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豪商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罗罗
难道不应该是伤心欲绝的爸爸在家养着,两个老孝子出给官家打工赚钱养家吗?
不过俩老孝子在家呆着也有好处,就是方便了武好古米友仁和赵小乙登门拜访。
因为李南公家也在开封府右一厢,距离米家的茶楼很近——俩老头也是咏茶的常客,如果去写满大字的墙壁上仔细找找,还能发现他们俩的诗词呢。
从茶楼出来,武好古米友仁就同赵佶和潘意约了时间,在第二天中午就去李南公府上拜访。
因为李南公是个老寿星,所以他俩儿子到了五六十岁还没在开封府单独买房居住——父别居是不孝,因而在开封府李家一大家子人就只能挤在一个宅子里面了。这倒也抑制了开封府的房地产需求
武好古等人是在中午快到饭点的时候,才到了李家门外的。倒不是为了蹭饭,而是要等赵佶下朝。赵佶是端王,而且还挂着司空也不知道是司徒的官衔,虽然没有什么实权,但还是要经常上朝的不是天天要去,也不能天天都不去,总之是个麻烦事儿。
退朝后,赵佶先回了王府,换了一身便服,才带着一个亲随,在高俅等人的暗自护卫下,到了米家的咏茶茶楼。
武好古米友仁和潘意已经到了,于是便一起去了不远处的李南公府上。潘意米友仁和武好古都递了拜帖,赵佶还是自称赵小乙,并没有递上端王的名刺。
对于潘意米友仁和武好古的来访,李家两兄弟稍稍有点意外。
明仲,潘家这段时间在兴大工,潘左卫找你应该是为了营造上的事情吧?
李家两孝子中的弟弟李譓一边看着张卷子,一边对哥哥李诫说。他看的卷子是李诫写的,是一篇应试的文章。
原来在家丁忧的李诫也没闲着,每天都在弟弟李譓的辅导下温习道德文章,准备在三年守孝期过后去参加科举大比
没错,李诫这个官是倒霉的伎术官,因为他年少时醉心杂学,在道德文章上下的功夫不足,所以没有中过进士。
他不仅是个建筑学家,而且还精通地理历史古文字音乐和六博(一种棋类游戏),除了《营造法式之外,他还写过《续山海经《续同姓名录《马经《古篆说文《琵琶经和《六博经等多部著作。
论起真才实干,他弟弟李譓和父亲李南公,其实都大大不如他的。但是李南公和李譓都是进士,东华门外唱名,是真正的好汉。
而李诫虽然博学多才,可偏偏少了一个进士,因此一直在官场蹉跎。而进士也成了他老人家的心结,一大把年纪了,还想考一个出来。所以在遍修《营造法式的同时,他还在工习道德文章,希望能在丁忧结束后去科场上一试身手。
虽然60多岁中进士晚了一点,但是总比没有的好吧?而且他爹妈都是高寿,自己的身体也很好,中了进士以后,应该还能替国家效力多年的
快快有请,李诫吩咐家人道,请他们到书房相见。
哪怕武好古他们是踩着饭点来的,李家兄弟也不会招待他们,因为现在是丁忧期间。
是不能大吃大喝的,那样就不孝了。
家人走后,李诫拿起了米友仁和武好古的拜帖,摇摇头道:此二人都是大才,可惜走错了路,在小道上花费了太多精力。若是将来在科场上没有建树,终究要蹉跎一生的。
李譓捋着花白的胡子,看着和自己一样须发花白,显得有些清矍的兄长,只是轻轻叹息。
论起才干,他自知不如兄长没有进士还可以做到通直郎(从六品朝官)和将作监,满朝之中,恐怕也找不到第几人了。
可是没有进士而执掌实职的文资朝官在官场上的日子有多难,也是让人难以想象的。
在官场上,抬不起头啊!
又叹了口气,李譓有些同情地看着哥哥,摇摇头,明仲,你的文章还是差一点火候啊。你看这一段
是吗?李诫伸出脖子,看着弟弟在自己的文章上指指点点,眉头越皱越紧。
他的文章写得并不差,但是到不了必中进士的地步,只能碰运气,而李诫在科场上的运气,一直都不咋地好。
而且他毕竟上了年纪,思路没有年轻时那么好了,虽然文字功夫更加老练,但是写出来的东西也变得圆滑而没有棱角,无大错,也不能让人拍案叫好这是文章虽好,但是不能打动考官。
这样的文章用来写公文写王言都可以,唯独不能用来科举。
李诫正皱眉头的时候,门外传来了脚步声,然后就是一个李府的仆人推开房门,随着一阵凉风,赵佶武好古和米友仁依次走了进来。
端端
李诫耳边突然响起了弟弟李譓满是惊诧的声音,然后就听见哗啦啦的声响,原来是李譓从椅子上猛地站了起来,还把椅子给带翻在地了。
这是怎么回事?
