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五味酒
“快看,快看,是胡人……”
随着逐渐靠近康阳坊外的四马大道,百姓们的纷纷议论之声也愈发清晰陈千里对胡人二字分外敏感,便抻着脖子向大道东面望去,但由于人流汹涌,很快又被人推搡着继续跌跌撞撞的向前移动着
反而是李萼身体清瘦而长,稍稍踮起脚尖便见远处一队骑兵踢踏而来
“陈兄,看着好像是唐军!”这些人的衣甲装束与长安内外的南北衙进军截然不同,如果不是从陇右或者朔方而来,便当是从潼关方向来的
很快,骑兵由远而近,其中还有不少骑兵在扯脖子呼喊着:“潼关大捷,斩杀胡狗无算,俘虏数千……”
前些日子,青龙寺外堆积成山的胡狗首级让长安城的官员百姓们开了眼,现在听又是一场大捷,便也都觉得顺理成章,若是战败了才是大稀奇呢!
大唐盛世,开边拓土,唐军声威广布四夷,对付区区胡狗叛军还不是手到擒来只听安西节度使封常清被胡狗叛军打的满地找牙,市井间均不无唏嘘,都名将难求,也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啊!
长安百姓向来爱看这等热闹,远远的便已经有百姓扯着嗓子回问着:“敢问是哪位将军力挫胡狗了”
当先一名校尉双手抱拳朝左上虚抬了一下,“监门将军督战之功,潼关田将军以身用命,不负天子重托厚望!”
百姓们啧啧连声,这两位都是声名不显的人物,不过官职比起那个新安县尉来,还是要大了不少
随着骑兵的行进,眨眼间便能看到长长一串蕃将胡兵垂头丧气的鱼贯而来,这些人都被卸去了被卸去甲胄和武器,但身体一闪却都还算完好,百姓们并未直观的感受到血战的气息
混在人群中的陈千里闻言却是悚然一惊,继而又表情忿忿
“老阉竖!”
李萼也是大为惊讶,但随即又叹了口气,“不管阉竖如何横行为恶,大败叛
第五十七章:良臣喜复生
传话的内侍虽然与边令诚同为宦官,但地位却是天差地别,边令诚乃是十六卫军的将军,他岂敢去得罪这种人,只声的嘀咕了一句:“不敢妄言,是,是真有露布飞捷!”
天子年老耳背,听不到他的声话,但也不敢多有耽搁,万一被看出不妥来,没准便会承受雷霆之怒
“圣人,露布飞捷!”
内侍宦官越过边令诚,又紧走了几步,将手中稍显破烂满是尘土的旗子和油布包放在了天子案头
李隆基抬起眼皮,露出了浑浊的老眼,里面充盈着疑惑和不解宦官动作麻利的将里面绢帛取出,上面密密麻麻书写的字便是此次飞捷的具体内容
将这一方绢帛掂在手中,李隆基才看了几眼面色竟陡然一变,转而看向那内侍宦官,声音依旧低回沉稳,只是带了几分不易察觉的急躁
“报捷的人呢速带来见朕!”
“回禀圣人,报捷的军卒尚在宫门里,奴婢去将他唤来”
这一番变故将边令诚弄的一头雾水,但这是在天子驾前,天子不发话又岂有它随意插言的份,便只能暗暗纳闷,不知前方又出了什么变故
正好李隆基的目光又投向了边令诚,他没来由的就打了个寒颤,隐隐觉得一股不详的阴云正在自己身边团团聚集
“那位秦县尉还活着,你高兴吗”
天子的声音仿佛自云端传来,声音飘忽的仿佛无根之楼阁,可落在边令诚的耳朵里却不啻于当头闷棍然后他又下意识的以为自己听错了,便只跪下来迟疑着,不敢回答天子的问题
“甚好,甚好,不但未死还再立新功,朕一定要见一见这位后起之秀!”
