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晋颜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上林春

    一行人跨上马匹,轰隆隆驰向沂水。

    由于沈充的水军就在上游,军中暂未挖掘船坞,依然沿用传统的造船法造船,在沿着岸边的众多船只中,三艘崭新的斗舰格外夺目。

    “参见将军!”

    蒋钊带着水军将领上前施礼。

    “不必多礼!”

    杨彦摆了摆手,问道:“这便是新造战舰”

    蒋钊点点头道:“此舰以龙骨支撑,舰内分隔出十余水密舱,卯接处均使用钢钉,建造耗时四十日,待得将来船坞造出,或可把工期缩短至月内,另坚固程度据老夫估计,应超普通斗舰倍余,又因隔出了水密舱,即便被敌舰撞角撞击,一时亦不得沉,除非水密仓损毁达半数以上。“

    ”可否登舰看看“

    杨彦大感兴趣道。

    “老夫正有此意,将军请!”

    蒋钊颇为自豪的伸手示意,并领着杨彦一行人登上了其中一条舰。

    舰体超乎想象的平整,很明显,用石灰烧过的木料要比自然晾晒的木料更加适用,隐隐的,还有一股桐油的味道,船帮吃水线以上糊着泥,以防火攻,乍一看,全舰与方头方脑的普通斗舰并无区别,但细细看去,还是有不同的。

    因着应用到龙骨的缘故,船底不再是扁平了,改为了棱形底,也因着船底的变化,船体稍显狭长,尤其是船首安装的一只粗大铁锥,在碧绿的河水中若隐若现,更是紧紧拽住了众人的目光。

    “开船!”

    蒋钊猛一声喝。

    船体两侧伸出数十支大桨,翻起片片白浪,划动船只缓缓离岸,向着下游行去。

    十月已是初冬时节,北风一阵紧似一阵,沂水上的浪头很大,可别看是尖底船,行驶在浪花中,竟比平底船还要稳些。

    荀虎便是忍不住道:“将军,末将就不明白,船身如此尖窄,本该左右摇晃才对,却偏偏稳如行车,将军能否为末将解惑“

    杨彦最喜欢下属不懂就问,也最讨厌别人不懂装懂,于是耐心解释道:“平底船因与水面接触大,故吃水浅,易受风浪干扰,而尖底船吃水深,哪怕水面波涛汹涌,水面以下亦很难被风浪影响,故稳定性也强,这和树木的原理类似,根扎的浅,易于被风吹倒,根扎的深,抗风能力也强,明白了么“

    荀虎挠了挠脑袋,有些懵逼,看向了荀华。

    荀虎和荀华以前在荀灌手下,一个掌男卫,一个掌女卫,情如兄妹,也有了一定的默契。

    荀华代荀虎问道:“将军,别的我们都理解了,只是为何与水面接触大就吃水浅呢”

    杨彦无语的挥了挥手:“端个桶来,打满水,再拿块木板!”

    “诺!”

    两名亲卫匆匆而去,不片刻,一个拎着桶水,一个拿着木板走了过来。

    杨彦把木板交给荀华,吩咐道:“平着放入水里,往下按!”

    “噢!”

    荀华摞起袖子,单掌把木板摁入了水里。

    杨彦问道:“是否越按需要的力道就越大,也越难控制好象木板总要从手心钻出一样”

    “嗯!”

    荀华点了点头。

    杨彦又道:“把木板竖着按进水里。“

    荀华依言照做,




第二四二章 钱凤登门
    (谢谢好友墨鱼、好友清萍剑末和好友天涯的月票)

    “将军,这是何舰,为何构造如此奇特”

    蒋钊忍不住问道。

    杨彦解释道:“此舰名为桨帆战舰,因舰身狭长,故行驶较快,于大江大河上,乃至海中行驶,可张满帆,再辅以桨手划桨,速度远超艨艟,两军作战时,用于突击冲锋,若战术得当,可于须臾间冲垮敌阵,不过因舰身狭长,易于侧翻,故舰上建筑尽量低矮,以降低重心……“

