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官笙
大军走的太快,需要休整,也要整合大军,等待后勤跟上来,避免孤军深入。
虽然明军暂时停下脚步,但由此带来的震动还是迅速传到了江户。
你说什么,关门要死失守了?
将军府,德川家光大惊失色的看着眼前的内藤正胜,满脸不可置信。
按照他们之前的估算,青山忠俊最起码还能支撑半个月,粮草一到会更久。
这才几天,六天?七天?怎会这么快?
内藤正胜跪在地上,头贴着地,一动不动。
藤田,松下跪坐着,脸上一样的惊色,太快了,明军这么快就攻破了关门要塞,还一连攻破六个藩国!
十多万大军,齐头并进,直奔江户,幕府的危机真正的来了!
德川家光迅速冷静下来,神色一阵变幻,道有什么办法能挡住明军吗?
内藤正胜抬起头,默然一阵,道:明军两路兵进,互为犄角,想要拦住,起码要有十万大军,并且,这一路以来无险可守,明军战力强横,又有犀利的火炮,怕是很难挡住
他没有说的,德川家光心里也清楚的是,为了这一战,幕府征召的军队已经三十多万,北方还有七万在抵挡虾夷岛可能的南下。
现在别说征集十万了,就是五万都很勉强,更何况,秋收还没有到,各藩国穷的叮当响,还要面对风起云涌的民变,钱粮也是一个大问题!
松下连忙接着,道:关门要塞一破,虾夷岛的明军必然南下,那可是六万大军,我们要面对两线作战,抽出更多的兵力与钱粮
德川家光脸色阴沉的可怕,看向藤田,道:有什么办法?
藤田抬头,看着德川家光,道:必须要让明军停下来,我们需要时间。
内藤正胜看了他一眼,没有多说。
幕府确实需要时间,需要时间布置对明军的抵御阵线,更需要时间筹集更多的粮草,武士。
但是,这种情况下,明军可能会停下来吗?
按照明军的速度,以及倭国腹内的复杂情况,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最多五天,明军就能杀到武藏国,也就是江户!
这还没有考虑虾夷岛的明军,若是虾夷岛明军也南下,那就是近二十万明军,现在的幕府,拿什么抵挡!
德川家光坐在那,目光幽幽,脸色变幻莫测。
内藤正胜同样在思索,想着倭国的情形,有什么办法能让明军停下来。
松下却想到了德川家光之前的说法,幕府要拿天皇和亲,这个提议,应该已经传到了明朝,只是酒井忠胜还没有反馈回来,明朝的态度到底如何。
他不敢提,拿天皇和亲,哪怕是一个傀儡,对幕府来说,也是耻辱!
他不提,德川家光也想到了,他看向内藤正胜,道:我们能不能直接与明朝的将领谈判?
内藤正胜一怔,认真想了想,道:他们的招讨使在对马岛,如果有足够的代价,应该可以诱使前线将领停下来,争取一些时间。
‘足够的代价’,什么样的代价能迫使前锋将领停下来,不得不传信回去,等待真正主事人的决定?
第1383章 风雨飘摇的幕府
内藤正胜自然知道之前德川家光的意图,在明朝还没有回复的时候,什么样的代价才‘足够’?
藤田,松下都垂着头,默默无声。
德川家光脸色相当难看,身前还有摔碎的杯子。
幕府灭亡就在眼前,他必须阻止明军的步伐,给他足够的时间,筹集军队与粮草。
他深吸一口气,看着藤田道你说吧。
藤田看着德川家光,嘴角狠狠抽了下,话如果从他嘴里说出来,他就必死无疑。
但他不说,死的会更快!
内藤正胜,松下都看着他,知道那个办法,面上不动,心里却有种兔死狐悲的冷意。
藤田挣扎了一阵,对着德川家光森然,充满杀意的眼神,低着头,道:第一,与明朝联络,可以答应他们,天皇立即上路,尽快抵达明朝。第二,出云,备中藩以南的兵力后撤五十里,以示议和之诚。第三公方向天皇请罪,幽居不出。
藤田三条说出,整个屋子安静的如同寒冬深夜,所以都能感觉的一股股寒意,从心里冲到头顶,浑身冰冷,如坠冰窟。
德川家光面色难看,却没有更难看,道:这样能阻止明军的步伐吗?
