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天下豪商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罗罗

    郭京和刘无忌两人一边喝酒,一边替武好古出着主意。

    刘无忌说:最好能有点罗汉气势,傅小哥那样的小白脸和尚可是不成的。

    郭京则道:另外,大郎的人像画得实在太像了

    像还不好么?小道士刘无忌在潘楼街上做私牙的时间没有郭京那么久,经验自然不及后者,因而才有此一问。

    也不是不好,但是不像是画圣的图,画圣的图可没那么像。

    刘无忌笑道:比画圣画得还像岂不是超过画圣了。

    不能这么说,武大郎摇摇头,绘画一道,不仅有写实,还有写意。画圣的人像是半写实半写意,而且极为传神。

    要我临他的人像还行,若是要仿却不大容易。所以我干脆来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武大郎正说话的时候,却见傅和尚和另一人快步走来。和傅和尚一起的是个胖大和尚,高大肥壮,浓密的须髯犹如钢针,如果不是剃发带疤,还穿着一身灰扑扑的僧衣胸前挂着一串念珠,看起来就像个征战沙场的赳赳武夫。

    瞧见这个胖大和尚,武好古眼前却是一亮,这和尚高大威武,一脸络腮大胡子,活脱脱就是个斩妖除魔的金刚罗汉。若是把他搬上绢布,那可就是一幅出自唐朝名家之手的《金刚罗汉图了。

    大郎三哥小乙,都来见见我师父吧。

    原来这和尚竟是傅和尚的师父烧猪院和尚。

    小底拜见大师。

    见过大师。

    三人都站起身,向大和尚施礼。

    哈哈,甚底大师啊,贫僧慧明,便是个烧猪肉的和尚罢了。

    大和尚似乎刚喝了酒,一张嘴就喷出一口浓烈的酒气,他一指傅和尚,我这不成器的徒弟和我说,你们几个都是画师?

    武大郎拱拱手,小底武大郎学过些工笔丹青。

    好好,大和尚点点头,摸了摸自己光脑袋,可是要在大相国寺寻个壁画勾当么?

    大相国寺不仅富得流油,而且花起钱也是如流水一般。其中最大的开销就是扩建禅院了,自北宋初年至今,一百多年间大工不断。而宋朝的寺院道观都喜欢用壁画进行装点,昔日宋真宗时修玉清昭应宫时,就召天下画师三千,从中选出百人专门负责壁画。

    而大相国寺大工不断,自然就需要大量的画师来负责壁画绘制了。

    正是,武大郎立即应道,小底尤善佛道人像,想在大相国寺寻个勾当。

    是吗?大和尚哈哈一笑,若真有些本事,贫僧便荐你去功德院,这样你也能在开封府立了脚跟,将来总有机会的。

    修建寺庙在和尚们看来是功德,所以大相国寺便将负责工程的部门称为功德院了。而替大相国寺的功德院做画,也是开封城内许多尚没有成名的小画师的谋生手段。

    因为开封府人口聚集,商业繁盛,所以房价也如后世的大都会一样,无论是买是租,都相当高昂。如果能得到一个替大相国寺画壁画的差遣,就能在寺院中免费居住,还能得到免费的斋饭供应。对于在开封没有房产,又无甚底身家的外来小画师来说,倒是一个在开封府立足的办法。

    不过武大郎的目的却不是为了省几个房租,而是想诳大和尚慧明免费给自己当模特。




第十三章 醉罗汉 中 (求收藏,求推荐)
    要画贫僧?

    听到武大郎的建议,烧猪院大和尚大笑了起来,和尚我又不是甚底大德高僧,如何能上画?

