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枭雄录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青藤木屋

    每一处还有无数小配合,几个士兵向前一冲,钩马腿的、刺骑兵的、做防守的……各司其职,战斗激烈而有条不紊。

    这就大大提高了作战效率,几个十几人的小型团队,就能杀得上百清兵首尾难顾,应付不暇。

    清兵入关作战以来,从来就没遇到过这么厉害的军队,也从来没受到过如此巧妙而猛烈的攻击,他们在短时间内就败下阵来。

    这一男一女两个年轻将领,率领着不足一万部队,将两万多清兵杀得落花流水。两股部队一头一尾,如同两条猛虎,在清兵队伍中咆哮撕咬。

    两杆红缨枪,在战场上左冲右突,威风凛凛。

    更让清兵恐慌的是——远处还有大片尘埃,直冲云霄,显然还有更多的部队正在往这儿运动,那架势是要把清兵重重包围,一口吞下去。

    这是一个巨型“口袋阵”,摆了十几里长。

    清兵彻底乱了,他们再也不顾得与白杆兵相抗衡,迅速朝着东北方向败退,八旗铁骑在候集附近丢下千余具尸体,狼狈逃窜。

    白杆兵向前追杀。

    一条条白腊杆,成为了一种符号,一个象征,它挥舞起来,就带来阵阵死亡杀气,令清兵望之丧胆。

    赶紧逃。

    就和前些天高起潜率领的关宁铁骑一样,清兵望风披靡,没命地逃窜,被白杆兵追得如同一群丧家之犬。这个“现实现报”来得也真快了点儿。

    应该说的是——清兵的马匹都太矫健了,跑起来速度与耐力都是一流的,这让他们在逃跑的时候占了很大优势,用了不到一柱香的时间,就已经逃出二十余里,慢慢脱离了白杆兵的凶狠追杀。

    地上遗留着横七竖八的尸体。

    ……

    白杆兵放弃了追击,主要原因是——他们的马匹都太疲累了。

    这些队伍,正是秦良玉带来的巴蜀兵马,她率领着近二万下属,万里迢迢,从巴中来到北京,参加勤王作战,刚刚赶到候集,就遇到了清兵。

    秦良玉迅速部署了一个“钳形包抄”阵,展开了冲杀,面对着优势兵力,以寡抵众,给清兵来了个奋勇冲击,立刻打得清兵落荒而逃。起点中文

    但是,马匹经过几千里跋涉,早就体力透支,还没有来得及休息,眼看着清兵逃离战场,追不上了。

    那两员率部冲杀的年轻将军,是秦良玉的儿子马祥麟和儿媳妇张凤仪。

    此番赴京,秦良玉把大将奢猛和麻仓收留在巴中,自己带了儿子、儿媳妇、弟弟秦民屏、以及大将左支重等人,率领兵马近二万人,轻装北上。

    第一场遭遇战,就杀得清兵落荒而逃,取得一场胜利,应该说是件令人振奋的事情,但是作为主帅的秦良玉却并不满足,她觉得——战斗还没有结束。

    立刻召开阵前会议。

    十几员主要将领,都聚集到一片小树林里,秦良玉和大家就这样站在树下,进行商讨。刚刚率队取得胜利的马祥麟和张凤仪,累得气喘吁吁,抹着汗水背靠树桩站着。

    “大家辛苦了,”

    秦良玉瞅了两眼面前的将领们,直截了当地问道:“下一步,你们觉得现在应该怎么办”

    秦民屏说道:“咱们刚刚打了一仗,人困马乏,应该赶紧收拢队伍,设地驻扎,筹集粮草,准备和清兵再战,此地尽是平原,无遮无挡,不易防守,咱们兵力少,并且非常疲惫,赶紧恢复元气为上。”

    秦良玉没表态,她用眼睛瞅着左支重。

    左支重在这些将领里算是资格最老的,作战经验丰富,他见秦良玉用询问的眼神瞅他,立刻发表看法:“我觉得民屏兄弟的看法不错,咱们初来乍到,地形人情都不熟悉,应该赶紧联络友军,恢复元气。”

    秦良玉却摇摇头。

    “诸位,咱们确实人困马乏,地形不熟,但是清兵也不是坐地炮,他们来自关外,地形更不熟,刚才打了这一仗,清兵一定以为咱们会休息整顿,因而放松戒备,这不正是咱们乘进兵的好机会吗”

    马祥麟高声说道:“不错,咱们疲累,清兵也一样疲累,他们打了败仗,更加狼狈,我看——一鼓作气,再打一仗,把清兵彻底给打趴下。”

