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官笙
刑部尚书钟阳生,道:皇上,方法有很多,关键是要付诸行动,臣认为,就当前情况而言,宜早不宜迟。
其他人相继开口,基本上是揣摩出了朱栩的意思,态度是相当的一致。
朱栩‘嗯’了声,转向孙传庭,道:孙阁老,你有什么想法?
孙传庭道:臣认为,单单靠教育是不够的,我大明的倾败,不只在于思想的颓堕,臣认为,我大明礼法方方面面也有些问题,需要作出改革,皇上今天提出来,臣也请圣谕,臣打算在内阁设置革新司,专门来对我大明的礼法进行检视,整理出新,合乎我大明现状,未来的礼法至于教育方面,臣打算以皇家政院为首,联合礼部,翰林院等,进行大规模的整修,在三年内,颁布新的成文经典,刊行天下
孙传庭做为‘首辅’,他的话基本一锤定音了。
朱栩心里大是爽快,没有毕自严时候那般的费劲,很满意的道:嗯,那就依孙阁老所请。对了,张尚书说的也没错,有些事情不能公开来讲,但有些事情,必须要敞开来说,凝聚力量,持之以恒的去做,不能蛮干。
孙传庭明白朱栩说的是这件事,这件事确实需要很多人来背书,篡改圣人经典,那是大忌中的大忌,需要小心翼翼的试探,徐徐图之。
臣明白。孙传庭道。
朱栩笑着,看着满桌已经凉了的菜,转头向曹化淳道:撤下去温一下,对了,过几日朕要宴请所有在京的外国番邦的使臣,你让御膳房拿出一个菜单给朕看。
曹化淳道:臣遵旨。
一干人看着朱栩,具是躬身,面色各异。
对于眼前这位陛下,是朝野最大的议论中心,什么样的话都有。
但亲近的人都知道,这位皇帝陛下,雄才大略,目光长远不说。为人处世,相当的刻板。不好色,不好酒,不贪财,不爱古董字画,没有什么不良爱好,也没有什么特别爱好。
这是一个相当乏味的人,似乎除了政务,就没有什么值得他上心的。
琴棋书画,虽然用过功,但着实一般,文章,只怕连秀才都中不了。
但这样一个人,极其适合做皇帝,清心寡欲,克己复礼,从容大度,勤俭爱民,还有什么人,比他更适合做皇帝吗?
看着重新端上来的菜,一群大人们配合的拿起筷子,脸上露出笑容来。
朱栩吃着菜,语气轻松写意,道见各国使臣,你们要是有时间,可以来看看,听听,听听另一种文化,对我们而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合适不过。
孙传庭吃着菜,没有放下筷子,道臣之前见过那个荷兰的使者了,他们在谋求独立,希望我大明帮助,至少,在西班牙的态度,希望保持中立。
朱栩点点头,不意外,道:他们买了多少东西?
孙传庭道:他们下的单子很多,意向更多,似乎还想看看效果。不过,臣已以内阁的名义,三年内,向他们采购一千万石的粮食,随时还会增加。他们购买了五十艘中舰,定制了两百门小炮,用来武装商船
朱栩盛汤,道:恩,我大明贸易潜力巨大,好好挖掘,内阁看好皇家贸易商行,外事局等,要统筹规划,全心,庸吏去做。
孙传庭应声,没有说话。
孙承宗给朱栩倒了杯酒,道皇上,帅府正在加紧准备,战事随时都会开始,杨嗣昌那边的要求比较多,其他还好说,但是他想要辖制多尔衮。
朱栩不意外,道:按照规制,多尔衮归他调遣,这个没错,分错,让杨嗣昌拿捏,不要拘束太多。杨嗣昌也是久经战阵,要信任前线将领。当然了,大框架不能逾越,该有的控制力,不能丢。
孙承宗道:是,臣明白。
气氛缓和,众人筷子动的比较密集了,汪乔年开口道:皇上,大理寺希望获得一个权力,就是能够暂时停职一些,方便审理,否则地方难服,横生枝节比较多。
朱栩喝着汤,道:这个你们不合适,让刑部来,刑部在督政院或者内阁的同意下,对一些特定品级官员,可以停职调查,以让他们干预有司。
汪乔年道:臣遵旨。
其他阁臣,六部尚书相继说话,都是平时藏着的话语,借着这个气氛,慢慢都说了出来。
朱栩挨个给他落话,让他们的心头大石落地。
这顿饭,吃了很久,君臣和睦,相处融洽。
不少人哈着酒气,理智清醒的在曹化淳的亲自陪送下,送出了宫。
朱栩心情欢畅,这些大人们也暗自振奋,各自回府,自是另一番不提。
朱栩晚宿在凤藻宫,李解语已经知道朱栩的安排,一边给他脱外套,一边道:皇上,这样的安排,将来会不会不好收场?
