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万历永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沫奕明

第十二章:万历的新课程表和铅笔
    万历之前的学习时间安排是这样的。每月逢三、六、九的日子上午,(例如:初三、初六、初九,十三……。)上朝听政,一个月会有9天时间需要上朝。春、秋两季安排了每个月3天(初二、十二、二十二)由众多大臣一起参与的学习讲座,称之为“经筵”。其他时间的上午就必须到文华殿讲读听讲官们上课,称之为日讲。

    当然如果遇到皇帝必须出席的重大的活动,重大的节日,一些时间安排也会做出适当的调整。例如万历刚穿越来的当天是初三,但由于头一天是二月初二春龙节(龙抬头),所以时间安排做了相应调整。

    这样看起来好象还比较轻松,绝大部分时候只有半天的上课或者上朝时间,还有下午的时间可以放飞自我。但如果这样想,那就错了,每天下午除了午休时间,还要温习当天讲官们的讲授内容,接受太后老妈的考核。想想这暗无天日的学习安排,万历更是满心期待的想知道,两位太后商议的新课程表。

    “皇上,陈太后娘娘和我商议了一下你的学业,觉得皇上现在已经开始看奏章学习理政,是时候学习一些与国计民生相关的东西了。”

    一谈到学习,李太后的面色马上就变得庄重起来,仿佛在讲述一件神圣而庄严的的事情。

    “逢三、六、九上朝听政的安排,之前内阁和司礼监就反复商议过了,这个日子不宜再变,经筵的日子也照旧。这日讲倒是可以调整调整,以后逢一、四、七到文华殿讲读。其他的日子,皇上自己用功,研读《永乐大典》,了解民生百态。至于这武学、军政……。让司礼监和内阁商议先推举人选吧。”

    听到这里,万历心里那已经是欢呼雀跃,惊喜不已。原本想着每个月能调出三四天的时间来那就不错了,这一下调出这么多时间来,力度之大完全超出自己的想象。

    “皇城之内的仓场、工坊、内市、想看哪里由皇上自己安排,冯保、张维随驾服侍。要是想看皇城之外那些由皇家监管的工坊,先报给陈太后娘娘和我再安排出行,冯保安排好随行护驾……。”

    这真是意外惊喜连连呀,万历恨不得马上高歌一曲,”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冯保,把陈太后娘娘和我的意思和内阁讲清楚,叫他们上奏疏吧……。“

    “奴婢遵旨,奴婢这就去办……“。

    万历此刻觉得,刚才自己出手帮冯保说话的决定真是英明无比。关于皇帝的学习,那可不止是皇家的家事,那更是国政大事。就算是两位太后和自己这位皇帝举双手赞成同意,那也改变不了。在大明的政治生态环境下,要想办成这个事,那还得要过几关呢。

    先要有大臣上奏疏、内阁票拟处理意见,然后才轮到皇帝批准,司礼监批红用印,成为合理合法的执行文件。这就成了吗no,还有大名鼎鼎的六科给事中,这些给事中那可是社会平头哥,人狠话又多。虽然品级不高,但可以以小制大。要是他们觉得最后批复下来的旨意有问题,还可以行封驳之权封驳回去,让内阁重拟。

    要想顺利办成这件事,两位太后和自己那是不能出面的,那得要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作为代言人去和内阁首辅张居正沟通,取得同阁的支持同意,再由内阁去和那些给事中去摆事实,讲道理。

    改变一下自己的学习时间安排都要过五关斩六将,和花旗国通过一个减税法案的复杂度有得一比。万历想到这些,刚刚大喜的心情一下烟消云散……。这时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涌上心头。唉,让冯保去折腾吧,这大明朝的皇帝也太不好玩了……。