李诫扭头往门口看去,就见一个瞧着非常眼熟的青年正背着手,大模大样站在那里。
这人是
在下开封赵小乙,见过二位李大官人。
赵佶开口了,自然不会说自己是端王。
端王私见大臣是犯忌的——他可以去见王诜潘孝严潘意这样的亲贵官,一起吃喝嫖赌都没问题,御史老爷只当看不见,这是宋朝的惯例。
但是朝臣级别的文官这就另当别论了!
不过二李现在正丁忧呢,属于一个模糊区域。如果二李的父亲在家,赵佶是无论如何不会进门。
当然了,赵佶还是报了个假名,这对二李也没坏处。
啊,原来你就是赵小乙李诫忽然想起又个名叫赵小乙的画师正在挑战画中第一人武好古,没有想到竟然是端王赵佶!
武好古见过二位李大官人。
晚辈米友仁见过二位李大官人。
武好古和米友仁都恭恭敬敬行了礼。
你就是武崇道?李诫又看着武好古,我见过你的画作摹本画得太好了!
先生过奖了。武好古又拜了一下,然后直起身子打量眼前这位皮肤有点黑,长子一对金鱼眼的六十多岁的老者。
先生是
老夫李诫。
原来他就是李诫!武好古没有看过《营造法式,但是他知道有这本书,也知道这本书在中国古建筑史上的地位。
此人就是中国古建筑史上的第一人啊!
原来是明仲先生,久仰久仰。
李诫一直身边的年轻一些,面相有些刻薄的李譓,这是舍弟李智甫。
见过智甫先生。
李譓的官声并不好,素来以刻薄待人著称。若是武好古在单独遇上他,恐怕连正眼都不会瞧一下。
不过今天情况不同,武好古可是和端王一起来的
坐,快请坐吧。李譓满脸堆笑,伸手指着屋子里面的几张玫瑰椅,请赵佶武好古和米友仁落座。
然后又吩咐家人去准备最好的密云龙点茶。仿佛来的不是三个晚辈小子,而是他老子李南公的同辈老人。
明仲先生,开口的是赵佶,他其实早就认识李譓和李诫了,不过从来没用先生称呼过他们,今天是个例外。听说你在编修新版的营造法式?
竟然是为了《营造法式!
李譓看了眼哥哥,目光中满是羡慕。
端王将来很可能要做官家的
正是。李诫愣愣地回答。
可能借来一观?赵佶问。
老夫还没写完呢李诫答道,还缺了许多样图。
缺了样图?赵佶笑道,那正好,我和米小乙武大郎都善于界画,就帮你画了。
什么?
都管米友仁叫小乙,管武好古叫大郎了?
李家俩个老兄弟心下都吃了一惊——米友仁这下要飞黄腾达了他要是能中个进士,将来十有七八就是宰执啊!以后看到米芾一定要客气一些。
而那武好古也不知道他的文章如何?不过就算中不了进士,将来的总有一个朝官可以做的。
听赵佶称自己大郎,又说要一起给李诫画插图,武好古心中也是一阵惊喜。
虽然收赵佶做弟子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不过和赵佶做好基友的目的,看来是能达成的。
大家一起画女人,一起画插图,一起设计画仙观,对了,还要一起捞一笔大钱
第171章 大学在哪里 下(700月票加更)
元晖,这李明仲真是天下奇才啊!
十字街口,佳士得总行的书房内,武好古一边翻看着厚厚一大叠从李诫那里借来,还没有装订的《营造法式的草稿,一边忍不住赞叹起来。
这是一本奇书啊!
谁说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不注重科学技术?这本《营造法式明明就是一本《建筑工程标准施工大全啊!上面列出了包括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旋作锯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画作砖作窑作共十三种一百七十六项工程的尺度标准以及基本操作要领。
这本书如果再加上运用了几何学知识的样图平面图和绘图方法,是完全可以作为将来画学(美术学院)建筑院的标准教材使用的!