    大师,不如坐下听小底慢慢道来。武大郎一边拉过张椅子,一边冲傅和尚使了个眼色。

    一旁的傅和尚忙说:师父,后厨那边就是收工了,由弟子去盯着便是。

    现在已经是深夜,烧猪院酒楼的夜市差不多快要收了,店堂中的顾客也都酒足饭饱,陆陆续续地离去。烧猪院大和尚也没啥事儿,一时也睡不着,也觉得武大郎的提议甚是有趣,于是就大马金刀地坐了下来想听听。

    傅和尚则去后厨转了一圈,在出来的时候,手上多了托盘,盘中放了一个酒壶,一副碗筷一碟罗汉豆和一叠包子。然后又一阵风似的走了。

    这些吃食都是大和尚的夜宵——和尚虽然烧猪肉,却不方便公开吃荤食。所以在外人面前,烧猪院和尚慧明大师是不会碰荤腥的。

    当然了,他面前的包子是羊肉馅的馅在包子里面,旁人应该是看不见的,也就不算破戒了。

    大和尚抓起个包子咬了一大口,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又冲着武大郎等人说:你们也尝尝烧猪院的包子吧,虽比不上那王楼的山洞梅花包子,但也差不了太多。

    王楼的山洞梅花包子其实就是灌汤包子,在后世也是个大路货,不过在北宋却是独一家的。烧猪院大和尚一直想要山寨,可惜那王楼守着秘密,大和尚一时也参不透其中的诀窍。

    不过这敲门,武大郎却是知道的。

    大郎也不客气,用筷子夹起了个热腾腾的包子,便和烧猪院和尚一般大咬一口。包子皮非常松软,里面是鲜美的羊肉馅,果然是上品,只是没有那一口烫嘴的鲜汤罢了。

    武大郎眼珠子转了转,说道:大师,依我看,烧猪院的包子可不在王楼之下。那王楼包子不过是小把戏,用熬制明胶的法子制了汤冻掺入馅料

    甚底?大和尚突然嚷了一声,一对眼珠子瞪得和铜铃似的,死死盯着武大郎,你再说一遍!

    武大郎笑道:大师,那王楼的山洞梅花包子不过是在馅里掺了肉皮汤冻,那肉皮汤冻的制法和明胶差不多,只是没有那么浓,用料也没那么讲究,不需要牛筋鹿筋,用猪皮猪骨加上鲜汤慢慢熬制便可。

    明胶是配制胶矾水的原料,胶矾可以使眼色附着在画面上,不剥不落,因而胶矾水是工笔绘画的必须品。工笔绘画有个技法就叫三矾九染,就是指利用多次刷胶矾水的方法渲染色彩。

    而配制胶矾水,则是大部分宋朝画师都掌握的技术。只是能将胶矾水和王楼包子联系在一起的,大概也只有武大郎了。

    原来如此!哈哈大和尚拍了拍自己的光头,真是笨死了,怎就没有想到呢?

    他善烹肉菜,自然知道肉汁容易冻结。只是之前研究怎么做包子的时候,没想到将肉汁冻切碎掺进馅料的法子。现在被武大郎点破,顿时就豁然开朗起来。

    这下大和尚也没心思同武大郎说话了,当下就站起身,冲着武大郎等人一拱手,大郎,诸位,贫僧要少陪了,贫僧就是个急脾气,心里存不得事情,这就要去做几个梅花包子试试看了等包子做得了,大郎想画贫僧就尽管画,若画得像了,贫僧就把大郎推荐给方丈师兄。

    我们大相国寺可是皇家寺院,方丈师兄在太后那边也能说得上话,大郎的画要是真好,荐到宫中,就是待诏称旨也能赏下来的。

    若是你画得不好莫不如就和贫僧学做包子吧。

    大和尚说完转头就走,好似旋风一样奔去了后厨。

    往着和尚的背影,在座的三个人都互相看看,过了半晌,才听郭京开口。

    大郎,这和尚说得也是条路子啊。

    甚底路子,做包子吗?刘无忌愣愣地追问了一句。

    郭京哈哈一笑,武大郎包子倒也琅琅上口。

    哈!

