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侯爵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南云二十一日
“这么晚了,有什么事都等明天再说,逐走就是。”袁崇焕不耐烦的道。
“大人,那人说,如果你知道他拜帖上的名字后,就一定会召见他的。”管家试探的道。
“哦拜帖上所写何人”袁崇焕问道。
“说是叫。。。范。。。范文程。”
夜深人静之时,夜幕下的辽东第一坚城静静的躺在夜色之中,厚重的城墙散发出古朴而危险的气息。这是孙承宗花费四年时间,倾注大明倾国之力打造的坚固城池,北段和西段的内城城墙甚至比南京城都要高!在历史上,这座城市依靠强大而完备的防御体系,孤城浴血守住了大明在关外唯一的堡垒。
而现在,宁远城内已经连灯火都难寻了,整座城市已然慢慢的进入了睡梦之中。当视线穿过高耸巍峨的宁远城墙,落在辽东巡抚府上的书房里时,却发现这里的烛火依旧没有熄灭,昭示着这件屋子的主人,不知因为什么原因,直到此时竟然依旧难以入眠。
“你真是好大的胆子啊。”昏暗的烛光下,袁崇焕穿着一袭便服,目光冷冽而警惕的看着面前的中年男子,房屋周围所有的卫士都被撤走了,就连袁崇焕最信任的管家也不让靠近。袁崇焕的眼睛死死的盯着眼前的男子,好像是要努力把他的模样记住一般,沉默半晌而已一语未发。
眼前此人一副标准的大明富商装扮,上身一件暗红色铜钱大袄,下面一件绑腿的羊绒长裤,一双高帮锃亮的马靴上还沾着泥土,显示他明显经过了很长时间骑马飞奔的路程。在这秋天瑟冷瑟冷的日子里,一身商人装扮的他,硬是拿着一支折扇扬起又落下,也不知道是真的体热难耐,还是非要硬充场面。
也许在这个时代,现在还有很多人不认识范文程。但若是再过四十年,全天下不认识此人的必将凤毛麟角。范文程,字宪斗,辽东沈阳人士,他的祖上,就是大名鼎鼎的写下《岳阳楼记》,以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流传千古的范文正公(范仲淹),按理说家学渊源,范文程应该去努力考个功名才是,但是这位却似乎没有想继承范仲淹气节的想法。仅仅在读书考了个秀才之后,范文程就罢学不试转而寻求其他的方法出人头地。
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军攻下抚顺,而抚顺距离沈阳,不过一百五十里的距离,所以当时还在沈阳的范文程就开始有了自己的心思。在思忖良久之后,这位北宋名相范仲淹的第十七世孙,就拉着兄弟范文寀,两个人毛遂自荐,跑到努尔哈赤的帐下做了谋士。
范文程机敏聪慧,常有奇谋,比起其兄范文寀更受努尔哈赤的倚重,逐渐成为大金,以及后来满清的主要谋臣之一,成为清代重要的开国元勋,文官之首。一直活到了康熙五年,享高龄七十而逝,康熙皇帝亲笔写下“元辅高风”四个字以示恩宠。
听听,这是多么高的评价啊,“元辅”在大明是对首辅的尊称,也就是说,这位范先生,在大清最后是做到了宰相的,故而这位先生说好听点,那叫久在敌营,说难听点,就叫资深汉奸。
范文程在建奴的阵营里深受努尔哈赤的信任,对于熟悉辽事的高官们来说并不是什么秘密,所以袁崇焕在这里看见他也是极其的意外。毕竟现在建奴大军南下在即,对于某些像满桂这样的级别不够的将官们多少还算是个秘密,但是身为巡抚的袁崇焕还是很清楚的。建奴厉兵秣马许久,这一次动员的兵力据说高达八万以上,现在他们最大的威胁李沐又不在辽东,想必这一次肯定是想要捞一票大的了,这个时候让范文程过来是要和大明谈判吗要谈还不早就谈了哪有在辛辛苦苦集结完诸军,眼看着就要发动大战之前再谈的这不是明摆着告诉大明,我这是跟你玩的缓兵之计呢,建奴就算是再傻,也不能以为大明和他一样也是傻子吧。
范文程也知道自己的境况并不乐观,宁远毕竟是大明的领地,而自己又是敌方重要的谋士,万一扯多了闲话对方不耐烦了,本着杀伤敌军势力最大化的原则直接把自己拿下了,那岂不是功亏一篑吗。故而范文程也不想和袁崇焕兜圈子,他是汉人,自然懂得什么时候该讲礼节,什么时候还是直言快语的好,直接便开门见山的道:“袁巡抚,我这次来,是要给你送一个大功劳!”
