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颜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上林春
第三,有力的打击了巴蜀的豪强大族,免除了益州后患,释放出大量人口,未来益州的经济会更加繁荣。
……
襄国!
程遐与徐光急匆匆进宫,面见石勒。
与前几年相比,石勒明显老了,对鲜卑的作战久久不能结束,使他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形同于破产,而明国的强势更是让他寝食难安。
“何事”
石勒斜倚在软榻上,两个漂亮的婢女替他轻捶着肩。
程遐拱手道:“大王,臣刚得到消息,成国被灭,李雄先失江州,明军长驱直入,于成都东龙泉山歼成军十万精锐,李雄被迫献城出降!”
”什么“
石靳一惊,挺直了身子,那沧桑的面容布满了惊色。
程遐徐光也不说话,保持着拱手的姿势。
许久,石勒那鹰目中猛然爆出精光,深吸了口气道:”明国得巴蜀,可由汉中北出秦雍,若破了萧关,可与武关夹击长安,刘永明危矣,若刘永明亡,明军可北上并州,越过太行,与濮阳明军合击襄国,若我再亡,残晋独能撑乎天下归明矣。
二卿前来,必有良策,可有教孤“
这一刻,石勒爆发了惊人的斗志,他从来就不是个甘于服输的人,他的性格中带有冒险成份,凡事求稳,不敢冒险,也没可能于乱世中由奴隶崛起成就王霸之业。
纵观石勒的发家史,仿佛开了金手指,顺利的令人难以想象,曾于洛阳,王衍从石勒清啸中听出此子胸怀大志,派人去捕杀,却被石勒于不知情下侥幸走脱。
而石勒的崛起过程,金手指开的堪称无敌。
首先是洛阳久攻不破,东海王越领部众返东海国,偏偏又病毙于途,群龙无首之下,晋军主力及士民十余万人被石勒悉数射杀。
其二,苟晞拥立豫章王不久,就莫明其妙的腐化堕落,被石勒偷袭俘杀。
其三,王弥轻身赴宴,不听手下劝阻,宴中被石勒斩杀,得以并其众。
其四,本因黄河阻拦,全军饥肠碌碌,却无意中抢
第六三五章 凉州决议
明洪武三年,公元327年,原凉主张茂过世已经三年了,如今凉州由张寔子张骏主政,称凉州牧、凉王,并保留由愍帝赐封的使持节、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领护羌校尉,西平公诸号。
因由成都至姑臧有三千里之遥,隆冬季节,路途又难行,直到李雄献城出降的次年三月,也即明洪武三年春季,李雄的使者才赶到姑臧,面见了张骏,哭求出兵。
次日,张骏召韩璞、阴预、张阆、刘弘、阎沙、阴鉴、陈珍、窦涛等重臣商讨此事。
张骏二十一岁,比杨彦还小三岁,生得高大俊美,三年前继凉王、凉州牧等一系列名号,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正宗官宦之后。
凉王号是刘曜所赐,凉州牧等名号来自于晋室,显得不伦不类,实际上凉州早有自立之心,张茂曾建元永元便是最有力的证据,但是凉州地广人稀,土地贫瘠,难以抵挡东面大敌,而且打着晋室名头可以招纳来自于关中与河东的流民,壮大凉州实力,因此就这么稀里糊涂下去了。
凉州的情况与成国类似,由韩、阴、张、刘、阎、陈、窦等当地豪强大族与西晋旧吏把持,张氏因四代主政凉州,被举为共主。
“明军自东而来,攻打成国,成主向我救援,诸公以为如何”
张骏向阶下群臣问道。
韩璞拱手道:“使君,成主素来与我凉州交好,今成国有难,于情于理都该救援。”
阎沙道:“此去成都,迢迢三千里,既便明日出兵,至少也要秋季才能抵达,途中数月,耗费颇巨,而我凉州清贫,恐难以承受,更何况臣就担心,成军十余年未事征战,李雄此人又沉溺于酒色,性情软弱,未必能支撑到秋季,倘若我军入蜀时成国已降,那岂非置远征将士们于险地,请使君三思。“
”不错,不错!“
”非我等不愿救,实是路途过远啊!“
张阆、陈珍、窦涛等人纷纷附合。
实际上张骏也不愿出兵,说句难听话,与李雄有交情的,是他叔叔张茂,而张茂在三年前就病逝了,他和李雄没有任何渊源,今李雄有难,凭什么去救况且还那么远。
阴预却是道:”使君,臣认为,当救,且须即刻发兵,我凉州虽地处僻远,但对于中原局势亦知一二,那明王崛起于青兖,短短数年,便连克中原、荆襄,现又兵锋直指巴蜀,李雄若不敌,他可由汉中出歧山,北上秦雍,届时使君岂能安枕乎“
”这……“
张骏神色一滞,但年轻气盛又让他说不出软话,于是冷哼一声:”莫非寡人还惧了他他纵是兵锋强盛,可我凉州偏远贫瘠,引大军前来,补给困难,只须以骑兵断了他粮道,他必大败而还!
