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枭雄录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青藤木屋

    与此同时,郝摇旗的铁戟,如同一团烈火又带着风声劈过来,一尺长的大戟头猛地把曹文诏从马背上挑起来,象一片纸鸢——一戟挑落马下。

    ……

    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

    天空也暗淡下来。

    威镇西北的“万人敌”,被人一戟挑落,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悲壮的惨淡气息。

    战场上的空气,仿佛都在哀鸣……

    ……

    不要讲什么“偷袭卑鄙”,也不要讲什么“两个打一个不算好汉”这样的话。

    战场上规则是——胜者为王。

    没人同你讲道理,这是杀戮,是我死我活。

    ……

    战场上,形势完全战在了义军一边。

    一层层的队伍冲上来,坡岗沟壑,喊杀声震天。

    失去了主帅的官军,陷入混乱,纷纷后退,不久就形成溃败之势。

    郝摇旗举着铁戟,带着黑马营冲上去。刘宗敏的兵马也卷土重来,沿着官道向前穷追猛打,旗帜飘摆,湫头镇外,到处都是呼喊着冲锋的义军队伍,势如潮涌……




第122章 多才多艺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明末枭雄录 ”查找最新章节!

    西安城内。

    陕甘三边总督洪承畴正处于焦虑与矛盾中。

    他拿不准高迎祥军中的“内乱”是否属实,更难以预料此次曹文诏奉命“出击”是否能取得胜利,又怕远在北京的崇祯皇帝怪罪他“无能”……

    在王财主家豪华的厅堂里,洪承畴一会坐下,一会站起来,一会心烦意乱地踱步……

    正在思潮起伏,有一位尊贵的客人来了。

    谁

    一个太监——兵马总监军高起潜。

    这人可非同小可,他是崇祯皇帝身旁的亲信,虽然无职无衔,但几乎凌驾于所有军事将帅之上,连兵部尚书杨嗣昌也惹不起他。更何况洪承畴了。

    洪承畴闻讯,吃了一惊,赶紧迎出门外,恭恭敬敬地把这个大太监迎进王财主的府里。

    脸上一副谦恭的笑容,“高公公,一向安康洪某正说打完西安这一仗,就回京去问候您呢。”

    洪承畴可不傻,深知这些太监虽然狗屁本事没有,但是要给你穿小鞋煽阴风,那可是一流的,在皇帝面前调拨几句,秒秒钟叫你身败名裂。

    俗话说,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别看这些太监在皇帝面前是俯首帖耳的孙子,可是他们来到你面前就是大爷。而且——越孙子也就越大爷。

    高起潜来到西安,说明一个问题:崇祯皇帝对于这里的战局十分重视。

    洪承畴宦海沉浮多年,自然十分熟谙为官之道,他开始琢磨怎么来应对高起潜,采用什么样的方略和手段……

    高起潜的脸上一直现着矜持的微笑。

    “洪总督,最近战况如何呀皇上可一直惦记着呢。”

    太监那种特有的尖细嗓音让人听了既不习惯又不舒服。

    “有劳万岁爷挂怀,承畴奉命督率陕、甘、湖广兵马,正对贼兵展开围剿,不日既可建功。”

    报喜不报忧,这是做臣子的惯用招数。否则你一开口就是“大事不好呀,我这儿眼看着一败涂地了……”那不是擎等着让皇帝一脸黑线吗

    可也凑巧,正在洪承畴这儿胡说八道,可着劲儿糊弄太监高起潜的时候,前方的紧急战报来了。并且还——立刻狠狠打了洪承畴的脸。

    一名参将带来了宁州的作战快讯:曹文诏部奉命出宁州,在湫头镇外遭遇贼军埋伏,总兵曹文诏战死殉国,兵马折损三千余人,退守平凉。

    哇……

    这消息登时给了洪承畴当头一棒。

    我擦……宁州败了。

    曹文诏战死!!

