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乱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五味酒

    不知是谁在人群中带头喊了一嗓子,里三层外三层为官的军卒们立时轰然笑成一团。

    田建业心中恼怒无比,暗骂抬腿绊他的混蛋,但人多手脚也杂,想要揪出来那个人却是不不可能了。

    秦晋一阵气闷,他本想不计前嫌主动与田建业拉近关系,消弭误会,不想竟被这个小小的举动给破坏的再难弥合,如此一来只怕误会反而越来越深。

    “田将军小心脚下路滑!”

    一把扶起了田建业,秦晋心中便也不再纠结什么得罪人不得罪人,甚至心理上又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都是这些混账王八蛋主动拉招惹自己,若是再笑脸相迎,岂非让不明真相的人觉得他们新安这些人软弱可欺

    所以再说话时,准备好的说辞却都变了。

    “听说,田将军想要秦某这千匹好马”

    田建业脸色更加难看,只能连不迭的应着:“岂敢,岂敢……”

    秦晋却呵呵笑道:“都是军中袍泽,想要兄弟的战马说一声便是,都是为了杀逆胡。”说着,他一转身对身后的部将下令道:“来呀,分出良马百匹送与田将军!”

    部将轰然应诺!

    秦晋又道:“田将军的部将与秦某的麾下闹了些误会,现在将人完璧奉还。”

    说着身子一闪,一身破烂衣衫的那个旅率三两步便奔了出来,扑通一声跪在田建业的面前,痛哭失声:“将军!”他这是劫后余生,哭得真真切切,直以为再也见不到军中同僚与上司了。

    然而田建业却看得腻味,心中恶心,抬腿一脚就将他踢了个仰面朝天。

    “混账,险些害的某到了那不仁不义的地步,有多远滚多远,别让老子再看见你!”

    他在等着,等着秦晋假惺惺的表演图穷匕首见。但直到双方寒暄完毕,秦晋再没有给他难堪之举。

    田建业心里不由得打起鼓来,难道是自己想错了对方不但未追究,甚至还真格送了百匹良马来,思来想去也没个头绪,索性一并受了就是,看看姓秦的还能如何,毕竟自己是朝廷任命的潼关守将,就算兵马副元帅高仙芝有事不也得叫上自己与闻么

    姓秦的是什么东西不过偏僻小县的区区县尉而已,别看名声弄的响亮,还




第七十六章:君臣起争执
    兴庆宫勤政楼,尚书左仆射哥舒翰铁青着脸与天子力争着:

    “关外之兵入长安都是有定制的,秦晋所领之兵,并非十六卫军,也非番上应役的卫士,如果堂而皇之的开入关中,开入长安,以后再有立功之将,他们的兵要不要循例也带到关中来”

    天子沉默不语,哥舒翰却还在声声劝谏:

    “老臣带兵几十年,最了解这些兵,穿上号坎是兵,脱了号坎就是匪,让这样一群虎狼到关中,岂非引狼入室”

    “哥舒老相公莫要危言耸听,天子要见一见定难臣子,带几个兵进来,为的还不是激励天下臣工,尽心竭力为朝廷杀贼如何就不理解天子的苦衷呢”

    说话的是宰相之首杨国忠,但哥舒翰却丝毫不把自己这名义的上司放在眼里,鼻息间若有若无的冷哼着,继续劝谏着皇帝。

    “圣人既然委老臣掌兵马事,便不能置之不理,除非圣人不用老臣掌兵!”