当初刘永明引二十余万锐卒耀武扬威而来,叔父向其称臣使其退兵,其人还不是担忧攻我凉州得不偿失莫非那杨彦之就能例外“
韩璞呵呵笑道:”使君,话是这么说,可有备总是无患,莫非真要兵临城下再筹谋对策韩某只说一句,那明王强推占田制,倘若被他占了凉州,诸公家业恐不保矣!“
众人神色纷纷变幻。
是的,世家大族对于由谁执政并不是太敏感,但底限是不要触犯自己的利益,真要被杨彦强推占田制,恐怕全家能活活饿死。
凉州的自然环境比之中原远远不如,因此赋税、徭役和兵役更加沉重,良人的贫困化也更加突出,官民之间的矛盾空前紧张,再加上中原战乱,人口大量西迁,本就不多的耕地又进一步被瓜分兼并,各种社会矛盾聚集在一起,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用现代话来形容,凉州就是个火药桶,一点即爆,可想而知,如果杨彦进入了凉州,强推占田制,必得底层平民的坚决拥护,再以其强兵所向,没有哪家能幸存下来。
就是张骏自己做惯了草头王,也不甘心屈居于人下啊!
韩璞仅仅一句话,就让主和派动摇了,不过陈珍仍是道:“虽然明国乃我凉州大敌,却毕竟实力悬殊,又与蜀中消息往来困难,从成主求救已经过去了数月,谁也不知蜀中状况,就怕成国已灭,援军陷入险境啊!”
阴预沉吟道:“陈公所言甚是,不过老夫有一策,倘若明军出歧山,仇池杨难敌必寝食难安,使君邀其共拒明军,杨难敌必允,三日之内,老夫与韩公率精骑两万,奔赴陇西,带着使君手信给杨难敌,请其出兵与老夫共入歧山道。
上策自是明军未破成都,我等之兵可作为奇兵突袭,明军必败。
&nb
第六三六章 杨彦断案
“哦”
钱凤看了眼杨彦。
那名僚属顺着钱凤目光也见着杨彦,大惊失色,连忙施礼:“属下不知大王在此,冲撞了大王,请大王恕罪。”
杨彦摆摆手道:“无妨,怎么回事”
“回大王……”
那人一五一十的讲诉起了经过。
通常在三月份,要为水稻插秧作准备,这牵涉到水源的分配,而械斗的两个村子,蜀人居上游,流人居下游,蜀人记仇,不肯分水给流人,流人自然不乐意,双方几经交涉无果,眼见插秧的日子渐近,流人忍无可忍,遣出村中丁壮去扒上游的围堰,蜀人怎肯坐视,于是发展到了械斗的程度。
钱凤听的冷汗直冒,就是他主张把蜀流分开安置啊,结果出了这么大的漏子。
杨彦瞥了他一眼,淡淡道:“这不关你的事,牙署人少,很多事情顾不过来,不过因着佃户大量释放为良人,没了大族管束,牙署的担子会渐渐加重,适当的时候可以增加些人手,走罢,我们先去瞧瞧。”
“诺!”
钱凤拱手应下。
杨彦带上数百千牛卫,及钱凤等相应官员,旋风般驰出了南门。
发生冲突的地点距成都二十来里,当赶到时,已经打起来了,蜀人一方有五百来人,流人人数较少,只有三百多,但比蜀人悍勇,场面上倒没吃亏,双方挥着锄头、扁担,你来我往,打成一团,很多人头破血流,好在还没出人命,两边的后方,都有许多老弱妇孺或打气,或咒骂。
“大王在此,还不住手!”
荀虎运足力气,大喝一声。
这一声如同惊雷,械斗的双方纷纷扭头看去,那一名名黑盔黑甲的骑士,骑着高头大马,挎着弓箭,提着马槊,一股煞气冲天而起,都不自禁的停住了手。
钱凤唤道:“本官益州刺史钱凤,双方乡老何在”
两名五十来岁的老人各自从人群中钻出,畏畏缩缩施礼:“民拜见大王,参见使君!”
杨彦问道:“为何聚众私斗”
“我李庄千余口人,水堪堪够用,若分了水给你,没有收成咱们吃什么上你家吃”
“放你娘的狗屁,河道如此之宽,怎不够水,你他娘的就是故意围堰断我赵家庄的水源!”
“宽你娘,你娘的眼瞎了不成”
“那你这老狗也不能霸着水源,没了水,怎么长谷子咱们下游没有活路,老子也不会让你好过!”
……
从一开始,场面就火爆无比,两个老家伙唾沫星子横飞,大眼瞪着更大的眼,如果不是当着杨彦和钱凤的面,恐怕就要扭打成一团了。
杨彦也不阻止,望向了那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凭心而论,河道并不宽阔,大概两三丈宽,因着雨季还未到,水也很浅,前方不远是一道触目惊心的围堰,只给下游留下了半丈宽的豁口,涓涓细流无力的流向下游。
这样的围法,下游根本别想有水给水稻插秧。
“闭嘴!”