    武大郎也笑了。

    那红扑扑带着些酒意的脸上,满是得色。

    他眯着眼睛,低声道:这倒是个麻烦,若真让烧猪院把我举荐上去了,东十字街的勾当就不容易做了。

    东十字街的勾当就是伪造假画弄钱,若是武大郎做了待诏称旨,那他的这手人物画就被人知道了。

    再要托古骗钱就不容易了

    听到他的话,郭京和刘无忌都直摇头。

    这武大郎怎么掉到钱眼里去了?

    你家现在的麻烦是有钱就能解决的吗?

    不过两人也没有去规劝武大郎走正道,毕竟那烧猪院和尚他们也不大认识,没准是个说话不靠谱的主儿呢?

    而且,这大相国寺的方丈是什么路数,又有谁知道。

    武大郎的心情仿佛很不错,虽然现在天色浓黑似墨,外面的州桥夜市也渐渐冷清下来,但是武大郎却一杯又一杯酒喝个不停,丝毫没有离开的意思。

    武好古的上一世是滴酒不沾的,可是这一世他却颇好杯中之物,而且酒量还很大。多少杯黄汤下了肚,却还有个五六成清醒,只是他的酒瘾不小,喝起来就有点控制不住,早晚会把自己灌醉。

    也不知过了多久,陪着武大郎吃酒的三人都有点困了,互相看了看,就准备拉着武大郎离开烧猪院酒楼。

    就在这时,傅和尚却从厨房出来了,看见武大郎等人还没有走,便上来说:大郎三哥小乙,时候不早了,你们且回吧。

    郭京和刘无忌点点头,郭京便去搀扶武大郎,刘无忌则去拿武大郎从家里带来的画架和行李。摇摇晃晃站起来的武大郎却顺口问了一句:和尚,那包子做得了吗?

    哪儿恁般快啊,傅和尚一笑,大郎没熬过明胶么?怎么都需几个时辰,还得凉透了才能冻上。

    哦,也是。武好古笑了笑,那我等要去和烧猪院师父道个别么?

    不必了,傅和尚苦笑,我师父一边等着肉皮汤熬得,一边吃酒,已经在厨房里醉过去了。看来我得在厨房守到天明了

    醉过去了?武大郎摇摇晃晃站起身,我便去瞧瞧。

    说着话,他也不要郭京刘无忌两个人搀扶,就大摇大摆向烧猪院的厨房走去。

    因为炉头上熬着汤(肉皮冻),所以厨房里面很热,武大郎一进去就出了身汗,酒劲也稍微过去一些。他定睛四下看看,发现厨房里面虽然点了灯,但非常昏暗,仿佛也没有人。

    他正纳闷的时候,突然就听到一阵如雷的酣声,顺着声音看去,只见一个庞大的和尚正侧身躺在一张长方形的大桌子上,正是烧猪院慧明。这和尚的上衣已经扯去,卷在腰间,露出满是刺青花纹的上身。

    大郎走近了细看,发现这和尚的肚子很大,胸前和肚皮中间都是黑毛,胳膊粗壮有力,肌肉线条分明,其中一条胳膊抱着个酒葫芦,另一条胳膊撑着大脑袋,脑袋上那对铜铃般的大眼珠子张着,嘴里却传出了雷鸣般的呼噜声。

    武好古看了一会儿,突然脱口而道:好一个醉罗汉!

    听得武大郎叫嚷的声音,外面的三个人都急急进来了,那刘无忌来的匆忙,连画架子都拿在手中不曾放下。

    武大郎瞧见刘无忌手中的画架,傻傻的笑了,还打了个酒嗝,小乙哥快将画架子支起来,我便在这里画那醉罗汉。

    刘无忌摇摇头,心说:你都醉成这样了,还能画?真当自己是好酒使气,每欲挥毫,必须酣饮的画圣吴道子啊?