    接着,杨彦详细解说了重心的概念。

    船只开动的时候,重量会集中到某一点上,由引力拉向地心,假如船向一侧倾斜,重心也将向同方向移动,水的浮力通过重心起作用,作垂直推压,只要入水的部分质心朝倾斜方向充分移动,那么向上作用的浮力通过向下作用的重力传递到船身降低的一侧,从而互相抵消,两种力一起作用,船会自行恢复平稳。

    船的稳心高度就是质心和浮力的向上力与船中心线相交处的距离,稳心高度愈大,船的结构愈平稳。

    哪怕杨彦已经尽量用时人所能理解的语言讲诉,但包括蒋钊在内,每个人都听得如云山雾水,一脸懵逼,毕竟当时造船是凭经验,几乎不讲究数据应用,对力的构成也不理解。

    不过没关系,杨彦只要求知其然,不强求知所以然,只须了解有重心这个概念就可以了,造船的时候注意重心,慢慢摸索,待吃透了,他再教下改良的重心计算公式,就可以采用科学方法,大批量的造船,同时促进科学的启蒙。

    好一会儿,蒋钊才苦笑道:“将军总是出人意料,这重心的概念老夫还得好好琢磨,那么……这舷窗有何作用“

    杨彦正色道:”这正是对付楼船的关键,可于舷窗内置床弩,发射犁头镖,从远处打击楼船,恐怕数十发,即可击沉一艘楼船。“

    犁头镖是水战利器,镖如犁头,由大力水手奋力掷出,可击破船壳,但犁头镖重量惊人,通只能掷出二十步远,杨彦觉得可以把床弩装上船,用床弩发射犁头镖,势更沉,力更大,打一百多步是没问题的。

    实际上就就是近代风帆战舰的雏形,只是把火炮换成了床弩,因床弩弹道平直,威力大,如运用的好,打木壳船的效果不会差于炮舰。

    蒋钊的思维仍停留在跳帮接舷战,没法想象远程打击,当下老眉一扬:“将军不是不知,水面本就颠簸,遇上风浪更是起伏不定,弩箭先不说射出的准头如何,因受颠簸影响,床弩很容易移位,仓促间又难以推回,通常投石机、床弩仅安装于船体宽大的楼船,给桨帆战舰安装床弩,老夫以为,未必切合实际!”

    移位确实是个问题,因为床弩的自重不如火炮,虽说床弩没有反作用力,但是在颠簸的风浪中稳定性依然会受影响,杨彦沉吟片刻,缓缓道:“移位不难解决,可用弹簧垫于床弩之下,与舱板连接,既可固定床弩,又因弹簧具有减震的作用,可抵销部分风浪颠簸,提高弩箭的准确率,蒋公以为如何”

    蒋钊一边揉着手,一边凝神沉思,好一会儿才不确定道:“将军此法或可一试,不过因无骥可索,老夫不敢保证一定能成,况桨帆战舰的复杂程度要大于寻常斗舰,怕是投入亦会增加啊!”

    杨彦摆了摆手:“钱不是问题,本将建设水军的决心不会改变,只要能建成强大的水军,再多的投入本将也舍得,诸位怕是有怕不知,出海向东千里有倭国,蕴藏着亿万斤的银矿,再往东万里之遥,有数不清的黄金,亩产可达数千斤的粮食,若能得之,功在千秋,利在当代,而这一切,是建立在强大舰队的基础上,东海水军,未来必须驶入大海,与风浪搏斗!“

    “将军此言可真”

    蒋钊顿觉热血澎湃,作为一辈子与船打交道的人,对海洋何惧之有

    “千真万确!”