    不再讲理,以退为进,逼迫天子表态。

    天子李隆基的脸色已经很难看了,他既想让秦晋领兵入京,又不想让哥舒翰辞官,是以在两难间犹豫。

    若是在太平年景,有官员敢如此要挟,他一定会如其所愿,让这位官员滚出长安,但现在不同,逆胡起兵作乱,连东都洛阳都已经陷落,不得不倚重朝中硕果仅存的,可堪信任的老将哥舒翰。

    而哥舒翰也正是抓准了天子的弱点,才敢如此近似于威胁的抗上。

    天子暗暗叹息,哥舒翰说的的确在理,抛开定制,招关外之兵入关的确会开不好的先例,但自己的心思诚如杨国忠所言,不就是要为天下官员们立一个楷模吗况且,三四千人就算作乱又能对关中有什么威胁

    “以卿之见,有没有办法,两全其美”

    天子已经接近于软语相求,若是竭力争执,哥舒翰还能继续硬抗,可是这般态度,他只好哼哼着思忖了一阵,才道:“也不是没有,将秦晋之兵拨入左威卫,将兵分离,就此无忧矣!”

    天子眉头微皱,转向杨国忠与自进殿开始就未发一言的韦见素,“杨卿、韦卿,意下如何”

    杨国忠知道天子不满意,但哥舒翰已经做了让步,天子询问他们的意见,就是想寻个台阶下,于是当即答道:

    “哥舒相公之言老成谋国,臣附议!”

    至此,韦见素才抬了抬屁股,跟着也说了一句:“臣附议!”

    “好!即刻召秦晋入京,三日后,朕要亲自检阅虎狼之师!”

    宰相们鱼贯出了勤政楼,韦见素才走了几步,便听后边有人在叫他。

    “会微兄!”

    不用回头他也知道,这时宰相之首杨国忠。

    “相公有何吩咐”

    韦见素知道杨国忠甚少与自己闲聊,只要说话必然有要事欲与之订立攻守同盟。

    “边走边说!”

    两个人沿着甬道,往便门而去。

    “哥舒翰在天子面前飞扬跋扈,会微也都看到了!”

    对杨国忠的开场白,韦见素嗯了一声,静候他接下来的重头戏。

    “天子召秦晋入京,为的就是以示恩宠,现在夺了人家的兵权,岂非与天子本意大相径庭,弄巧成拙”

    “杨相公以为当如何某附议便是!”

    杨国忠呵呵笑了两声:“会微兄果真痛快,好,且稍待些时日,很快便会有消息!”

    说罢,一甩袍服,径自去了。

    望着杨国忠志得意满的背影,韦见素眉头皱的愈发紧了。国难当头,两位当朝相公想的不是如何平定胡寇,却在朝廷里明争暗斗,究竟是否朝廷之福

    同时,他也在腹诽着天子的决断和魄力。

    倘若天子再年轻二十岁,做事绝不会如现在一般拖泥带水,拖拖拉拉。明知道杨国忠与哥舒翰两个人积怨甚深,还要强行将他们一同塞入宰相政事堂。

    若是太平光景也就摆了,弄一些异论相搅的的平衡之术。可现在是外有强敌作乱,大唐江山已经岌岌可危,若是不能上下一致,还如何指望唐军能够一举平定叛乱呢

    非常之时,就该用非常执法,既然已经下决心重用哥舒翰,以哥舒翰统管群臣以及天下兵马,就该罢了杨国忠的相位,使之不能掣肘,也是哥舒翰无内顾之忧,专心对付外敌。

    但就实而言,韦见素也不看好哥舒翰。哥舒翰做统兵将帅自是绰绰有余,可让他做总领国政的宰相,



第七十七章:演练为献礼
    三日后,秦晋率军抵达长安近郊。

    自进入关中以后,沿途气象顿时与关外为之一变。潼关以东到处是叛军,所过之处无不残垣断壁,哀鸿遍野。堪堪月余功夫,好好一个太平盛世成了人间炼狱。

    然而,潼关以西却又是另一个世界。但见沿途客舍林立,民房错落,驿道上百姓商贾络绎不绝。这里还残存着盛世大唐的影子,虽然仅仅局限于关中弹丸之地,但毕竟大唐立国百年所积精华,皆全在此处了。

