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独断大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官笙

    由此引发的论战在朝野迅速传开,遍及大明各地,巡抚一级的官员倒是还能稳住,但少数参政参议开始说话,或在讲学的时候,或在巡查某地的时候,对孙传庭的反贪政策提出了隐晦的批评。

    继而一些官员开始抱团,弹劾不说,还递上了辞呈,不满之心溢于言表。

    不管大明朝野如何激荡,孙传庭的一系列改革迅速推进,内阁六部的整合都在紧张有序的进行,其他各部门的戒心或者抵抗力在减弱,逐渐的配合。

    景正六年,三月初六,天津卫。

    孙传庭,唐王朱聿键站在码头,望着远方的舰队越走越近。

    王爷,近来可好?孙传庭侧头,笑着道。

    唐王这些年一直替朱栩看着海军,甚少回京,这一次,一来是接信王朱由检的舰队回京,二来也是因为宗人府的事情。

    对于这位新首辅,唐王也颇为客气,道:孙阁老挂念,还好。

    孙传庭神色斟酌,道对于皇家海军,熊大都督,王爷,是怎么看的?是想要进一步扩大,还是继续沉淀,以积累为主?

    唐王眼神警惕,国库的情况他是有所了解的,孙传庭对海军的态度还很模糊。

    唐王沉默一阵,道:这一次入京,我也打算向皇上汇报海军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四大洋舰队,不仅舰船,武器,士兵,钱粮,还有相关妥当的安排,尤其是各地补给还需从长计议。

    孙传庭能感觉到唐王的警惕,笑着道我没有其他意思,就是问一下,皇家海军要扩张,少不得钱粮,内阁要统筹安排,不能大意。

    唐王也笑着,道:是,具体的,还得看圣意,皇上对海军向来有既定的计划与节奏,皇上深谋远虑,格局宏大,非我与熊大都督所及。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




第1317章 孙传庭的野心
    孙传庭见唐王将事情都推给朱栩,只能笑而不语,目光看向海面。

    信王,即将回京了。

    这个人,于大明朝局来说,也是一个重要之人,但这个‘重要’要推到五六年前,现在,他就是一个普通的亲王,若非现在朝局动荡不安,需要保证宗室的团结稳定,孙传庭不会丢下繁忙的政务出现在天津卫。

    信王的舰队终于靠近码头,百艘战舰整整齐齐的抛锚,落定。

    一股寒风出来,岸上的孙传庭,唐王等人抬着头,迎着风,向码头走去。

    朱由检站在船头,身旁有着冯祝,鳌拜,郑芝龙等人。

    经过一年多的漂泊,他们终于回来了,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地。

    朱由检面上尽皆是风霜,舰队在南直隶休整的时候,已经大致知道朝廷这三年多的变化,对于一直都动荡不安,纷纷扰扰的朝局,他已心如止水,毫无波澜。

    冯祝等人更加心潮澎湃,他们看到的都不是朝局的乱,而是‘事’。

    冯祝知道,现在是用人的时候,他有的施展的机会。

    鳌拜,郑芝龙就更是野心勃勃,他们已经知道,帅府已经在准备讨伐倭国,他们的机会来了。

    朱由检看着船靠岸,望着这片故土,他深吸一口气,面无表情的踏上岸。

    见过王爷。

    信王。

    孙传庭,唐王同时上前,抬着手道。

    朱由检看着孙传庭,道你拿下了鲁王,晋王?

    这两人已经被除爵,两个亲王从朱家宗碟消失了。

    孙传庭没想到信王一开口就是‘问罪’,抬着手道:二王行为不法,当有此惩。

    在朱由检看来,宗室再如何,也是皇帝的事情,朝臣怎么能骑到头上,决定他们的去留?

    但今非昔比,他只是问了一句,又转向唐王,道:你要继任宗人府宗正,怎么看待这件事?

    唐王怔了怔,不知道如何作答,转头看向孙传庭。

    孙传庭刚要开口,朱由检就皱眉,道:这件事要会与皇上谈,先上岸吧。

    孙传庭知道,这件事要从长计议,不能在这里谈,便点头,转向冯祝道:冯公公,麻烦你指挥一下。

    冯祝对这位新首辅十分客气,抬手道:阁老客气,咱家的分内事。

    他们这一趟,从各地带回了太多的东西,需要从船上搬下来,认真整理好,运回京城。

    朱由检领头向前走,径直走向天津卫大营。

    天津卫大营与密云大营,是拱卫京城的两大营。

    天津卫早就收到旨意,负责接待,保护他们这一行。

    朱由检沐浴洗漱一番,休息一阵,已经是一个时辰后。

    朱由检,孙传庭,唐王三人坐定,天津大营总兵金国奇陪坐。

    几人短暂的茶叙之后,孙传庭向孙传庭道:王爷,现今大明的宗室你也是知道,鲁王从去年开始就上蹿下跳,皇上多方安抚被视作未见,下官这也是依法办事

    朱由检仿佛没有听到,理了理衣服,坐在那,听着孙传庭的‘解释’。

    孙传庭绕了圈,继而道:遍观宗室,能担任宗正的,也就靖王与王爷,靖王兼任阁臣,已非一般的亲王,是以,下官奏呈皇上,请王爷担任宗人府宗正。您毕竟是皇上的兄长,若是您接任宗人府宗正,不止会消弭朝野的揣测不安,也能利于朝局稳定

