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枭雄录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青藤木屋
队伍沿着险峻的栈道,缓缓开入山中。
骑兵不敢骑马,都下来牵着,小心翼翼,生怕摔下百丈悬崖,士兵们排成一线,紧贴山壁前行,即便如此,仍然还有马匹因惊叫而掉下深谷,响起一阵阵凄厉的嘶鸣声。
张可望提着鬼头大刀,率领一队剽悍的步兵在前面开道。
走出一个山口,耳中听到“呜呜”的号角声。
这是敌情信号。
张可望一摆大刀,喝道:“准备战斗。”
“嗖嗖嗖——”
从头顶上方,有箭射下来。
仰望,身旁直立的峭壁上,有人影晃动,这些人手持弓箭,身上穿的衣服与中原人不同,黑色短装绣红花,身后披羊皮斗蓬,头上打着包头。
这是僰人。
巴蜀地区自古就是各族人杂居,他们惯于翻山越岭,性情剽悍。
张可望的队伍射箭还击。
那些僰人射了一阵竹箭,并没有认真恋战,而是翻过山峰逃掉了。他们在山里蹿蹦跳跃,身形灵活,就象山羊野豹一般。
此地不同于中原,村寨中的联盟首领称为“土司”,是地方实权派,手里各握有族兵。
这些射箭的僰人也许是哪个土司的族兵。
义军人多势众,自然不会将这些沿途的零散族兵放在眼里,士兵们乱哄哄地说笑,“听说蛮子脚上只生三个趾头,明天抓两个好好看看。”“胡扯,蛮子和咱们生的一样,而且这里山清水秀,女人都长得象花一样好看。”“好呀,哪天我捉一个来当老婆……”
队伍进入一道环状山谷。
“吱——”
尖利刺耳的啸叫声中,一枝响箭,从天而降。
响箭的箭杆上带着竹哨,在空中飞行时发出鸣叫,这种箭一般是为了警告或是传递消息所用。
响箭掉到地上,箭杆上绑着一封书信。
士兵们把信捡起来,交给张可望。
张可望把信拆开,只见上面写着两行字:秦将军命令你们,立刻原路返回,巴蜀之地不容贼寇猖獗,若敢不从,将杀得你们尸骨无存。
好大口气。
将杀得你们尸骨无存……
这个信上的“秦将军”是谁
望望四周的崇山峻岭,一片安静,山森茂密,峭壁狰嵘,看上去仿佛一片神秘。
张可望用鼻子“哼”了一声,把信交给一名传令兵,“吓唬小娃娃呢,马上呈报张将军。”
张献忠看过这封“警告信”之后,并没有象张可望那样轻敌,他带着部队主力进入这道环状山谷,作了一番部署,前军呈三路队形搜索前进,中军后军摆开战斗队形,兵分几路,倍道而进,防备遭遇突然袭击。
小心没大错。
进入陌生环境,情况不熟,谁知道前面隐藏着什么
队伍缓缓前进,前方的山势不那么陡峭了,一片凌乱的低矮山峰,乱七八糟地横亘着,就象平地里竖起无数的坟头,兵马就从条条山谷间穿过。
“咚咚咚咚——”
战鼓声突然响起来。
只见从各个山峰、山头上,闪出无数的人马。
这些人马全都身穿黑色窄袖短袍,不着盔甲,脚上是轻便登山麻鞋,手里一律拿着一根白色的长杆子。
他们在山坡上跳跃着,异常灵活,朝着张献忠的人马冲杀过来。
义军立刻迎战。
山谷间,战斗开始了。
&n
第52章 八阵图
据传说,当年的蜀汉丞相诸葛亮,有通天彻地之能,他摆下八阵图,以少胜多,击败司马懿大军,传为千古佳话。
难道……
眼前这片杀机隐隐的乱山包和乱石堆,就是当年的八阵图
张献忠也是疑惑不已,手搭凉蓬看了半天,也看不出个子午卯酋来。他是卖枣子的小贩出身,西瓜大的字认得超不过一担,能识什么阵图
随军师爷被找来了。
师爷是有文化的,一肚子的“阴阳五行”,他摇头晃脑地在山包间勘察了一阵,忽然一拍大腿。
