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策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捞面馒头
“末将在。”
“给汝一万精兵,攻破城关,吾奏请吴王,为汝加爵。”
“喏。”黄忠满脸狂喜,早在第一批封侯的名单中便有他,但那是因为黄舞蝶成了吴王侧妃之故,他身
第四百三十章 垒土攻城
一夜过去,黄忠带着残存的五千多名军士回返中军大帐前,他满脸羞愧地朝着诸葛亮抱拳下拜,“黄忠无能,损兵折将,未曾攻下绵竹关,愿领军法。”
“汉升将军,汝一夜鏖战,先后攻上城墙三十余次,身先士卒,亦曾先登城墙三次,汝斩杀多少敌军士卒”
“回禀军师,不过两三千人。”黄忠埋下头去,迎着帐内一众袍泽的注目,他只觉得自己此刻根本就抬不起头来。
“那将军便无过错。”
黄忠一脸错愕地抬起头来,“这是为何虽说绵竹关乃是坚城,可面朝东川这面城墙不高,况且城中兵马也不多,末将攻城之际,有投石车、床弩压制城头守军,折损尚两倍于守城军士,末将心中实在有愧。”
“汉升将军,吾且问汝,今日守城之卒抵抗如何”
黄忠长叹一声,“说来惭愧,老夫白日本以为城上多为白水关降卒,应当不会为他周瑜死战,未曾想那周瑜留守绵竹关的杜畿竟是善守之人,他一直亲临城头指挥作战,他每走过一处,军士皆拼死奋战。”
“那这些军士便是老卒矣。”诸葛亮一手抚须,看了一眼帐外,“天明矣,今日该严老将军率军攻城。”
话音刚落,帐外便有军士来报,“禀报军师,严老将军初阵亲率五百朴刀手登上城墙,如今正和城上敌卒厮杀,后队泠苞、刘璝二位将军已率军前去接应。”
“传令后军所有井车,一同攻击城墙,井车后方放下木板桥,让军士们从井车的踏板踏上城墙,驰援严老将军。”
“喏。”
“军师,昨日吾军已井车攻城,可是为城中投石车所毁,若是今日再以大批井车攻城,只怕会折损不少。”旁侧,刘磐略微皱眉道。
“无妨,传令甘宁,率军以冲车撞城门。”
“喏。”
“杀啊”,军帐之外一两里处的喊杀声持续许久,声音渐渐沉了下去。
诸葛亮双眉微皱,不多时,便看到军士大步走来。
“禀报军士,严老将军中箭,吾军井车刚一靠近城墙便被关后的投石车给摧毁三架,随后杜畿亲率刀盾兵于城墙两侧列阵,以长枪兵朝前推进,吾军登上城墙的一二百军士尽皆死于箭矢刀刃之下。”
诸葛亮踏前一步,“已攻了大半个时辰,城门如何”
“甘宁将军回禀,城门已撞开一条缝隙,但数十名军士一起发力却纹丝不动,城门洞似乎已被垒石堵住。”
诸葛亮回身走动几步,“传令下去,就近取土,以垒土之法,于城外十余丈外修筑土坡,高于城头,每日不间断以石弹攻击城头,待土坡筑城之后,城外以木板登上土坡,每日以数千弓箭手压制城头。”
“喏。”
说到这里,黄忠踏前一步,“吾长沙旧部之中,吾麾下有五百善射之士,可担此重任。”
“黄老将军有百步穿杨之术,那垒土之事便交给孟达、吴兰二位将军,汝且命军士沿途伐木,就地打造箭矢。”
“喏。”
“传令前军,暂缓攻城。”
“喏。”
“将军,城外的敌军退了。”
“未退,你看敌军大营中的民夫和士卒都往两侧山林而去。”
“将军,今日吾军可未曾派出新卒,如此损耗下去,白水军和此前绵竹关收编的数千旧卒只怕要全部耗光了。”
杜畿双眉紧锁,“这正是吾忧心之处,那些民夫,吾等只需教会他们如何在守城之时,眼见着敌军爬上城头挥刀砍出,持枪捅杀即可,可若是教他们放箭,让他们列阵怕是极难。”
“且新军胆气未成,若是久战一两月,怕是没等敌军攻入城内
第四百三十一章 狙杀!百步穿杨
“黄老将军,听见了吗”此刻,匍匐在土堆身后,留赞含笑看了一眼身侧的老将军低声笑道。
“嗯,此人便是杜畿。”黄忠双眼淌亮,如雄鹰般锐利,目光紧锁着那一处城墙垛口,手中两石长弓紧捏着,左手已经从箭壶中取出一根铁矢。
“吱吱吱”,留赞看着他张弓搭箭的速度,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盯着那一处城墙垛口。
