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乱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五味酒

    第二路仍旧遣数千偏师沿着崤山与熊耳山之间的谷地往东南推进。一则用以迷惑唐军,使他们不清楚燕兵的用兵意图。二则,可轻取扼住洛水河谷源头的卢氏与朱阳关。

    秦岭自关中由东向西延伸到河南便分做三支,北支为崤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崤山与熊耳山之间有一条大河名为洛水,流经福昌、寿安以及东都洛阳,直到汜水,注入汤汤黄河之中。崔乾佑充分利用了绵延大山的地形,将对大军推进不利的劣势变作了施以诡计可依托的优势。

    第三路则由崔乾佑本人亲领主力数万先攻桃林,再突袭陕州。同时,又派了信使潜回陕州以东的渑池,调当地守军挥师向西,以对陕郡构成两面夹击之势,使其首尾难以相顾。

    这个计划虽然看似容易,但还有个关键处,那就是受到岘山粮草被烧后的限制,所有用兵意图必须在七日内达成,否则便有断粮的危险。

    燕兵自南下以来势如破竹的势头,几乎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的前进步伐,崔乾佑很有自信可以拿下陕州,再不济也会逼迫的高仙芝带兵退走。只要陕郡唐兵一退,燕军兵锋便可直指潼关,到那时关东千里沃野不都任燕军予取予求了吗

    然则事有奇变,看似一团败絮的虢州城竟然一日三攻不下。逼得崔乾佑不得不在虢州城下多耽搁了一夜,只两路偏师仍旧按照计划在午后出兵了,明日落日之前无论如何也要将虢州拿下。

    远处,隐隐暗红的火光照亮了天际,那是已经燃烧了整整一日的山火。每每看到这明暗闪烁的火光,崔乾佑的眉头便禁不住突突乱跳,就连他本人也不知会因何如此不安。

    刚过了子正初刻,部将将崔乾佑由浅睡中唤醒。

    “将军,您快去看看外面的火势。”

    战阵之时,崔乾佑都是和衣而卧,睁开眼在短暂的恍惚后眼神又陡而犀利起来。

    “火势有甚好看的还不养精蓄锐,明日敢死一战!”

    部将的声音却有几分发抖,“不是卑下睡不着,大火都快烧到鸿胪水了。”

    “甚这如何可能”

    落日时分东面忽明忽灭的火光距离鸿胪水至少有数十里地远,怎么可能三两个时辰就烧到虢州城下的鸿胪水了

    鸿胪水发端于崤山,自南向北流经虢州城东,最后注入黄河。崔乾佑扎营,分左右两营分置于鸿胪水东西两岸,西岸是原本就进攻虢州的人马,东岸则是伏击李承光部的人马。崔乾佑便住在鸿胪水东的军营中。

    再没等那部将啰嗦,崔乾佑急急出了军帐,霎时便觉眼前骤然一亮,竟通明的如白昼一般。

    鸿胪水再向东两三里地便是山坂林地,大火已经直透霄汉,隔着如许近的距离,崔乾佑甚至都能感受到烈烈火焰灼人的温度。

    军营中的蕃胡兵将们早就聚在一处眼巴巴的看着呼呼作势的大火强风,不安与躁动在隐隐发酵,几乎使人忘了这是攻城大战的战场。

    崔乾佑心惊不已,他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大的山火,甚至也不知道山火蔓延居然可以如此惨烈。只不知一场大火过后,山林中要死多少行人鸟畜。这个荒诞的念头荡开后,他的心境又立即恢复了常态,大军左右




第五十章:磨刀向虎狼
    秦晋听有四五千人直奔陕州城而来,也顾不得再处置那个叛将杜乾运,命人将他收押看管起来,便领着乌护怀忠往城墙上去

    “传令下去,紧闭四门,不得放一兵一卒进来!”

    陕州唐军的几个头目唯唯诺诺领命而去,但秦晋却兵不相信他们,这些人既然肯随杜乾运投降,只要见势不妙不定还会再起投降献城的念头

    如果将守城的希望寄托在这些人身上,还不如寄托在猪身上靠谱陕州城并不大,片刻功夫秦晋便来到了城墙上,观察敌情,他已经做好了一旦不敌便弃城退走的打算

    还是秦晋身边的护卫眼尖,看了一阵便发出了疑惑的惊呼:“咦俺瞅着像新安的团结兵!”

