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五味酒
往前走是一个废弃的寨子,看规模不大,骑兵没有停留疾驰而过,这里曾经是朝廷设置在烈海边的一处镇军,名为神威军。虽然,这支边军的名字很威武,但却完全对不起这名字。
去岁吐蕃经由河湟谷底进犯关中时,沿途的镇军基本上都已经消灭干净了。神威军有兵三千人,绝大多数都逃散了,亦有一小部分被陈长捷收拢为部下。
所以,陈长捷驻扎在鄯城的五千兵马,有近三成是收拢的各镇军残兵。
在鄯州一地驻扎的最大一支兵马是赤岭东面的振武军,即石堡城。
只可惜,当年哥舒翰倾力打造的振武军在吐蕃人面前也是不堪一击,甚至还不如神威、绥戎这些小规模的镇军,竟然临阵倒戈,投降了吐蕃。
提起这些,陇右边军便没有一个不是义愤填膺。
在第二天日出之时,一行人终于看到了鄯城的城墙,城头上飘荡的唐.军战旗,令他们心安无比。
……
优素福顿马于河岸边,目光越过水面,隐隐可以看到南岸的城墙,他不明白为什么一路马不停蹄的急追竟然没能追的上那股逃遁的唐兵。
据他揣测,这很可能是绕道而走了。
优素福暗暗觉得,唐兵的将领是个狡猾的狐狸,居然猜得到他在想什么。
这个大食人贵族的脸上露出一丝颇为玩味的笑容,他甚至在暗暗的思忖着,如果唐朝在安西也有这样一个狡猾的将领,一盘散沙般的安西唐兵也不会朽木一样的崩溃。
“撤兵!”
他认为,现在这个时候完全没有必要过河,现在既然已经探知了唐兵在祁连山以南的虚实,自然也就可以从容返回河西。
以优素福的判断,唐朝在陇右,至少在鄯州一地,兵马是捉襟见肘的,否则鄯州守军怎么可能坐视他们从容抵达湟水北岸呢
河对岸的鄯州城没有动静,本身就是唐兵实力不足的表现。
由呼罗珊出兵时,优素福的耳朵里就塞满了唐朝是如何如何强大的警告,甚至于呼罗珊总督阿巴斯也曾亲口警告过,东方的唐朝人绝对不能轻视,否则很可能吃了败仗。
阿巴斯曾经在十年前参加了怛罗斯的那场大战,他亲眼目睹了两军交战时的惨烈,并且在部下面前也不止一次的说过,如果不是葛罗禄人的背叛,唐兵也未必会败,大食的勇士虽然勇武,但唐朝的士兵也不差,奈何运气倒向了大食,唐朝也只能吞下兵败的苦果。
优素福还在呼罗珊总督阿巴斯那里得到了一个重要的消息,吐蕃人与唐朝为敌多年,所以早在出兵东征之前,阿巴斯就已经派出了使者,意欲与吐蕃结盟,共同对付唐朝。
按照时间推算,使者应该差不多早就到了逻些城。但为什么逻些城方面迟迟没有动静呢
当然,在优素福看来,吐蕃人没有反应更好,他可以独占这
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呼罗珊总督
张掖城墙方圆五里,在中原地区规模不过是县城大小,但在河西已经是难得的大了。就算寻常走一圈下来,也不是个轻巧的事情。
夜深了,苗晋卿打了个长长的哈欠,他实在是困得不行,但经过了这一段时间的守城战以后,反而不得任意休息。
“抚君何不先去休息一阵”
跟在苗晋卿身边的佐吏都有些担心这位苗抚君万一像弓弦一样绷得太紧,再出了问题可就大祸临头了。所以,都纷纷劝着苗晋卿休息一阵。
苗晋卿却摇了摇头,他当然想要休息,可除了视察城防以外,还要回到公廨中去处置当日呈递上来的公文,许多公务没有他的意见,是交办不下去的。
“唉!事无巨细,寻常人可能要累死了!”