    冯保得了李太后的旨意谢恩之后,离开了乾清宫。离开之前还暗暗的给了万历一个满是感激的眼神。

    万历和李太后一起用过午膳,没有午睡的心情,于是就又回到书房。小李子和小德子按照万历开列的辞目,取来的十几本

    《永乐大典》已经整齐的放在了书案上,一盏清茶也泡好了放在一边。

    万历挑了一本认真的翻阅着,不知不觉被书里面的内容给吸引了。按照前世翻阅技术资料的习惯,发现有用的地方就准备摘抄下来,下意识的抬起右手准备拿纸笔,但眼晴仍盯着书。

    “皇上笔在这……。“李存义轻声说道,此时已经把沾好了墨汁的笔送到了手边。

    万历恍过神来,接住了笔。看到手中的毛笔,想起了上午抄了十几页辞目,字没多少,但手却累得不行。这毛笔,传说是秦时大将蒙恬发明,其实秦朝之前就有毛笔,只不过笔毛是围在笔杆的外圈然后用丝线缠绕,并不是象现在的毛笔一样笔毛是塞在笔杆中间的。

    &nb




第十三章:万历要搞玻璃
    流星如约而至,让万历心情大定,所以美美的睡了一个好觉。这下不用担心了,至少编造出来的太祖爷两个示警预言已经应验了一个,至于湖广江西是否真的会如史书上记载的那样发生地震,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要是没出现,顶多撒泼打滚的说自己记错了……。

    但万历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关注着流星的时候,陈太后、李太后、冯保也不约而同的在盯着西南方向的天空……。

    第二天一大早,冯保就匆忙赶去内阁值房,他一边走着一边琢磨:“今天这事可不太好办。张阁老估计不会赞成,但还是可以争取。必竟自己对他推行的”考成法“,是全力的支持,从没拆过他的台。可是这吕阁老嘛……。”

    果不其然,冯保到了内阁值房,把皇上要调整学习时间安排的事情一说。还没等张居正开口,吕调阳就象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炸了毛。

    “不行、绝对不行、万万不行。”吕调阳一口气连说三个不行,说的时候激动得连胡子都在抖动。

    “这儒学才是大道,那些杂学岂是正途皇上的学业可是关系到将来治国理政的大事,哪里能这样儿戏……。”

    此时吕调阳的心里那是怒火熊熊。也怪不得平时以忠厚著称的吕阁老现在这么大的火气。你说要是语文老师发现自己的课时被体育老师和美术老师给抢走了一半,那是什么心情。

    “吕阁老,稍安勿燥,稍安勿燥,大家有话好好说。”张居正看到此时冯保已经面露不快之色,就赶紧出来和稀泥。

    “冯公公,我想问问,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两位太后做出这样的决定”张居正接着说道。

    “两位太后说了,你们所说的这些杂学,那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你们又不教,还不让皇上自己去学呀。儒学又不是不学,有你们教导,皇上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就可以了。又不是要考科举,没必要皓首穷经的苦读……。”冯保说道。

    张居正得知这的确是两宫太后的意思后就默不作声,不发表意见了。他是极聪明,又善于变通的一个人,不想在这件事情上跳出来反对。

    “要说这国计民生,皇上现在开始看奏章,有不明白的地方你们司礼监不是也给皇上讲吗这些奏章上所奏的哪件不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事,不也是学吗为何非要……。反正老夫是坚决不同意。”吕调阳态度依然坚决。

    冯保这下也是没办法了,心里也是着急。昨天的事就已经让自己在太后和皇上面前灰头土脸一回了,要是这件事再办不好……。

    “两位阁老,你们可知前天皇上午睡的时候做恶梦被吓着了昨天晚上,天上出现了有鸡蛋那么大的流星”冯保神神秘秘的问道。

    皇上做恶梦被吓的事,都叫了太医,他们想不知道都不可能。流星的事情今天一早大家伙都在议论,还有好些人想借着这流星的天象去弹劾人呢。可这两件事件根本就是八杆子打不着,扯不上边呀。张居正和吕调阳满脑子的问号。

    “是太祖爷托梦给皇上,把皇上给骂了一顿,骂皇上只顾学儒,却不知国计民生之道,还以天象示警,昨日那流星就应验了,今天湖广江西会发生地震,你们看看这两天有没有八百里加急送上来的报灾急报,赶紧准备救灾吧……。”冯保把声音压得低低的说道。

    冯保真是被逼急了,把陈太后告诉他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说的话给说了出来。陈太后早就防着内阁这边顶牛,所以把这些话说给了冯保,当然有关什么国祚、国运的那些,肯定是隐瞒了起来。