“哦你要给我送功劳”袁崇焕突然有些好笑,范文程是建奴的大谋主,这样一个狡猾奸诈的人物,上来就攘攘着给自己送功劳,怎么听着这么玄乎呢,建奴这个民族,从来就不是什么知书达理的货色,要说范文程能对他袁崇焕存着什么善意,袁巡抚那是一百个不相信。
不过话虽这么说,既然都冒着风险让他进来了,总不能什么都没探听到就把人抓起来,袁崇焕还是耐着性子道:“不知范先生身在敌营这么久,还能给我送功劳要是真有这样的好事,范先生自己岂能不独享在先”
袁崇焕话说的也很明白,要是真有什么泼天的功劳可以去捡,范文程早就第一个扑上去了,岂会冒着生命危险来找他
兴许早就料到袁崇焕的怀疑,范文程丝毫没有在乎袁崇焕语气中的讥讽之意,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目光灼灼的看着袁崇焕,唇口启合间,一字一句的,斩钉截铁的道:“我给袁巡抚送的,是我大金之主,现在的大汉,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项上人头,不知袁巡抚,可有兴趣否”
范文程此言一出,简直石破天惊!把袁崇焕从头到尾惊了个外焦里嫩,从范文程进门开始,一直表现极为沉稳,颇有大明高官风度的袁崇焕竟然猛然站起身来,仿佛不可置信的看着眼前这个人,而此时的范文程却是一脸好整以暇,带着一股很是玩味的笑容的看着袁崇焕。
直到袁崇焕反复确定了他真的是建奴第一谋士范文程后,他却突然有种被人戏耍的感觉,范文程这句话虽然对他来说是大逆不道之言,但是现在他在宁远,反正也没人知道范文程说过什么。在大明的土地上,说两句老建奴的不是倒没什么,你就是骂努尔哈赤断子绝孙也不打紧,但同时也当不得真。袁崇焕看着范文程似乎有些嬉皮笑脸的意味,颇有点恼羞成怒的感觉,阴沉着脸道:“范先生莫不是专程来寻我开心的”
要说范文程当了这么多年的汉奸,今天突然良心发现跑来投诚,袁崇焕肯定是打死都不信的,像范文程这个级别的谋士,为自身将来计,绝不可能如此轻率的改换阵营。但如果不是为了投降,他又怎敢说出这样的话来
“大人不必如此紧张,大汗年事已高,本有退位让贤之意,既然事已至此,我家主子当然愿意和大人做一笔双赢的买卖。”范文程笑的眼睛都快眯成了一条线,兀自带着几分蛊惑的语气道。
袁崇焕看着范文程在烛火下忽明忽暗的脸,过了好一会儿才坐下,平复了心里的震惊之后,心里不觉得有些奇怪,他家主子不该是努尔哈赤吗难道努尔哈赤自己想死想疯了不可能,范文程口中的这个“主子”,肯定是另有其人。沉默良久,袁崇焕才终于缓缓开口道:“你家主子是何人”
“哈哈,大人这是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么如此显而易见的事情,又何必多此一问。”面对袁崇焕的疑问,范文程也不正面回答他,似乎有些不方便讲出来,只是很意味深长的道了一句“显而易见的事情”。
显而易见听了这个提示,袁崇焕冷静下来仔
第二百章 晋兵
天启五年十月二十四日,太原府。城郊军营。
这是一处新建的超级军营,作为宣大第一支李沐的嫡系——三万晋兵的驻扎地,占地规模极大。所有建筑都是李沐亲自规划建造的,包括巨大的校场,演武场,食堂,宿舍。当然,按照他李沐的老规矩,军营里还设置有设施完善的学校和图书馆以教授士兵读书识字。
头一次听说当兵还要学文化的,很多士卒们一开始只是觉得新鲜,时间久了以后,有些天赋不够的士兵们难免产生了厌学情绪。李沐对于这些文化程度低,却又不求上进的士卒们几乎毫不留情,直接开革出队伍了事。
这种奇怪的要求,连后来成为一代名将传奇的孙传庭都有些莫名其妙,不过反正李沐是宣大总督,他孙传庭只是大同巡抚,银子装备都是李沐出的,他也没有刻意去提什么意见。
晋兵虽在太原组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大同府因为经历兵乱,人口损失惨重,城防和各处军营都有毁坏,所以李沐就让孙传庭来太原招兵。太原毕竟是西北数一数二的大城市,只要饷银充足,招募三万精兵当然不在话下。不过战斗序列明面上归属于大同镇节制,李沐现在也不能大张旗鼓的就搞出一个私人武装来。
