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枭雄录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青藤木屋
“杀——”他大声吼叫着,抡刀向前冲杀,此刻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向前拚命冲锋,不论前面有多少官军,一直杀——
第196章 铁桶阵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明末枭雄录 ”查找最新章节!
刘宗敏的勇猛剽悍,让官军恐惧后退了。
他所率领的前锋营和标营人马,是闯军中的精锐,全部都是骑兵,行动迅捷,战斗力强,打起仗来和刘宗敏的风格一样,一往无前。两千多人马象旋风似的朝前猛冲,一番混战,把官军的防线,撕开了一道缺口。
“哗——”人马向前冲去。刘宗敏挥着大刀冲在最前面。
这个满脸络腮胡子的大汉,浑身就象一阵烈火,在上万官军的围困中杀出了一条血胡同。
跨过了个十几丈高的山包,刘宗敏回身观察,他发现——自己身后带领的人马,已经折损过半,跟在身后的,大约不足一千人了。
这一路上,躺满了死尸,义军的,官军的,死人死马,铺满坡上坡下。
向远处观望,刘宗敏发现十余里的范围内,处处都是烟尘暴起,喊杀阵阵,象是开了锅一样,有几处战斗异常激烈的地方,人喊马嘶已经分不出个数,汇在一起形成和种异样的令人心悸的喧嚣。
他不知道那几处战斗激烈之处,到底是李自成,还是李过、郝摇旗……但是他没办法前去接应他们,官军一队队一群群,阵势象海浪一样,根本就闯不过去。
这样的局面下,只能各自突围。
“跟我来——”
刘宗敏大喊一声,大刀一摆,率领这剩余的一千来队伍,朝着预定的目标冲去。
前面是一道山沟,没有官军,这是两道进攻阵形中的空隙,刘宗敏知道这样的空隙正是突围的最佳选择,他毫不犹豫地带着队伍冲下山沟。
“咕咚——”
刘宗敏连人带马,掉入到一个陷坑里。这是用枯草树柴利用山沟里的天然凹陷搭起的陷坑,不算深,只有两米来深,但是马匹却是无论如何也跳不上来的。
他大叫一声,舍了座下马,往陷坑外面跳。
“杀——”
就在这时候,耳边传来一阵激烈的喊杀声,顺着山坡冲下来一片官军队伍,呐喊着冲向刚刚进入山沟的义军,看起来他们是早就埋伏在山坡后面,专门等候着义军下沟呢。
官军,这回确实是做了精心准备。
这一片十几里方圆的丘陵区,埋伏了数道兵马,你闯过了一道包围圈,后面还不知道会有多少道,一层层的兵力,据守着各处地形,形成了铁桶阵。
刘宗敏欲往陷坑外面跳,但是好几块巴掌大的石头,突然朝他砸过来,躲避不及,脑袋上肩膀上,同时被石头砸中,一下子头破血流,把他砸回到陷坑里。
脑袋差点砸两半,额头中的血,流下来糊住了眼睛。
但是刘宗敏仗着皮糙肉厚,抹了一把脸上的血,大吼一声,往上便窜,透过血蒙蒙的视线,他看见足有四五十个手执长矛的官军,正朝着他奔来,那样子——非要把他刺死在陷坑里不可。
刘宗敏手下一名叫做“张纯”的偏将,率领着十几个士兵,拚命过来抢救,同大批官军杀在一起。张纯挥着一把朴刀,狠狠砍翻两名官军,但是更多的官军还在往上涌。
刘宗敏用尽全身力气,往上一窜,从陷坑里蹦出来,那神态就象一头勇猛的狮子。
好几把长矛已经刺到身前了。
刘宗敏右手抡刀,荡开两柄长矛,左手一伸,将一柄堪堪刺到胸口的长矛抓住,他的打了十几年铁的粗臂膀发挥了作用,狠狠往回一搠——把这柄长矛硬给推了回去,并且矛杆撞中了官军的胸口,一声惨叫,大概肋骨都被撞折了。
“嚓,”
右臂大刀抡起来,斜着砍过一名官军的脖子,把脑袋都给剁下来。
鲜血狂喷。
刘宗敏大吼着,右手持刀,左手握着那柄夺来的长矛,横砍竖戳,勇不可当,如同狮子在羊群里闯过。
张纯率领着亲兵们杀到了,同刘宗敏汇合在一起,十几个人摆成了阵势,向前突击。几十个官军被这群人的勇猛冲杀给吓得胆寒,纷纷向坡上撤退。
义军在刘宗敏的率领下,向坡上突击。
沿路丢下上百具尸体。