李隆基快速浏览着绢帛上苍劲有力又不失工整的字,这是秦晋亲笔手书,详细介绍了关外情形,以及崔乾佑的困境,硖石一战斩敌将之首,杀伤数千人,这份功战绩虽然看起来并不显赫,但却一针见血的将边令诚刚才添油加醋描绘的关外乱局撕了个粉碎
而能够在重重叛军之中再次斩敌主将,破军万人,也正为帛书上所言做了强有力的注脚相比之下,边令诚为天子所描绘的局势,便有些站不住脚的意味,抑或是没有帛书上所言更得圣心
边令诚是何等样人,立刻就从天子的目光中发现了对他的不满之意,脸上身上立时就出透了冷汗,琢磨着究竟该如何挽回圣心
片刻功夫,宦官细碎的脚步踩着地板,沙沙作响,在鸦雀无声的殿中甚为明显边令诚终于松了一口气,总算暂解一时之围,先看看天子如何询问那报捷的使者吧
“臣新安县户曹司佐拜见皇帝陛下无恙!”
边令诚心中颇为讶异,原来这并不是一般的军中健卒,还是位县廷中的杂任吏员,继而又恍然,此人既然是新安县廷中的佐吏,那么,难道秦晋未死之自己果然没能听错
瞬息之间,边令诚脑中念头千转,思量着如果真的证实秦晋未死,这会给自己带来灾祸还是好处……
只听天子问道:“这帛书中所言新安县尉可是那个秦晋”
“正是!”这位户曹佐吏并不知道秦晋的被烧死在岘山的消息已经在长安城中,广为流传,甚至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甚至还破例为他追加了谥号
如秦晋果真未死,朝廷和天
第五十八章:峰回且路转
杨国忠进了兴庆宫后下马步行,立即便有黄门殷勤的赶了上来
“圣人今日身体心情可好”
“回相公的话,刚刚有露布飞捷来了,圣人龙颜大悦!”黄门满脸媚笑,眼睛里满是兴奋之色,今日运气也忒好,喂杨相公吃了一颗定心丸,也不枉顶风冒雪的站了一天
有了黄门的提醒,杨国忠心中便有了底气,微皱的眉头也逐渐舒展开来如果局面持续败坏,天子便不得不重用和依靠朝中唯一的老将,即是新近册封的尚书左仆射哥舒翰
而哥舒翰这老贼一直和他多有龃龉,数年间积累下来,甚至已经到了非死即生的地步开春时,哥舒翰在返京的路上突然中了风疾,醒来后半身偏瘫,形同废人一个
杨国忠听这个消息以后,心中着实长长出了一口气哥舒老贼病废以后,他的诸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便少了一位,接下来只要再除掉安禄山这个有可能威胁到相位的另一个边将重臣,他就会如当年的李林甫一般独霸朝纲
想想也是天随人愿,安禄山这杂胡儿竟在一个月以前起兵造反,杨国忠得知此事后曾大呼痛快,自此以后身边威胁尽去,似乎安禄山已经是个死人
然而,杨国忠万万没想到,安禄山一介杂胡儿,竟在月余时间李攻克了东都洛阳,就连封常清这等战功赫赫,威震西域的灭国名将都被打的一败再败
天下局势好似一日坏过一日,他身为宰相之首,拿不出半分主意来天子几次召集重臣议事,几个宰相竟无一人能拿出切实可行的对策这在有唐以来实在是咄咄怪事,要知道唐朝自高祖太宗以降,重臣向来是出则为将,入则为相,几曾有过列位宰相团团如热锅蚂蚁一般这等情形
当然了,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因素在杨国忠身上,杨国忠如果想如李林甫一般独霸朝纲,其它宰相的人选便绝对不可强势所以,一生谨慎微的韦见素才能进入他的视线,而为宰相
杨国忠已经能从天子的目光中读到了他的不满,虽然皇贵妃圣眷正隆,他在天子心中的地位也不是轻易能够动摇的,但这毕竟是个不好的苗头,一切都在朝着坏的方向发展面对这种境地,杨国忠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当初李林甫还在位时,他任剑南道节度使,受李林甫的逼迫不得已出征南邵国,意欲借刀杀人
在征南邵国一役中,唐军并没能讨了便宜去,到底还是主将无能累死三军杨国忠总算还有自知之明,曾试探着向天子表态,愿领军出征消灭逆胡
天子李隆基当时只摇摇头,让他回家好生安坐后来高仙芝顿兵陕州裹足不前,新安却突然冒出来一个县尉,以区区团结兵竟斩首万余,使得龙颜大悦接着,天子一连几道敕书发了出去,让杨国忠大有冷落之感,军国大事不和他与闻,宰相还有何用
更让杨国忠如坐针毡的是,天子竟然连病废在家的哥舒老贼都搬了出来,不但让他进位宰相,还有意使其统帅天下兵马这可就深深刺激了杨国忠,危机感如影随形须知哥舒翰可不是韦见素那种只知道点头不知道摇头的好好人,此人既为宰相,若再掌天下兵马大权,还能有杨国忠的好果子吃吗
&nbs
第五十九章:天子急如焚
两位相公在殿上言辞激烈的交锋,侍立在天子边令诚看的心惊肉跳,生怕这两位将战火烧到自己身上。现如今后悔也晚了,当初他怎么就鬼迷心窍,非要在没有确实证据时,咬定了秦晋的死讯呢
若是那厮果真被烧死,或者被乱兵杀死,也就罢了,偏偏倒霉催的,那厮非但未死又再立新功,而今又直达天听,就算他想再做手脚挽回也来不及了。
唉!