    朱由检面露有色,看着孙传庭,道:你要我接任宗正?这是你的意思,还是皇上?

    孙传庭道:是下官。

    朱由检心知肚明,没有点破,神色默然。

    他也是大起大落,经历了很多事情的人,尽管对朱栩太多的事情看不过去,但他已经置身事外,做到不管不问了。

    这一次,朱栩要他接任宗人府宗正,到底是为了什么?

    朱栩向来不会无的放矢,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阴谋?

    孙传庭不管朱由检想什么,斟酌话语,道:王爷刚回京,可能不大了解,朝廷对六部九寺,宗人府等在内进行了大力的革新,日后的变革会越来越多,宗人府需要有人坐镇,确保最高层别的稳定与团结

    朱由检目光看向唐王,道:你来是为了什么?

    唐王看着朱由检,没有绕弯子,道:我虽然是亲王,到底不如王爷的分量重,我奏请皇上,希望王爷代表皇上,能去海军走一走,讲一讲远海之外的风光。

    朱由检看着唐王,目光又转向孙传庭,道:蒋德璟,钱龙锡等人致仕了?

    这些人,都是朱由检在文昭阁时候的班底,后来被外放在各地做巡抚。

    孙传庭今年替换的六个巡抚,一半是朱由检的人。

    孙传庭微倾身,道:是,他们年龄到线,主动致仕。

    这里面的弯弯绕绕,朱由检如何不动,面无表情的再次沉默。

    孙传庭知道,以他的分量还劝说不动朱由检,片刻后,道王爷,世子殿下在京一向安好,皇上还特意让世子入宫陪几位殿下一起读书。

    朱由检瞥了眼孙传庭,道:不用拿皇上来压我,本王应下了。

    孙传庭松了口气,面上带笑,道:对于宗室的相关法度,下官已经做了进一步的修正,定名为《宗室法,回京之后,下官会向王爷详细解释。

    朱由检对于外廷管辖宗室内心十分不满,却也不得压下,面无表情的道:走吧,现在就启程回京。

    孙传庭与唐王对视一眼,道:好。

    朱由检等远洋归来的人,从天津卫休整一番,迅速进京。

    孙传庭坐在马车内,心里计较着。

    朱由检回京,解决了宗室的问题,他下一个目标,是礼部。

    所谓的‘脑袋决定屁股’,这句话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思想决定了做事的方式方法,尺度。

    礼部,负责大明的礼制礼法以及宗法,还有史书的编修等等,掌握着大明的喉舌,无疑就是这个‘脑袋’。

    一部大明律是不够的,还得有大明礼

    孙传庭自语,眼神闪烁着炽盛光芒。



第1318章 演习示威
    他心里早就有想法,对大明方方面面的礼法进行修正,以适合现在的改革。

    但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要对祖法,‘口宪’,对圣人经典,对圣人经典的注释等进行新的解释,这是比‘新政’更为艰难,敏感的事情。

    信王朱由检的回京,让京城再次涌动起来,一些已经消失在街角巷尾的歌谣再次出现。

    顺天府,刑部反应很快,但却抓不到人,都是一些小孩子街头巷尾的传,总不能转他们?

    但刑部还是采用了‘警告’的手段,对于传递谣言的孩子的家长,传唤到刑部,严厉警告。

    刑部更是向各省发出明文,要求严厉打击谣言,确保社会风气风化不被影响,并纳入对各省的考核。

    皇宫仿佛是另一个世界,一片平静,丝毫没有被外面的燥热,沸腾影响。

    海兰珠已经逐渐恢复过来,看着院子里挥舞着长枪,浑然不知疲惫的小慈煊,与朱栩道:皇上,煊儿快气死臣妾了,功课比大殿下,三殿下差的太远,偏偏还不肯用功,总是喜欢这些刀棒

    朱栩坐在屋檐下,料理着锅里的一块肉,看了眼穿着薄衫,挥汗如雨的小家伙,抬头看向对面的曹文诏,笑着道:朕小时候也想着练功,成为飞檐走壁的大侠,还问老曹要过秘籍什么的,不信你问问

