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谢河畈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温泉浴




抄袭事件
    #12288;#12288;早期榕树下的论坛盛况,丝毫不逊色于猫扑之流。为什么最后衰败了呢不说天涯了,猫扑武汉几百人的编辑团队,保证了当时猫扑论坛超高的内容与质量。由此可知,以榕树下纯用户自产的内容,如何能对抗的过

    #12288;#12288;榕树下论坛的没落原因,以袁秋华的亲身经历,认为输在两点:体验与运营。榕树下论坛体验几年如一日,在天涯、猫扑,包括,疯狂成长的时候,榕树下不进则退,用户的流失也就再正常不过了。04年,长驻的社团有一个集体进军豆瓣的行为。当时的豆瓣,真是各种不成熟不好用啊,反观现在人家搞地有声有色,多少人争着要上呢。阅读就是付费,也有人愿意自掏腰包买单。

    #12288;#12288;在运营上,榕树下的论坛,几乎没有任何官方的运营,用户进入门槛很高,纯读者不行,要是写文者,还要求保质保量,最好拿过优秀人才奖,最起码是站内评出的秀才,举人,进士,状元。且登录后,很难找到论坛入口,她就找啊:我的个天神呀,你在哪猫着睡大觉呢手提着猪头,找不到庙门,她页面上找不到家门,就向已经登堂入室的网聊求救:天仙妹妹,姐找不到家门了哇,姐掉进黑洞哇,姐有家不能回了哇,快救姐!进去了,鼠标上下一通滚翻,她就又问啊:我贴呢我贴呢我上首页的贴呢

    #12288;#12288;虽然改版后有所改善,但为时已晚,谁甘愿像个痴呆似的天天找不到家门呢无论是猫扑还是天涯,都不是靠体验获胜,运营才是论坛成长的王道。榕树下早期的商业经营模式,是线上培养作者,线下做出版。但因为整个盈利不行,规模撑不起来,最后入不敷出,才卖给贝塔斯曼。贝塔斯曼作为一个图书行业商业盈利机构,吸取前车之鉴,接手以后就干脆干起了杀鸡取卵的勾当。2005年“榕树下”与北大方正结成战略联盟,推出了ceb电子书,直接就是让用户买文看。结果用户不买账,作者不高兴,两边都得罪了,都另找出路了,人脉断,氛围断,导致整个网站处于瘫痪状况。

    #12288;#12288;老贝既不尊重作者,也不尊重读者,就是太急功近利,说好听点是发展战略超前,不好听就是没做好市场调研。04年改版之后,官方机制改革成收费阅读,占去大部分版面,社团论坛被边缘化,无法吸引新生力量逐渐缩水,后期更是纷纷倒闭消失。袁秋华推测老贝只是看了70代写手们的出版记录,和当时驻站作者的粉丝团,就贸然以为电子阅读可以推行了。殊不知因为网站版块太多,搞连载的作者更主要是为自己的纸质书拉粉,而不是为网站推广起实质性作用。后来这些人转到新浪博客和豆瓣等,只带走粉却没有流失粉。死忠粉养成起着重大作用,体现版块繁杂的论坛凝聚力,加强灌水者的的”参与感”,至于作者获得”认同”与”关注”带来的成就感就更不用说了。05年主页上没了接地气的论坛,后来推学生社团,不过这明眼人一看就是划拉钱的手法。负责过社团编辑和评论的她,多多少少会了解到”榜”这东西是怎么打出来的。帖子全靠点击量和评论数,那时候”水军”这东西在文网上基本没有,实打实地靠粉。盲人摸黑走夜路,这么瞎扑腾,怎么能留得住作者读者

    #12288;#12288;袁秋华离开榕树下,是因为一件抄袭剽窃事件。她用小说的笔法,写了篇实验式的散文,字数有



揽月居
    #12288;#12288;袁秋华从库区港口石矶头坐船,行半小时到瑶山岛,上岛再步行半小时到回头岭。她站在晒谷坪,眼望老屋,先拱手作揖,再弯腰鞠躬,后振臂高呼:祖宗们,浪子回来了,您们还好么

