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乱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五味酒

    正要出去查看情况,却听外面传来了唐朝军卒的说话声。

    “请使者莫要惊慌,例行演武而已!”

    例行演武

    中年人很奇怪,这鄯城的唐军中到处都透着诡异,连过个夜都不让人安生。

    指挥使牙帐,内外灯火通明,看着赶来回报的军卒,陈长捷问道:

    “他们表现如何可曾惊慌”

    “看样子不像惊慌,都很平静,也很安静,只是询问了末将一两句话,就都回去各自睡觉了!”

    看起来毫无异常,在陈长捷看来才是异常。

    一般而言,遇到这种情况,常人都会紧张的要死,作为出使的使节也是人,一定会按照惯例寻求庇护,请求派兵予以保护。而这些人就是镇定的过了头,又没有要求保护,种种反常的举动,都确认了陈长捷此前的猜测。

    “将军,不如一刀一个宰掉了事,反正这茫茫戈壁上,就算死了使者也没甚好奇怪的!”

    陈长捷一挥手,拒绝了部下的建议。

    “不行!据本将所知,吐火罗与大食人有灭国之仇,一旦派遣使者来我天朝,定然不单单是朝觐我大唐天子,很可能是寻求帮助,向大食人复仇!现在大食人也在侵掠我大唐的土地,与吐火罗结盟自然于我有利。万一这些人当真是吐火罗的使者,杀掉他们岂非坏了国事”

    他想的很长远,超出了指挥使所应考虑的范畴,诸部将也都十分赞同他的想法,但抱怨也是有的。

    “杀也不是,不杀也不是,还不如送回长安,让长安的相公们去心烦!”

    其中一名部将的说法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要求把这几个看起来奇奇怪怪的吐火罗使者送回长安。

    陈长捷考虑了一下,觉得也只有如此了。这些人当真是吐火罗使者也就罢了,倘若不是,则必为奸细,任凭他们翻过祁连山就会将陇右乃至关中的虚实一并告知胡寇,那么自己岂非间接助敌了

    这种情况绝对不能发生!

    于是,陈长捷当即决定,派遣三百步骑,护送这三十多人的使者队伍返




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族人的牵绊
    “鄯城只有五千兵马”

    秦晋的注意力此前一直集中在河北,现在又关心着筹备西征军,听到鄯城只有五千兵马驻守,不禁吃了一惊。所谓鄯城,就是后世的西宁,乃控扼陇右与河西的要隘。

    当世之时,由长安往河西去,大体上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经灵武、会宁穿越沙漠,由凉州至张掖。另一条则是,出陇右,经鄯城,翻越祁连山至张掖。

    一般而言,后者是绝大部分人所选择的一条路,一则以近,二则风险相对较低,消耗相对较少。唯一的困难之处只在于翻越祁连山的山口,如果在春前秋后会遇到大风雪。

    所以,历来中原王朝,欲得河西之地,则必先得鄯城。而这么重要的鄯城,居然只驻扎了五千边军,这是秦晋此前所没想到的,如果不是鄯城指挥使陈长捷绑缚了几个奸细回来,恐怕他还一直没有关注这一点呢。

    第五琦也跟着叹了口气。

    “河西、陇右的兵马,这些年以来陆陆续续调往中原平乱,尤其是至德三年,征伐洛阳时,河西陇右一共凑了五万兵马,几乎将这两地的边军都掏空了。鄯城的五千兵马还是东拼西凑而成,沿途各堡寨只驻守数百人的,比比皆是啊!”

    其实,看看张掖的情况,秦晋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张掖乃是河西重镇,节度使的驻地,居然只驻扎了不到一万人。鄯城驻扎五千人,已经是十分重视了。

    “去岁吐蕃人进犯,陇右遭受重创,如果不是玛祥仲巴杰死在了关中,神武军击败了吐蕃军,朝廷连陇右都保不住了!”

    第五琦摇着头,低声说出了陇右的实际情况。

    实际上,陇右与河西正处于一种军事上的真空状态,唐朝由于急着平乱,调空了这两地的边军,留下来的不是老弱病残便是招募了没多久的新兵,战斗力根本就与从前的西北边军不能同日而语。

    秦晋站起身,走到了窗前,他觉得屋内有些发闷,便推开了窗子,外面的新鲜空气扑面而来,头脑立时清凉了许多。

    “苗晋卿在河西履步维艰,我们在长安也要抓紧时间了!”

    第五琦道:

    “胡寇劳师远征,不若放他们进陇右,疲而歼之!”

    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法子,但陇右乃关中屏障,百姓数量也不少,一旦放任胡寇进来,造成的危害怕也是难以估量的。

    正如第五琦所说,胡寇劳师远征,补给困难,烧杀抢掠必然成了最佳最快的补充手段。

    议论了一阵河西陇右的局势,两个人的话题又重新回到了陈长捷所遣送回来的奸细身上。

    “城中的奸细网络已经被抓的抓,杀的杀,唯独幕后主使尚未落网,如果陈长捷抓回来的这些奸细与之有关,也算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啊!”