    ……

    这一刻,洪承畴目瞪口呆,脑门子上的汗都下来了。

    心里头打翻了五味瓶,说不上有什么感觉——对失败的愤怒,对战局的惶恐,对后果的担忧……更严重的是眼前还坐着个高起潜。

    刚才还跟他吹嘘——不日既可建功,结果失败的战报把这张老脸打得叭叭的。

    他可是皇帝派来的啊……

    你个狗日的太监为什么偏偏这个时候来到西安,这不是要老子的好看么……168小说

    ……

    应该说,洪承畴不愧是洪承畴,心眼灵活圆滑透顶。

    他突然顿足捶胸,放声大哭,而且是涕泪横流,悲痛欲绝。

    “曹将军——你英勇殉国,死得壮烈,洪某一定替你报仇雪恨,誓斩贼首,以悼亡灵……曹兄弟,可惜呀可惜,愚兄没能和你同往,咱们俩共同鏖战疆场,携手同心,你却先我而去……痛心呀……”

    伏地痛哭。

    连平时一向注意的儒雅仪态都不顾了。

    洁净的官袍沾了尘灰,眼泪把方砖地面都打湿了。

    这一番“表演”实事求是地说——表情到位,动作逼真,情景交融……充分体现了洪承畴“多才多艺”的优秀才华。把个高起潜都给弄得有些手足无措,赶紧上前搀扶,“洪兄,请起,暂且……节哀。”

    他不知道说什么,蹦出一句挺不合时宜的词。

    (节哀……有些可笑。)

    洪承畴爬起来,两行眼泪还挂在腮帮子上,目光中却透出怒火来,咬牙切齿地骂道:“左良玉,我跟你没完。”

    嗯

    高起潜愣了一下,左良玉……怎么回事

    他怎么刚哭完曹文诏,又骂起左良玉来

    洪承畴抹去腮边的泪水,一脸激愤,坐在书案后的椅子上,声音沉痛。

    “高公公,我接着刚才的话头儿,向您陈述。就在数日之前,承畴制定了一个‘一方吸引,两翼进攻’的作战计划,简略说来,就是我坐镇西安,与高迎祥等贼二十余万进行周旋,象磁石一般把贼军主力吸引在西安,然后,曹文诏、左良玉两路大军,齐头并进,从翼猛袭贼军侧背,与我形成三路夹击之势,必能大败贼寇,生擒高迎祥,谁知道左良玉阳奉阴违,逡巡不前,骄横狂妄,不听调遣,这才造成曹文诏部单兵冒进,被贼所乘,以身殉国……”

    他把曹文诏失败身亡的责任,给推了个一干二净。

    反正有现成的左良玉摆在这儿,这口锅甩给他,正合适。

    况且,左良玉也说不上冤枉,他骄横自恃,不听调遣也是实情,让他背锅算不得诬陷好人。

    历朝历代,战争失败了总得找个垫背的,现今的崇祯皇帝更是如此,多疑而猜忌,偏听偏信,你不赶紧找好替罪羊,那后果可有点麻烦。

    洪承畴对于此道的运用,可谓娴熟老辣,高人一筹。

    ……

    拿过一轴作战地图,洪承畴给高起潜讲解,“高公,您看,我军兵力与贼相当,且占有地利之优,西安城防坚固,承畴有十足的把握,能够击破贼军进攻,兵法云,以正合,以奇胜,近而示之以远,远而示之以近,如果左良玉能够听从调遣,破敌只在旦夕之间。”

    高起潜是个太监,溜须拍马玩弄权术是特长,说到军事基本上就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洪承畴随便一糊弄,他就晕晕乎乎。

    “洪督,你看眼下应该如何”

    洪承畴一副胸有成竹。

    “眼下虽然曹文诏毁于贼手,但其主力尚在,承畴的计划仍可按计而行,但是……”

    “你说是左良玉”高起潜故作深沉地微笑了一下,“洪督,这个你放心,我这回带来了万岁口谕,前线作战,准你对总兵巡抚以下,先斩后奏,便宜行事。”

    我去……先斩后奏!

    这可是给前线指挥官的特殊权力。

    洪承畴一听,立刻站起身来,走到厅室中央,神情肃穆,朝着北方郑重地跪倒叩头。

    “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万岁。”



第123章 战争暴发户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明末枭雄录 ”查找最新章节!