良久,苗晋卿都发出了这种感概,但若不如此,那些胥吏们恐怕在死到临头之前都要欺上瞒下呢。
他现在苦于没有亲信班底,来到张掖本就是事起仓促,现在和大食贼兵对抗到底,如果没有朝廷的援兵,怕是绝难坚持到最后。
“抚君非是寻常人,就算事无巨细,亦能从容!”
跟在他身后的佐吏适时的送上了一记马屁。苗晋卿摇头苦笑,如果有的选,他宁愿不要这份从容。不过,在部下面前,苗晋卿也不好过于抱怨,否则还真要影响军心士气了。
苗晋卿心底里期盼着朝廷的援兵,但一个理智的声音却告诉他,朝廷的援兵绝难在一个月内抵达,因为按照他的估算,朝廷出兵至多也要等到入秋,现在尚处于盛夏之时,距离秋天还有两个月的时间。
到了公廨,案头上的公文已经堆积的小山一般。外面刁斗声阵阵,苗晋卿伸展了一下手脚,开始挑灯夜战。
忽然,苗晋卿好像想起了什么似的,整个人都愣在了当场。
他手中拿着的是一份关于围城大食兵的动向,从今天开始,大食兵开始在周边砍伐树木,这可不是个好的兆头。
此前围城的半个月时间里,大食兵只是装模作样的攻城,打一阵便撤,看起来并不急于克城。苗晋卿知道大食人必定另有图谋,但此举使得张掖城的情况反倒不是那么危急,便也尽力与之周旋着。
现在,忽然得知大食人开始在周边砍伐树木,心中不由得咯噔一下,难道大食人已经失去了耐心,打算竭尽全力攻城吗
思忖了一阵,苗晋卿唤来了白日间出去探查情报的游骑。这并非寻常事,就连那游骑本人都觉得惊诧,但抚君有命,便将自己白日间出去的所见所闻一一详述。
“能否在夜中记得清楚畜木场所在位置吗”
“回抚君话,当然记得!”
闻言,苗晋卿击掌道:
“好,今夜便让他们后悔有此疏失!”
大食人将触目之场所设在军营之外,这就给了他以机会,为了拖延大食人打造攻城器械的进度,苗晋卿决定派出敢死之士,欲将畜木场之木材付之一炬。
夜半三更,站在张掖城头的当值军卒隐隐发现黑洞洞的城外居然忽闪起了若隐若现的火光,一开始他们还以为是眼睛出现了幻觉,但火光很快便冲天而起,他们这才明白,原来并非错觉,而是城外的的确确起火了。
“快,快去禀报抚君,大食贼兵的营寨起火了!”
与此同时,苗晋卿也得知了成功举火焚烧大食人储木场的消息。他疲惫的抻了个懒腰,现在已经足够了,没有必要在强撑着,于是到头便睡,眨眼的功夫就已经鼾声四起。
优素福有些愤怒,将身边的随从斥骂了一顿,他很难相信,唐兵在重围之中竟然能见缝插针的派出了敢死之士,将他在储木场中堆积的树木付之一炬。
这些树木都是供给打造攻城器械之用,眼看着大火无法救下,便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火势越烧越旺。
还真是扫兴,刚刚探知了唐朝在陇右的虚实,却不想被苗晋卿钻了空子。
优素福也暗暗的告诫自己,一定不要轻举妄动,唐朝的官吏和将军显然也不全是草包,至少这几日所见的对手都是极有能力之人,比起那些蕞尔小国的君主将军们却是强出了太多。
大军深入至此,已经是帝国有史以来远征至最远的极限,传说中的东方生产黄金和丝绸,遍地都是财富。他好不容易才争取到了东征的差事,现在也如愿以偿的深入东方帝国腹地,只是这河西之地与他想象中还是相差太多。
河西虽然要比此前经过的地方繁盛不少,但也绝对称不上富庶,与传说中的遍地财富更是不搭边。
以至于优素福有些怀疑,那些流传着的关于东方帝国的传说,到底有多少是真实的,有多少是夸大其词的。
“庞特勒,听说你去过东方帝国的都城说一说,究竟有多么繁华……”
突骑施人首领庞特勒一直随侍在优素福左右,以表示自己的忠心,这也是受了处置骨咄禄的刺激,生怕自己也步了后尘。
“小人口拙,不知道该怎么说,但也听说过,长安城墙周长七十余里,就算骑马绕上一周,也要大半日功夫呢!”