    一路上不断有地方官和各种官署的人员前来慰问接洽,与在潼关时得到的待遇大有天上地下之别。

    当然,秦晋也是心知肚明,四千精锐入潼关,那是天子的决定,各方官员们对自己殷切备至,那不是冲着这些赫赫战功的勇士们,而是巴结着至高无上的皇帝。

    “杨相公指派下吏来此,特地恭候秦少府。”

    关于秦晋的官职,朝廷尚未下旨,于是在官方称呼上,仍旧只能以其新安县尉为准。

    秦晋望了一眼迎接的队伍,暗暗咋舌,其中牛车就不下数十辆,试问如此规格的迎接,对他这个新安县尉是不是有些重了

    “天子有旨意,三日后要在禁苑校兵,某奉了杨相公之命而来,这里是所有将军兵卒的衣甲礼服,请秦少府来接收吧!”

    这位青袍官员接连两次提及杨相公,相比应当就是杨贵妃的族兄杨国忠了,秦晋对杨国忠没有好感,唐朝迅速衰败,在安史之乱中一败再败,与此人有脱不开的干系。

    但现在杨国忠毕竟还是当朝宰相之首,手握国政大权,也不能轻易就得罪了。

    “有劳,有劳!”

    青袍官员又殷勤道:“秦少府还有甚困难只管提,杨相公说了,勇士们立下大功,只要您秦少府张嘴,国府无一不应!”

    秦晋打着哈哈:“”岂敢岂敢,秦晋微末小吏,不敢言功。”

    “秦少府谦虚了,斩胡狗数万首级,活捉崔乾佑,这等功绩还不敢言,还有甚可能言的”

    青袍官员又絮絮叨叨的恭维了好一阵,才交界了各项物资离去。

    “这厮巴结的好啊。看来杨相公都对少府君高看一眼呢!”

    契苾贺凑上来笑呵呵道。杨国忠毕竟是宰相之首,不管旁人如何骂他是奸臣,如果能得此人看重,飞黄腾达岂非指日可待就算与之虚与委蛇,新安出来的这些老弟兄们的境况,总不会差了。

    所有人都认为前景一片光明贪图,军心士气也都为之一振,继而又放松下来,全不似在关外时那般神经紧绷了。

    很快,便有专门的官员与秦晋所部接触,引领他们开入禁苑。禁苑中有现成的兵营,里面多数都没驻兵,所以他们也无须自己动手安营,之按照各级官员的分配,住进空着的兵营便是。

    秦晋才懒得理会那些络绎不绝赶来交办公事的官员们,所有对外琐事全都委派给郑显礼一人担当。他则独处室内,静下心来筹谋三日后的天子阅兵。

    阅兵绝对是个提振士气,亦或是取悦领导的双赢办法,古今中外,莫不如此。秦晋深悉其中利害,所以十分重视麾下士卒们在天子面前的表现。

    而且杨国忠处处都表现着善意与拉拢,这对新安团结兵而言简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让天子满意不是问题,仅仅后世的一个分列式就能把这个时代的一众名臣名将唬的心神震撼。

    来自新安的团结兵们大都有队列训练的底子,复杂的分列式,整齐划一的动作,或许还有不少差距。但搞出几个简单的方阵,缓缓向前推进还是有搞头的。

    设想了各种方案之后,秦晋最终决定采用既简单,又见效快的折衷办法。毕竟只有三日时间,搞复杂的东西弄不好出了纰漏就会弄巧成拙。

    他立即招来的契苾贺,令其集合所有在新安有队列练习底子的团结兵,听候训话。同时招来了乌护怀忠,他的同罗部奇兵同样是重头戏的主角。

    “乌护兄弟,同罗部的骑兵能否排成整齐的阵型向前推进”

    校场之上,秦晋指着前面已经渐渐排成了六个方阵的数千团结兵。

    乌护怀忠哈哈大笑,“不过就是走路而已,如何不能只要少府君有所命,便没有做不到的。”

    秦晋似笑非笑,“不要太过自信,队列没有乌护兄弟想的那般简单。”

    乌护怀忠不屑的咧咧嘴,“汉人有句话说的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少府君且看罢!”

