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万历永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沫奕明

    “考成法实施以来,成效明显。各地官员清收历年田亩税收的积欠,两年以来太仓每年可入库银增至三百多万两,两年来节余存银一百万多万两……。“户部尚书王国光随即附和。

    考成法最明显最直接带来的的税收入库的增长,这可是解决了作为户部尚书王国光头痛的难题。本来大明朝的田亩正税是采用了三十税一的低税率,从太祖爷时期到现在从来没有变过。二百年过去了,人口增长了,官员增多了,可税收不仅没有增长,反而从永乐年之后,每年都在下降。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税收的拖欠,拖欠最多竟然还是那些乡绅、富户、大户。而且重点的欠税省份并不是那些贫困省份,反而是税收重点来源的江南地区和山-东。要是税收收不上来,太仓没有银子入库,要是用钱的时候,那王国光还不得拿自己的脑袋去撞墙……。

    张居正和王国光说完之后,其他人都纷纷对考成法还是表示了肯定。考成法虽然把六部的其他工作都纳入到了考核中,可是重点难点和矛盾点是在于税收入库的完成率和清理积欠税的完成率。那些欠税的可不是一般平民,这些得罪人的事情各级的官员要不是被考成法逼着,哪里会用心去干好。所以矛盾焦点并不在其他人身上。

    见在座的众人对考成法的态度还是认可的,接着就说道:“考成法对于朝政、国家的确是好办法。那实施两年多以来,各位有没有觉得这其中有什么弊端有什么可以改进之处这于国有利的法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官员反对呢“。说完万历就细细的观察着各位的反应。

    &n




第十六章:是咱家祖传的
    “那什么是末位淘汰呢”张居正急切的问道…….。

    万历已经从众人的眼中,看到了一丝丝热切的期望。于是接着说道:

    “所谓末位淘汰,与那量化指标相辅相承,相互呼应。考核的事项量化成分数之后,自然就可以根据分数进行汇总排名。例如在一个省范围之内,可按月、按季、按年对各级官员进行排名。每个考核周期前两名嘉奖,末位的两名处罚。至于最终考核是按年还是按三年,总而言之就是把板子打在后两名的pi股上……。这就是量化指标末位淘汰……。“

    “把板子打在后两名的pi股上……。把板子打在后两名的pi股上……。“张居正暗自在心里不断的重复着这句话,一瞬间犹如醍醐贯顶,一下想通了其中的关键所在。

    对呀,以前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呢。每次只淘汰最后两名,这一下就可以把那些抱团反对的官员打散,谁会相信自己就是那后两名呢自然对考成的抵触和反对就小了很多。再说了,一个省那么多个府县,只处罚后两名,其他安全的官员会和这两个被处罚的官员抱团吗那是想都不要想,大家已经是处在相互竞争的位置上了……。

    “陛下英明啊,这个法子老臣觉得十分之好,既显示了陛下的仁德之心,又于国有利,此乃两全之妙法……。”

    葛守礼首先发声表示支持,他没想那么多,只想着不要打击面过大,搞得整个官场反对声一片就好了。可是,他老人家的想法还是单纯了一些……。这个末位淘汰法在前世可是让很多公司的员工在各种考核面前欲仙欲死,把人性琢磨得太透彻了。

    “那如果实施这量化指标末位淘汰,各级官员们又开始松懈了那该如何”忠厚的吕调阳非常担心,考核力度减弱之后那些官员们会不会开始比烂,反正还有比我差的呢,不着急。

    “吕阁老,在此法之上还可以加上一条最低基数。例如税收入库达不到七成,不管他是第二还还是第一,都应受到处罚……。”张居正答到。

    一层窗户纸被捅破之后,张居正凭着多年的从政经验,已经迅速的在脑中把这个法子的执行细节进行了完善。

    “首辅大人说得对,田亩正税七成的入库率我相信这天下大多的官员只要稍微用点心,那就不成问题。如果七成都达不到,那处罚起来,也就怨不得人了。“王国光也跟着说道。

    作为户部尚书,他更怕出现税收入库下滑的情况。从现在的税收入库情况来看,也是刚刚达到了平均七成的水平,只要有托底的基数,他就不担心了。

    “还可以把这考核排名定期公布,下发各地,我看谁愿意自己的大名落在这后两名之内……。“礼部尚书万士和也不失时机的开口说道。

    “我靠,这招狠毒。这不就是把月榜、季榜、年度榜给搞出来了,如果把这个杀器再用上,那这个新考成法就更有意思了……,想想某点那些网文大神们哪个不是被这些榜逼得不得不努力码字更新,再想想有了这个榜之后那些官员们未来的将会有什么表现……。“万历听到这里,心里在偷偷的乐着暗爽。

