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枭雄录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青藤木屋
“不是我,是姚太冲。”
谭天保把卢象升牺牲,以及自己被姚太冲救了的事情简略说了一遍。战场上来不及细讲,只能说几句大概。
秦良玉慨叹了一番,“姚太冲既然是卢象升的部下,那就是咱们的友军和朋友,这回能够共同作战,也算是缘分,卢公祖大义凛然,是个忠正节义令人尊敬之人,我一向是钦佩的,改日我一定前往拜祭。”
左支重问道:“天保,贺老三呢”
“老三……”谭天保心里一沉,摇了摇头,“他还在李自成手下,也不知道……”
说实话,谭天保也经常想起三梆子和邢彩果,他们目前还安全吗高迎祥被俘以后,他们是不是阵亡了如今在哪里……完全没有答案。兵荒马乱年月,离别容易相聚难。
正在大家说话的时候,秦民屏来报告:“在清兵大营里,找到好多老百姓。”
原来,清兵除了抢掠资财,还掠夺壮丁,把青壮年抢走,押到关外,充当苦力或是充任兵卒。
这次遭遇战,把清兵打得大败,大营里关押的青壮百姓,自然就都给救出来了。
秦良玉下令:“把百姓都放掉,有伤的给医治,饥饿的给饭吃,好生安抚。”
三千余名青壮百姓,全给释放,其实有数百名当场就表示愿意参加军队,这些人差不多都是全家都让清兵杀光了,心中满怀仇恨。他们立刻请求加入官军,为亲人报仇。
姚太冲在谭天保的引荐下,见到了秦良玉,他对秦良玉的恭敬,就象仆人对待主人,说道:“秦将军,我召募这些乡勇,就是为了抵抗清兵,现在向您请求,把我们收归名下,加入您的抗清队伍。”
“好。”
秦良玉一口答应下来。
白杆兵只有不足两万人,兵力严重不足,能够得到补充,自然是求之不得。
在清兵大营里,还缴获了数不清的粮食、马料、金银,以及各种各样清兵抢掠来的财物。秦良玉命令除了粮草以外,金银财宝一律封存,不得擅自私藏。
疲惫而饥饿的白杆兵,终于可以休息一下,吃上一顿饱饭了。
……
候集——保定这一仗,把清兵杀得大败,使北京周边的局势陡然得到扭转。
清兵入关的目的在于抢掠,消耗明朝的元气,碰了钉子之后,残余人马自然不会困守原地与明军多纠缠,而是迅速退往关外。北京城方圆千里之内变得太平了。
秦良玉的部队在保定以北驻扎下来。
很快,圣旨下来了,召秦良玉带所部主要将领赴京接受崇祯皇帝接见。
这个消息令全军都很兴奋。
见皇帝,这可不是谁都能享受的殊荣,尤其是作为边远地区的武将,一生也不会有这样的待遇,这回赴京参加勤王,一战成功,击败清兵,对于秦良玉来说,仗打得并不算大,也说不上多激烈,但是居然能够得到“面圣”的荣耀,有些让人吃惊了。
显然——能够逐走清兵,就算仗打得很小,影响也是巨大的。不管黑猫白猫,能逮住耗子就是好猫。
秦良玉挑选进宫的将领一共四个人:左支重,马祥麟、张凤仪、谭天保。
这倒是令谭天保耳目一新,他没想到自己居然能和左支重等大将并列,这事儿似乎有点……太高抬自己了吧
秦良玉对他说:“天保,我决定带着你,是因为你在卢象升队伍里呆过,卢公祖战死殉国,你作为他队伍里的幸存者,有资格也有义务,面见皇帝,替卢象升享受这份胜利。”
“是。”
谭天保恍然大悟。
秦良玉这是出于对卢象升的尊重与纪念。
想起卢象升,谭天保有很多感慨,他对秦良玉说:“将军,卢公祖确实是个大义凛然的人,一腔忠心,当真没说的,只不过他手下那些兵马,太让人惋惜了,部队吃空额严重,战斗力太差,而且王朴总兵还是个逃跑将军……如果不是他临阵脱逃,卢公祖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这就是朝廷眼下的积弊,”秦良玉冷静地分析道:“将士谋私,贪欲误国,致使忠臣良将难以伸张,长此以往,国家危矣。”
“还有,”谭天保气愤地说:“高起潜狼心狗肺,见死不救,眼看着卢象升战死,躲在旁边看热闹,这样的狗崽子,应该千刀万剐。”
“我这回面见皇帝,一定替卢象升请恤,如果可能,再把眼前的形势剖析明白。向皇帝进谏良言。”秦良玉说道。
第174章 水灵灵的俊俏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明末枭雄录 ”查找最新章节!