    #12288;#12288;回头岭的“揽月居”,是袁氏家族的世居祖屋。五花山墙,青砖黑瓦,如意斗拱托起楼檐,全部屋柱以木石拼接,抬梁穿斗式结构,是座江南大宅院式的古典民居,总面积850平方米。由元末一世祖茂樵公七兄弟开山拓荒,筑窑烧砖瓦,采石夯地基,刨整树为柱为梁,伐巨木锯板盖楼,历几十载建成雏形,再经后代子孙不间断的拆旧换新,修葺扩建,始成今日规模。

    #12288;#12288;回头岭属山幕阜山北麓余脉,海拔657米。古时候三面环山,东面临云梦古泽,长江在十公里开外,可谓山旮旯,祖人亦捕鱼,亦伐木,亦农耕。明中期张居正修北岸荆州大堤,长江南溢,漫淹云梦大泽,浸渍形成富水河,瑶山成岛屿,南面仍有沙洲浅滩与陆地接壤,农林渔牧无碍,经商贩运通畅。1958年,经主席,总理批准,在此兴建大型水利水电综合试验坝,即“三峡试验坝”。随着水库的修起,及水坝的筑成,这里“高峡出平湖”,富水湖总面积增扩到268.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78平方公里。至此,形成八百里富水湖,群山环湖,湖中有岛,800多个岛屿镶嵌其间,错落有致,“湖似战盘藏百局,岛如棋子补千图”。湖面,或开阔,或狭小,狭似曲径通幽,阔成豁然开朗,游客可划小舟随碧波荡漾,也可乘飞艇直达桃源岛及竹岛,茶岛,桔子岛,鸟岛等众多岛屿。瑶山始成孤岛,总面积为55平方公里,东高西低,峰峦巍峨,峡谷曲折,岩岭蜿蜒,主峰龙角尖海拔1528.3米,上下全凭脚量,进出全靠摇船。

    #12288;#12288;祖屋坐北朝南,呈山字形,主体为七进五开间,七兄弟一家住一进,墙头上画着领袖像,下方写着口号,“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们是社会主义接班人”。两侧各二进三开间,西边前为私塾学堂,后为先生住房,院墙上残存“长江大队政治夜校”字体,其下是标语,“只有才能救中国”,“没有就没有新中国”。东边第一进为客房,机制茶砖厂,第二进为杂役房,榨油坊,油面作坊。三栋联宇,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气势雄伟,九间连房一字排开,气势雄伟。门前是等宽的方方正正大地坪,用竹编晒箕,同时能晒百担稻谷。从前用来晒红茶,晒山茶籽,油菜籽,晒面条等。地坪左边是池塘,右边是水井。

    #12288;#12288;每一进,都有一个四四方方大天井,用宽大厚重的青石板和长条石块砌成,内置石雕花坛,石鱼缸。天井上下方各有一条巷道,巷道两端对开四间套房,分上下两层,明间,次间,厢房的内墙,都是木板墙壁。青砖砌外墙,一尺高的石地袱,墙上开镂空格子扇窗,老人和男孩住楼下。房子构架抬梁,穿斗互用,楼上铺木板,立木柱,起木排墙,回廊是木雕栏杆,是年轻夫妻的卧室,再之上是开敞式阁楼,即女孩子闺房。

    #12288;#12288;房子依山而建,地势从低到高,故天井左右,中间,各有一排上下台阶。天井之上的大厅为正厅,中置木雕香火案几,案头陈列着分枝房头(七兄弟由大到小,分成七个房头,袁焕轩是二房头的后人,家在第二进,天井上方的右巷道)的祖宗牌位,一铜油灯始终亮着,长明不灭,跳跃的火苗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天井之下的大厅为堂屋,两边排放着黑漆空棺材。族人年满四十,便着手为自己准备后事,即预备寿材,寿衣,墓穴等。袁秋华回老家,便附加有任务,要为父母的寿材刷一遍桐油,要将父母的寿衣翻出来晒一次,要把父母未来的墓穴上的杂草,清理干净。

