中便愤愤不平。
“以此观之,非战之罪也,朝中公卿人心所向才是北伐关键。人心齐,则泰山移,虽苻秦率百万之师南下,犹有一战之力。人心若是不齐,苻坚只需遣一偏师便可直取建康。此乃内政之忧,内政不修,则外敌可侮。然安石公大才槃槃、雄韬伟略,乃王佐之才,必能使朝廷上下齐心合力,共御外敌。
“至于苻秦却有三患。秦国之一统,徙五胡异族于腹地者甚多,苻坚外示宽容,阴图消弥,而各族猜忌,心怀报复。此乃尾长翼短之象,尾长则难曳,翼短则难举。此其患一也。何况北方连年征战,民心思安,粮草物资难济,非战之时也。坚若有智,当厉兵积粟,待晋暴主,到时吊民伐罪,收天下于囊中。此其患二也。坚好大喜功,自称英主,却任人不分贤愚,宠信前燕降君降臣,忠奸并蓄,有功不赏,有罪不罚,实乃庸主也。此其患三。
“故苻秦若不能克晋,则自行瓦解,各族将拥兵自重,不为坚所遣矣。因此学生以为,宜早不宜迟,大晋如能上下齐心,共襄北伐,则苻秦可破,中原可复!”
周复滔滔不绝,一边思考一边结合在“梦中的世界”里学到的历史知识,将当前两国的形势分析了一遍,听得习凿齿连连点头,受益不已。
“此言大善,听破虏一番话,老夫茅塞顿开。”习凿齿喜形于色,认为周复的分析精辟独到,“众人只知苻秦强大,却看不到它的弱点,破虏慧眼独具。那么以贤侄之见,假若苻秦引兵攻晋,当自何处始”
“当以南阳、襄阳始。”
“何出此言”
“天下地理山川之势可分九域,关中、河北、东南、巴蜀可为四角,山西、山东、荆襄、汉中可为四边,而中原乃天下腹地。
“如今天下九州秦居泰半,而晋唯有东南、荆襄可恃。南阳、襄阳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北出中原,西入关中,乃天下东西南北汇交之地,四面可进,四面可出。秦若攻东南,则荆襄之兵顺长江而下,旦夕可至,秦军难尽其功。故秦唯有先取南阳、襄阳,控制长江上游,破东南之屏障,方可举兵渡江、淮,如此则江左之国不可立。”
习凿齿听罢,心头略感沉重,问道:“破虏可知,老夫为何问你这些问题”
“学生不知。”
“方才府上来了一个客人。”
“我听焦大说是从建康来的。”
“正是。此人乃是谢家年轻一辈中的才俊之士。谢家有封胡羯末四俊,来人便是被称为‘末’的谢琰,谢瑗度。”
“哦原来是他。”周复知道王谢两家人才辈出,因此才能够多来年把持朝政。而谢琰正是谢家最出类拔萃的人物之一。
“你可知道他所为何来”
“学生不知。”周复连番白眼,这些事情自己怎么知道呢,这个老习怎么这么喜欢问人问题。
“瑗度请老夫在仲秋之月作副中正,为襄阳士子评议定品。”
仲秋就是后世的中秋节,只是魏晋南北朝时还没有中秋节,在秋季只有乞巧、中元、重阳三个节日。
“以老师的名望怎么只是作个副中正”
“中正官自身品级需是上品,其次还要在朝为官。老夫虽然也是上品,却如闲云野鹤,早就挂印辞官了。若不是给安石公面子,老夫才懒得趟这趟浑水呢。”
“老师为什么说这是趟浑水”
习凿齿张了张嘴,却不愿多做解释:“此中详情不足为外人道。老夫是想问问破虏,你可想参加这次定品”
九品官人法是如今最重要的选官制度,由中正官以家世、道德、才能为依据评品人物。原则上是以道德、才能为定品的主要依据,家世只做参考。
但是晋朝以来,人物定品皆由世家把持,出身寒门者即使道德、才能再高也只能被定为下品。而豪门世族子弟,无论贤愚优劣,都能够被评为上品。
&n
第54章 收学生(一)
与习凿齿谈论完毕之后,周复迅速从藏书楼中抱走了一批书籍,有史书也有诸子百家。
他翻身上马,信马由缰,边走边读书。这似乎已经成为他习惯性的动作了。
过不了多久,村庄在望,村子里的小孩再次冲出村口,围着大马边跳边唱。
周复一时兴起,下得马来,将几个小孩抱上马背,让他们体验体验骑马的感觉。
其他小孩争相要骑。
一些大娘见自家小孩调皮,赶忙过来把孩子带走。
从前的周复在村民的眼中是个打猎的小子,自从他骑着马,带回来一批又一批的书籍之后,村里人看他的眼光开始变得不一样了,也不像以前随意与他打趣。因为在村民心目中,周复的身份已经转变成了读书人,读书人这个身份在这些大字不识一箩筐的乡野村民的心目中是非常尊贵的。
这似乎是个古今通用的道理,在越是富有的地方,读书人越不受尊重,越是贫穷的地方,读书人反而越受尊重。
等到周复走到自家院门口,马背上还有坐着一个十岁小孩。
“阿仲,你怎么还不回家。”周复问道。
叫阿仲的小孩挠挠头,道:“是娘亲叫我来的。”
说着还从怀里掏出几个布袋递给周复。
周复打开一看,是几个新鲜的鸡蛋,他问道:“阿仲,这些鸡蛋是你娘亲叫你拿来的”
“嗯!”阿仲点点头,又道:“娘亲说阿复哥哥是读书人,要补身子,叫阿仲送这些鸡蛋来。”