闻言,优素福皱了皱眉,显然他是不相信的,认为庞特勒在信口开河。但又苦于没有证据,无法证实庞特勒在说谎,只能绷着脸点了点头。
“
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对峙显危机
“总督总督来了”
优素福从朦胧中醒转过来,他马上意识到这是不可能的,呼罗珊总督阿巴斯年岁大了,根本禁不起劳师远征,所以才一力支持自己领兵东征的。所以,来到河西的应该是总督派来的特使。
“请特使到议事的帐篷中稍后,我准备一下就过去!”
侍从离开,优素福的帐篷里又重新归于寂静,他躺倒在床上,双眼瞪着顶棚,思考了一阵才又霍然起身,穿上丝绸裁成的华丽衣袍,带上镶满了宝石的帽子。
呼罗珊总督的特使,优素福认识,是一个深获阿巴斯信任的阉人,名叫麦吉德。只见他谦卑的向优素福行礼,并表示了自己的敬意和问候。
“总督派小人来,除了慰劳将军以外,还要保障将军的一切军需物资,以防止路途交通受阻,上下沟通不畅。”
优素福命人端来了茶盏,这种从东方传过来的饮品一直深受波斯人喜欢,大食人征服了波斯以后自然也一并继承了这上层社会所固有的喜好。
精致的银茶壶倒出滚烫的热水,冲开了研磨精细均匀的茶末,香料的气息扑鼻而来,令人食欲大起。
“将那半只烤羊抬进来,升上火,我和使者边吃边说!”
现在已经是半夜,烤一只生羊怕是要到天亮了,晚饭时有半只烤羊被收了起来,现在正好派上用场。
麦吉德连日连夜的赶路,早就饥肠辘辘,哪里还在意这是不是剩下的半只烤羊,炭火很快烧得正旺,半只烤羊架上去没一会就已经嗞嗞冒着油脂,香气溢满了帐篷之中。
酒足饭饱,麦吉德向优素福呈递了总督送来的物资清单,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贵族日常所需的奢侈品。事实上,优素福是个自小就娇生惯养的人,长时间在这苦寒风沙之地打仗,最让他难以忍受的就是没了这些东西。
与麦吉德一同来到河西的,还有十名波斯美女。看来那位波斯总督当真用心,事无巨细的关心着优素福的远征生活。
部将伊萨看着黑洞洞的门外,麦吉德刚刚离开不久,甚至帐篷里还留着阉人身上特有的一种味道,与烤羊的肉香混在空气中,形成了一种更奇怪的气味。
“将军,总督派了个阉人过来,没说一件正经事,难道不远千里既只为送点货物,送几个美女”
优素福倒很了解阿巴斯总督,如果不是他的身体条件不允许,必然会亲自率军远征的。现在,优素福取得的战绩已经远远超出用兵时的计划,阿巴斯派使者来了解具体情况也不足为奇。
早在出兵之前,他和阿巴斯在计划中只是夺取唐朝的安西,然后在安西扶植几个傀儡小国,以屏障两河流域亦即是河中一带的肥沃土地。
不过,谁能想到现在的唐朝竟如此不堪一击,三两下就被打的没有还手之力。所以,东征之初所定下的策略,必然要进行更改,放着唾手可得的战果不去抢夺,只能说明领兵的主将是懦弱无能的。
优素福血气方刚,正当壮年,甚至还幻想过横扫东西方,让东西两大国都匍匐在大食的脚下瑟瑟发抖。
当然,西方的罗马虽然日渐衰落,但依旧控制着大片土地,有着足够的实力挡住大食西进的脚步。现在,他没能有机会到西方去指挥作战,而是与东方的唐朝决一雌雄,那就将这个草原蛮人称之为天可汗的唐朝皇帝生擒到泰西封去,让唐朝的皇帝成为哈里发上马的踏脚石。