    这个年轻人一副意气风发的模样。

    虽然刚才打仗累得不行,但是一点也没有颓唐,而是积极求战,那种顽强奋发的劲头令母亲秦良玉很是满意,她仿佛又看到了当年丈夫马千乘的风采。

    儿媳张凤仪也说道:“我同意,此刻清兵正是最疏于防备的时候,根本不会想到咱们能立刻再次进兵,这样的战机很难找,不可放过。”

    这一对小夫妻一唱一和,夫倡妇随。

    其它几个将领的情绪,也都给他们说得高昂起来。

    左支重说道:“好,我也同意,等打败了清兵,咱们再好好休息。”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树林边上的小型军事会议,开了不到十分钟,就形成了决议。秦良玉立刻部署:全队即刻出发,倍道前进,沿路筹集粮草,在行军过程中完成休整与补充。

    一万多兵马,不顾劳师远征的疲惫,向前滚滚开进。

    马祥麟和张凤仪夫妻俩,骑马冲在前面。两杆红缨枪,一左一右,率领着队伍象两道锋利的箭头,向前刺出。




第171章 射入眼睛的箭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明末枭雄录 ”查找最新章节!

    秦良玉作为女性,但是在战场上却总能表现出比男子更加顽强和果敢。作为唯一写入史书的女将,她的胸襟和韬略在当时的大明朝其实是首屈一指的。

    劳师远征,万里迢迢,刚过了保定便与清兵打了一仗,立足未稳,人困马乏,还能再鼓勇气,立刻出击……这对于任何人来讲都有些不可思议。

    但是秦良玉就会这么干。

    出类拔萃的人必有异于常人的品格。

    困难——是严重的。

    儿媳张凤仪驰马来到秦良玉跟前,“妈,还有没有马料,我的队伍马匹实在跑不动了。”

    “没有,凤仪,让大家坚持一下,实在跑不动的马就地留下来,让士兵们步行前进。另外,告诉大家,等打败了清兵,一切都有了。”

    “是。”

    不光没有马料,人的粮食也吃完了,好几个将领来到秦良玉要吃的,他们向秦良玉报告:“有将近一半士兵从早晨就没吃过饭,都饿着肚子呢。”

    秦良玉给他们的是“精神食粮”:

    “弟兄们,再忍一忍,只要打败了清兵,粮食有的是,清兵大营里都给咱们预备着呢,不光有粮食,还有精壮马匹,锣鼓帐蓬,金银财宝……咱们过去拿就是了。”

    队伍忍着饥饿,忍着疲惫,奔向前方……

    走了约有二十里路,就看见沿路上出来好多老百姓,他们手里提着草料、干粮、粮食口袋……这些正是军队所急需的。

    白杆兵们都有些惊异。他们瞅着老百姓手里的食物与马料眼睛里直冒火,但是秦良玉治理白杆兵,军纪异常严格,任何一名士兵都不会随便取用老百姓的东西。

    乱拿乱抢的现象从来就没在白杆兵身上出现过。

    几名白胡子老者,来到近前,朝着士兵们说道:“请问你们是哪路兵马”

    秦良玉越众而出,翻身下马,朝着老者施礼,“几位老丈,我们是巴蜀勤王兵马,刚刚来到此地,正要去迎战清兵。”

    一名老者道:“我们刚刚听说,一只远来兵马打得清兵落荒而逃,大快人心,大家都高兴坏了,清兵把我们糟蹋苦了,终于盼来了能够打败清兵的队伍,大家一合计,就出来慰劳军队,盼望你们能再打胜仗。”

    秦良玉心情激动,赶紧又施礼,“良玉感谢了,各位父老,我军正缺乏给养,感谢各位乡亲雪中送炭,我们一定不负使命,把敌人消灭。”

    一挥手,命令士兵们把老百姓的赠的粮草,照单全收。

    此时不是讲客气的时候,粮草——现在就是战斗力。

    士兵们没有时间休息,没功夫坐下来好好吃口饭,大家接过老百姓手里的瓦瓮,“咕嘟嘟”喝上一通凉水,用手一抹嘴,说声“谢谢”然后就重新赶路。

    接过百姓手里的粗面馍馍,咬几口,再交给身后的士兵,大家轮着吃。

    将马料系在前面马匹的屁股上,让后面的马啃吃,行军中的喂马,都是这样子。

    大军没有停留,一直滚滚向前。

    ……

    马祥麟手执红缨花,一马当先,率领前军加速前进。

    他看见清兵的大营了。

    一片波浪形的帐蓬,人马攒动,旌旗招展,无数的人影在移动,在奔跑……

    情形不对!无忧

    清兵在准备战斗吗

    马祥麟正在疑惑,就听到前面一阵喊杀声,烟尘滚滚,马匹杂沓,数千人马混战在一起。

    嗯

    清兵和谁打起来了

    这倒是令马祥麟等人感到意外,他们刚刚赶到,却看见了清兵大营里发生了战斗,这是怎么回事

    有一点是肯定的,不论清兵是在和谁打仗,眼下正是发动进攻的最好时机,也是最好的位置,他们现在正处于清兵的侧翼,这是个绝佳的进攻发起点。

    千载难逢。

    能征惯战的白杆兵,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马祥麟将红缨花一举,催马便向前冲去,身后的白杆兵,“哗”地一下展开队形,跟在马祥麟的身后,开始朝着清兵的阵形侧翼,发起冲锋。