    小乙哥,还不把画架子拿过来!半醉半醒中的武大郎见刘无忌在那里发愣,又吼了一句。

    刘无忌才哭笑不得地把画架子给武大郎摆好,又拿来了武大郎作画的笔墨纸砚和粘了生宣和熟宣的画板放在了架子上。

    研墨!武大郎喊了一嗓子,趁着酒劲儿上涌,便拿起自己用柳条闷烧出来的炭条,开始在熟宣纸上起稿了



第十四章 醉罗汉 下(求收藏,求推荐)
    武大郎已经沉浸在绘画之中了,并未发现身旁围观的几个人,已然是目瞪口呆了。

    他现在所绘的是一幅工笔白描人像画,但并不是他在后世专攻过的超写实主义画风,而是将他两世所掌握的写实主义和吴家样(武宗元的画风笔法都学吴道子)近乎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写实之中,又带着几分脱落其凡俗的意境,而画中醉卧的罗汉却又活灵活现,极具神韵。这种七分写实,三分写意的画风,倒是颇符合他现在的半醉半醒和这些日子以来如同置身梦中却又真真切切的心境。不由自主的,便把自己完全融入到了绘画之中。

    在前世,十几年系统科学的绘画训练加上那么一些天赋,虽然没能让武好古成为大家,但是在绘画技巧的掌握上还是非常到位的。如果再加上今生十几年苦修的工笔丹青的本领,武大郎在写实画的技巧掌握上,可以说早就超过了画圣吴道子。

    毕竟生活在唐朝的吴道子没有学过结构人体,也没研读过绘画透视学绘画构图学绘画色彩学,在写实绘画的技巧上当然不如一千多年后的专业画师。

    但是在绘画的意境上,武大郎却是远远比不上那些唐宋名家,更达不到画圣吴道子笔胜于象,骨气自高,树不言图,亦恨无墨的境界。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他的画风对细节太过追求。特别是在创作油画的时候,一笔一画,都小心翼翼,试图将看到的画面分毫不差的搬到画布上。画出来的人或物,仿佛是从照片上搬来的,可是却少了几分生趣。

    而在魂穿到了宋朝之后,他又将这种画风搬到了工笔上,提前了九百年开创了超写实工笔画,倒也算是一代宗师了,但就是少了中国画的那份飘逸潇洒的意境。

    但是现在,半醉半醒的武大郎却突然达到了一种他此前从来没有触及的境界。

    借着几分酒意,他似乎忘记了前世所学的各种写实绘画的技巧和要诀,不再刻意追求分毫不差。但是十几年苦修而来的后世画技却早已成了一种绘画的习惯,自然而然的就融入了他这一世的吴家样,形成了一种出于吴,胜于吴的画风。

    一笔一画,都浑然天成,有若神助!

    而在旁观看的郭京刘无忌和傅和尚,则完全被凝神挥笔的武好古给吸引住了。

    他本以为武家写实(这是张择端对武好古画风的总结)和吴家样的差距很大,难以融合。却没想到喝得半醉的武好古,竟然能把吴家样发挥到极致,而且还和武家写实融合在了一起。

    当武好古用勾线细笔(此时勾线笔还没有后世那样的细分)在炭条打出的底稿上立笔挥扫,势若旋风般的在熟宣纸上勾勒出个栩栩如生的醉酒罗汉时。郭京刘无忌和傅和尚的眼睛,不由得眯成了一条缝。

    此画,罗汉**的上身和面部极具立体感和真实感,肌肉,皮肤,毛发,五官,四肢,头颅,胸腹,甚至手掌手指这样的细节部分都完美展示在了画纸上,就如同将个活生生的罗汉印在了画上!

    而罗汉的下半身还穿着衣衫,但武大郎却没有用完全写实的画风却描绘,而是用了吴道子开创的兰叶描来表现衣褶,画出了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吴带当风之势。

    如果这幅画不是做在熟宣上,而是画在一幅陈年旧绢之上,再用上唐朝的易水松烟墨,谁敢说不是画圣的真迹?

    即便不是出自画圣,也定然是画圣他老人家的某位青出于蓝的大能弟子所画,而能画出这样的画,就足够号称画圣了!
1...678910...8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