边令诚暗暗长叹,事到如今他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现在是天子与宰相们议事,别看他监军时可对边镇节帅颐指气使,虽然还兼着监门将军职官,但在天子面前是奴仆,在相公们面前也不过是一介内侍,根本没有平起平坐的权力,甚至连插话的资格都不具备。
李隆基又询问哥舒翰,当下局面似乎有所转圜,当如何应对处置,还有那个县尉秦晋,毕竟两次立功,又该如何封赏才合适。
哥舒翰想也不想便从容答道:“一应赏罚朝廷皆由定制,臣本不该置喙,但圣人问起,臣以为,应当秉持不偏不倚的原则……”话才说了一半,杨国忠便不客气的将其打断。
“圣人此前已经加封新安县尉秦晋为弘农郡长史,且天子敕书也经过了中书门下的审核,臣以为无论如何也不应比上郡长史再低了。”
哥舒翰冷笑两声,毫不客气的驳斥道:“杨相公大谬,弘农郡长史就已经破前所未有之先例了,再高,还想高到哪去更何况持天子敕书的使者不也因为道路断绝而返回潼关了吗”然后他又转向天子李隆基,“以新安县尉秦晋之功而论,确实可越级提拔,臣以为可使其为荣王府府掾,襄赞军务。”
王府府掾的品秩仅仅为正六品上,哥舒翰以为如此一来当称得上不偏不倚,同时也让百官诸将没有话说。
其时,李隆基任高仙芝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实际拥有统天下兵马大权,但名义上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却是天子李隆基的六子荣王李琬。因此,让秦晋以两次斩首之功,升任荣王府府掾的建议也还算中肯。
李隆基赞赏的点了点头,一旦意识到自己任意独断在这种生死存亡关头不合时宜,便立即恢复了当年的从谏如流,就算哥舒翰的建议的确有打压秦晋这个后起之秀的嫌疑,却同样要以支持的态度向天下人表明,他仍旧是那个睿智的天子。同时,也释放了一种信息,那就是重用与信任哥舒翰。
现在李隆基已经对高仙芝和封常清失去了信任,如果不是一次意外阻住了边令诚,现在这两个人的头颅没准已经传首各军了。但这道没送出去的敕书他绝不会听之任之,不了了之,这两个人必须死,否则岂非当天子处置边将重臣之生死为儿戏了
议定了对秦晋的封赏以外,重头戏就是应该如何应对气势咄咄逼人的逆胡叛军。
哥舒翰的建议很简单,只有四个字“坚守待变!”