    “这事可千万千万不能让其他人知道,不然的话那又是一场轩然大波……。”冯保继续说道。

    张居正和吕调阳听了之后,觉得匪夷所思,然后沉默了半天。

    突然张居正一声大喊:“咱们快去看看,有没有急报……。”

    此时万历可不知道内阁值房发生的这精采一幕,要是知道了,非得笑抽过去不可,这太祖爷又被冯保给请了出来一回。

    万历正在乾清宫的书房里,悠闲的一边喝着茶,一边捧着《永乐大典》看。看着看着心里就开始



第十四章:有人炮轰“考成法”
    万历拿起胡有德递过来的几支铅笔仔细的看了起来,制作出来的成品效果出乎他的想象。笔杆采用了圆型造型,笔蕊和笔杆都比前世常用的铅笔稍微粗了一点点,不过不影响使用,笔杆上竟然还很用心的刷上了油漆。

    “小德子,说说你是怎么把这铅笔做出来的。”

    “皇上,奴婢先到市面上买了些石墨,然后拿到火药局叫那些专门负责研磨碳粉的工医把石墨研磨成细粉,然后再拿到弹子房制成笔蕊…..。”

    “弹子房是什么地方”万历第一次听说有这样一个地方,于是疑惑的问到。

    “弹子房是专门为皇家制作弹弓和弹丸的地方,弹丸也是用上好的粘土搓成泥丸,然后再经过烧结制成的,所以那里工具多,也有炉子所以去那里制笔蕊方便。”

    “那这笔蕊你是用什么方法搓成型的”

    “是用木板做了一个模板,把石墨和粘土合好之后,模版刷上油,然后把料放进模板里一压,七八条笔蕊就型了。”

    “那笔杆呢是去哪里做的

    “是先去内官监的木作房要了些木料,要他们加工成小方料。内官监的人听说是皇上您要用,就说要用檀木、黄花梨木。奴婢想,这些都是硬木,笔杆要松软不能用,而且太后娘娘多次说过,宫内用度要节俭,所以奴婢就没有答应,只要了一般的松木料。然后再去兵仗局专门制箭杆的工坊按照皇上说的法子把木料加工好,把笔蕊装好,油漆作的工匠刷好漆,这铅笔就制成了。“

    万历一听就乐了,如果真用檀木、黄花梨木,那这铅笔的成本还不飞上天了。如果流传到后世……。

    “那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笔杆处理得这么圆这么直“,前世的职业习惯,万历对一些技术细节特别的关心。

    “制箭坊经常要制作箭杆,所以有专门的刮刀来加工,没费什么事很快就做好了。笔杆和笔蕊的粘合,用的是粘箭杆尾羽的鱼膘胶,十分的结实……。“胡有德答到。

    万历听完胡有德的讲述,看着手中的铅笔,他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从这一支小小的铅笔的制作过程就可以看得出来,现在的大明人从来都不缺乏聪明才智,从来不缺乏工匠精神。这大明到底有多少象胡有德和那些工匠这样的人呀,但他们现在更象是花盆里面的花木树苗,大明没有给他们广阔的土壤让他们长成参天大树,让他们代代繁衍成为片片森林。

    皇城里外,有这么多的各式工坊,这么好的工匠,可以说是集成了大明相关行业的工艺最高水平,但他们只为皇家服务。连做弹弓和弹丸都养着一班工匠,这简直奢侈浪费,暴敛天物..….。

    两天的假期飞逝而过,万历早上睡到自然醒的好日子到头了。

    “皇上,该起床了,已经四更天啦……。“

    张维轻声的呼唤着在床上的万历。那天的事,让张维现在还有心理阴影,叫起床都不敢太大声。

    万历迷迷糊糊的睁开眼,估计是有点起床气,然后脱口而出的抱怨道。“这才几点钟,我还是个长身体的孩子,我需要充足的睡眠……。“

    来到大明三天了,从一开始的小心翼翼,到慢慢的适应周围人和事,万历也就变得从容了许多。这一从容,前世的本性就开始暴露了,怕啥呢,反正有太祖爷这张护身符,有什么事都让太祖爷背锅去。所以说话行事也就变得随意了……。