时间悄然流逝,足足过了半个时辰,也不见城上有任何动静。
“未有脚步声传出,黄老将军,杜畿怕是知晓汝在此处,不敢露头。”
他猫起身子,准备朝后退去,“吾且命投石车朝那一处城墙狂轰滥炸,不知黄老将军可有把握在其露头的刹那出箭将其射中”
黄忠一脸傲气地眯着眼,“只要他敢露头,黄某必射他一个窟窿。”
“那黄老将军,某便为汝……”留赞正猫着身子站起身来的一刹那,城头上一道寒星闪烁,一根箭矢便直接穿透了留赞的胳膊,让他惨叫一声,顺着土堆滚了下去。
“留将军。”一时间,四周的军士手忙脚乱地伸手将其扶起身来。
而与此同时,原本就无比专注地留意城墙的黄忠捏紧箭尾和弓弦的手指也已经松开。
“哧”一道火花摩擦着城墙垛口而过,顺着猫眼就射了进去。
“哧”,城墙上,杜畿眼睁睁地看着身前收回弓箭,立即蹲下身形的副将被一根箭矢穿透了喉咙。
一层水雾裹上他的眼眶,他伸手将其扶住,搂到怀中,只觉得他浑身上下都在颤抖,他想开口说话,但一开口大股大股地鲜血就从喉咙和嘴里一起流淌下来。
杜畿两行热泪顺着眼角流淌下来,悲呼一声,便看到他瞳孔中的眼神逐渐消失,随后手臂也无力地从他怀里垂下。
“没事吧,留将军。”留赞被一群军士送到土堆后方的铁盾阵里,立即便有军医上前为他折断箭尾,开始为他拔箭。
“黄老将军如何吾方才倒地之前,分明瞧见他出手了。”留赞额上大滴大滴的汗水不断往下掉,他忍着疼痛说道。
“应当是射中了,黄老将军方才命吾下来察看留将军伤势。”快步走下来之人,正是黄忠的一名亲卫。
“射中便好,那城内有如此箭术之人,必是一员骁将,能将其射杀,留某便是舍了这一条胳膊又能如何不过如今看来,只是贯穿伤,怕是休养一两月便可痊愈。”留赞面上露出几分劫后余生的笑容,方才他只感觉一股寒芒刺背,久经沙场的本能让他在听到弓弦松动的刹那便下意识朝着右侧去躲,却不想,左臂还是被射中了,而且这一箭的威力明显不弱,城墙上射箭之人的臂力应当十分惊人才是。
城头上,杜畿搂着副将的尸体一言不发,四周的军士面上悲戚,却也不敢上前相劝,不少亲近的军士更是偷偷抹泪。
城外,留赞被抬到中军之际,诸葛亮听完他的禀报,立即下令投石车调整角度,对准城门楼左侧的城墙段投射石弹。
“嗖嗖嗖”当密集的石弹再次砸落在城头之上,这一次,甘宁、严颜又各自带了一队兵马冲向城墙。
“将军,敌军又攻上来了。”有人听见城外动静,趴在城墙垛口处瞧了一眼,便被一根箭矢穿透了眉心,当场惨死。
“莫要探出头去,待到敌军从城墙上攀爬上来再动手,传令城墙马道处,立即持盾增援上
第四百三十二章 黄忠的狙击阵地
“哧”,他猛地站起身来,手中短刀随着手腕翻转直接扎透爬上城墙垛口的一名军士,他凝视着四周杂乱的身影,拔出短刀,放低身形,朝着甘宁冲去。
“哧”,鲜血飞溅,他又砍翻一名江东兵,他心中默念:“大都督啊,杜畿只怕今后无法再追随汝左右矣。”
“黄老将军。”土堆之上,面临着城内的一波石弹抛射之后,黄忠身前也汇聚了一排手持铁盾的军士,他们却被黄忠一把推开,黄忠张弓搭箭,却没有着急出手,他看到了城头上的杜畿,也看穿了他的想法。
“想和兴霸一决高下吗”他叹了口气,放下了手上的弓箭,突然猛地抬起,一箭射翻拦在泠苞身前的一名校尉。
“黄老将军神射。”泠苞面色微惊,回眸瞧了一眼土堆方向,大喝一声之后,继续持刀朝前突进。
城墙上,嘶杀声还在机会,而城下等候的,竟然都是一群眼神犀利的士卒,这些士卒,大多都是跟随各路骁将南征北战多年的悍卒,他们每一个此前都是军中校尉、都伯、军侯,但此刻他们都被聚集到一处,作为先登队。
此刻,诸葛亮等人已经走出了中军大帐,汇聚在中军顶帐前。
“军师,半个时辰之后,绵竹关可为吾军攻下。”
“杜畿此人,尔等以为如何”诸葛亮环视一眼左右笑道。
肩上缠着绷带的留赞双眉微皱,“此人心思缜密,守城、攻城皆是一员悍将,且年纪尚轻,可为大用。”
诸葛亮隔着极远眺望一眼城头,“只盼兴霸将军能够将其生擒。”
众人的目光随他一同落下城头,当杜畿砍翻第十三个军士之后,他终于是看到了甘宁。
“铛”一击,他手中的长刀就被磕飞,他胸口挨了一脚,直接被踹出去几步外。