藤田低着头,犹豫了好半天,终于扛不住压力,一字一句的道请天皇册封绍仁亲王为征夷大将军。
征夷大将军,是德川家光的封号,也是继承自德川家康。‘幕府将军’,指的的就是征夷大将军。
而绍仁亲王,则是后水尾天皇的第四子,明正天皇的异母弟,今年不过五岁。
这句话就表明,德川家光退隐,接替他的不会是德川家的人,而是绍仁亲王!
这个绍仁亲王并不一般,宫内传言要明正天皇退位,传位给的,就是这个绍仁亲王!
照这样一来,明正天皇退位,那么这个绍仁亲王将会集天皇与幕府将军一身!
这种情况,在倭国简直不可想象!
也唯有如此,才能堵住明人的嘴,让他们犹豫,停下脚步来观察,给幕府争取时间。
尽管德川家光这种隐退是假的,做给明人看的,但毕竟整个倭国也看到了,事后成败如何,德川家光都不可能再回来,最多也就是做一个暗中的‘大院’,而不是明面上的大正院!
藤田面如死灰,他知道,他死定了,用不了多久。
这样的提议,谁说出口,谁就死,绝无生路!
德川家光听着,面色没有难看,反而和缓了几分,转头看向内藤正胜,道:你怎么看?
内藤正胜心里无比警惕,面色如常,故作斟酌的道:天皇去了明国,择机退位,问题不大。绍仁亲王毕竟在五岁,他入住将军府,还需将军教导,也无大碍。
松下看着内藤正胜,心里暗自佩服,难怪他能在生性多疑,多变的德川家光身前多年,但是这样的口才就不得了。
德川家光面色果然好了不少,但还是道:一定要是绍仁亲王吗?
藤田低着头,不敢说话。
内藤正胜知道德川家光不甘心,沉吟一声,道:这件事,还需与明朝交涉,不急着做决定。
德川家光脸色这才和缓,又道:军队,粮草还需要多久?
内藤正胜有些得心应手了,道:还需十天左右。
德川家光目光骤冷,道:我最多给你七天时间,七天,必须有十万大军,挡住明军的攻势!
从出云,备中两藩东撤五十里,就是让出了两个藩,以空间换时间,这已经是德川家光做出最大的让步,不能再让再等了。
内藤正胜默默点头,应了下来,忽然道:一些藩国不稳,公方还是有作些事情。
德川家光将各地大明的妻与子都扣押在江户,但在这个时候,已经不足够了。
德川家光眼神冷漠,道:这个我知道,你们去准备吧。
三个人赶紧跪坐,他们都知道,德川家光要进皇宫了。
德川家光第一见的是明正天皇兴子,说完就沉默的看着她。
兴子一样的沉默,一身和服,面上平静,不知道在想什么。
皇室的一切有赖于幕府,因此皇室相当穷困,皇室的亲王结不了婚出家为僧的比比皆是。做为天皇的兴子,也不可能嫁人,她已经做好了在皇宫枯守一辈子的打算。
但是这位舅舅给她带来的消息,她不知道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一时间无法反应。
德川家光似乎看出来了,站起来道:我去见你父亲。
兴子连忙起身,送德川家光出去,至始至终都没有表态。或者说,她的表态根本不重要,一切都由不得她。
德川家光皇宫的禅房见到了后水尾天皇,这位太上皇对德川家光有一千万个不满,背对着他,动一点的意思都没有。
德川家光对后水尾天皇自然也是非常不满,将他的计划说完,不等后水尾天皇反驳,直接道:我不管你打什么主意,我只告诉你,明人不是好易于的,微动计划,你答不答应都会继续。
倭国的天皇就是空架子,更别说后水尾天皇还是个太上皇,德川家光如果一意孤行,后水尾天皇确实做不了什么事情。
按理说,后水尾天皇会很愤怒,却出奇的平静,放下手里的佛珠,淡淡道:你走吧。
这句话,就等同于默认了。
德川家光心里松口气,没有多言,起身,转身,出了禅房。
等德川家光走了,一个中年武士走进来,跪坐着道:陛下。
后水尾天皇道如果幕府议和,明人能接受吗?
跪坐的人十分恭谨,道会,明国厌恶幕府的不听话,如果幕府听话了,他们就会撤兵。
后水尾天皇手里的佛珠转动,禅房安静的可怕。
不知道过了多久,后水尾天皇淡淡的声音响起:我希望你们守信。
跪坐的人一躬身,道:哈衣!
