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五味酒
“太子殿下啊,当初你不听丁某之言,彻底而死史思明,难道就没有想过会有这一天吗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只有拿了殿下做投名状,唐朝才会另眼相看吧,哈哈……”
史朝义又怒又怕,但已经无力抗拒,蔡文景带来的人将他捆了个结结实实,拖着便出了中军。
中军现在‘乱’的彻底,蔡文景和丁孝礼无意收编这些溃兵,只想着在第一时间,趁着‘混’‘乱’离开这里,躲避史思明的报复和打击。
回到后军所在的军营,蔡文景的部将早就准备停当,一声令下之后,便趁着‘乱’势徐徐西撤。
史思明见到大势底定以后,再一次派出了使者,强硬的要求范阳城内派兵接应,而且必须派出有司人等,前来接驾。
事实上,史思明见惯了大风大‘浪’,也做好了城内也生出异心的准备。但是,他携大胜而回,根本就不在乎再多一次内‘乱’,就算有,大不了以武力平定就是。
范阳城内已经不回应,除了‘射’杀使者以外,就再没有一字半句的回应。这可当真让史思明愤怒了,不管如何,好歹也得给个说法啊,这么不明白不的只杀使者而不回应,究竟是什么招数
不过,史思明现在的‘精’力还要用在彻底扫平太子余孽上,于是兵分两路,追歼收剿。
为此,他还特地嘱咐部将骆悦,这次动兵的目的不在歼敌,而是打败太子余党之后,将所部兵马尽数收编。毕竟现在唐朝在外虎视眈眈,史朝义所领的兵马本来要与唐朝打仗的,现在让这个逆子如此折腾了一番,损兵折将,元气大伤是避免不了的了。
为了将损失降低到最小,自然不能过多的杀伤太子余党,只能击溃然后再图谋收编。
这时,探子带回了一个异常的军报,太子后军大量西撤,似
第一千一百一十章:各方终有命
“他来作甚不是旧创复发了吗”
不过,他问了一句之后马上就冷笑了道:
“他愿意来,便让他来吧,各门都是你我的心腹,还怕这个病秧子能翻上天吗”
郑敬愣了一下,在他的印象里,裘柏一向是个甚少说狂话的人,今日突然有些心浮气躁,就连他都看出来了。可见,形势实在已经到了最紧关节要的时刻,一旦出现半点差池,此前的所有努力就都功亏一篑了。
“长史君不可啊,曹敦是个心思缜密的人,万一,万一被他窥见了不妥之处,又该如何遮掩呢”
裘柏道:
“如果不让他上城,只怕立时就会被瞧见不妥之处!”
这些日子以来,曹敦虽然嘴上没有对裘柏、张炎等人提出过异议,但谁都看得出来,正是有了这几个代王府属吏的关系,此前大权在握的他已经被逐渐架空了。当然,这也离不开曹敦以为遇刺而受到重伤的缘故。
曹敦在随从的搀扶下,一步步艰难的爬上了城墙,这是他特地坚持的。作为一个万马军中驰骋的大将,绝对忍受不了被人抬着上城,这对于军心士气都是极为不利的。
看到曹敦这副样子,郑敬终于有点放心了,这个病怏怏的家伙身体虚弱到了这般地步,还能兴风作浪吗
实际上,曹敦到城上来,并非是要找裘柏的麻烦。不过是郑敬做贼心虚的一厢情愿而已。
“裘长史,范阳城能守到今日不失,老夫佩服之至。”
他的客气让郑敬很不适应,裘柏则泰然受之。曹敦又道:
“城外两军乱战,城内是否可以因势利导一下呢”
这才是曹敦的真实目的,他不光希望范阳城内的守军仅仅局限于自保,而是主动出击,将各方叛逆势力分别击破。
裘柏笑了。
“曹将军所言甚是,裘某深以为然,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城外局面不明朗,城内军士又心浮气躁,如果不胜反而会坏了这大好的局面,所以在城外局势未明朗之前,一动不如一静!”
一行人站在女墙之后,外面的乱军如沸腾的水一般,根本就看不出那一方是哪一方,不过十数万人乱哄哄的围在一起,就算想要散去也没那么容易。
曹敦皱着眉头看了半晌,终是再没有说话。忽然,有人急急上城禀报,竟是在城内活捉了一直逃窜隐匿的张通儒。
提起张通儒,曹敦的火气就上来了,如果不是此人的欺骗和行刺,他又何至于此呢最后连手中的大权都一点点的被代王府属吏蚕食。
“走,老夫要亲自去刑讯此人!”
曹敦特地说了刑讯二字,他实在是恨张通儒入骨,除了刑讯以外,更多的恐怕是泄愤了。
直到曹敦病怏怏的身影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之外,郑敬才轻蔑的笑了一声。
“曹敦老矣,如果半年前有人跟我说曹将军会有今日,我可是打死都不信呢!”