而且,利用《营造法式上的十三个工种(作)分类和施工标准为依据,佳士得行完全可以组织起自己的建筑行
当然了,一个建筑行也不可能靠一本书就撑起来,还必须有足够数量的工匠和工程师呃,不仅仅是建筑行需要工匠和工程师,而是佳士得行想要冲出书画文玩行,进入建筑印刷纺织化工(染料火药什么的)冶金造船畜牧(养马)航海等行业,就必须拥有大量的技术人才。
这样的奇才,我朝可有不少啊。米友仁手里拿着支铅笔,正在一张黏在画板上的宣纸上画速写(画武好古),听见老师的话,就一心二用,回答道,绍圣二年才过世的梦溪丈人更是古今少有的奇才,他的《梦溪笔谈中所涉及的学问更多更杂,而且他还是进士出身呢。
《梦溪笔谈?沈括?
武好古听到《梦溪笔谈便是好一阵激动,元晖,你能搞到《梦溪笔谈的书稿吗?
可以啊,米友仁道,回头我给家父写封信,叫他想办法去讨要一部。
沈括是杭州钱塘县人,而《梦溪笔谈诞生在他晚年隐居的润州梦溪园。现在这部奇书还在刻印过程中,估计也印不了几本,能得到的都是当下的名士,米芾肯定有办法拿到。
如果说《营造法式是一部建筑施工标准大全,那么《梦溪笔谈毫无疑问就是一本百科全书了,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
其中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占了总数的36,基本上囊括了截止11世纪末的中国科学技术的全部成就。
如果好好整理一下,完全可以从这本《梦溪笔谈中寻找到一所11世纪标准的世界级的综合类大学的大部分教材!
这是一部可以撑起一所大学的奇书啊!
只要将这部奇书拆开来,分成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门类,一所大学就有了当然,还需要很多教育经费,不过这对武好古而言,似乎不是什么问题。
对了,截止11世纪,中国还没有谁系统总结出科学方法。但是只要有了大学,有了探究科学真理的精神和场所,总结出科学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自然科学的进步,就是必然的结果。
还有一位奇人,米友仁这时又记起了一位宋朝大科学家,太子少师苏子容他的《图经本草《新仪象法要也是奇书啊!
苏颂!
武好古马上想起来了,这个人发明了个钟表擒纵器,被英国人李约瑟称为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谁说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不重视自然科学的?
至少在宋朝哲宗年间,就同时存在过沈括苏颂和李诫三位大科学家。
对了,还有一个燕肃燕龙图也是个科学家,而且还是个画家兼科学家,著有《海潮图,制造出了记里鼓车,莲花漏(计时装置),其中记里鼓车在画院里面还存有实物呢。
另外,还有一位以活字印刷术名留后世的毕升
可以说北宋时期中国,不仅在文化艺术领域处于高峰,在自然科学领域同样拥有巨大的成就。
相比西方灰暗的中世纪和已经开始没落的阿拉伯,眼下的北宋,正在释放耀眼的光芒。
可是这光芒,却是昙花一现,就在女真和蒙古的铁蹄之下,化为灰烬!
不行,这种事情绝对不允许出现了!
武好古已经有点压抑不住心里面的激动了。
他原本就有开办大学的设想,不过他并不知道该怎么把一所大学撑起了。因为他自己不是理科生,他就是一个艺术生,肚子里那点自然科学的知识是不够一所大学使用的。
而且他掌握的是后世起源于西方的科学知识,和东方科学并不是一个体系你这个东西拿出来,人家看不懂啊!
比如一个化学公式写出来谁认得是什么啊?
还有许多化学元素数学和物理的术语,东西方的名称都不一样。
武好古必须把那些他自己都记不全的后世自然科学的知识,都变成宋朝人能看得懂的语言文字,才有可能支撑起一所小小的大学。
而现在,有了《梦溪笔谈《营造方式《图经本草《新仪象法要等等宋朝的科学书籍,开办大学就容易多了。
只需要把这些书籍拆开了,分门别类整理成系,一所类似近现代模式的大学不就有了?
可别小看这种分门别类的大学在促进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因为很少有人可以像沈括这样涉及那么广泛的——其实沈括的学识也有杂而不精的问题——必须要分成诸多门类,然后才能集中精力钻研其中的一类或几类。
而且大学还能集中多位科学家的精力和脑力用于一个或几个项目研究,研究和传授科学知识完全可以成为职业而不是单纯的个人兴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