让一国的皇帝成为上马的踏脚石是有先例的,波斯萨珊王朝建立之初,就曾经俘虏过一位罗马帝国的皇帝,波斯王每每出行,便让这位曾经的皇帝匍匐在地上,充当上马的踏脚石。
而且,这位悲惨的皇帝终其一生也没能再回到西方去,死后还被波斯人剥皮供奉在拜火教的寺庙之中。
虽然大食人曾经也是波斯人奴役的民族,是波斯人眼中的劣等野蛮人,但现在已经今非昔比。波斯人成了大食人治下的臣民,大食人的扩张会随着大食教的脚步越走越远。
这次东征,随军有着大量的阿訇,他们不仅仅是为军中的大食教徒祷告讲经,更是为了将大食教传播到大食兵锋所指之处。
关于这一方面的认知,帝国在呼罗珊的总督阿巴斯显然与优素福是有着冲突的,先比较而言,其人更注重战争所得的财货和土地,至于其他问题,并不在有限考虑之列。
比如麦吉德,作为总督派遣的使者,只询问了东征的策略以及战果,偏偏对传教布道一事不闻不问。可以想见,麦吉德这个阉人在临行前一定是得到了阿巴斯的反复叮嘱的,他之所以对传教布道漠不关心,甚至连一个字都没问过,究其根源还是阿巴斯在其临行前没有做出明确的交代。
“明天早上攻城,早早将麦吉德叫起来,让他看看唐朝人是多么的无能和懦弱。怎么能放任熟透的果子自己落下来,然后烂掉呢”
他知道,阿巴斯派麦吉德到东方来,倒不是要监视自己,而是希望通过亲信以更加快速有效的知道东方战场的情报。
优素福自打打下了安西四镇以后,向呼罗珊派回去的信使就越
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暴雨欲来也
周泌见到苗晋卿的时候一副战战兢兢的模样,他一开始对苗晋卿也不是很在意,但在苗晋卿接管防务以后,一日间斩杀十名推诿拖延公事的官吏以后,就在也不敢在这位苗抚君面前喘一声大气了。
今日来见苗晋卿也是迫不得已,因为他的儿子混在夜袭的队伍里,出去以后就没能回来。连与之同袍的将士们都说不清楚,其子因何没能返回场城内。
这个消息倒让苗晋卿颇为意外,他本对这个耽误公事的节度副使没有半点好感,现在听说他的儿子凶多吉少,也不由得暗暗咋舌。
没能跟着夜袭的队伍返回城内,这意味着什么,不用赘言,但苗晋卿现在所能做的也仅仅是劝慰周泌几句。除此之外,难不成还得再派人出去,原路搜寻不成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无论丢在外面的人是谁,他都不可能这么做。
但是,周泌却不明白,换句话说,就算他明白,也定然要为了亲生儿子有所行动。
苗晋卿也相信。这样一个以私害公的人, 没有什么是他做不出来的。
“苗抚君,犬子到现在生死不知,下吏,下吏实在心忧欲死啊,还望抚君能够,能够体察下情。”
至此,苗晋卿有些难以拉下脸,毕竟人家是丢了儿子,便只得好言安慰道:
“周节度不必过度担心,想来,想来世侄定会,定会安然无恙!”
这话说的十分苍白,但苗晋卿还能说什么他只能如此说,总不能再派人出去吧,为了一个人而损失更多的人。大食人的储木场被烧了,一定气急败坏,现在派人出去无疑是送羊入虎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