刘宗敏跨上一匹刚刚从官军手里夺过来的战马——他已经换了两回战马了,很侥幸自己竟然没被官军杀死。
冲——冲过山坡,也许就能突围了。他和义军士兵们都普遍怀着这种想法,但是当刘宗敏跨马抡刀快冲到坡顶的时候,他们都绝望了。
坡顶上出现了几面大旗,旗号上写着斗大的“祖”字,好几员将领正在坡上等着他们呢。
而且坡后还有无数的征尘在扬起,虽然地形阻隔看不见官军人马,但是作战经验丰富的义军士兵们完全能够判断出来——官军的大队兵马就象是汪洋大海,兵力雄厚得让人眼晕。
这是个令人眼前发黑的局面。
刘宗敏知道,那面“祖”字大旗下的将领,八成是祖大弼,那是一员洪承畴手下的心腹大将,以勇武著称,手中使一把开山斧,这人有个特点,就是嗓门特大,打仗的时候吼声连连震耳欲聋,被人称为“祖二疯子”。
看见祖二疯子的旗号,刘宗敏完全明白——洪承畴真的没有去北京,这些兵马全是洪承畴的兵。义军已经陷入十万大军重围了。
情势就是这样,没什么说的,杀吧。
刘宗敏没有犹豫,举起大刀就朝着那杆“祖”字大旗杀过去。
旗下冲出一匹战马,马上的将领长得象刘宗敏一样粗壮,身上披着铠甲,手里拿着一把长柄开山斧,正是祖大弼。
两员勇将冲到一起了。
开山斧尚未抡起来,祖大弼的吼声就涌入旁人的耳鼓,“嗷——”那声音粗豪难听,不象狮不象虎,更象是驴。
刘宗敏的大刀闪过一道白光。
开山斧毫不畏惧,正面相迎,“当”的一声响,刀和斧沉重地撞在一起,各自向两旁弹开,两人的胳膊都是一震,差点把兵器撒了手。
双方都是一身蛮力。
祖大弼又吼一声,挥斧再砍,开山斧劈头盖脸,朝着刘宗敏的胸前砸下去,这一斧比刚才更加雄浑,挟着一股风声。
刘宗敏这回不敢硬接了,侧身躲闪。
论力气,刘宗敏或许不输于祖大弼,但是刚才已经鏖战半天,头上被砸破的伤处还在流血,仗着筋骨强壮无比,这才继续作战,而祖大弼是以逸待劳,自然大占便宜。
第197章 就这样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明末枭雄录 ”查找最新章节!
“嗷——”
祖大弼吼叫起来的时候,那声音真是既雄厚又刺耳,就和驴叫差不多,让人听上去浑身不舒服。而他自己却是越吼越精神。
跟他打仗,还得随时注意,别被他的“驴吼”给打扰了心神。
刘宗敏已经拚斗了好一阵子,身上几处受轻伤,仗着皮糙肉厚不在乎,但是气力毕竟受到影响。他挥着大刀和祖大弼硬碰了一下,立刻就试出来——祖大弼的力气并不比他小。
而且祖大弼武艺精熟,一把开山斧左遮右挡,迅捷灵活,再加上以逸待劳,就更占便宜。
刘宗敏抡刀砍了几下,就象砍在铜墙铁壁上,被祖大弼的开山斧反击回来,逼得连连后退。他心里暗暗叫苦——事情明摆着,自己今天是无论如何也抵不过祖大弼了。
话说这祖大弼可不是无名之将,他是明朝大将祖大寿的弟弟,在辽东与清兵作战的时候,曾经和“满洲第一勇士”鳌拜大战数日,双方在战场上力拼,不分胜败。
“嗷——”
一声怒吼,震得人耳鼓发麻。
祖二疯子的“驴吼功”也是战场上的一绝,稍不注意就会吓一跳,战场上稍微的迟疑和延误就是性命之忧,有很多将领都在刺耳的吼声中被他一斧拍死。
刘宗敏拨马便走。
他不想和祖大弼硬拚,拚下去的结果只能是全军覆没,因此朝着斜刺里落荒而逃。
祖大弼怎么会放他走怒吼一声,抡斧便追,十几员义军士兵在张纯的率领下一起涌上来,掩护刘宗敏,祖大弼挥动开山斧,咔嚓嚓一连砸倒了好几个。一片血光飞溅,被大斧砍断的胳膊和脑袋,乱纷纷地往旁边掉落。
祖大弼——太勇猛了。
令人惊骇。
义军更加纷乱,跟在刘宗敏的身后,向着坡后猛跑,官军则士气大振,提起精神围追堵截,一片呐喊声中,义军士兵纷纷倒下去,横尸在山坡上。
混战变成了杀戮,惨叫声中,人马仆地,几百义军尸体几乎把山坡上都给铺满了。
耳边响着那个令人心惊肉跳的吼叫声:
“嗷——”
等到刘宗敏勉强冲过山坡,他身后的义军只剩下不足五百人,这五百残兵几乎每个人身上都带了伤。跟在刘宗敏身后头也不回地冲向另一道山沟,他们不知道前面是否还有埋伏,还有多少官军在等待着截击他们……