    #12288;#12288;江南雨多。上进与下进之间,留有一米隔离巷道,上铺石板,下是排水沟。下进厅门朝下开,门后有半米高的石门槛。上进厅门朝上开,门前也有石门槛。巷道门前还有石门槛。四道门槛,组成一个渠道,即使下暴雨,沟水猛涨,也只是漫溢在渠道之内,进不了厅堂。

    #12288;#12288;每进成阶梯递进,直到最高处的祖祠。大厅正中是神龛,状若牌坊,内供一世祖七个老祖宗的灵位,七盏长明灯,摆成北斗七星形。神龛前有一八仙供桌,桌中是铜香炉,左边放把宝剑,右边放支毛笔。厅两侧各有一排凳,宽半米,长十米,整棵原木一锯为二,安上四脚,可坐百余人,供族人议事排排坐,谈谈话。天井之下是偏厅,即是办丧葬之事的场所,停棺,大殓,祭拜,哭孝,出殡。天井左右各有一侧厅,殡葬奏乐之地。八根红漆圆立柱,环绕天井。高厅无楼,抬头可见平行横梁,三角形竖梁,人字架房脊,山坡形盖顶,飞檐,翘角,椽禽,瓦槽,脊兽。

    #12288;#12288;房子依山而建,高低落差接近十米。人站晒谷坪朝上望,只见层层叠叠的屋檐,排排迭起的瓦槽,参差错落的房脊。

    #12288;#12288;袁秋华一声高呼,惊飞一群麻雀。祖屋第一进第三间的大门开了,八叔公走出来:谁呀还没进家门,就大呼小叫!不文明,没礼貌,忒不讲究啦!

    &



隔空守望
    #12288;#12288;半年前,袁秋华已从电视新闻里得知,小李子从美国回了李氏集团,在广洲分公司任职,负责房地产开发。她想劝他说,我还在养伤,都没出去工作呢,你比我伤更重,为何焦急身体健康才有拼命的本钱啊!

    #12288;#12288;在一起的时候,俩人的qq互用,登录密码都知。分开就医时,袁秋华答应分手,“从此决别,绝不来往,我已当场死于车内”。她便弃用了原q号,也不再登录他的q号,也换了手机号,制造人间蒸发的假像。但他依然登录俩人的q号,且在她的q号上留言,传照,记事,像从前一样。

    #12288;#12288;你知道么,有个人时时刻刻,想念着你,惦记你,你敛眉含笑的眼睛,象星光闪闪,缀在我的心幕上,夜夜亮晶晶。

    #12288;#12288;分分合合,你有你的冷热交替,越苦,越保持沉默。来来去去,我有我的严寒酷暑,越痛,越不动声色。再美好也经不住悄无声息的遗忘,再悲伤也抵不过永无休止的时光。我只想说一句,别违心,别后悔,还有,去他妈的流言可畏!

    #12288;#12288;朱砂寂寂眉头浅,倩影盈盈目中幻。行单影只身漂泊,西风冷,水浩浩,侧身亦留趋附地,恍惚依偎仍撒娇,秋水剪瞳浅笑盈,东风恶,雨冥冥,不见伊人执手随,夜行但觉衣裳湿,独病无眠守相思,无信亦无声,又何妨。寒冬迎暖阳,春雨润碧草,蓝天白云又相逢,青山不改样,绿水长留向,一直陪你到终点。

    #12288;#12288;想你,念你,脑海里徘徊你的身影;思你,梦你,梦境中残留你的气息;忆你,恋你,心中充满你的点滴。喜欢你,早已不是秘密;爱你,一直在心底。

    #12288;#12288;袁秋华只是弃用,并没申请注销,毕竟记载着过往美好的片断,终究舍不得销毁。俩人行事风格不同,她弃用了,qq好友还是能够照常拜访,便打电话将异常通知。袁秋华便重新申请一个q号,并加入原q号好友的行列,去看热闹,甚至点评。她不知道他听过想到什么,但他一定不相信她已经死了,因为他一醒来,便在俩人的空间向她报平安,随后每日不间断的,签到,发自拍照,只为了不想她担心。

    #12288;#12288;和你在一起,是奉了爱的旨意,我要把心交给你,任由你去安排,准备接受失望,伤痛,和离别,无论甜蜜,或是苦涩,煎熬!