    秦晋点头道:

    “这些人应是吐蕃陷城时一并混进来的,神武军进城以后,只想着如何恢复百姓的生计,让一切生活重新走上正轨,却都忽略了这致命的问题,现在能够提早发现又及时的解决,没等到西征以后再爆发出问题,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说这话时,秦晋对去岁新近成立的千牛卫有些不满意,这种特务机构就是为了侦知不法,无论朝堂百官,抑或是民间百姓,他们却没能及时的挖出其墓后主使。

    最终还是身为宰执的第五琦亲自出面,才大刀阔斧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不过,秦晋是很有耐心的,他也知道千牛卫成立的时间尚短,不可能给予了权力就马上拥有超凡的侦查能力,总要经历一个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

    第五琦忽然道:

    “夏相公已经向天子请表,乞骸骨还乡!”

    他的声音有些落寞。毕竟夏元吉于他有半师之谊,现在老迈而垂垂,怎能不让人感伤呢

    “这么快就走了夏元吉的身体不好,留在长安,也好方便诊治,返乡以后,却是……”

    说到此,秦晋的声音顿住了,他也知道就算强留也留不住了,方便不方便对于夏元吉这个眼看着就要行将就木的人,也没有叶落归根更加的急迫,长安再好,毕竟也只是客乡啊!

    看来也只能三次请求致仕,三次挽留的戏码演足了,然后让他风风光光的返回乡里。

    现在各地的叛乱基本都已经平定,夏元吉这等重臣还乡,安全也就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秦晋还不至于太担心。

    就在此时,严庄一脸神秘的赶了过来,见第五琦在,却也不多说话,见礼之后只是静静的坐着,听着两个人的议论。

    第五琦与严庄素来互相看不上,第五琦对严庄这种态度也早就见怪不怪了,明明有事而来,见到自己在却故意不说,他还懒得与之计较,于是便以政事堂公务繁忙为由起身告辞。

    秦晋也没有再挽留他,该说的事都已经说完了,强留他,也只能是耽搁了今日的许多公事。

    直到第五琦离开以后,严庄才说道:

    “秦执珪不愿意回到政事堂,却执意要返回齐郡老家,这执拗的性子啊……下吏是没办法劝得住!”

     



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琐事尽缠身
    与满脸假笑的父亲不同,秦诞一直低着头,似乎满脸通红,秦晋甚至看不清楚他的表情。

    当年离开齐郡以后,秦晋在母亲口中听到最多的就是关于这个族叔的抱怨,虽然不至于咒死咒生,但对于这个夺走了他们一切的人,显然是不会拥有一颗宽容之心的。

    很快,精致的酒菜被一一端了上来,屋中立时酒香、肉香四溢。精致的餐具在通明的灯火下熠熠生辉,这对秦武安的吸引力甚至超出了那些精致的菜肴。

    秦武安毕竟只是齐郡地方的一个小地主,能够在族人面前作威作福,耀武扬威,有着无比的优越感,可一旦离开了乡里,立时就成了秦晋眼中的土包子。

    秦晋对此人的确没有好感,对从前的事没有一句抱歉,难道就像凭借着族长的身份为儿子要官吗

    简单的礼节性的问候见礼,秦晋坐在了主位上,应付的吃了两口菜,喝了两口酒,并不多说一个字。只难为了寿安公主,前前后后的张罗着,说着话,试图缓和这尴尬的气氛。网首发

    秦武安对这种尴尬似乎全然没有感觉,只是兀自的说着自己的话。

    “三郎的功比天高,俺们这些当长辈的已经土埋了半截,不求什么,就希望三郎能拉扯拉扯这几个兄弟,他们还年轻,也能帮衬着三郎……”

    秦晋的脸色很难看,果然秦武安开口求官了,不过他仍旧不发一言,眼睛也不看他一眼。

    寿安公主只得说道:

    “听说山东去岁大旱,今岁有多了不少河北流民,不知齐郡家中的情形如何”

    提起齐郡家乡,秦武安就像打开了话匣子,眼睛也亮了许多。

    “好,怎么能好呢去岁颗粒无收,今岁又来了流民,说是流民,其实就是一群蛮不讲理的强盗匪寇,没了吃的就抢,没穿的也靠抢,不少人家的好女子都被那些杀千刀的给糟蹋了……”

    这些话就像连珠炮似的从秦武安的口中说出来,着实令寿安公主吃了一惊,不禁用芊芊右手捂住了嘴唇。

    她在秦晋那里听到的从来都是好消息,却从不知道,民居然与匪没甚区别。

    秦晋的眉毛挑了挑,逃亡山东齐地的流民都是些漏网之鱼,没能被颜真卿和严庄收入民营。但好在数量并不是很多,造成的危害也十分有限。

    如果挡不住那百万流民,让他们过了黄河,顷刻间就可能变成百万流贼而荼毒整个都畿道。

    历朝历代,所谓农民起义,也就是这么一回事,所谓民不聊生,揭竿而起,说到底还是因为一个,“饿”!