……
和刘宗敏几乎同样遭遇的,还有李自成。
他率领着三千多中军士兵,和刘芳亮一起,朝着东北方向突围。当刘宗敏、李过等人率领的队伍都同官军开始接战,四处的厮杀声响起来时,李自成望了刘芳亮一眼,问:“怎么样”
刘芳亮的回答也很简短,“就这样。”
语气里是一副蛮不在乎。
两个人的目光对视一眼,互相都明白——下一步的战斗究竟会有多惨烈,只怕是数年难遇,简短的一句话里其实包含了千言万语。这是多年配合形成的默契。既是提醒又是鼓励。
当撒开战马冲出去的时候,谁也难说还活多久。
刘芳亮年轻力壮,威名远播,一杆红缨枪不知道挑过多少敌将,战场上的生生死死见得多了,越是激烈的战斗就越冷静。这一点和李自成很相像。
李自成默默地把自己那柄宝剑抽出来,向前一指。
三千军马,骑兵在前,步兵在后,向前冲过去。
刘芳亮将马缰一提,越过李自成,冲到前面,他打仗喜欢冲在前面,而且李自成是军队的主帅,他也责无旁贷地必须冲在前面给李自成开路。
一杆红缨花迎风摇摆。
当刘芳亮的白马在战场上驰骋起来,亮银盔甲再加上红缨花,就是一道耀眼的风景,即使不看旗号,官军也都能认出这只队伍是谁。
顿时,一片喊声响起来,“活捉刘芳亮,活捉刘芳亮——”
人马铺天盖地,朝着李自成的中军掩杀。
双方的兵力相差太悬殊了,李自成身边这三千人马,很快就陷入官军的汪洋大海里,官军也排得是骑兵在前,步兵在后的阵势,与义军一模一样,但是前队的骑兵就有五六千人,后面的步兵密密麻麻象蚂蚁出巢一样,还不知道有多少。
这种“硬碰硬”的战斗,义军毫无胜算。
论战斗力,论兵力,论气势,论……论什么义军都处于极度劣势。但是没有别的办法,无处退,无处躲,只能就这么硬着头皮冲上去。
即使是以卵击石,也得往上硬撞,就这么个局面。
李自成、刘芳亮……以及这三千多兵卒,其实就是怀着“拚死算完”的心理,直挺挺地冲进官军的战阵中的。反正也没好,拚了吧。
战马奔驰,喊声杀夹杂着惨叫声,汇成一股喧嚣的呼啸直冲云霄。双方兵力搅杀在一起,如同大海泛起阵阵海涛。
刘芳亮的红缨枪见一个挑一个,很多官军甚至还没来得及准备,就被他一枪挑落马下。他的白马在战场上左冲右突,掀起了一股“白色死亡旋风”。
一员手执狼牙棒的官军将领,身高力大,挥着狼牙棒想和刘芳亮硬杠,比比谁的力气大,刘芳亮手起一枪,把他的狼牙棒连同手臂一起挑翻,在空中划个弧线,摔落马下。
李自成跟在刘芳亮的身后,不住为他喝彩。
李自成本人也有武功,不算高,与刘芳亮、郝摇旗这些猛将没法比,但是多年的征战经验,让他在战场上也养成了勇猛坚韧的特点,冲锋陷阵丝毫不落后。他不习惯于象刘芳亮郝摇旗那样使用长枪大戟,总是拿一把宝剑迎敌,常常在敌人不经意间,突然驰马上前,将敌人杀死。
李自成的马匹特别得力,全身通黑,头大蹄粗,最可贵的是通人性,能根据李自成的命令做出各种配合动作,在战场上奔腾跳跃,几乎每个动作都不一样,让敌人难以判断他下一步的方向。
官军的兵力实在太厚了,一层层地往上涌。
刘芳亮的枪下,也不知道挑落了多少兵将,杀得官兵人人胆寒,当他挥枪向前冲去的时候,往往面前的官军一哄而散,但是……远处的官兵仍然在一群群地冲上来。
“活捉刘芳亮”的喊声,一直在空中回响。
一杆大旗飘舞,朝着刘芳亮奔来,那旗号上写着“孙”字。明眼人一望而知,这是洪承畴手下另一员大将,孙显祖。他和祖大弼一样,是洪承畴的左膀右臂。
第198章 下河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明末枭雄录 ”查找最新章节!
李自成率领的这只中军队伍,并没有打“闯”字旗号,因此官军并不知道这只队伍里的其中一个穿着粗布灰袍的骑兵,就是闯王李自成。
因为刘芳亮那杆银枪太过显眼,因此官军队伍里一直叫嚷的便是“活捉刘芳亮——”
当刘芳亮杀到一条小河边的时候,顺着河边跑过来一只官军队伍,好几百骑兵排成一字,象浪涛一样齐头并进,那情景——让人看上去眼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