    “还要定下规矩各道御使监督,不能让官员们为了排名不惜横征暴敛,转嫁负担于平民百姓……。“葛守礼也赶快补充。

    接着兵部尚书、刑部尚书也纷纷开始提出的自己的建议。一时间文华殿内议论之声不绝于耳。坐在一边没怎么说话的冯保,一时间也想不明白,这皇上脑子里怎么会想出这么一个法子来,这几位大人都被这个法子引得如此这般。

    看到殿内的各位大臣纷纷议论的情形,万历心里十分的欣慰。今天坐在这里的各位大臣,哪个不是当代的精英份子,哪个会看不清楚大明当前的时局。象今天这样求同存异商量着解决一个问题,这才是干事的样子,不是很好吗。

    万历见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看着殿外的太阳,估计已接近正午,想着是该回乾清宫吃饭了。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这副十二三岁的小身板,正在长身体,总是那么容易饿。

    万历清声咳嗽了一声,提示各位大臣们。然后说道:“朕的法子已经说了,具体怎么办,各位商量着来。太后娘娘还等着朕呢,朕先回宫了。天已经正午了,各位就在这吃了饭再走吧……。“

    各位大臣立即起身谢恩。

    冯保吩咐人去安排好酒饭,就随着万历离开了文华殿。他们的脚刚离开文华殿门口,就又听见里面传来了一阵阵激烈讨论的声音……。

    &n



第十七章:用铅笔试探张居正
    “皇上,该起床了……皇上,该起床了……已经四更天了……“。

    万历的一天总是伴随着张维那轻声的呼唤声开始。万历的前世也不是一个爱睡懒觉的人,也有晨跑的习惯。可四更天起床,还是让他充满了怨念。昨晚画好了图纸睡得稍晚了一些,带着一脸的倦意,眯眯瞪瞪的任由小李子和小德子摆弄穿衣。

    穿好衣服,洗漱完毕,万历的瞌睡也醒了。但看着一桌子满满当当的早点,又开始犯了愁。精致的碗碟装着各式花样的糕、饼、羹、汤,开始两天还吃得新鲜,可时间一长就腻味了。禁不住怀念起以前吃的各式美味早餐,大肉包子皮薄馅大,一口咬下去满口留香……。来一碗骨汤浓香的湘南米粉,放上点油辣椒,再加一筷子凉拌海带。如果此时再加上一根炸得香脆的油条,那更是绝配,不管是干咬着吃,还是沾着米粉的汤吃,那绝对都是美味……。

    “张伴伴,有包子吗有米粉吗有油条吗有…….。”

    “皇上,您说的这些都没有,您每日的膳食都是由光禄寺安排的菜谱菜单,膳尚监负责烹调…….。”张维答到。

    “想吃个大肉包子,吃碗米粉都吃不到,这还有什么劲呀……。”一想到自己连吃什么的自由都没有,万历不免心生怨气。

    “皇上如果想吃,那奴婢明天就吩咐乾清宫的小厨房帮着做。”

    “以后早膳就乾清宫小厨房自己做。你看摆这一桌子碟碟碗碗的,我一个人哪吃得了那么多,简直就是浪费。太祖爷立国之时,多节俭呀……。”

    万历想要的新生活就这样从树起太祖爷祖制这杆大旗,改变早餐开始。

    吃过早膳,万历就来到了文华殿内。文华殿读书的地方,只有一张书桌,和一把椅子,书桌上已经摆好了笔墨和纸。张居正和几位待读讲官已经早早的到了,等万历落座,众人行礼之后就开始了教学。