    五百同罗部骑兵果然训练有素,一声



第七十八章:阅兵震朝野
    第二次演练比第一次强了许多,团结兵步卒们基本上可以做到不喧哗嬉闹,但队伍行进总是跑偏,无论如何都捋不直。

    这将秦晋急的有些抓耳挠腮。郑显礼一直在侧旁观,他是唐军传统阵战的拥趸,对这种花里胡哨的法子并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行军打仗大开大合,若是步卒硬战厮杀,陌刀凶狠锋利,斩敌首级。若是骑兵,便当长途奔袭,迂回进击,攻敌不备,攻敌软肋。

    似秦少府这种笨拙的死战硬拼,实在不是为将者当学的楷模的。否则随便一个阿猫阿狗都可以领兵作战,比的不是战术奇谋,却多是拼人命了事。

    诚然秦晋的这种笨拙战法在新安打了几场硬仗,大败安禄山叛军,但这时特殊地形,特殊情境所产生的结果,如果不是新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如果不是敌攻我守,孰胜孰负还未可知呢。

    唐军不可能永远采取守势,一旦时机成熟,必然会转守为攻,将来国势再盛还要开疆拓土,同样要以进攻为主。那么,这种运动迟缓,攻击笨拙的方阵战术,势必将会失去了用武之地。

    所以,在郑显礼的心中,秦晋只是善守之将,他的兵也都是善守之兵。而在弘农郡以及陕州、渑池一线的历次战斗中,制胜的关键也均非这种方阵战术,所利用的还是奇谋巧记。

    一言以蔽之,秦晋以此法取悦天子可也,推广于军中则弊大于利。

    郑显礼并非因循守旧之人,他也从这种队列方阵李看出了一些门道,若是使这种方阵之兵假以时日,练的整齐划一,一臂动而千臂动,一腿踢而千腿踢。的的确确是上佳地礼仪之兵,譬如应对三日后的天子阅兵。

    就在郑显礼一言不发,不断腹诽着方阵练兵之法的同时,秦晋也在苦苦思索着有什么法子,用到这些团结兵身上能够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少府君,太难为人了,让俺们走直线,便全是曲里拐弯的,干脆让俺们就曲里拐弯的走,说不准还能走成直线……”

    契苾贺的抱怨让秦晋眼前突的一亮,对呀,如何自己就忘了这一招。前世军乐队队列训练时,不也曾在地面上以白灰划出数条直线或是弧线,以让队员们按照灰线行走。如此一来既节省了训练时间,又走的更加合乎规范,真真是一举两得,立竿见影的法子。

    于是,秦晋立即命人去弄来几箩筐炭灰,在校场的雪地上划出了一道道笔直的线条。如此折腾一番,进行第三次演练时便已经接近黑天。然则,辛苦没有白费,六个团的方阵队列此时已经走的有模有样,借着渐浓的夜色掩盖,远远看去还真有几分齐整画一的味道。

    三日时间转瞬即过,到了天子阅兵的日子,团结兵上下每个人都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与紧张,就算当初在新安最危急的关头,与胡兵拼死一战时也没这么紧张。

    那可是当今天子亲自检阅验看,试问要祖上修多少德行,才能有如此福分不少人兴奋的议论着天子样貌,甚至还有人异想天开的憧憬着,“天子说不准能记住咱的模样,将来生了娃,也好跟他说,阿爷曾经和天子照过面呢!”

    团结兵们立即报之以哄笑,说他异想天开。

    说起来,最紧张的还是秦晋,自打到了长安,他便一头扎进禁苑兵营,一刻不停的想着如何把这些乌合之众练的看起来还算有板有眼。
1...2324252627...4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