大同总兵官李沐推荐自己的神枪手卫士成钰去做了,自从在宣府之战中发现这是个人才之后,李沐当真是破格提拔,用人不疑,成钰的军衔已经升到了少上造(十四阶),几个月的时间,就已经从中层武官俨然跻身高级将官行列了。
晋兵的训练标准一切仿造北云兵之成例,刚好北云兵现在正在太原驻扎,一个个的都进入晋兵的军营之中充当教官。晋兵们被编为三十五人一班,因为另外招募了五千作为后备力量,全营三万五千人,分为一千个班,北云兵给每一个班出正副两位教官,轮换着几乎不停歇的操练他们,让不少只是想进军营混口饭吃的汉子叫苦不迭。
如果晋兵的战力成形,李大公子的手上,现在就已经握有四支强大的军队,包括战无不胜的北云兵五千余人,四万精锐无比的锦州军,三万纵横大海的北洋和南洋水师,以及三万多正在进行训练的晋兵。不知不觉,李沐在朝廷的眼皮子底下,悄无声息的拉起了将近有十万精兵的队伍。只是对于朝廷来说,还并没有意识到罢了。
“伯雅啊,训练晋兵的事情,你还是要多多抓紧一些,怕不是过不久,就又要开战啦。”李沐和孙传庭在军营里左右闲逛,不时的有士卒停下行礼,但是面对营中一副热火朝天的训练景象,李沐还是很有些担忧的道。
“督师,马上就要入冬了,谁会在这个时候开战”孙传庭也是奇怪的很,按理来说,北中国这两年出奇的冷,马上就是十一月了,眼瞅着入冬之后,简直就是万里冰封,大雪纷飞,在这个缺食少柴的时代,很多人冻也冻死了。怎么会有人在这个时候准备和大明开战呢
“我说有,那自然是有的。”李沐接到熊廷弼老督师的信函,说辽东建奴有大规模的军事调动,虽然在李沐眼中,此时确实不是作战的好时机,但是自己刚刚穿越到这个时代的时候,建奴不也是顶着大雪攻打锦州城吗兵法虚实,很多时候还真吃不准。
“蒙古最强大的察哈尔部刚刚被督师击败,瓦剌多年没有扣关,应该不会这个时候来触霉头,只有辽东的建奴。。。嗯,可是那是辽东镇和锦州镇的事儿,不归我们山西管啊。”孙传庭想了想道。
孙传庭不愧是一代名将,稍微一想就得出了个大概结论,和事实也差不了多少了,但是李沐所虑者,正是这个莫名其妙的蒙古。
“察哈尔部今年的入关简直不可理喻。”李沐对蒙古人的轻率军事行动下了一个不痛不痒的结论,带着几分疑惑道:“三万骑兵,本就应该打了再跑,这一次却占据了大同城那么久,等着我调兵来收拾他们,好像。。。好像被谁刻意的坑了一样。”
其实对于察哈尔部占领大同的原因,李沐多多少少也猜到了一点,恐怕是因为在大同城内,早就有大明一方的内应在等待着敌人,要交换一些极为关键的信息。但是到底是什么人,又是什么样的信息值得察哈尔部集结三万骑兵呢
李沐正和孙传庭说着话,却冷不防前面传来一阵鼓噪之声,跟在李沐身边的大同总兵,晋兵的直接统领成钰不由得面色一紧,有些担心的看向李沐,见李沐没有怪罪他的意思,才松了一口气道:“大人,前方到了我们最难管的几个班了,这些人原本都是矿山里讨生活的出身,咱山西煤浅,吃这口饭的人很多,当初孙巡抚和标下看中这些人身强力壮,有做精兵的潜质,才招了这些人入伍。他们的身体素质确实是比寻常男子强得多,只是在矿山上待久了,拉帮结派,桀骜不驯的很难训管。”
“走,去看看。”听成钰这么一说,李沐也是不由得起了好奇之心,带着一众高官前往查看。
到了地方四周一瞥,发现场中间早就聚拢了大批的士卒,看军衔都是第一阶的公士和第二阶的上造,应该都是刚刚入营不久的新兵。但是中间站着的两人
第二百零一章 龙须面
回到总督的府的李沐,等侍女过来拿走自己身上的大袄,穿过已经逐渐萧瑟的垂花廊,迎面撞上了听闻李沐回家,匆匆忙忙跑来随侍的伊宁。
“哎呀。”伊宁不知道慌慌张张的跑什么,一下子和李沐撞了个满怀,摔倒在李大公子的怀里,小丫头刚想挣扎,却似乎闻到了李沐熟悉的味道,赶紧老老实实的站起来,一副可爱乖巧的模样道:“公子你回来啦。”
不知不觉,伊宁也已经双十年华了,当初认识她的时候,这个小丫头才刚刚十六岁,却生的乖巧温柔让人怜惜,尤其是她一头美丽飘逸的长发,简直堪比后世的众多洗发水广告上电脑合成效果,顺滑灵动,让李沐极为喜爱。