    杨彦认真的点了点头。

    荀华很怪异的看了眼杨彦,她不明白,杨彦是怎么知道的,就算郯子托梦,也不会托到那么远吧万里之外,再联想到西厢记的背景就是万里之外的大罗马国,她发现,自家的檀郎从头到脚,都透着一股浓浓的神秘意味。

    杨彦却是随即就把目光移向了风帆,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都用硬帆,由芦苇、草席编成,西方的帆则是软帆,两种帆难说优劣,区别只是用途不同,硬帆用于江河与沿海地带,而要远航日本,乃至更远的地方,软帆比硬帆好用。

    当然了,缝制软帆只是后话,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吃,先建成水军,再出海演练海军,之后才会应用到软帆,虽然建设海军很难,但更难的是人的观念,否则就算建成了强大的海军,子孙后代搞个闭关锁国,一样玩完,就和郑和七下西洋一样,下完了,连图纸都烧了。

    这种事情光靠行政命令没法解决,需要协调利益,慢慢引导,也需要大力发展农业与畜牧业,当农作物堆积如山,谷贱如泥,种田的收益小于做工的收益之时,民众会自发的从事工商业活动。

    总之,关键是杨彦的寿命,一代人不够,就影响两代人,他活的越长,就越有可能引导民众走向大海。

    不过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在青兖徐站稳阵脚。

    ……

    由于与杨彦的翻脸已不可避免,只是时间早晚,各家均是内紧外松,加强了戒备,杨彦还在沂水上行船的时候,一辆乌篷四望车驶向了孙家大门。

    “来者何人,速速止步!”

    &n



第二四三章 略施巧计
    (谢谢好友飞航在天的月票,好友想不通就迷糊了的两张月票)

    “小女见过阿翁!”

    不片刻,孙媚步入屋内,盈盈向上施了一礼,面色却显得颇为阴沉。

    自被杨彦拒纳为妾以来,孙媚不是如释重负,而是暗生怨恨,甚至感觉周围看自己的目光都不一样了,想她堂堂孙氏嫡女,虽然不是高门士女,却也有名有姓,如今竟连与人为妾都被拒,这让她的脸往哪搁啊

    “嗯”

    孙谋点了点头,便道:“这位是长城钱士仪,乃吴兴豪宗,与兰陵太守沈士居自幼发小,情同手足,目前任兰陵郡长史。”

    孙媚看了过去,正见着钱凤捋须笑着看向自己,出于女性本能,顿时心里一突,一个不好的念头闪现上脑际,不过还是勉强施礼道:“妾见过钱先生!”

    “无须多礼!”

    钱凤摆了摆手:“孙家女郎丽质天成,仪容优雅,以之为妻尚是天赐良缘,做妾难道不嫌唐突了佳人那杨彦之有眼无珠,不说也罢,今钱某次子钱康年方十八,尚未婚配,就厚颜向孙老讨一门亲事,如何”

    “啊!“

    孙媚掩嘴惊呼!

    这倒不是不愿意,而是没想到,自己如此吃香,竟然被钱凤看中选为儿媳,这可是她梦寐以求的正妻啊,与给杨彦做妾相比,那真是一个天一个地。

    长城钱氏因着沈充大杀兰陵乡人的缘故,陆继进入了郯城乡豪的眼里,虽然不是什么三吴高门,却也是当地郡望,祖上钱瑞于曹魏时期历任青、冀二州刺史、龙骧将军,妥妥的两千石高官,无非不是世祚罢了,可不管怎么说,门楣总要高过郯城孙氏。

    能入钱氏为正妻,更何况江南山青水秀,气候宜人,又远离战乱,她自然愿意,再看钱凤,仪表堂堂,颇具名士风范,想必那钱家郎君不会差于乃父吧

    一时之间,孙媚眼角带上了些羞意,心里竟有了些急迫,不禁拿眼偷偷望向父亲。

    孙谋也是大为意外。

    钱凤的用意很清楚,就是结姻亲,宽自己之心。

    姻亲是很重要的一种关系,结了亲,形同于两个家族休戚与共,虽然亲家之间也有龌龊,也有利益冲突,但是既然有了名份,就可以坐下来谈,互相妥协,若无正当理由背弃亲家,是要受人唾弃的。