    今天是万历的班主任张居正亲自授课,讲授的是《孔子--为政》一篇。按照惯例,万历象小学生早读一样,把要学习的内容先高声朗读十遍。接下来张居正就开始讲授。

    张居正讲课的时候也不用拿书,走到万历面前行礼之后,手抚胡须,清声咳嗽一下,随即讲道:“今天给陛下讲授的《孔子--为政》。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张居正先背了一遍原文,随后解释道:“孔子说:君主居于万民之上,要使那些走上邪路的人都回归到正途,一定要用法制禁令去管理他们,这叫做政治。如果不把提高自身品德当作行政的根本,那么自己不正,如何去端正别人呢……。所以君主治理国家,要身体力行,自己先亲身实践……。”

    张居正一边讲授一边踱着步子慢慢走动,语速不急不缓。时不时还稍微停顿一下,观察一下万历的听课状态。

    张居正的讲授全程用的是白话,把枯燥难懂的《孔子》原文,解释得十分精彩。同时也把自己的从政心得经验和治国理念融入在讲述之中慢慢影响万历。万历作为已经有丰富人生阅历的穿越者,理解这些讲述内容很容易。所以也是兴趣浓厚,就象听了一集《百家讲坛》或者是一些国学大师的讲座。

    万历一边听着张居正的课,一边按照前世的听课习惯做着笔记。一会回到乾清宫太后老妈还要考核呢,不做笔记加深记忆也不行呀。

    张居正一边讲课,一边观察着。看见万历听得也十分认真,只是怎么一边听一边手里拿根小木棍子,在一个本子上写写画画的。张居正先收起自己的好奇之心,一直把课讲完。

    讲完课后,张居正走到万历身边问到:“臣今天的讲授,不知陛下可听明白了”

    “张先生讲得很好,朕听明白了。”万历肯定的说道。

    “陛下手中拿的是何物可否给臣看一看……。”张居正奇怪的盯着万历手中的笔和本子说道。

    万历把笔和本子递给了张居正,然后说道:“这是朕写笔记的铅笔和笔记本,先生可以用用,看用着是否顺手……。“

    张居正先拿着万历的笔记本子看,见密密麻麻的记了好几页,上面的字就好象是铅条划过字面留下的印记,但要黑得多,更象是碳条画过纸面的感觉。只是这上面的字,怎么看着更奇怪,好多字好象简化了笔画。

    于是就疑惑的问道:“陛下,这些字怎么……。“

    万历这才想起来,自己刚刚记录的时候用的是简体字,也不知道张居正对这简化的字有什么看法。

    “朕在记录先生的授课内容时,书写的速度跟不上先生的讲授速度。为了多记一些,所以朕就把一些笔画繁复的字简化了一下。笔画减少之后书写的速度也就加快了……。”万历答到。

    张居正没有对此事发表意见,只见他已经拿着铅笔在本子上开始写了起来,由于握笔的姿势不对,始终不得要领。

    万历把正确的握笔姿势告诉张居正,还把他拉到自己的桌位上让他书写。张居正推辞不过,最后还是坐在书桌前写了起来。不一会儿张居正就领悟了铅笔的书写方法,运笔如飞,直到把削好的那一端都写秃了才停下手来。

    停笔之后,张居正急切的问道:“陛下造这样一支铅笔需要花费多少。”



第十八章:内阁收到的急报
    “张阁老,您就别再劝了。皇上改变学习安排的事,我是不会同意的。你也不想想,如果这份奏疏上了,在士林之中会掀起怎样的议论那些当今的大儒们会怎样看恐怕到时候那些吐沫星子都要把你我给淹死…….。”

    内阁值房之内,次辅吕调阳正在苦口婆心的对张居正劝说道。

    “再说了,现在一个考成法就惹得整个官场都怨声再道,反对声一片。咱们两都已经成了人家口中的奸佞之臣了。我的首辅大人,如果现在再上这个疏,这不更是授人以柄嘛。恐怕一条惑君媚上的罪名是跑不了的……。现在好不容易才有的局面恐怕……。您看这事是不是应该再缓缓……。”

    忠厚的吕调阳,生怕因为此事引起更大的非议,把好不容易好转的朝局破坏掉。他太清楚那些人的历害了,平时无事还要搅出三分理来。要是再有了这个借题发挥的机会,那还不天天收到弹劾奏疏。估计他一张老脸会被弹、弹、弹,弹走鱼尾纹……。