“哎呀,张将军,不好呀,这是六丁六甲之阵呀,丁亥魂,丁酉魄,丁卯度,画地局,出天门,上应天罡,下辟不祥……”
张献忠皱起眉头,“少来玄乎套,你就直接说,咱们应该怎么个破法”
师爷满面严肃,掐诀念咒,盘算了好了阵子,认真地说:“须做一天**,找十个金命人主祭,请五帝开天圣人施法破了六丁之数……”
“放屁,”张献忠没听完就勃然大怒,“老子是来打仗的,不是来看风水的,你识阵就识,不识就拉倒,再胡说八道,拖下去打屁股。”
师爷赶紧住了口。
张献忠并非不迷信,但他脑子很聪明,知道打仗的阵势和风水是两码事,大敌当前,师爷拿着“道家仙法”这一套来糊弄他,当然行不通。
“前进,”张献忠一声令下。
部队分成数路,进入这片奇奇怪怪的“乱石阵”。
道路崎岖,左拐右绕,地形太复杂,有时候绕来绕去,才发现只走了没有二十步远,庞大的部队绕着一堆堆乱石打转转,一会就搞乱了队形,前队后队都分不出来了。
带前队的张可望暗暗叫苦。
这时候如果出身敌人,非常麻烦。
就在他着急担心的时候,耳边听到一阵鼓声响起来,“咚咚咚咚……”密集的鼓点声,是冲锋的信号。
坏了。
举目四望,只见从四面八方都杀出先前看见过的那些可怕的“黑袍白杆”兵。
天知道他们从哪里窜出来的,就象一群群山里的怪兽,吼叫着跳跃着,片刻间就转过山角,冲到了面前。
战斗,骤然间又打响了。
义军士兵赶紧应战,在乱石山包间和黑袍兵们战斗在一起,刀枪并举,展开了厮杀。
很明显,这回涌出来的白杆兵,远比上一次多,一层层一片片,冲过山角,绕过山包,迅速把张可望率领的前军部队切成无数段。
地形太乱,难以估量到底黑袍白杆兵到底有多少,但是凭着喊杀声和战鼓声,作战经验丰富的张可望估计——最少有两万人以上。
形势严峻!
不妙!
张可望咬了咬牙,举起鬼头大刀,大声喝道:“冲锋,向中军靠拢——”
但是很快可张望就发现,他已经掌握不了部队了。
在一片片的山包间,士兵们根本就辨识不了道路,只能盲目地乱跑乱撞,在白杆兵的逼迫下,各自为战,部队被分割成了无数块,乱冲乱杀,没个次序。
而白杆兵的战斗力,显然要高出义军一大截。
他们手持白色长杆,尖端的钩刃和尾部的铁环使得异常熟练,钩、打、刺、挑……几乎个个武功精通,一个白杆兵,在起伏崎岖的山路上,蹿蹦跳跃,差不多就能抵挡四五个义军士兵。
就象老虎入了山林,战斗力能增几倍。
义军被杀得鬼哭狼嚎,纷纷溃败。
更为严重的是:想败退,都不知道往哪儿退。
到处都是乱石堆,本来就分不清东西南北,战斗中一冲杀,更加混乱,义军士兵你往这边跑,我往边边跑,谁也辨不清路径和方向,乱作一团。
白杆兵们却是地形熟悉,丝毫不乱,他们吼叫着纵跳着,在山坡山岗间来去自如,白腊杆抡起来,左冲右突,威风凛凛,杀得义军望风而逃。
征战多年的张可望,大惊失色。
他和官军的关宁铁骑打过仗,和辽东铁骑打过仗,和其它义军打过……但是从来没遇到过象白杆兵这么厉害的对手。
论单兵战斗力,白杆兵比自己手下这些义军高出一个档次。
而且他们作战勇
第53章 肥料
张献忠挥兵退出山外。
但是他没有“原路返回”,而是找了个地方驻扎下来,然后进行军事侦察。
肥沃险峻的巴蜀大地,毕竟对他吸引力太大了,张献忠心有不甘,不想就此放弃。
用他的话讲:“老子先摸摸脉再说。”
一批批的探子派出去。
很快,侦察得来了一些零星信息。
巴中地带因为山高路险,所以居民并不稠密,村寨间建有军事联盟,各地土司都有族兵,但是数量并不算多,训练也并不充分。