杨彦突然厉喝。
老家伙们的争吵戛然而止,均是后怕般的低下了脑袋。
杨彦道:“流人与蜀人的矛盾由来已久,孤刚刚估算了下,上游哪怕分一半水给下游,亦不会妨碍到稻谷插秧,故此事无关水源,而是意气之争,事关春耕,国之重事,你等却不识大体,只顾自己快意,置国家法度与何处嗯“
这话一出,赵庄人均是现出了喜色,从话语中他们听出,杨彦是偏坦流人的。
李村人却是脸孔变得惊惶不安起来。
那乡老更是扑通一声跪下,哭着哀嚎:”大王啊,您拯救了大伙儿,大伙儿感激不尽,可您也得为咱们做主啊,二十多年前,流人入蜀,咱们蜀人生性淳厚,见他们可怜,收在家里做些杂役,不曾有过亏待,给吃给穿,维持生计,以待将来秦州灾荒结束后回返家乡。
但流人都是贼啊,是养不熟的白眼狼啊,没有咱们蜀人的接济,流人如何能活的下来他们非但不感恩,反与李特李雄等贼首勾结,抢占咱们蜀人的田地财货,尖污女子,又把咱们圈禁,猪狗都不如,大王,蜀人真是惨啊,嚎嚎嚎!”
到最后,已是泣不成声,李村人也是泪流满面,嚎啕大哭!
这名乡老的控诉声情并茂,那哀泣也催人泪下,如果杨彦不了解实情的话,还真有可能动了侧隐之心,但
第六三七章 皆大欢喜
“呵呵”
杨彦玩味的笑了起来,炯炯的目光直视李村乡老,直看的这老家伙脊背生寒,许久,才徐徐道:“拆除围堰,河水每村用一日,现距插秧尚有半月之遥,勤快点,尚来得及于田中蓄水。”
李村众人议论纷纷,赵庄人眼巴巴看着,好一会儿,那乡老犹犹豫豫的问道:“大王,该处土地田产,原皆属于我蜀人所有,现被流人占去一半,我等也不要求偿还了,只望可否以财物另作补偿“
尼玛的!
杨彦差点就破口大骂!
是还不死心啊,如果流人就侵占的田地给予蜀人补偿,那蜀中非大乱不可。
”不准!“
杨彦脸一沉。
“啊大王,这”
乡老大惊失色。
杨彦打断道:“此事休要再提,孤知诸位有冤,但益州乃天府之国,物产丰饶,我大明赋税极低,兵役徭役严格n,只须手脚勤快些,三两年内,重获万贯家财并非难事。
或许你们中会有人认为,蜀人落至如今局面,根源还在于流人入蜀,若是流人不来,亦不会发生此等惨事,孤可有说错”
李村众人喃喃不语,一幅欲言又止之色,显然是这么想的。
”哎“
杨彦摇头道:“不知诸位可曾想过,若有一天蜀地遭灾,蜀人逃于别处乞食,也受到苛刻奴役可会有怨言恐怕不用孤多说,大伙儿心知肚明。
孤承认,流民报复手段确有过激之处,但孤先前就说过,流人中的大多数,皆为善良淳朴百姓,只是被b有用心的野心份子,如李特、李雄之辈加以煽动利用而已。
而李雄窃居蜀地,流人的生活并未改善,依然困苦,反我大明自入主蜀地以来,减租免税,整肃吏治,驱逐世家大族,还地于民,民皆欢欣鼓舞,又有钱使君这类的能吏居中主持,眼见蜀中将大治,可是尔等仍缠纠于往事不休,难道非得弄得大家伙儿都活不下去么
今次孤便厚着脸皮替你两村做个主,旧事揭过不提,自今日往后,蜀人不要向流民寻恤滋事,流人也不要有过激行为,两方和平共处,相互扶持,将来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诸位可给孤这个面子”
杨彦的和颜悦色,令村民们感动不已,要知道,这可是大王,是一国之主啊,一道命令即可强拆围堰,但杨彦偏偏不厌其烦,循循善导,眼角不由重新有泪光闪现。
李村乡老施礼道:“大王救我蜀人于水火这中,又诸多恩惠,好言劝导,民怎敢不从请大王放心便是,围堰今日便拆去,依大王所言,两村轮流使用水源,只要流人不来寻恤滋事,自今往后我等亦安份守己!”
杨彦欣慰的笑道:“孤生平最大心愿便是百姓富足,人人安居乐业,家家仓禀充实,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国富亦民强,孤不久后将北征秦雍,将来天下一统,会再来拜访各位,届时上门讨碗水酒,诸位可莫要小气才是!”
“大王,呜呜呜”
老人在眼眶打转了许久的浊泪终于滑落脸庞,两村的村民中,也再一次传来了此起彼伏的哭声,可是这一次,只有感激,再没了怨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