听到寄予厚望的哥舒翰如此建言,李隆基有些暗暗失望,东都的陷落使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就算不能尽快的收回东都,也要以一场足够振奋人心的胜利来安抚百官们的悲观情绪,以及十几个儿子们蠢蠢欲动的各种心思。
尤其是太子李亨,李隆基防备自己的继承人竟甚于防备外臣敌
第六十章:父子窃窃语
哥舒翰一番话说的慷慨激昂,边令诚却在一旁暗暗冷笑,这老贼口口声声社稷为重,其实与朝中百官又有什么不同只字不提高仙芝和封常清其实等同于默认支持天子的夺命敕书。降秦晋即得官职,又将他留在无险可守的陕州,敢说用心就尽是光明磊落了
只有一点边令诚还是想不通,秦晋不过是蕞尔小吏,哥舒翰已经身居宰相高位,位极人臣,有什么理由打压这样一个素未谋面的人呢
想到此,边令诚胸中竟生出了一阵淡淡的同情,秦晋啊秦晋,被哥舒老贼盯上,可有你好受的了。想当初,哥舒翰看不惯安禄山,当面羞辱于他,最后连天子都亲自站出来当和事老,最后两个人仍旧明争暗斗至今。这回就算天子也不会站出来为一个蕞尔小吏说话的。
天子李隆基发觉了身侧边令诚表情古怪,便问道:“鬼鬼祟祟的,有什么话,但讲无妨!”
边令诚心道,正琢磨着如何寻个机会在天子耳边说上几句话,现在当算是瞌睡来了,便有现成的枕头出现,于是他也不矜持,跪了下来连声道:“奴婢以为,哥舒老相公言之有理,陕州扼河东与河南府之冲要,不应轻易有失,否则潼关以东将尽皆落入逆胡叛贼之手!”
这番话可谓一箭双雕,强调陕州的重要性,暗指高仙芝放弃陕州罪不可赦。同时,也为哥舒翰建议秦晋固守陕州,做了个有力的注脚。
边令诚暗叹着,当初他还有打算收那小吏为心腹,谁知造化弄人,既然老天将此人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上,那就休怪辣手无情了。
天子以手轻轻拍打着大腿,长久跪坐使得血脉不通,下肢麻痒不已。边令诚何等机灵,匍匐着膝行几步靠近,便在天子的腿上力道适中的敲打起来。
李隆基舒服的呼了口气。
“你在陕州待过,就说说,形势究竟可为与否。”
天子的话看似随口一说,但边令诚却敏锐的意识到,这是天子打算借他之口来说出,尽速动兵平乱的必要性。
这等表现露脸的机会,边令诚岂肯放弃,当即便摇头晃脑的分析起来。
“崤山大火以后,叛军元气大伤,唐军正可趁此机会四出潼关,攻略要地,打的他们没有喘息的时间。再者……”边令诚拉长了声音,向李隆基请了一声罪才又道:“奴婢出潼关以后曾听闻,安贼逆胡打算在元日之后,僭越称,称帝。”说着,他将目光在面露惊愕之色的几位相公脸上扫过,最后停在了哥舒翰身上。
“老相公,您说说,咱们等的起吗拖上个一年半载,不管甚酒肉都得凉透了!”
哥舒翰闻言之后身子晃了两晃,安禄山居然打算称帝,这厮何德何能敢如此就不怕遭了天谴吗思忖一阵,他不屑道:“安贼跳梁小丑,敢于称帝便是将自己置于炭火之上,天下人人得以诛之!”
众所周知。安禄山起兵南下打的可是清君侧,为天子除奸臣的名义。
曾有个不开眼的小官为了搏个前程,竟然建议天子杀了安贼讨伐的奸臣,这样安贼就没有作乱的理由。须知这奸臣指的正是宰相之首,身兼四十余职的皇贵妃族兄杨国忠。
天子一怒之下将这个利令智昏的小官处以枭首之刑。且不论杨国忠的身份,这种情形是有过先例的,前汉景帝削藩引致七国以诛除奸臣晁错的名义讨伐朝廷,景帝惊惧之下听从袁盎的建议错杀了晁错。前车之鉴不远,当今天子岂会重蹈覆辙
所以,天子从来就不承认朝中有奸臣,哥舒翰以此为话引,指出
第六十一章:有女为君忧
当韦倜得知秦晋未死之时,心中好一阵惊讶,同时又隐隐觉出一些不妥之处,朝廷为他举行了祭奠仪式,又追加了谥号,现在突然“死”而复生,朝廷和天子的难堪由谁来解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