十几匹健马奔驰在道路上。
这是秦良玉率领着几员将领,还有十来个亲兵,奔向北京城。
因为是进京面圣,是无比的荣耀,所以大家都穿上了新衣服,情绪也是兴高彩烈,一路欢笑,毕竟每个人一生也难以得到亲自与皇帝见面的机会嘛,还能不激动
当然,最激动的当属谭天保了。
他顺着这条官道进京,前不久有过一次,那次是被人押在囚车里,蓬头垢面,象个活鬼似的,一路受尽了污辱与打骂。那滋味儿……想起来真是一言难尽。
如今情况完全相反了,意气风发,情绪高涨得要飘上天去了。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感慨万端。
进入城内,两旁的街巷里忽拉拉涌出无数的百姓来,大家都在高喊:“秦将军进城啦,快来看呀,秦将军入城啦……”
一片欢呼声。
这倒是令秦良玉等人意料不到,没想到京城里的老百姓,对他们如此欢呼拥戴,左支重笑道:“怎么回事京城的老百姓这么爱看热闹”
“可能是吧。”谭天保笑道。
秦良玉赶紧下马,带着几位将领,向路旁的百姓们拱手,一路在众人的簇拥下缓步入城,一路欢呼,一路喧嚣……那种“众星捧月”的感觉让大家心里都热乎乎的。
大街上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争相来看“秦将军入城”,几乎把道路都给堵住了。这现象其实不难理解,几年来,清兵屡次犯境,在关内横冲直撞,几乎就没遇到过敌手,总是烧杀抢掠血流成河……这回秦良玉一战击退清兵,老百姓自然是欢欣鼓舞。
直到兵部的官员出来迎接,总算将街上的百姓驱散,将秦良玉等一干人接入兵部衙门里,然后等待皇帝召见。
秦良玉穿上二品官服,将领们也都穿戴整齐。
谭天保作为“官军”享受这样的荣誉,自然也是高兴得不得了,穿了一身白杆兵的战袍,在兵部里听着官员讲解进宫面圣的礼仪,满心得意洋洋,照照镜子,嘿,小伙子蛮精神。
一直等到下午。
有太监过来传旨,命秦良玉等人进宫在承乾宫见驾。
这事儿有些不寻常,一般皇帝召见大臣,都是在乾清宫或是文华殿这样的办公场所。承乾宫属“后宫”,是贵妃住的宫殿,与办公根本就不沾边儿。
为什么要在后宫召见
等秦良玉等人承着太监进入皇宫,穿过富丽堂皇的太和门,走过金碧辉煌的御道,进入承乾宫时,就明白了。
崇祯皇帝是和居住在承乾宫里的田妃,一起接见秦良玉。
原因很简单,秦良玉是女将,崇祯便暂时抛弃了“后宫不参与政事”的原则,把田妃给叫上了,和她共同接见秦良玉,这算是特别的恩宠之意。
谭天保心里本来就兴奋得不得了,这下子——更加乐得嘴都合不拢了,我擦,老子这是哪世修来的福气,竟然还能够看见皇帝的妃子。要知道不论多高的权贵,也是轻易看不见帝王后妃的。
乐晕了。
他随着秦良玉,在太监的指引下,向着崇祯皇帝行叩拜礼,跟着大家一起喊:“参见陛下吾皇万岁。”神情虽然恭敬,但是眼睛却不时悄悄向皇帝和田妃打量。
虽然手里拿着一块竹制的笏板,但那玩儿艺只起一个象征作用,你要存心想看,根本就挡不住视线。
哇……皇帝长得长脸白皮肤,一般般,偏丑。可是田妃……我去,这可太俊了。
一张水汪汪的粉嫩脸,披戴着满头的珠翠,眉目就象是画出来的,那个稍弯弯得象是两枚月牙儿,而且目光流波宛转,瞅上一眼就觉得它会说话。鼻子嘴巴有点小,嫩得就象那刚从枝头摘下来的黄瓜。
脸庞眉目瞅上去那么水灵灵地俊俏。
谭天保色胆包天,偷偷瞅田妃的时候,恰巧田妃目光一转,也瞅向了他,这两人眼神一对——哇……
谭天保的浑身象被一股电流击中,麻酥酥地发颤。他吓得一哆嗦,赶紧低垂下头去,心里那个跳啊,就象一头小鹿在乱撞。
坏了,坏了,别让崇祯看见啊。
还好,崇祯的注意力并不在他身上。他漫不经心地昂着头,对臣子的施礼,用不着还礼,也用不着答理,就这么心安理得地接受,这是帝王习惯了的,他跟任何人的地位都不平等。
再大的官儿在他面前都是奴才。
只听崇祯皇帝轻轻开口说道:“此番京南作战,清兵大败,秦卿,你的部属英勇善战。给其它部队作了榜样。”
秦良玉赶紧谢恩,“托陛下洪福,良玉率部出征,不敢违了圣命,尽忠报国,乃是本分。”
“很好。”崇祯轻轻点点头。