裘柏道:
“世间人和事便是如此,因人也因势,曹敦人与势俱不在了,便只能沦落至此!”
“传令各门,任何人,不管是哪个官署的,哪怕是代王府,若无裘某的手令,任何人不得靠近城门百步之内!违者不问缘由,立斩不赦!”
这是裘柏所下达的最严苛的命令。郑敬暗暗吞了下口水,这则命令怕是针对城内的。一想到城内,他反而灵光一现。
“长史君何不将伪燕朝廷一网打尽也算是为了迎接神武军入城做预先准备!”
裘柏何尝不想呢,但现在苦于没有河东神武军的禁军计划,他不知道神武军何时会抵达范阳城下,否则他的行动早和晚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
太阳逐渐落山,天色暗淡下来,忽然城下某处腾起了一道绚丽的烟火。裘柏双目登时神彩大盛,这是神武军内部联络的一种信号,他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在判明了烟火的大致方位以后,裘柏立即派出心腹出城,前去寻找信使。
大约一个时辰之后,派出去寻找信使的人回来了,还带来了河东节度使卢杞的亲笔手书。
看到卢杞的亲笔手书,裘柏激动的心潮澎湃,在绝地中坚持了大半个月,今日终于有了结果。
在得知河东神武军距离此地只有三十里的路程时,他不禁有些惋惜,倘若大军现在即至,史思明父子怕是要被全歼了。
信使到城中来除了打算与裘柏取得联络,更重要的是约定动兵的时间。
其实,裘柏在这方面一早就有了谋划,而且一早就拟定出了一份名单,这份名单都是史的铁忠党羽,还有一部分则是极度仇视唐朝的。这份名单上的人必须在今夜,全部授首,绝不能放纵一个人活过今夜。
至于其他的官吏,不过是一些墙头草,绝不会为了史思明父子填命的。
太阳彻底落山,天色黑透之后,伸手不见五指。裘柏的行动也就开始了。用来执行任务的,是封常清的旧部,只有这些人是绝对可靠的。监国卫率用来把守各门可以,用来对付朝臣,有可能会节外生枝。
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代王府,天亮之前,代王史朝清与外界的通讯必须彻底隔断,不允许片纸只字进出。这一点就由一直守在史朝清身边的张炎来执行。
然后,击杀曹敦就是今夜行动至关重要的一环。
&n
第一千一百十一章:末日再疯狂
。“为什么抓不住那个逆子派去的军将呢,回来了没有每人赏一百鞭子,抓不到就提着脑袋回来见朕!”
史思明愤怒的嘶吼着,部将都被吓的不敢出声,这位大燕天子在遭逢大变之前可不是这么喜怒无常。现如今,时而看似如常,时而又暴怒欲疯,就像换了个人一样。
这个时候,只有骆悦敢在史思明面前说几句实话。
“陛下息怒,十万乱兵四散逃窜,太子有心逃走,也未必一定能抓得住……”
“放屁,那逆子有心篡位,又为何不能成功”
骆悦只得说道:
“陛下天命所归,太子自然不得成功!”
“天命哈哈……”
史思明不屑的笑了,笑的有几分癫狂。
所谓天命,他早就已经不相信了,尤其是在经历了种种奇耻大辱之后,到现在他的额头上还烙着奴隶的印记呢,难道这就天命天命现在于他而言只是放屁,而这天下也只有兵强马壮者得知。
骆悦不知道如何反驳了,事实上,他也完全没有反驳史思明的念头,只是想让这位渐显癫狂的大燕天子冷静下来。
终于,发泄了一阵之后的史思明渐渐平静了。
平静之后的史思明与刚刚就像换了一个人,显得睿智而又沉静。
“逆子逃也就逃了,遣两三千人沿路追缴就是,当务之急有两点,其一是收编溃兵,其二要尽快弄清楚朝清,朝清他究竟是什么态度!”
派出去与城内联络的使者几乎全部被城上的守军射杀,逃回来的十不存一。但也就是从逃回来的使者口中,对城上的守军有着各种情势不妙的描述。
守军将使者不问情由全部射杀,显然是出于授意的,而授意者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自然不言而明。
史思明是个残忍而又睿智的人,可惜在儿子面前接二连三的犯错,这一次,他也不肯相信,朝清已经变心了的假设。
骆悦认为,范阳城内本该有忠于史思明的曹敦坐镇,而曹敦是至死都不会背叛史思明的,现在城内疯狂的射杀使者,一定不是出自于曹敦的授意。他的推测还有一个根据,那就是范阳各门所飘荡的旗帜上,已经没有了曹敦的“曹”字。
城墙上的旗帜,有“裘”、“郑”、“张”等等,却独独没有“曹”,这说明什么说明范阳城内的权力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绝不是史思明南下之前所规划的格局。
史思明也觉得纳闷。
“曹敦手握兵权,无人可及,朝清还很稚嫩,怎么可能轻易的将他制服呢”
对此,骆悦还做了更加大胆的假设。
“如果代王也……”
骤然间,史思明如遭电击,马上就坚决的对这种假设予以否定。
“不,绝不可能!一定还有什么其他因由!”