    秦晋仔细观望,果见数千人马中飘扬的旗帜正是当初在新安的样式但这又如何可能当初分道时,秦晋命契苾贺带领百姓往商洛山去,掐算时间也不可能如此快就赶来了,就算赶来,也应该按照约定到陕州东部的硖石去,契苾贺也不可能知道他此时在陕州

    而且,当初秦晋城千叮万嘱,如果在北上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形势不妙,绝不可逆势而为,当南返到叛军难以抵达的郡县,甚至是一并到商洛去与百姓汇合在一处,千万不要就近寻找唐军投奔秦晋十分清楚,在未来半年内,关东唐军在安禄山叛军的面前只能是炮灰一般的存在在朔方和陇右乃至安西的唐军陆续出兵之前,安禄山叛军几乎没有敌手

    “长史君快看,那不是契苾贺吗”

    秦晋再仔细看去,当先骑马之人不是契苾贺又能是谁同时他也暗暗感叹,契苾贺最终还是没能听从他的命令,其一并没有护送新安百姓到商洛,其二在硖石没有寻到他,契苾贺也没能按照约定撤往南部郡县

    最终,契苾贺选择了向西到陕州来投奔高仙芝,只是却万料不到,高仙芝此时已经焚毁了太原仓退到黄河北岸去了

    发现是虚惊一场之后,秦晋派了人出城去接应契苾贺,这四五千人对他来绝对是雪中送炭陕州城内原有的万余守军都不堪用,如果有了契苾贺带来的团结兵,那么情形就大不相同了

    很难想像,契苾贺是如何将四五千人一路带来陕州的,要知道现在的硖石已经在叛军的控制之中,仅凭能够将如此大规模的一群团结兵,于叛军鼻子底下,安然无恙的带到陕州来这一条就绝不简单

    果然,契苾贺并未料到高仙芝已经撤离了陕州城,更未想到,此时在陕州城中当家作主的是秦晋激动之下,不禁动容

    原来,他在护着新安百姓走了半日后便进入了熊耳山,到了这里,安禄山叛军的触手根本不会伸到这种穷乡僻壤于是,契苾贺和新安百姓的几个乡老商议了一阵,取得大家伙的共识后,便带着四千团结兵一路北上翻越崤山去寻秦少府

    当契苾贺带着人满怀希望的抵达硖石后,却失望的发现,此时的硖石城头已经飘荡起了叛军的旗帜无奈之下,为了不被叛军发现形迹,又不得已钻进了崤山的密林之中

    因为寻不到秦晋,契苾贺便又决定到陕州去,即便寻不到秦少府,他们这些大好男儿总不能空手而回吧到陕州去,投高大夫,杀胡狗!

    结果万万没想到,在崤山密林中几经波折辗转,抵达陕州后,竟阴差阳错的遇到了秦晋

    四千团结兵入城后,秦晋的底气陡然便足了,即便不整合杜乾运麾下的唐军,在叛军压境的情形下自保也已经绰绰有余

    在安顿团结兵的当口,契苾贺以一种甚为惊惧的语气和秦晋及了一件事

    “山火!”

    契苾贺所惊惧的就是山火,他也曾见过数年前的那场大山火,七天七夜,熊熊大火烧光了一切,山林数目,飞鸟走兽,以及困在其中的山民百姓,甚至连一部分农田都被生生波及

    大火蔓延的速度要比奔驰的战马还快,任何东西都难以逃过烈焰的魔掌,在那一刻,契苾贺才彻彻底底见识了火的恐



第五十一章:蜉蚍撼树也
    郑显礼自告奋勇,打算亲自渡过黄河去给高仙芝送信不过,秦晋出于人手吃紧的考虑并没有同意他的请求,而是建议郑显礼派一名与封常清有过一面之缘,最好是知有其人的部下,前往送信这样,可以省去很多因为信任基础薄弱带来的麻烦

    “这还不好,下走麾下每个人封大夫都识得,只请长史君写信就是”

    秦晋提笔,久久方才落下高仙芝和封常清带兵撤往河东,以秦晋的推测当是打算迂回到迂回到黄河以北的风陵关,再南渡黄河转进潼关,由此实现他紧守潼关以待天下变化的策略

    封高二人如果回到潼关,便如牛羊入了屠宰场,其下场可想而知但犹豫了一阵,秦晋最终还是打消了将边令诚奉天子敕书欲处死他们的消息,如实相告的想法

    因为秦晋不敢肯定,他们知道了自己天子准备处死自己的消息后,还会不会一心不二的为了唐朝与逆胡叛军搏杀,会不会产生拥兵自重的想法也未可知在这种要紧关头,如果再以为他的搅合而使得局面更为复杂,那就诚非所愿了!