他这就算是对臣子莫大的夸奖了。
而且那副脸上并没什么笑容,平平淡淡,甚至有几分高冷。这倒是令谭天保有些纳闷儿,皇帝难道今天不高兴吗怎么还拉着个大长脸
其实谭天保倒是误会了,崇祯本来就长了个大长脸,并不是硬拉长的。而且他今天心情不错,已经在笑了,只不过——他的笑容在别人看来,就和没笑也差不多。
田妃在一旁插嘴说道:“秦良玉,你会武艺作为一个女人,真行,听说你本事很大。”
那声音——燕语莺声,别提多清脆好听了。
谭天保听在耳朵里,觉得就象听了一曲琵琶曲那么舒服,唉……这个女人真正就是天生尤物,怪不得她能当妃子,这长相、这声音,都是人间罕见。只可惜那身缎袍子太肥大了,显不出身材来,可以想象,她的身材一定窈窕无比,曼妙得象个仙女。
想入非非……
秦良玉赶紧自谦,“娘娘过奖,良玉自幼学过武艺,只不过资质一般,算不上什么,多年来从军打仗,只是习惯了而已。”
崇祯又问道:“秦卿,旁边是你的儿子和儿媳么”
“是的,小儿马祥麟,儿媳张凤仪。”
崇祯点点头,没说什么,拿起旁边一杯茶水,慢慢啜了两口,动作缓慢而从容。他这可不是摆架子,帝王从来就是这样,是从小所处环境和所受教育决定的。没有哪个皇帝患躁动症,手舞足蹈摇头晃脑。
田妃笑了,冲秦良玉说:“真好,你们一家满门忠义,可做当世楷模。”
她一笑,那真是“嫣然一笑百媚生”,脸似俏生生的桃花。让人骨软筋酥。
第175章 御赠打油诗一首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明末枭雄录 ”查找最新章节!
秦良玉、左支重、谭天保以及马祥麟夫妻俩,都是第一次受到皇帝接见,心情自然是紧张而兴奋。
崇祯皇帝只是简单地说了几句话,对秦部兵马的功劳予以褒奖,话语不多而有分寸(这也正是皇帝的特点)。倒是田妃说的话比皇帝还多,同秦良玉聊了几句,笑语盈盈,使承乾宫里的气氛变得活跃。
实际上,这是几年来崇祯皇帝召见臣子,最为融洽欢快的一次,每次与大臣对话,几乎都是压抑而焦虑的,原因——简单得很,国事一塌糊涂,君臣都没好心情。
这一回,秦良玉打了胜仗,驱逐了清兵,大家都高兴,崇祯也破天荒地笑容涌上眉稍——虽然别人几乎看不出来他在笑。
田妃是个聪明乖巧的人,她见皇帝高兴,自然会应景,和秦良玉聊些战事胜利的话题,让崇祯更加高兴。
谭天保发现——田妃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心思极度机敏,她的智商与反应比崇祯皇帝强多了。可以肯定地说,如果让田妃处理国事,远胜于崇祯。
可惜人才啊。
田妃名叫田秀英,谭天保猜的一点也不差,这人是个智商极高的女子,自小聪明伶俐,会作诗,会画画,是个被“宫廷身份”耽误了的才女。
谭天保心里暗道:这一趟我算是开眼了。
并非是因为见到了皇帝,而是因为见到了田妃,见识了一个容貌漂亮得让你惊讶,才学与聪明更让你惊讶的女人。这个人——她一定是仙女投胎,否则人间怎么会有这样的尤物……
……
秦良玉对崇祯说道:“陛下,臣有一事要奏,便是兵部侍郎卢象升,壮烈死国,为军界楷模,万众景仰,若是没有他先前与清兵苦战,也没有我日后战胜清兵,臣恳请陛下对卢象升多加抚恤,以慰各地将士之心。”
她不为自己请功,而是为卢象升请恤。
请恤——这可不是小事,绝非发点抚恤金,古代的规矩,除了给子孙封号与官职,还要谥封称号,留书青史,算是对一个臣子功过的盖棺论定,荫及后代,千古留芳的。
崇祯沉吟了一阵。
说实话,卢象升战死,算是洗清了“通敌”的冤枉,但是崇祯这个人生性多疑,对于东厂的诬陷始终心存疑惑。现在秦良玉提起这件事,他考虑半晌,这才点了点头。
对旁边一个太监说道:“把这件事交内阁议一议。”
“是。”
那太监躬身答应,声音细得象蚊子。
皇帝并没有表态“行”或是“不行”,他让内阁“议一议”算是命令臣子先拿出意见,然后他再裁定,这也是皇帝养成的习惯。
直到这时候,谭天保才注意到,缩在承乾宫皇帝身后,廊柱后面的太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