但是,忠州附近有一只“白杆兵”部队,却是异常强悍,他们曾经参加过朝廷组织的勤王战斗,还参加过平叛战斗,作战经验丰富,这只部队的首领就是“秦将军”。
但是,秦将军是何来历,是朝廷派来的,还是当地土司,却是谁也说不清楚,崇山峻岭间消息闭塞,本地百姓也大者只闻其名,没见识过本人。
谜一样的秦将军。
张献忠大发雷霆。
“都是混蛋,难道连敌将的名字也探听不到千古奇闻,废物,饭桶。”
探子们叫苦连天,“这里地广人稀,都是高山大川,好不容易找到个老百姓,多半都是一问三不知,最近的村寨离着也有一百里,还都是寨墙高垒,防守严密,连只鸟儿都飞进不去……”
张献忠眼珠一转,命令把谭天保找来。
“喂,赛祝融,我就知道你是个聪明人。”
“……”
谭天保心里一沉,他暗叫不好,糟糕……自己凭白无故遭到领导表扬了,这事儿怎么琢磨怎么不对劲。
紧张。
果然,张献忠皮笑肉不笑地说道:“你是福将,每次都能马到成功,现在你去给我完成一项任务,去侦察敌军的底细,探探敌人到底什么路数,兵马详情,那个狗屁秦将军是何许人也,当然,如果能把秦将军给抓住或是杀了……”
“啊”
谭天保一脸苦涩。
“张将军,我把秦将军抓住……您太高抬我了吧,这……”
张献忠拍拍他的肩膀,“放心,抓不住也没关系,你只要探听出详细敌情,我奖赏你一桶金元宝。你小子长了一身福相,肯定没问题,我信得过你。”
“我……”
谭天保啼笑皆非。
我又有福相了
命令就是命令,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谭天保捏着鼻子接受了张献忠的将令,回去找到三梆子,收拾一番,准备出发。
三梆子嘀嘀咕咕。
“天保,你上了张将军的当了,这趟苦逼差使,我觉着心里凉嗖嗖的,你想想,咱们俩口音身份都不对,要是让白杆兵抓住,那还不得五马分尸啊。”
“废话,我有什么办法”
“唉,老天保佑吧。”
两个人心下惴惴,穿了一身破烂棉袄,肩上挑了八股绳,化装成卖杂货的小贩,朝着深不可测的山里走去。
……
进入山里,沿着小路前行,一路上只听得虎啸猿蹄,山高林密,不禁更加心惊胆战,三梆子说:“天保,要不……咱们俩逃跑吧。”
“你说得容易,路也不认识,逃到哪儿去老三,咱们听天由命,走哪儿算哪儿,我算看明白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走走停停,在山里绕来绕去,逐渐入大山深处。
转过一个山角,三梆子用鼻子嗅了嗅,说道:“有香气,怎么回事前面有花园么”
仔细嗅,确实有一股淡淡的花草气息。
谭天保是学中医的,抽了抽鼻子,说道:“好象是药材,我闻到天南星的气味儿了。难道这儿住着药农咱们过去看看。”
寻着药草的气味走去。
一片长着花草的山谷,呈现在眼前,眼下天气未暖,不是开花季节,但是这片山谷背风向阳,气候温和,大片的青绿草木长得一片蓬勃。
“真好看,”
&
第54章 贵妇
生死战也经历过不少,死尸也见多了,但是……给人扔在药草丛里当肥料,却实在不象话,令人心里发麻。
谭天保战战兢兢,忙不迭地辩解,“小妹妹,误会了,我真不偷花的,我是挑八股绳卖货的。”
那小姑娘哼了一声,没理他,拿脚踢了三梆子一下。
“喂,喂,醒来。”
三梆子卜愣了一下脑袋,懵里懵懂地骂道:“浑蛋,谁踢我”
小姑娘抡起扫帚,在三梆子脑袋上“叭叭叭”连着打了好几下,把三梆子彻底打醒了。
“喂……你是谁哪里来的母夜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