甘宁大步上前就要擒下杜畿,其身后立即冲上来四五名军士,四五杆长枪带着破空的尖啸,几乎同时刺向甘宁的胸腹。
甘宁脚下一点,整个人跃到城墙垛口处,在长枪刺过的刹那,抬脚一点,踩着枪杆落下,两刀连续砍翻两人,突入几人近前,不多时,这四五人便全部死在了他刀下。
杜畿此刻已经挣扎着抓起一杆长枪,他双手紧握着枪杆,握住枪尾的右臂微微发力,挽了一个枪花,出手之际,枪头寒星点点,一次次被甘宁挥刀挡下,他的脚下也在不断后退,甘宁每一次挡击都在朝前挪动,当他双手紧握长枪猛地朝下一压之际,甘宁双眼突然迸射出两道精光,大步上前,劈手直接抓住枪杆。
杜畿脸上憋得涨红,无论他如何使劲,都无法将长枪给松开。
“嗖”
“嗖”
“嗖”
在他身后,三名见他形势危急,想上前搭救的军士被三根同时撤来的箭矢给放倒,就倒在几步开外,杜畿看在眼里,心中一阵悲痛。
“啊……”,他猛地灌注全身气力把长枪朝前一推,将甘宁推出几步,单脚一踩地面,一杆长刀落到他手上,他挥刀抢攻之际,甘宁也是换了长枪和他交手,两人手中兵刃本就极长,此刻在长枪之上也是连捅带刺,根本不能随意翻转。
只是,转眼间,杜畿身上的伤口越来越多,他心知甘宁是在消耗他的气力,待到他力竭之际,甘宁绝对会突然出手将他擒下。
他看了一眼城墙马道,那里还有着源源不断地军士赶来,可惜了,若是再给他三五月,
第四百三十三章 雨夜,山路难行
“军师,这便是杜畿的尸首。”城门处的垒石被推开,大批军士护着诸葛亮走进了城内长街。
诸葛亮蹲下身子,伸手为杜畿合上双眼,看了一眼不远处躺着的守城副将、校尉、都伯一阶的敌军将校尸体,轻叹一声,“厚葬了吧。”
“喏。”
“甘宁、黄忠。”
“末将在。”甘宁、黄忠相视一眼,俱是踏前一步。
“命甘宁所部寻阳营为先锋,发兵白水关。”
“喏。”
“命黄忠为二路先锋,率所部兵马随队跟进,两军相距不得超过十里。”
“喏。”
诸葛亮下达完命令之后,静静地看着甘宁、黄忠在远处喝斥着点齐兵马,迅速带着马蹄声远去。
“此城俘虏之中,只整编精壮编入屯田兵,其余人尽皆放归各县吧。”
“喏。”
“此外,此战伤亡的将士名单也呈上去,关中军……”,诸葛亮在一名寻常士卒尸体前蹲下身子,在他甲胄内藏着的衣服内翻找一遍,“未曾有姓名者,火葬一墓,以此战年月立碑祭之。”
“喏。”
“军师,下雨了。”留赞抬脚行至近前,手中不知何时多出一把油纸伞。
“沙沙沙”一场大雨洗礼了整个绵竹关内外,诸葛亮摆了摆手,并未乘骑战马或坐上马车,只是跟着身侧的留赞一同行走在这漫天大雨之中。
雨幕之中,他看着在长街上被押到街道两侧,不断朝着县衙走动的两队俘虏。
“此战之前,杜畿强行征召两万余新卒,其中大部是广汉郡、阴平郡之人,起初算上精壮、民夫共计两万五千多人,如今为吾军攻城,死于流矢厮杀之中足有数千之众,除却伤卒,在这长街之上只怕仅一万五六千人。”
“尔等准备如何挑选屯田兵”
“此前各营准备从他们之中挑选一批补入军中,这也是吾江东军一不成文的规矩。”
诸葛亮回眸诧异地瞧了他一眼,“吾闻山越营、虎卫营、虎贲营都是挑选江东四郡儿郎补足编制,而江东四郡操练的屯田兵也正是为补足前方战损空缺编制而生,为何要从本地取卒”
“军师,此战吾军伤亡亦有五六千之众,大多是死于攻城之役,若非军师相处垒土攻城之法,怕是吾等想要攻破绵竹关,也就只能等城上的敌军全部耗光方可。”
诸葛亮凝视着前方不远处的县衙门前,看着摆放着两条长桌的位置,那里有着遮雨的牌坊,也有着撑起的大伞,而这些军士在那干燥处也是公然解下湿漉漉的衣衫。
“挑选军士可有规格”
“回禀军师,善射者可直接编入各营,年不过五十老卒亦可,此外便是力大善搏杀者,亦可如此。”
“那剩下只怕还有一万两三千人。”
“回禀军士,吾等让他们脱衣,便是为了让军中医者检查他们身上的伤势和身长,身材魁梧者,可择入屯田兵中。”
“其余人便当场放回家中罢。”
留赞张了张嘴,“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