    三千前军在五分钟内就排开了攻击阵形,那速度与熟练程度,令人惊叹。一队队士兵以“尖刀形”态势,分为“左、右、中”三部分,冲锋势如潮涌。

    清兵更乱了,匆忙中派箭队进行阻击。

    “嗖嗖嗖——”

    一片箭雨射向白杆兵。

    冲在最前面的马祥麟,正碰上这一阵雨点般的乱箭,他用红缨花左右拨打,将一片羽箭拨得东西乱迸。突然一只羽箭十分强劲,猛地射进他的左眼。

    “啊——”

    马祥麟大叫一声,身子一晃,差点从马背上掉落下来。

    旁边的几个随从士兵都惊呆了,那只羽箭——插在马祥麟的眼睛上,尚且还在不断地晃动。

    队形猛地一乱。

    就在这时,更令人惊异的场面出现了,只见马祥麟伸手右手,抓住插入眼睛的箭只,狠狠往外一拔——

    那只箭被他硬生生从眼眶里拔出来,带着他的眼珠还有一股鲜血——天知道这会有多疼,那是眼睛啊。

    人身上最娇嫩的器官是什么——毫无疑问是眼睛,它碰不得伤不得,而且直接连着脑神经,它若受伤,不光痛楚,还直接牵动大脑。

    但是,马祥麟此时狠狠将那只带着自己眼睛的箭往地上一甩,左臂高举红缨枪,大喝一声,“跟我冲——”

    驱马向前冲去。

    没有丝毫的犹豫与慌乱。

    身后的士兵们,看见将领如此,如何肯落后一声呐喊,紧紧跟在后面,举着白腊杆,象是一群群猛虎,狠狠冲向清兵。

    “杀——”

    旌旗飘摆,攻势如潮。

    清兵彻底乱了,他们正自顾不暇,正忙着和另一只部队作战,现在被强大的白杆兵一冲,登时吃不住劲,惨叫着,向后败退。

    混战开始了。

    白杆兵一队队地冲上来,加入战团,对清兵展开了无情的剿杀。

    马祥麟的眼眶里,还在往外流血,可是他根本就不去管,就这么任凭鲜血流满脸孔,瞪着另一只仅剩的眼睛,挥舞红缨花,左右冲突,率领着士兵杀得清兵人马仆地,尸横遍野。



第171章 射入眼睛的箭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明末枭雄录 ”查找最新章节!

    秦良玉作为女性,但是在战场上却总能表现出比男子更加顽强和果敢。作为唯一写入史书的女将,她的胸襟和韬略在当时的大明朝其实是首屈一指的。

    劳师远征,万里迢迢,刚过了保定便与清兵打了一仗,立足未稳,人困马乏,还能再鼓勇气,立刻出击……这对于任何人来讲都有些不可思议。

    但是秦良玉就会这么干。

    出类拔萃的人必有异于常人的品格。

    困难——是严重的。

    儿媳张凤仪驰马来到秦良玉跟前,“妈,还有没有马料,我的队伍马匹实在跑不动了。”

    “没有,凤仪,让大家坚持一下,实在跑不动的马就地留下来,让士兵们步行前进。另外,告诉大家,等打败了清兵,一切都有了。”

    “是。”

    不光没有马料,人的粮食也吃完了,好几个将领来到秦良玉要吃的,他们向秦良玉报告:“有将近一半士兵从早晨就没吃过饭,都饿着肚子呢。”

    秦良玉给他们的是“精神食粮”:

    “弟兄们,再忍一忍,只要打败了清兵,粮食有的是,清兵大营里都给咱们预备着呢,不光有粮食,还有精壮马匹,锣鼓帐蓬,金银财宝……咱们过去拿就是了。”

    队伍忍着饥饿,忍着疲惫,奔向前方……

    走了约有二十里路,就看见沿路上出来好多老百姓,他们手里提着草料、干粮、粮食口袋……这些正是军队所急需的。

    白杆兵们都有些惊异。他们瞅着老百姓手里的食物与马料眼睛里直冒火,但是秦良玉治理白杆兵,军纪异常严格,任何一名士兵都不会随便取用老百姓的东西。

    乱拿乱抢的现象从来就没在白杆兵身上出现过。
1...7475767778...1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