“陛下,现在做何种假设都是徒劳无功的,何不明日佯攻一次,便可知城内虚实了!”
这一夜,对于史思明而言是前所未有漫长的一夜,到了家门却不得入,这种尴尬,时时让他有种愤怒噎在哽嗓中的感觉。
终于,太阳初升,史思明派遣了几百人距离范阳城一箭之地,高喊着,大燕天子已经回来的话语,同时,要求守军开门,监国代王与百官出城迎驾!
如此一来,盖子终于再也遮掩不住,所有人都知道了,他们的皇帝回来了。
郑敬抹了一把脑门的冷汗,史思明对他的压力实在难以言表,哪怕尚未见到其人,就已经紧张的坐立不宁了。
“长史君未卜先知,如果,如果昨夜没有杀尽史贼死忠,此时该死的怕就是,就是咱们了!”
经过一夜的深思熟虑,裘柏已经与何敞张炎三人商议出了完整的对策,除了杀尽史氏死忠,控制代王府的消息交通以外,还定下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对外宣布,监国已经决定受位登基,那么史思明若想进城,那就必须接受其太上皇的地位,并且交出兵权。
很显然,史思明不会同意,那么,双方兵戎相见,也就有了足够的理由做支撑,至少城内的守军有了充分的理由,知道自己在为何而战。
很快,曹敦等一干燕朝权贵大将的首级被挂在了城头,以此向城外的史思明表明决裂的立场。
代王即将登基称帝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在监国卫率内部传开,所有的军将都很兴奋,因为一旦改朝换代,他们就都成了拥立新君的功臣。因为在史思明那里,他们不过是从属于监国的一支普通卫率,而身为监国的代王一旦登基称帝,他们的身份也自然跟着水涨船高,摇身一变成了人人艳羡的天子亲军。
在这大半个月的守城战里,监国卫率已经有了“脱胎换骨”一般的变化,成功的挡住了太子史朝义一次又一次的强攻,他们早就不是当初的乌合之众,对于击退打算夺回皇位的史思明,也有着同样的信心。
尤其是曹敦等人的首级被挂在了城墙上以后,军将们都知道,他们都已经没了选择的余地,只能跟着代王一条道走到黑了。更何况,这并非一条死路,而是前途一片光明,走过去了,荣华富贵,升官发财。
由张炎亲自草拟的一份天子诏书被送出了城,当这份所谓的诏书放在史思明面前时,昨夜曾大发雷霆的他反而平静的事不关己一样。
诏书中,史朝清以力挽狂澜于既倒而登基,遥尊史思明为太上皇帝,并请天子到南都颐养
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背水一战也
密密麻麻的红手印,每一个后面都代表着一个大臣,史朝清实在想不明白,这些大臣们究竟吃错了什么药,为什么毫无征兆的就要用力自己作皇帝呢再者,他现在不过是以监国之职代父皇守住范阳,可从来都没有自立的想法啊。
“殿下,殿下,张先生来了!”
一句张先生来了,让史朝清立即就像有了主心骨一样。
“快,快传张先生!”
史朝清原本就是个性子随意的人,所以一早起来以后,披散着头发,只简单的拢在脑后,身上也仅仅一领青色锦袍。即便如此,他还是赤着脚下了台阶,亲自去迎张炎。
张炎见到史朝清以后,第一件事便跪了下来,口中大呼:
“臣等恭请殿下,为江山社稷计,承继大统,君临天下!”
跟在张炎后面的,还有尚书左仆射元复等人,这个架势立时又将史朝清弄的不知所措。只在张炎面前俯下身,惶惶不知所措的低声问着:
“先生,先生,这是唱的哪一出戏我,我什么时候说过要当皇帝了”
“殿下生在帝王之家,岂能任性而为”
张炎很少用这种口吻和他说话,史朝清已经隐隐有些不快,但当着几位“重臣”的面,他也不好多做质疑,只拉着张炎试图让他起来随自己到厅中密谈。
然则,一向善解人意的张炎却执拗的跪在地上不肯起来,并声言如果史朝清不答应即皇帝位就长跪不起。
几位“重臣”也纷纷表示,要跪倒他同意为止。
“这,这皇位是父皇的,我身为人子,岂能不问自取”
史朝清已经说得很委婉了,实际上他在表示除非有史思明的传位诏书,否则他是不会做这等事实上的篡位之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