孙传庭做朱慈烨的老师,这个是对孙传庭的肯定,反向也是对朱慈烨的某种确定。
这种确定,对朝野来说都不是好事情,对中宫有嫡子,庶出的皇长子同样不是好事情。
朱栩松了松筋骨,道:不是给烨儿,是给煓儿的,烨儿几个,就当做是旁听吧。
李解语这才松口气,笑着道:四殿下已经亏三岁,确实可以开蒙。
朱栩坐到床上,开始泡脚,道:新建伯朕观察了他几年,倒是可用,政院副院长,朕给他留个位置,下半年让他去。几个皇子的老师,还得从政院挑选。
只要儿子没事,李解语这些不管,坐在他边上,道:这几日进宫的人不少,连我这都来了几波人,都是想去参与征讨倭国的,臣妾已经拦下了,听说海姐姐那边有些为难。
朱栩泡着脚,对李解语话心知肚明。虽然蒙古方面这才带队的是科尔沁大汗巴达礼,但军队是驻蒙大臣掌握的蒙古联军,不属于科尔沁,巴达礼命人来见海兰珠,怕是想让科尔沁参与,捞取军功与好处。
朱栩瞥了她一眼,笑着道李家,戚家那边,你就直接拒绝了?
李解语身后,也就这两家了。但这两家,一个是归正之家,地位尴尬,向来不敢冒头。戚家早已没落,虽然努力奋起,但可堪大用的人才没有,进展乏力。
李解语抿了抿嘴,道:臣妾不懂这些,不敢答应。
朱栩笑着搂过她,道:嗯,你的分寸朕是知道的。你在李家,戚家那边故意不好过,这样,让戚家送一个小孩进来,陪几个小家伙读书吧。
李解语双眼一亮,拘礼道:臣妾谢皇上。
朱栩笑了笑,又道:早点休息吧,夏收就快了,明天陪皇后去行桑礼。
是。李解语开心的道。
孙传庭秉持朱栩的意志,对‘新政’进行横向的推进,打破了以往的平衡,一个个大动作接连祭出去,引起的动静一个比一个大,地方上的群魔乱舞,再次出现。
山东泰州府,有人一把火,烧了数百亩即将收割的农田,浓烟滚滚,弥漫天际,仿佛京城都能看到。
这件事,朝廷震怒,地方则将则人归咎于内阁,认为内阁太过急迫,逼迫地方‘丧尽天良,焚烧田野’。
有一日,泰山大雨滂沱,电闪雷鸣,将泰山一座石碑给劈碎,乱石滚滚,砸没了半个小村庄。
这是‘天谴’,还发生在泰山,自然引出了无数流言蜚语。
现在的流言不冲着朱栩了,反而集中火力奔向孙传庭。
一时间,谣言四起,乱世纷纷,京城更是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
泰山不同于其他地方,这里是封禅之地,在天子与上天的沟通之所在。
偏偏遭遇雷劈,稍有引诱,不知道多少童谣在街头巷尾传唱,令普通百姓都异常不安。
第1326章 提速
内阁,冷肃异常,风雨飘摇。
孙传庭看着在座的阁老,语气相当坚决,道:妖言惑众,居心叵测!假借鬼神之名,行攻击朝廷之实,各部门都在干什么!
朱栩继位以来,谣言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皇宫内外,大明上下,几乎谣言无处不在,对大明的攻击与伤害日渐加深。尤其是孙传庭上位以来,针对孙传庭在内的阁臣,六部阁老的攻击如排山倒海一般,给孙传庭的施政,大明的‘新政’带来了无穷的祸患。
这一次,孙传庭是真的怒了。
他不怕外面那些人,也不怕所谓的流言蜚语,但他泰山这个地方不一样,太过敏感,若是触动乾清宫的逆鳞,惹起不满,他这个首辅,可能真的要被人赶的狼狈下台!
我已经与赵尚书谈过,吏部决定设置一个控舆司,对这些流言蜚语进行管控,会迅速压下这件事!周应秋面色冷漠,语气相当平静的说道。
这件事,不止孙传庭担忧,内阁的众人同样愤怒。
靖王道:督政院已经派出四十巡城御史,很快就能找到编纂这些谣言的人,一定会狠狠的处置,杀一儆百!
孙传庭面露厉色,眼神尽皆是杀意,道:一个时辰,我只给你们一个时辰!如果一个时辰内,我还能听到谣言,我致仕,拉着你们其中三位,再拉着三个尚书!
这是相当可怕的威胁,在座的心神发冷,这说明孙传庭这次是真怒了。
一群阁老们相继出宫,继而朝廷的内阁,六部等诸多衙门,罕见的一齐动作,已经消失多年的缇骑在大明宽阔的大街上四处奔驰。
短短半个时辰,抓了地痞流氓无赖,街头混混,一些低级官吏,还牵扯一些前朝的朝野官员,京城大狱半个时辰多了四五百人!