    海兰珠一双美目看向曹文诏,她可知道,这位大将军,可是朝野举足轻重的人。

    曹文诏嘿嘿一笑,道:臣记得,好像也是二殿下这个年纪,皇上就养成了锻炼身体的习惯,这太极,起码是宗师水平

    朱栩吃了口肉,拿筷子点他,道:少来哄朕,近来哄朕的人太多,不差你这个。

    海兰珠说了一句,活跃一下气氛便没有再多言。

    朱栩与曹文诏吃着小火锅,喝着点小酒,话匣子打开,两人随意的聊着军方的事。

    副元帅的清扫计划还是很稳当的,没有引出多大不稳

    目前军队的架构,是三大战区,海上战区,皇家军团下辖两支骑兵一支重甲骑兵,密云,天津的两大营,总数在四十万上下

    孙阁老要改革总督府,会对地方军队进行大规模的裁减,总数可能会维持在二十万左右

    虽然说是现在灾情下的特殊布置,臣还是觉得,这个军队数量有些少了

    曹文诏与朱栩说的算是心里话,这种话,朝野基本上没人说。

    太多的人恨不得马放南山,又怎会给朱栩穷兵黩武的机会?

    朱栩喝了口酒,道:嗯,目前的架构基本上是稳定了,朕不担心。孙承宗,秦良玉都是老成持重,谋虑深远的人,朕信得过。至于军队的数量,朕也觉得少了点,但这个时候,也是个好机会。义务兵役制推进的还算不错,这些年藏兵于民至少也有二百万,随着逐年推进,这数字会逐渐扩大,等渡过灾情,国库,民心缓解过来,就是我大明猛虎出匣的时候了

    曹文诏是最了解朱栩一直压抑着的勃勃野心的人,神色微肃,道:皇上说的是,臣也赞同现在韬光养晦,积蓄力量,为日后做足准备。

    朱栩涮了涮肉,吃的很舒爽。

    准备了这些年,眼见计划一步步推进,实现就在眼前,他的野心犹如野火,不断的蔓延。

    曹文诏看着慢条斯理的朱栩,一如过去亲近,但心神异常紧绷。

    眼前这位他自小服侍的皇帝陛下,恩威日重,心思即便是他也难以揣度。

    ‘新政’等一系列计划早就公开,世人皆知,但这真的是眼前的陛下的目的?或者,是他最终的目标吗?

    曹文诏瞥了眼坐在中间,给他们分菜的海兰珠,笑着道:皇上,让臣去蒙古走一圈,应该有其他的嘱咐吧?

    朱栩不知道曹文诏一时间心里想了多少,放下酒杯,道:嗯,第一,去归化城,安抚一下原本林丹汗的那些部众,再给科尔沁一些信心,展现我大明保护漠南蒙古的决心。第二,去库伦城,给漠北三位大汗看看我大明的军力,免得他们太平久了,给朕添乱,喀尔喀到底还是有些力气的。第三,走一趟西藏,固始汗雄才大略,还能压住卫拉特蒙古诸部,但也要防止固始汗后有些人生出不该有的冒犯天威的异心。皇家军团,这一次全部都去

    曹文诏脸色微变,道:都去?

    皇家军团,代表的是大明最强战力!他手里的第一军团,是混合军团,配备大明最先进的火器,最强的装甲,最强的后勤,最特别的训练方法,是大明新式军队,战力强悍,冠绝全军。

    下辖的有祖大寿的泰宁卫,满桂的赤金卫,赵率教的五千铁甲骑兵,这几乎是大明所有的骑兵。

    如果皇家军团在蒙古这一圈出了事情,那绝对会是一场大地震!

    朱栩不在意的再次拿起筷子,道:都去,朕要对倭国动手,未来几年都不能再动兵,这个时候,必须要让蒙古安静几年,现在他们内部问题重重,外敌又临门,只要展现我大明足够强盛,他们那些小动作就会停下来,朕也省省心。

    曹文诏明白了,道:那,臣找个立立威?

    朱栩斟酌一番,道:速度要快,时间要短,战果要大,起到震慑的效果。

    曹文诏道:是,臣明白,会斟酌,慎重选择。

    朱栩点点头,转头看向海兰珠道:你之前不是想家吗?带慈煊回去一趟吧,可以住些日子。

    海兰珠双眼一亮,飞快站起来,道:臣妾谢皇上。

    她去年丧女,病了半年,又离开科尔沁多年,自然是分外的想家。

    朱栩‘嗯’了声,道:顺便代朕请科尔沁的大汗,诸台吉等进京做客,朕随时欢迎他们。

    是。海兰珠十分欣喜的道。

    朱栩摆了摆手,看向曹文诏道:你去与孙承宗,秦良玉等再商议一番,规划好具体路线,具体的行军方案,务必要全面,周密,尽量减少意外的发生。
1...742743744745746...8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