    张居正哪里不知吕调阳所说的这些情况。但他本是世袭的军户子弟,虽然读书历害考中进士,但思想绝不迂腐。更是亲眼目睹了嘉靖年间,蒙古俺答部从大-同攻破边关,围攻京城,被称之为“庚戌之变“的屈辱一幕。

    “吕阁老,您说的这些居正心里都清楚。那些事关国计民生的学问,迟早也是要安排时间教授给皇上的。如果有人对这些也说三道四的,那他们是想让皇上变成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只是现在时间上稍提前一些罢了……。“

    张居正可是政治斗争经验丰富,理论水平就是高。那些人会扣大帽子,那我也会拿大帽子来反击。要放在后世的互联网时代,那也是在论坛里搞风搞雨的一把好手……。

    “吕阁老如果担心非议,不同意和我一起上奏疏。那我自己一个人上,这个罪名居正来背,只是以后如果居正真有什么……,还请吕阁老看在共事多年的份上……。”说这话的时候,张居正拱手行礼,语气已经有些急切了。

    他深知,现在的大明王朝再不进行一些变革,那是迟早要完呀。想当初太祖、成祖之时,那可是把这些蒙古部落打得按在地上使劲的磨擦呀……。所以他在中进士入选庶士之后,重视经邦济士的学问,同时也潜心钻研朝章国史。苦苦的想从祖制之法中找到变更之道……。自己劳心费力,想尽办法,不惜的冒着得罪未来君主的风险,对小皇帝严格教导,就是想让自己的学生成为一代明君,不仅可以中兴大明,也可成全自己一代帝师之名……。

    “张阁老,您看你这话是怎么说的。唉,我的张阁老,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呀……。”

    忠厚的吕调阳被张居正的话给激得那是满脸通红,一下不知道如何应对。

    “急报……急报……湖广和江-西……发来八百里加急急报,两地交界之处发生地震…..。“

    一位内阁的书吏,拿着急报,气喘吁吁的跑到内阁值房,顾不得行礼就大声的说道。

    张居正和吕调阳听到有急报送来,赶紧停下争论。顾不得其他拿起急报就看。幸好地震发生在偏远的地方,没有受什么大灾,也无人员伤亡,只是周围各地震感强烈……。

    看完急报内容,两人也是长吁了一口大气。放下心来之后,张居正指着急报对吕调阳意味深长的说道:

    “吕阁老,您看,这又应验了吧……。”

    吕调阳这才想起来,那天冯保神神秘秘说的那番话来……。

    当天下午快要下值的时候,一份由张居正、吕调阳联名上奏的,关于调整万历学习安排的奏疏。加上了内阁票拟内容之后,送到了司礼监,等待万历皇帝过目再由司礼监批红。

    皇宫之内,两宫太后也知道了湖广和江-西送来的急报内容。随后两宫太后联名下发懿旨:万历皇帝已行束发礼,既已成人,慈圣太后移居慈宁宫。

    此时万历还不知道这些事情的发生,他正带兴奋的带着张维和小李子、小德子指手划脚拿着图纸指挥着一群工匠在建工坊和烧玻璃的窑。

    为了找一个适合建工坊建窑的地方,张维费了很大的一番功夫。最后由万历决定,就选在了皇城之内万岁山南边的山脚下。万岁山四周建有宫墙,有四个门可供出入。山的北面建有皇寿殿,是皇帝死后停灵的地方,所以万岁山有提督太监带领禁军镇守,安全保密不是问题。这里离乾清宫也不远,出了紫禁城玄武门,隔着横路,进了万岁门就到了。工匠进



第十九章:武清伯李伟怒了
    陈茂听到万历的话感到不可思议,眼前的这个贵公子还懂其他的琉璃器制造方法。而且还把其他人支开,看样子是想告诉自己。这里面不会有什么图谋吧想想自己一无财,二无色,除了自己熟知琉璃器的制作工艺之外也没有什么可图的了……。

    “朱三公子,不知道琉璃器还有哪些制法在下愿闻其详……。”陈茂好奇的问道。
1...34567...3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