大人,我是冤枉,那家铺子不是我砸的,放我出去吧
大人大人,我没有,杨家媳妇跟我们没关系,我只是只是路过啊,求大人开恩
大人,大人,那些谣言不是我写的,真的不是,我是在茶馆听说的,只是随口教给孩子玩的
大人,大人,不能因言获罪啊,下官什么都没说啊,真的没说过啊
大牢里,无数人在喊叫,慌乱,恐惧,拼命的冲着狱卒,恨不得冲出去。
大牢里一些老人,嘿嘿一笑,‘安慰’着。
别喊了,这里是天牢,要么你有通天手段,要么就等着奇迹,不然啊,砍头或者牢底坐穿
哎,这帮新人,等过了一阵就会老实了,他们是不知道这些狱卒的手段
等着吧,小时候每天尿几遍床,他们都会招的清清楚楚,哎,还是嫩啊
一群老犯人坐在草堆上,闲得无聊,对这些新人评头论足,颇有些指点江山的味道。
在他们中间的一个牢房,除了干净一点,没有其他任何一样,几个老狱倒是没有点评,各自倚着墙,叼着草,神情悠哉又冷漠。
在床边,有一个中年人,皮肤黝黑,还有几道伤疤,倚靠在那里,从来不说话,也不与其他人又任何互动。
因为这个人当初是灭门案的凶手,判的是斩监侯,一直在等死,所以,谁也不敢惹他,这间牢房,有着奇怪的安静。
中年人抬起头,看着被抓起来的人,暗自摇头,心里叹道:‘孙传庭比毕自严强多喽,日子不好过了啊’
朝廷的动作这么大,连带着地方也感觉大山压下,开始疯狂做事。
秦淮河上,一夜之间,数百家青楼歌坊被查封,抓捕了五百多人,整个南直隶,查封的书院,青楼,歌坊以及各种文会,书会,多达上千!
孙传庭的内阁权威日盛,地方上是如临大敌,哪里敢怠慢,一场轰轰烈烈的‘除谣’行动席卷整个大明,为此单单被抓捕的人,就高达近万人!
无数的奏本,弹劾,一些‘不仕联盟’的人更是顶风作案,一封一百多朝野宿儒大家的联名信,公开发表在南直隶最大的报纸苏报上。
各种大道理,如‘党锢之祸’,‘堵塞言路,直臣遗野’,‘朝廷酷劣,万民皆哀’等等,虽然没有直言,但言里语外,都是对朝廷这次动作的愤怒与不安。
庞大的压力,如海潮一般,汹涌澎湃,冲击向内阁。
傅昌宗的那些旧事,再次被翻出来。但没有骆养性在背后操纵,一切的事情反而显得不伦不类,相当零散,攻击力薄弱,周应秋反手就给处理了。
但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事情,孙传庭毫不留手,皆由此案,将朝廷一系列机构的实权充实,并进一步伸手入地方,督政院,大理寺迅速推进,反贪局各是大肆株连,五六品的官员一口气抓了一百多个,遍布朝廷与地方!
由此引起的不稳与反弹,如百河归海一般,涌入朝廷,涌入内阁,涌向孙传庭。
孙传庭这会儿正在乾清宫,他站在朱栩面前,道目前,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地方横亘交错的士绅势力,现在没动一点,地方就要抖三抖。虽然朝廷还没有足够的能力,精力,全面,集中的处理地方事务,但这样零碎的敲打,未尝不是一种准备。
朱栩正在下棋,盯着黑白棋子,随意的‘嗯’了声。
就好比前些日子他与这些阁老说的,大明要打破脑袋里的长城,水瓶,这些事情他早就做过铺垫,做足了准备,现在做,都算是水到渠成,没有什么阻力。
孙传庭恭恭敬敬的站着,道:锦衣卫那边向内阁通报,这次没有骆养性等人的参与,纯粹是反对‘新政’的那些人在反弹,臣已经妥善处置,不会搅扰到乾清宫。
朱栩这才笑着转过头,道:嗯,朕相信你的能力,这些事,无需特意跑过来汇报,安心做事。
孙传庭脸上依旧是敬崇之色,道:是。臣与帅府已经协调过,他们那边准备的差不多了,可能会提前征讨,臣命山东,天津,辽东三方做好后勤,不会拖累战事。
朱栩看着他,道这个先不提。你接下来,打算做什么?
孙传庭道巩固朝廷,理顺各机构,严肃权威,同时推进吏治整顿,由京内扩展到京外,当前朝廷的要务,还是吏治第一
朱栩点点头,赞同道:嗯,持之以恒,不要畏惧,退缩。今年的科举,你亲自主持,进士名额可以进一步扩大,万历之前的公卿之后,观察一下,看看有没有成才的,可以提拔出来。整顿吏治,培养新人,也很重要。
孙传庭能明白朱栩的用心良苦,抬手道:臣遵旨。
朱栩道裁撤各省总理大臣,你准备的怎么样了?
孙传庭稍稍思索,道:辽东那边规划为三省,辽东,上河,漠阳,外加那虚三省,我大明总共二十五省,若是有总理大臣也是鞭长莫及,现在也不需要总理大臣了。臣计划召回各总理大臣进京,议会那边也准备好,这个月,应当可以完成。
朱栩点点头,道:嗯,还有什么计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