德川家光的动作十分迅速,争分夺秒,是夜消息就传到了备中藩,一个大名作为特使,见到了多尔衮。
多尔衮这一天行军太快,攻占的地方太多,降卒多达五万,他需要时间整肃,消化战果。
对于幕府的使者,他也想听听,同时等待后方杨嗣昌是否有新的命令。
第1385章 外样大名的背叛
侍卫队长是跟随杨嗣昌多年,南征北战,经验丰富的老军人,道:倭国是狭长的海岛,没有要塞,没有大城,兵力有分散,各自为政,在这个时候,以闪电战,是最容易一一攻破的,只要速度足够快,五天时间,应该能打进江户。
杨嗣昌摆了摆手,道:不要这么乐观,德川家光是三代幕府,根基不浅,不会这么容易打垮,何况,在北方他们还有七万大军速度要快,也要稳,只要不出大败,消灭倭国就在眼前了。
以前被关门海峡堵着,明朝上下都很焦急,但关门要塞破了,那一切就不用急,按部就班,足以灭掉倭国。
侍卫队长思忖一会儿,道德川幕府前前后后动用的军队超过三十万,那七万肯定也不会轻易动,这么一来,幕府那边应该没有多少余力,末将的建议,多尔衮的骑兵,轻装简从,不顾一切,直接打入江户!
杨嗣昌神色沉吟,道:那后勤怎么办?如果多尔衮一时半刻攻不下,可就陷入里面,等于自投罗网了。
侍卫队长道:倭国是岛国,只要约定好地点,海军就能投送物资。
杨嗣昌目光微微闪烁,猛的转身,道走,去参谋室!
侍卫队长连忙跟着,道大人,是否该给朝廷,皇上写信?德川幕府既然想用他们的天皇和亲,这么大的事情,还需要皇上,朝廷点头才能处置。
杨嗣昌脚步一顿,道:皇上还在景德镇?
侍卫队长道:朝廷那边的消息来看,皇上之前还带着诸位皇子去了承德,倒是没有去大的地方,走动的很随意。
杨嗣昌的仕途转折点,就是在崇祯初年的军改中,给朱栩点名任为江西总兵,一待就是好几年。
对于江西,杨嗣昌有很多回忆,本来心情很好,转瞬又道:朝廷那边弹劾我的奏本还有很多?
侍卫队长小心的看了他一眼,道:是,一些文官认为,大人无能,空耗钱粮,如果能用在民生上,功莫大焉
杨嗣昌再次抬起脚步,道:朝廷那边怎么说?
侍卫队长道:元帅在一次与退休老兵代表的插叙中,点名称赞了大人,这个还被整理发表在朝报上。
侍卫队长没有说‘朝廷’,朝廷的代表是孙传庭。他没有说,就意味着并不好。
杨嗣昌会意,道:孙首辅也是知兵之人,我在这里耗了这么久,他有些不满也正常。皇上那边呢?
侍卫队长神情严肃了几分,道:皇上一个月前在景德镇召见了卢大都督,有些传言,说皇上要用卢大都督替换大人。
杨嗣昌这回却笑了,心情也愉快起来,道:那就没事了,准备纸笔,我要给皇上写信,请罪。
侍卫队长有些莫名其妙,紧跟着道:大人,这是何意?
杨嗣昌心情好了,话也就多了,道:皇上的手段你不懂,要是对我不满,我早就回京了,哪里还要公开见卢大都督。
侍卫队长有些会意,突然道:大人,那孙首辅那边,要不要解释一下?
杨嗣昌顿时犹豫了,孙传庭日益强势,压的六部喘不过气,连带着他们这些带兵之人也不敢轻视。
杨嗣昌思忖片刻,道:我给元帅写,请他转圜一二。
侍卫队长没有再说,对他来说,朝廷很复杂。
杨嗣昌走向里面,看着他的表情能知晓他的想法,感慨一声,却没有多说什么。
如果回到当今登基之前,那才叫复杂。在那个时候,如果遇到他这种情况,早就被抓回去送入天牢,等着问罪了。
杨嗣昌一面给朱栩,孙承宗写信,一面研究新局势下的战略战术,不到天亮,一封封书信,被飞鸽带着传递向四面八方。
在杨嗣昌调兵遣将,制定新的计划的时候,在虾夷岛的科尔沁大汗,巴达礼迎接来一个特殊的人。
陆奥藩藩主,伊达政宗。
伊达政宗是在田中一郎的陪伴下,进入巴达礼大营的。
天色还未亮,一切懵懵懂懂,伊达政宗黑帽遮头,穿营过寨,来到巴达礼的大帐前。
所过之处,都是严禁的巡逻,一举一动,整齐划一,毫无紊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