    洪承畴的情绪,“腾愣”一下高涨起来,要说高达万丈都不过分。

    想想,对不听调度的总兵都能先斩后奏……这权力可太牛了。在以前,洪承畴虽然身为“五省总督”,但对于各镇总兵和将军,却奈何不得,因为处置他们的权力捏在皇帝手里。

    这一回,崇祯皇帝看来是下了狠心,狠狠整治那些不听话的将领。

    高起潜传达的这份口谕,无异于给了洪承畴一把威力无穷的尚方宝剑。

    权力——这东西可太妙了。

    就象打了鸡血一样,洪承畴眼角眉稍都带着兴奋,他立刻拟定了一份命令:兹命平贼将军左良玉部即刻进兵,于三日内达太白山一线,完成对高迎祥贼兵合围,不得有误,违令者斩。

    最后这四个字是重点——违令者斩。

    说这话,是需要有底气的,现在的洪承畴有这个底气。

    奶奶的,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削你了。

    ……

    洪承畴派了一个名叫“徐赞”的参将,去给左良玉下令。本来这事儿传令兵就能完成,但是洪承畴特意加重了砝码,以提高左良玉的重视程度。

    徐赞率领一队卫兵,快马加鞭赶到左良玉的驻地,看见的是一片歌舞升平。

    一片山坡下,彩旗飘飘,锣鼓喧天,丝竹声声……这是在庆祝新年吗

    不对呀,现在非年非节。况且前线战斗正是紧张激烈,赫赫有名的大将曹文诏都战死了,你这儿弄的哪门子歌舞表演

    只见山坡上正上演着一副壮观场景:一对对骑兵,沿山路并肩奔驰往复,马蹄踏出“沓沓沓”的声响,手里举着五彩旗帜,队形互相穿插,搞了一个大型“骑兵”团体舞。

    山坡下的中军大帐前,一群正在看热闹的人群,中央搭了一个两丈高的台子,台上坐在宽大软缎椅上的,自然就是左良玉了。

    艹……他在这儿兴高采烈地观看“团体操表演”。

    坐在左良玉旁边的,是一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人,据士兵们说——那是左将军刚娶的如夫人,也就是小妾。这场“大型山地团体骑兵舞”就是为了新夫人高兴,才排练表演的。

    徐赞怒火骤升……却又啼笑皆非。

    这是干什么

    西安前线军情如火,你姓左的在这儿为取悦小妾搞歌舞庆祝,而且动用的是骑兵……你个王八蛋!

    反复按了几次,才把火气勉强压下去。

    然而接下来的事就更让人愤怒了,徐赞让士兵通报左良玉,就说洪大帅送来了紧急军令,十万火急。而左良玉的回答是:让他等着,上午这一趟表演完了再说。

    “……”

    徐赞气得说不出话来。

    心里有一万匹“草泥马”在奔腾。

    ……

    焦急……愤怒……一直等到快中午了,山坡上的盛大“演出”这才宣告收场。

    锣鼓家伙彩旗马队……都各回本营。左良玉在浓妆艳的小妾陪同下前呼后拥回到中军大帐内。

    然后,有士兵告诉徐赞,“左将军命你到大帐内进见,行三拜九叩礼。”

    “什么”

    徐赞登时把眼睛就瞪得象鸡蛋大。

    一股怒火直冲九霄。

    眼前直冒金星。笔下文学520

    三拜九叩……这是见皇帝才行的大礼,在古代是最讲究礼法的,甚至朝廷还专门设置一个“礼部”来规范各级礼制,除了皇帝以外任何人敢以“皇礼”示人,那是要犯杀头之罪的。

    左良玉这是疯了吗

    他要一个上级派来的传令官,向他行“三拜九叩”大礼,这是要宣布造反吗

    你奶奶的……

    好半天,徐赞才勉强把怒火给平复下来,压制住破口大骂的冲动。

    他黑着脸,对士兵说道:“你回去通报左将军,这是洪大帅亲拟的军令,和朝廷兵马总监军高起潜一同下达的,让左将军做好接令准备。”

    士兵咂了咂嘴,面露难色。

    徐赞用严厉的声音说道:“就这么说,就说是我的原话。”

    士兵转身进去了。

    徐赞整了整衣冠,做了做深呼吸,只觉得满腔的怒火直要喷泄而出。

    他大踏步走进中军大帐。

    中军帐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帐蓬,它比普通的民房还大得多,里面设有内帐、外帐、旁帐,是一整套作战指挥设施,甚至还能埋伏士兵。

    左良玉斜着身子靠在帐内一张虎皮椅上。

    他长着一副倭瓜似的大长脸,黑啦吧叽的比郝摇旗也白净不多少,看上去丑陋而粗糙,露着风霜之色。实际上这人从小是受苦人出身,无父无母,由叔父养大,为混口饭吃当兵吃粮,在辽东曾在曹文诏手下征战,因为敢打敢拚不要命,积功才升的官。
1...4647484950...1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