    杨彦不愿纳孙媚为妾,不无这般顾忌,毕竟三妻四妾,妾不是一点地位都没有。

    孙谋的眼神变得柔和起来,他看到了钱凤的诚意,况且不论门楣,钱凤曾任王孰霸府铠曹参军,现任沈充长史,秩六百石之职,怎么看都是自己高攀了钱氏。

    钱凤又微微笑道:“孙老可愿与钱某结亲士居兄曾有言,既为自家人,当互助提携,于事成之后,因东海国相牵涉到青徐侨门与裴妃,怕是不能举荐孙老居此位,但一个长史还是有把握的。”

    孙谋蓦然一震,要是钱凤说举存自己当东海国相,那就不得不怀疑钱凤的居心,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区区一个乡豪凭什么担任秩比两千石的高官,但长史属公府掾属,可信度较高,也较为符合他的心理预期。

    “哈哈哈哈”

    孙谋哈哈大笑道:“蒙钱长史厚爱,老夫焉有不从之理,那老夫就厚颜高攀这份亲了,来,士仪贤弟请随老夫往书房密谈!”

    “请!”

    钱凤伸手示意。

    “恭送阿翁,恭送钱先生!”

    孙媚也盈盈施了一礼,满面春色!

    ……

    杨彦离开之后,蒋钊就开始研究起了桨帆战舰,这对于他是一项全新的挑战,其实光靠一张图纸与杨彦的讲解远远不足以建造,需要摸索实践,毕竟舰船不是拍脑袋就能造,现代造船史上,都不乏新船下水即沉的恶**故,更别提在古代搞创新。

    桨帆战舰就是创新,光是把望楼由船尾移到中间,就需要大量的摸索与实验,因此蒋钊决定不使用较为复杂的龙骨框架,先打造一般形体较小的样船,以此验证桨帆战舰的可行性,再找出其中的不足。

    虽然杨彦没有限定时间,但蒋钊自己是有数的,也许东海军尽取青兖徐之时,就是自己交出桨帆战舰之日。

    其实古代造船的周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长,主要是木料晾晒的时间过长,如果材料人手充足,建造一艘标准斗舰只需要一个多月。

    正如王濬于益州造船,以屯田兵及诸郡兵合万余人,仅七年就建成了一支包括楼船在内的强大水军,也充分打破了北人不善舟楫的传言。

    所谓南船北马并非绝对,主要是因水土不服滋生的流行性疫病,比如流感,在现代根本不算个病,但在古代,足以瘫痪一支军队。

    而杨彦手下的军卒,南北混杂,极易传播流感,因此姜汤、蒜头成了军中的必不可少之物,同时他开始试着让人在山区边缘种植菘蓝和野葛,收获之后,便是板蓝根与葛根。

    这日,杨彦接待了鲍姑遣来的信使。

    ”禀杨府君,老神仙将于腊月初一升仙,主母与婿主特遣仆告之,望府君务必往丹阳观礼。“

    杨彦曾透过巧娘表达了观礼鲍靓成仙的意思,葛洪和鲍姑也认为有幸目睹升仙是八辈子都修不来的福份,什么军国大事哪有成仙重要,因此让人来邀请杨彦。

    “好,杨某必如期至丹阳,你且暂居




第二四四章 萧氏难处
    (谢谢好友寂寞和好友afei7086的各两张月票,好友红色男老师的月票)

    今年的雪,来的比往年要早,十一月十日,大雪纷飞,入目一片洁白,也在这一日,杨彦携巧娘,领三百亲卫,百名女亲卫,骑兵一千,水军一千,工匠管事上百,包括纯碱、大量食盐、镜子、车轴、玻璃项链,头钗等数种玻璃首饰在内的诸多物资,乘坐三条龙骨斗舰,两条普通斗舰,数十条商船离开了郯城。
1...7475767778...2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