周复心下感动,他知道阿仲的家境贫寒,他父亲死得早,家中只有一个娘亲,平时在家院子里养些鸡鸭,下了蛋拿到集市上卖,换点粮食养家糊口。
阿仲偶尔为村里的一些富裕的人家放放牛羊,只为一天有一顿的饭吃。他原本还有个哥哥,几年前因病去世,他的娘亲哭得肝肠寸断。
周复想到这里,顿时觉得手中的鸡蛋有点发烫,他将一袋鸡蛋塞回给阿仲,道:“阿仲,你家生活不易,更需要这些蛋,赶紧拿回去,你娘亲问起来就说阿复哥哥不肯收便是了。”
阿仲听周复这么说,赶忙从马背上滚落下来,跪倒在地,失声哭道:“阿复哥哥,你一定要收下这些鸡蛋。”
周复不解:“不过是几个鸡蛋,阿仲你何必如此”
“娘亲想请阿复哥哥作先生,可是阿仲家里...家里实在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只好拿这些蛋给阿复哥哥了。”
阿仲被周复从地上拉了起来,一手捧着鸡蛋,一手抹着眼泪。
“娘亲还说,只有像阿复哥哥一样读书,将来才有出人头地的时候,否则我们这些人一辈子都要困在这个村子里,靠天吃饭,土里刨食。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一生都没有什么盼头。”
周复呆立在那里,想不到一个农村妇女竟有这般见识。
外面的吵闹声已经惊动了屋内的谢霖,她赶忙出来问周复发生什么事情,等明白缘由之后,就牵着阿仲进了屋子。
周复坐在屋檐下,看着安静下来的阿仲,最终做出了一个决定:“阿仲,你把鸡蛋拿回家去,别急,你听我说。你娘亲很有见识,知道读书能够改变命运。但是读书是件很辛苦的事情,而且没人给你饭吃。哥哥就是想问你,你想不想读书,有没有毅力坚持下去”
阿仲想也不想,就道:“阿复哥哥,阿仲想读书。自从那日见阿复哥哥骑着大马进村,又看到阿复哥哥每天捧着书读,阿仲就非常羡慕。阿仲不懂什么大道理,只想让娘亲过得更好一些。刚才...刚才那些话也不是我娘亲说的,其实是我自己想的。”
“哦是你自己想的”
“是。其实我娘亲不太同意我读书,我缠了娘亲好久,她才同意的。不过她说今天阿复哥哥如果
第55章 收学生(二)
谢霖将书卷放好后走出屋子,却见地上、树上、屋檐上,到处都是湿漉漉的,原来在她抄书的时间里来了一场阵雨。
阵雨过后,天地间一片清朗。
日头西沉,将所有的影子拉得细长。
周复正坐在屋檐下,手中拿着凿子和铁锤,做着木工。旁边散落着许多的工具,墨线、曲尺、锯子,应有尽有。
如今的周复也算得上半个木工师傅,从原本连张小凳子都做得七歪八扭,到现在能够做出一张平整坚固的桌子来。
这些家俱都是为山上的茅庐准备的,再过段时间天气转凉,西风一起,就能把木材吹干,如此便能将茅庐搭建起来。到时候这些家俱就用得着了。
周复喜欢在雨天和夜里,一边做着木工,一边听着谢霖读书。他心中又是一边听书一边默默理解思考。
见谢霖终于抄完书,周复抬头朝她笑了笑,他很享受现在的光景,过得既充实又安稳。忙时做工,闲时读书,偶尔还能出来交游,结识一些读书人和江湖豪杰。
至于经济方面,既有祖父留下的一些财产可用,又有两人做工的收入,生活无虞。周复做家俱,小霖织布匹,偶尔多抄些书,然后一起拿到集市上换东西。
这个时代的市场基本上是以物易物。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马鸣声,周复笑着对谢霖道:“又来了。”
话音未落,一道白色身影已经推门而入。来人也不客气,只管将身后的白马牵到马槽处。两匹熟马热情地彼此摩擦起脖子。
“哎呀!裴琰兄,你看你,都成落汤鸡了。”周复放下手中的木工,向裴琰嘲笑道。
“实在是不走运,半路上下起雨来。破虏可有衣物,给为兄换换。”
谢霖早就转身进屋拿了一套周复的衣裳出来,交到裴琰手中。
“多谢弟妹。”裴琰含笑道。说得谢霖小脸通红。
裴琰一边接过衣物,一边将自己手中的酒食递给谢霖,道:“劳烦弟妹把这些酒食拿去热热。”
“裴琰哥哥每次来都带这么多酒食,可是嫌弃我家招待不周”谢霖接过酒食,打趣道。
“哪里是嫌弃。我每次都是不请自来,你家哪有时间准备哥哥我从翠云斋直接带来些美酒佳肴,岂不是更方便”
“小霖,我与惟坚乃知己之交,不必计较这些。再说他家富甲一方,每次来都要打搅我清修,吃他点酒食算什么你说是不是”
“哈哈哈.......”裴琰被周复说得大笑起来。
于是三人中一人去热酒菜,一人去换衣裳,一人趁着天色朦胧可见,从屋里搬出桌凳,摆在院子里。
不一时,裴琰换好衣裳走了出来,大小刚刚合适;谢霖与周复端出酒菜将桌子摆满。
三人落座,一边吃喝一边谈天说地。
周复已经用过晚餐,夹了几口菜,便只顾喝酒。这就是襄阳城里翠云斋的上等美酒,入口清冽,回味甘甜,就是喝不醉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