    有了这种想法后,秦晋便只谈崔乾佑,而绝口不边令诚与天子敕书的一字一句而今崔乾佑被大山火困在陕州以西,崤山以北,潼关以东的狭长地带如果高仙芝能够领兵南下,对狼狈不堪、人心惶惶的崔乾佑部做致命一击,仅凭如此一件大功,想来也会给天子一个手下留情的台阶

    在此期间,秦晋则全力搅乱陕州以东的局面,视情形对硖石、渑池的叛军予以打击

    将自己的计划一一详述于信上,秦晋将信纸双手捧起,轻轻吹干了墨迹,又心的卷成了一个纸卷,塞到早就准备好的铜管之中,然后再以蜡封住旋口处,然后又于未凉透的蜡封处盖上他的私人印鉴蜡封一则用于防水浸,二则可用于保密,防止送信之人泄露了秘密,而收信人尚不自知

    “请速派妥善之人渡河北上,一定要尽快交到高大夫的手中!”

    秦晋郑重交代郑显礼踩着重重的步子退了出去

    这时,秦晋才想到还有那个准备叛唐的降将杜乾运尚待处置,于是又命人将这厮带了过来

    经过半天的冷静之后,杜乾运已经不像此前那么惊慌失措,但仍旧面色惨白,精神萎靡,眼睛空洞无神,充满了未知的恐惧

    见到秦晋后,杜乾运二话不扑通一下就跪在了这位年轻的长史面前,声泪俱下,痛哭流涕

    “长史君再给下走一个机会吧,下走鬼迷心窍,猪油蒙心……”哭号的同时,杜乾运又赶紧膝行几步,一把抱住秦晋的大腿,苦苦哀求

    秦晋心道,如果不是此时身陷囹圄,这厮只怕已经摇身一变成了叛军之将,调转刀口烧杀抢掠也未可知又岂能如现在这般,啼哭不止,惺惺作态

    有了这种想法,秦晋心中残存的那点怜悯也消失的无影无踪,一脚将杜乾运踢了开去,目光鄙夷的落在他身上

    “秦某之所以还有耐心听你聒噪,全是要听听那天大的秘密,否则此时此刻足下早已人头落地,血溅刑场了!”

    这时,杜乾运就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样,再欲上前,可是看到秦晋虚抬欲踢的马靴时,又生生停了下来

    “不敢瞒长史君,下走早在杨相公那里得知,天子已经下敕书处死高仙芝和封常清,杨相公曾叮嘱下走就近见识此二人长史君想想,高仙芝将下走留下来断后就安了什么好心吗无非是借刀杀人,下走也是走投无路,一时才,才犯下如此大错……天子欲使哥舒老相公取代高仙芝统帅大军……”

    这些消息是秦晋早就知道的,而且携带天子敕书的边令诚此时此刻不定也早就丧生在岘山大火之中,亦或是死于叛军之手只是杨国忠还派了人在高仙芝军中充作耳目一事,则超出秦晋所料但细细思忖一番,这也不难理解,高仙芝久在边镇任节帅,屡屡立下灭国之功,飞扬跋扈惯了,除了天子以外,岂会听命依靠裙带关系幸进的权臣杨国忠身为宰相之首,如果对领兵在潼关外的大将丝毫控制不住,便肯定会有如影随形的危机感,派出耳目就近监视动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只可惜杨国忠所托之人竟是如此不堪的鼠辈,又能成什么大事了秦晋心中一动,这杜乾运口口声声是杨国忠的心腹之人,无非是寄希望于狐假虎威要自己饶他一命,想到这里边禁不住一阵冷笑

    “那又如何临阵降贼,就算杨相公亲临,一样要拿足下的首级祭旗!”