    吃不上上饭就意味着被饿死,活人当然不能被尿憋死,所以他们只能抢,一旦啸聚行抢,就等同于造反,然则,造反诚然是死罪,但也比乖乖的等死要多了一丝生路吧!

    正如当年陈胜吴广所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万一杀出了一条生路,自然也就绝了死路!

    所以,驱赶流民往黄河以南,这就是史思明的险恶用心。他大败之后,没有足够的实力渡河与神武军作战,便妄图以百万流民为先锋,彻底扰乱了都畿道,才好趁乱浑水摸鱼。

    秦晋当然不会让史思明得逞,严庄与颜真卿的民营,截住的不仅仅是百万流民,更是截住了百万贼寇,百万乱兵!

    流窜到齐郡的流民满打满算也就万人左右,那些胆敢啸聚行抢的,已经被当地驻军尽歼消灭。对于这种放弃了做人的最基本的底线的所谓流民,秦晋也丝毫不会手软,杀的干干净净,也省的留下来祸害人间。

    这些情况,秦武安一定是知道的,但他并没有说,反倒转而抱怨族中的损失,抱怨了一通之后,便开始厚着脸皮向好说话的公主讨要钱财,以弥补所谓的损失。

    既然这所谓的族叔张了口,寿安公主当然不好意思回绝,也不能回绝,便笑着答应下来。

    秦武安见公主如此好说话,胆子也大了起来,还想捞些便宜,却见一直低着头不说话的秦诞终于忍不住爆发了。

    “阿爷,还嫌不够丢脸吗”

    这一声喊,登时让整个屋中静了下来,静的地上掉根针都能听得清清楚楚。秦武安从错愕中反应过来以后,回手就给了身边的儿子一耳刮子。

    “放肆,在公主面前,怎么敢大声咆哮还不快赔罪……”

    说着,便按着秦诞的脖子……

    秦诞挣扎着挣脱了,脸上涨得通红。

    “阿爷不要脸面,俺还要脸面呢,当年,当年阿爷抢了人家的田产,人家没追究已经是宽宏大量,现在,现在怎么好意思来要钱……”

    “住口!”

    秦武安重重的扇了儿子一耳光,打的他一个趔趄差点摔倒。

    一旦捅破了这层窗户纸,秦武安也就再也装不了糊涂了,转而又满脸堆笑,冲着秦晋和寿安公主说道:

    “田产,田产只是俺代管,代管,这次回去,俺一定,一定归还,不,再多还五顷……”

    秦晋终于坐不住了,他甚至为面前的这一幕觉得可笑,自己怎么会有闲功夫为了这五顷田与之捏着鼻子喝酒吃菜呢

    念及此,他闷哼了一声,仍旧一言不发,起身离开。

    身后留下来的尴尬场面,只能由寿安公主来收拾。

    但秦武安却急了,这次来可不单单是要钱的,还打算给儿子某个大官当当。他早就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吐火罗王子
    再一次返回长安,深眉高目的年轻人心中充满了惆怅,离开这里时,他虽然不甘,但对未来依然充满了希望,甚至觉得历代先祖的复国梦想已经不远了。

    然则,眼看着自己的谎言就要被拆穿,什么吐火罗国的使者,这是一个灭亡近百年的国家,怎么还能派出使者向唐朝朝贡呢是那个姓陈的唐朝将领孤陋寡闻,不知道底细而已。

    这些负责“护送”的兵卒十分谨慎,一路上都没能给他们逃命的机会,一旦进了长安的城门,从今以后,就算插翅也难以飞出去了吧。

    一念及此,年轻人万念俱灰。

    他至少有一样没有说谎,那就是吐火罗国。身为吐火罗国的王族后裔,从一出生开始,就身负着悲剧一样的命运。从祖父到父亲,到他本人,无一不被这种命运驱使着,直至走到生命的尽头。

    卡普纳达,为了掩盖吐火罗国王族后裔的身份,他隐去了拥有明显王族特征的名字,而是改了这样一个在吐火罗故地寻常可见的名字。

    只是此一去长安,他那些曾经做下的见不得光的事情,就要统统被翻出来,哪里还有活命的道理呢

    想到自己壮志未酬而即将身死异国,卡普纳达就有种想哭的冲动。

    “素提婆,进了那道门,我们就再也没有生路了,你后悔吗”

    素提婆就是一直跟在卡普纳达身边那个猥琐的瘦子,这时的他倒表现的很是镇定,甚至还有些决绝。

    “来到唐朝做这些事情,早就料到了会有今天。只是,只是小人心中实在还有疑问,不说便憋得难受!”
1...411412413414415...4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