    “几点钟孩子充足的睡眠,皇上,现在已经四更天了,快起床吧,用完早膳就该去上朝了……。不然一会太后娘娘该来催了……。“

    对于万历说出来一连串好象以前从没听过,但又好象能理解明白的怪词。张维有点疑惑,但还是尽职尽责的叫万历起床。

    上朝这还有点意思。以前都在电视剧上看皇帝上朝,看到大臣们你来我往,嘴唇枪舌剑的,现轮到自己当皇帝上朝了,呵呵呵。想到这些,万历就愉快的起了床。

    吃了早膳,再费尽周折换上龙袍,冯保就带着司礼监的人来接万历了。万历就坐着龙辇,来到了皇极门。来的路上,冯保就把今天哪些大臣会在朝会上读些奏章,这些些奏章内阁是怎么票拟回复的,万历按照票拟的内容回复就可以了。

     



第十五章: 量化指标与末位淘汰
    万历带着一众人来到了文华殿,这里是平时读书看奏疏的地方,也是召见一些大臣的地方。

    “冯大伴,叫人搬几把椅子来,大家坐着说话。”

    万历坐定之后,感觉大家讨论个事,自己坐着,大家都站着觉得眼晕,哪里象谈事呀,感觉是自己在被围观。而且兵部尚书谭纶身体不好,左都御史葛守礼七十多岁的老人家了,让人家站着也于心不忍。

    “皇上,没这规矩呀”冯保在万历身旁轻声的答到。

    “快去吧,你们都站了这老半天了,你不累呀,你不累那就你一个人站着吧…..。”万历笑着回答。

    “今天皇上,撞的是哪门子的邪了,您是皇上,那就听您的吧……。”冯保暗自腹诽道。

    “是,奴婢马上叫人去搬。”说完麻溜的走到门口去叫人般椅子去了。

    众位大臣也是面面相觑,心想皇上今天怎么了这皇上赐坐也是有的事,但一般是单独召见的时候,今天这么多人议事坐着说话……。管他呢,都站了老半天,老胳膊老腿的已经是酸痛难忍了,老腰也快直不起来了,那就赶紧谢恩吧。于是

    众人赶紧行礼谢恩,椅子搬来后各自落座。

    见众人落座之后,万历就抛开余懋学的奏疏不谈,直奔主题。因为他对这份奏疏的内容和最后的处理结果非常清楚。

    奏疏里骂万历用考成法待大臣太严苛、阻塞言路不听言官的劝、恩赏太宽乱赏赐人、朝令夕改政策更替频繁、最后还要万历防奸佞,特别指出内阁、督抚、司礼监乱冒功劳。

    这份奏疏明面上是骂万历,给万历提意见。可实际上谁都清楚,万历现在还没有正式亲政,政务决策都是内阁和司礼监把持,其实指的就是张居正和冯保。而且重点就是指责考成法的严苛。最后这防奸佞,可是把在内阁、六部高官、各地督抚、司礼监都包括进去了。如果现在讨论这个事,那在座的各位重臣面子上还挂得住

    南-京户科给事中余懋学上这份奏疏目的真是为国为民呵呵,那可不见得……。

    所以万历不想理会这个事,按内阁的批复和处理结果把余懋学去职为民,就可以了。

    “在座的各位,都是大明的重臣、朕的肱骨。那大家认为这考成法好不好呢”万历清了清嗓子,问出了自己的第一个问题。

    “陛下,考成法是依据祖制所制定,其主旨是“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其目的是刷新官场得过且过,人浮于事的陈腐之气,以期达到政令畅通、国库增收的之目的……。“张居正首先站起来说道。

    万历登基之初,高拱被斗倒,张居正就任内阁首辅,当时面临的局面那是无比的艰难。各地的田亩地税,大多只能收到五六成,要是哪个地方能收到八成,那就是很大的政绩了。太仓每年入库的银两只有二百多万两,可是给隆庆皇帝修陵,下葬、平乱、边军的防务都是巨大开支,把太仓的银子花得如流水一般。太仓都快空得可以跑耗子,在京官员的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所以张居正不得已搞出来针对各级官员的,类似绩效考核办法的考成法。
123456...3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