    见到自己努力徒劳无功,杜乾运只得不管不顾的再次恳求:“长史君饶命,下走一定会在相公面前美言,以长史君之功就算升任郡守,也不是难事啊!”

    至此,秦晋已经了然,杜乾运肚子里的干货已经彻底都掏空了,这些出自宫闱权臣的隐秘在一般官员看来,的确会震撼不已但秦晋却又是何等样人他的灵魂本就不属于这个世界,那些深入到骨髓中对君权的畏惧,在其中不曾有过一丝空间,又岂会因为几句消息就饶了这杀才一



第五十二章:插柳竟成荫
    秦晋进了陕州城以后,又出现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长史君,已经核实,陕州粮食不足一月之用”

    郑显礼忧心忡忡,原本陕州紧挨着太原仓,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粮食可用但高仙芝再撤离陕州后,将所有不能带走的物资都付之一炬,包括城内外留下来可堪一用的物资都寥寥无几

    “唉,高大夫此一计是对付崔乾佑的,结果倒霉的却是咱们!”秦晋一直沉吟不语,郑显礼便由叹了一句

    “这一月之期可包括杜乾运旧部和城外万余逃卒在内”秦晋忽然开口问道,郑显礼面有忿忿之色回答:“自然不在此列,这些人鼠首两端,若不是咱们拦着都已经投了逆胡叛军,还管他们作甚”

    万多人没吃没喝,又被困在黄河岸边,北上不能,南下不得一旦闹将起来将带来无穷的麻烦这倒不是秦晋同情之心泛滥,实在是为了局面安定计,也不能对这些人不理不睬

    “如果将粮食分摊开用,可坚持几日”见秦晋一意坚持,郑显礼阴着脸答道:“至多十日”问即有所答,显然胸中早就有了成算

    “好,就已十日之期,将这些人分批送往河东,交给程千里处置!”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今黄河以南潼关以东的局势已经糜烂不堪,能够安置下这么多人的地方也只有河东道了程千里出身自安西军,做过高仙芝的上司,后来也做过高仙芝的下属,于一个月前被大唐天子李隆基任为河东节度副史兼上党郡长史,而今河东道南部的唐军基本上都由此人招募节制

    万多人送过去,正好就是现成的军卒,对程千里来恰当其时

    仅仅过了一日,派去联络高仙芝的人便匆匆返回陕州城,还带回来一封高仙芝的亲笔手书

    秦晋禁不住一阵激动,这其中除了有对历史名将的仰慕之外,他心底里还隐隐存着希望,希望高仙芝能够力挽狂澜于既倒

    然而,看罢手书后,秦晋愣怔了半晌,竟不知内心之中是悲是喜

    倒是在一旁的郑显礼急切万分,见秦晋久久没有反应,便忍不住出言崔问道:“长史君,长史君高大夫是,是如何回复的”直到被一连唤了两声,秦晋才反应过来,顺手将手中所捏的书信递了过去

    “郑兄一看便知!”

    接过信之后,郑显礼急不可耐的大致扫视了一遍,对比秦晋的喜忧参半,他则是击掌称快

    “太好了,封大夫率师北上,有史思明那狗贼好看了!”

    让秦晋欣慰的是,时局的发展终于与他所熟知的走向产生了不同,高仙芝敢分兵令白衣待罪的封常清率兵出河东往河北道去,这其中冒了多大的风险是可想而知的

    “程千里乃庸才,守河东上党唯恐不足,更遑论出兵河北道以作奥援而今封大夫领兵往河北道去,纵然不能取胜,也会拖住史思明所部铁骑”

    毕竟高仙芝麾下都是些奸猾的市井贩夫之辈,和几十年前的大唐府兵,以及现今的边军精锐都不可同日而语秦晋不想给郑显礼泼冷水,但也要明现今的形势,绝非封常清出兵河北就万事大吉的

    这背后仍旧有着数不清的隐忧高仙芝擅自烧掉太原仓,此其一不经圣命令白衣待罪的封常清掌兵出击,此其二天子那道已经发出,却又在半路上丢了的夺命敕书,此其三

    以上种种,在秦晋严重不啻于一颗颗定时炸弹,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炸响若战事朝着有利的一面发展,封高二人再立大功一切都好,反之……

1...1516171819...4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