现在的伊宁,已经脱离小女孩儿的行列,开始拥有女人的味道了,以前一直不觉得她已经长大的李沐,刚才一瞬间抱了个满怀,竟然手感颇好,差点没忍住想揉捏一下。不过看伊宁脸红害羞却不反对的样子,这件事情前景应该还不错。
伊宁的性格温和,在家里的人缘极好,唯独有一点,用堂妹李嫣的来说,就是没人喜欢和她聊天,这个丫头,成天到晚公子长公子短的,你要和她聊点其他什么事情,说到一半,往往就是“啊,公子要回来了”“公子会说我的”“有这么好的点心吗我要买给公子”,然后就一溜烟跑个无影无踪。
在伊宁的世界里,有美丽的衣服,有好吃的点心,有漂亮的首饰,有一切女孩子喜欢的东西,但是这一切,都是基于公子会喜欢,她才会去买来尝试一番。这一次慌慌张张的,又不知道是要拉着李沐见什么新奇事物了。
“公子,那日里我出门,汪大人家的明翠和二小姐和我说太原府的龙须面好吃,我就去尝了一下,真是好筋道面,今天你出门之后,我就去镇川楼的大师傅那儿买了做好的龙须面下给你吃,你等一下啊,我马上来。”伊宁身量不高,大约有四尺半,也就是后世的一米六零。由于在大明已经四年有余,汉语已经颇为纯熟了,连珠炮似的讲完一大段话后,整个人像是只毛躁的小兔子,从李沐胳膊肘下面一下子溜了过去,李沐还没反应过来,小丫头已经迈着小步子一蹦一跳的跑远了。
李沐温柔的苦笑一下,本来想张嘴说那龙须面他吃过,不过又不想浇灭伊宁的热情,只好摇摇头乖乖的回自己的房间里等着。
龙须面,其实就是拉面,山西给人留下的美食印象,往往都是老陈醋和汾酒等饮品。但其实,山西人做拉面的技术也是冠绝大明,历史悠久的。早在唐宋年间,黄庭坚就曾作诗“汤饼一杯银丝乱,牵丝如缕玉簪横”来盛赞山西人的龙须面,这种使用特殊技法手工拉长的面条,筋道美味,自古以来就受到了无数食客的追捧。甚至到了元代,著名欧洲旅行家马可波罗三访太原,将这种拉面技术带回意大利,形成大大影响了整个西方面食技术和饮食文化的意大利通心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意粉。
当然,意粉经过西方美食家的改良,已经形成了其独有的技艺和特点,只是说和拉面有些渊源罢了。
李沐刚在在书房内拿起今天的邸报,眉头就不由得皱了起来,建奴终究还是忍不住兴兵南下了,五万建奴大军兵分四路,一路一万大军取觉华岛,一路一万大军取大小凌河堡,一路两万大军取皮岛。
要说看到这里,还都算靠谱正常的话,最后一条,就是连李沐也看不懂了,居然有一路一万大军取宁远。
宁远是什么地方,老建奴怕不是脑子进了花露水吧李沐盯着邸报反反复复的确认了好几次,确定自己没有把数字看错之后,心里更是疑惑了。宁远城内驻有关宁军四万余人,加上周围各堡垒,总兵力不下五万,加上宁远城是孙承宗投注全部心血加上大明以倾国之力筑造的关外第一坚城,光论城防之坚固程度,怕是京师都有不如。五万大军驻扎的坚城,努尔哈赤竟然想用一万人去攻击,就算建奴骑兵神射无敌,但是毕竟是骑马的,总不能从下面飞上去吧
第二百零二章 英雄迟暮
大明天启五年,十一月初一,就在大明北方诸省即将慢慢入冬的时候,建奴调集大军数万全力南下,觉华岛危急,大小凌河危急,宁远危急!
现在的李沐,正受朝廷调令,带着三万晋兵,两万多宣府兵,以及五千北云兵走在北赴辽东的路上。
朝廷下旨,让李沐带宣大镇官兵五万驰援宁远。这个圣旨李沐收到的时候,自己也是看得一愣一愣的。要不是内阁首辅刘一燝是他的座师,对李沐还算是个熟悉人儿的话,估计他都要怀疑这圣旨是不是假的。
辽东危急不是假的,建奴军队的战斗力远胜于一般明军,在老建奴几个儿子的带领下战斗力更是不容小觑。就算是李沐手下的锦州兵,现在也不太敢在大平原上和建奴骑兵对垒。毕竟人家也是会吸取教训的,如果依旧拿老战法去作战,难免刻舟求剑,小看强敌了。
但是这几处危急的地方,唯独这个宁远,在李沐看来是没有救的必要的,五万重兵守关外第一坚城,要是依旧能打败仗的话,那袁崇焕也不要再留在辽东巡抚的位置上丢人现眼了,赶紧回家抱孩子去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