    #12288;#12288;云舞轻纱,月染微瑕,寂寞难梳乱若麻。回首初邂逅,无可状白衣胜雪,轻舞飞扬,桃夭无暇,表里俱澄澈,遥念你侬我侬,仙定妒,儒应羞,银河共影冠永世,言不尽赏月看山戏水,踏雪赏梅听蝉,读书作画吟诗,舞文操琴品茗,忘不了温柔文雅娴静,缠绵喜悦熬煎,炽热浓烈滋养。跟你在一起,我很开心,不思量,自难相忘。

    #12288;#12288;日里想着你,看到你,我怕触电;夜里念着你,看不到你,我需要充电;梦里绕着你,如果没有你,我想我会断电。

    #12288;#12288;在原q号上,袁秋华直始至终没有任何动静。



结婚照
    #12288;#12288;临近农历七月十五之期,后人需要预备中元祭祖之物,剪纸钱,折元宝,写包袱等。中元之期,鬼节至,鬼门开,祖魂回乡,后人将会在祠堂里供奉着列祖列宗灵牌的神龛前,上供品,放鞭炮,拈香祭拜,焚烧冥钱,以示孝敬,传达追思。

    #12288;#12288;小时候做祭物,全家齐动手。弟弟裁白纸翦铜钱,妹妹用正方形金色裱纸折元宝,父亲将黄火纸叠成包袱状,又包上白纸皮。母亲抓几撮薯粉撒铜饭勺内,添点水,放灶火上烤,边烤边搅,做成土浆糊,粘合包袱上的白纸皮边角。袁秋华在石砚台磨墨汁,拿毛笔醮墨,在包袱白纸皮正面提笔写字,右首是尊祖父袁公雪庵大人收用,中间是中元之期化财,左下首是愚孙焕轩具袱十大包。白纸皮反面写个大大的“封”字。祭物,祖上三代,考妣都要敬奉,现下三代,男丁人人都要献给,往往一箩筐,每每忙活一整天。

    #12288;#12288;眼下,全家人除了袁秋华在乡下老家,其他人都在县城。祖祠,祖坟在瑶山,父亲嘱咐她代劳,还吩咐她一定要在爷爷像前上香,奶奶坟头祭拜。奶奶坟头,袁秋华知道,但爷爷像她却不晓得在哪。她依照父亲的指示,站在木椅上,从楼角书橱的顶格,找到红木盒,拿出棉布袋,抽取被防潮油纸层层包裹的镜框。她将油纸包平放书桌,解开捆绑的麻绳,拆开油纸,捧起镜框。

    #12288;#12288;镜框内是张黑白老相片,男女合影照。男生身材高大,白衬衫,白手套,米色西装笔挺,黑皮鞋锃亮,金丝边眼镜,蓬松偏分头,发三七开,额发卷曲上扬,三五根散发斜垂,悬浮眉宇,侧发齐耳,扬溢着白面书生的气质,扮相却颇为西洋化,蚕眉大眼,双眼皮密长睫,目光深邃,鼻直口方,人中宽,下巴圆,笑逐颜开,双酒窝都有心花怒放,嘴角眉梢都是明媚阳光,又和善,又斯文,又有型,又有范,帅呀!在帅大叔脸上找不出一丝的瑕疵,嗯,不应该用帅来形容,她感觉到一种特别的气场,总之看着就舒服,就亲切,这种感觉她在别人身上没有看到过。女生小巧玲珑,穿着一身红底织锦满绣着金丝凤凰的旗袍,立领,斜襟,盘扣,左右两面开叉,金线红绒滚边,看做工实在了得。瓜子脸,肌肤白皙,五官精致,唇红齿白,眼黑睫毛长,圆月眼镜,发髻高盘,腰肢细软,红丝袜,红高跟鞋,她眉开眼笑,小鸟依人靠在他身旁,头与他肩持平,粉面含春,神情羞羞答答。相片底部,印注一行小字,袁世杰,李昌瑛新婚摄影留念,1934年,武昌袁公馆,膺楼大厅。

    #12288;#12288;此何等伉俪一个潇洒儒雅,丰神俊朗,一个温婉端庄,清丽洁雅,郎才女貌,男沉稳,女娴静,四只眼对四只眼,旗鼓相当。呵,这就是爷爷和奶奶啊!小时候,父亲只告诉她,“在你出生之前,爷爷奶奶已不在人世”,诸如名讳,长相,经历,事迹,一概闭口不说。每逢节日祭拜,父亲也是独去独回,偷偷摸摸像做贼。对于爷爷奶奶,袁秋华只道俩老同穴长眠九泉,未听其名,未见其人,不知音容相貌,做梦也没个具体身影,偶尔想像老人的言行容貌,无非是用乡村普通糟老头,枯老太做样板。直到海峡两岸建交,恢复民间通讯来往,她才从大人们的只言片语中,得知爷爷埋在台湾,奶奶葬在瑶山,夫妻隔着万水涛涛千山重重。稍长,她随父亲给奶奶扫墓,祭拜,叩头,长辈相聚,酒桌谈论,经常提起爷爷奶奶,道其文彩卓绝,事业丰伟,属民国风流人物,叹其书生意气抑郁寡欢,命里多磨难,惜其天各一方,埋骨异乡。年少懵懂时,她再想像他们,不是出于看书的浮想生发,就是源于看电视的触景发挥,年青是才子佳人,恩爱佳偶,中年是阔佬阔太,浪子怨妇,老年是独守孤灯,寒苦伶仃。

    #12288;#12288;对爷爷奶奶的相貌,袁秋华不识得,可武昌袁公馆,膺楼大厅,她却十分熟悉。作为知青子女回城的她,户口便迁入袁公馆,且在武昌生活与工作了五年,对爷爷奶奶的事也略知一二。但长在红旗下的后人小孙,对祖辈的前朝旧事,有着天然的隔膜,况且面也没见过,影也无从觅,除了血脉之缘,亲情无从谈起,怀念更无源头,与现实生活还毫无关联,漠不关心也是常理。

    #12288;#12288;看着爷爷卷曲上扬的额发,袁秋华抚摸自己的波浪头,这天生的“自然卷”发式,算是找到了断代遗传的基因密道。三叔与爷爷极像,尤其是五官,简直是倒模,父亲只传有寿星眉,虽然身材和爷爷无异,脸形眉目却像奶奶,清秀有余,刚毅不足。袁秋华端详相片,越看越感觉自己和奶奶相像,面部轮廊,五官排列,身瘦体弱,骨节小巧,肌肤滑嫩。怪不得叔公们一直唤我“小瑛”乡村有种说法,崽像娘,命好不用忙,女像爹,富贵自来牵。

    #12288;#12288;袁秋华感慨遗传的神奇,也激起她对俩老的好奇,当年拍结婚照时,绝对想不到会变成遗照啊!她打开谱柜,找到1998年续修的袁氏族谱。她坐在书桌前,摊开族谱,一页页慢慢翻,顺谱系枝节,沿着一世祖二房头的主干,一路查下去,在曾祖之下,父亲之上,看到二人的名字。袁秋华一拍额头,呵,果真是自己的爷爷奶奶。她又从族谱



长相知
    #12288;#12288;袁秋华在原q空间上看到了小李子写的“说说”。

    #12288;#12288;白露蒹葭,在水一方。

    #12288;#12288;花开满天霞,花谢落红飞,曲终人散,情还在否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12288;#1228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2288;#12288;起舞弄清影,对影成三人。

    #12288;#12288;滚滚长江东逝水,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2288;#12288;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2288;#12288;一年又一月,四百个孤寂的夜,暗流汹涌,激情澎湃,你懂我的痛吗

    #12288;#12288;夜中不能寐,想念你的体温,我的欢喜,想念你的笑容,我的欢语,想念你的低唱,我的吹笛,想念你的顾盼,我的絮叨,想念你的慵懒,我的安然,想念你焚香夜读书的背影,想念我端茶送饭的模样,想念你的一往情深,我的一往无前。
1...5051525354...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