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明录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浪得虚名
当年国军打日本也是厉害的很,可上百万的国军后来怎么突然就溃败了,甚至直接不抵抗就投降了呢……
没错,毛爷爷都是照搬老李的套路。
朱慈烺说了好多,丘致中似懂非懂:“那为什么换了常公公督军之后怎么就能接连打胜仗呢?”
“他也难啊,君不见他上位之后一手刀一手糖么,一边对从贼者杀无赦震慑人心,一边严整军纪发足粮饷收揽军心,论画饼他也是顶尖的……”
夜已深,皇城里灯火点点,端本宫内朱慈烺和丘致中秉烛夜谈,乾清宫里崇祯帝在批阅奏本,坤宁宫内坤兴公主在陪周皇后做女红,脸上露出许久难见的喜色。
几人欢喜几人愁,周遇吉几人府邸落成即将乔迁,自是欢喜,太子被禁足逼婚忧愁满面,却不知皇城外的一座府邸里有人正在借酒消愁,任由身边美人如何劝解依然一杯接一杯,忽而掷出手中酒杯:“阉狗再三诓我,实在可恨”。
身边美人闻言大惊失色,连连劝道:“隔墙有耳,老爷慎言”。
这位大发雷霆的老爷便是宁远总兵吴三桂,美人自然是陈圆圆了。
一年前吴三桂还是非常风光的,镇守关外孤城宁远,官至辽东提督,有兵有权有势,哪知也就是在一年前,吴三桂被常宇骗入关,画了个大饼让他心甘情愿率三千骑兵随着辗转千里南征北战,到如今却什么也没捞着,所谓的宁远总兵,手底下也就三千兵马,宁远城也被他舅舅祖大寿给占了,也因为祖大寿官复原职,为辽东总兵,左都督,以至于他的辽东提督也被撸了。
一年间辗转大半个大明,尽心尽力兢兢业业,可落了个什么?
常宇说好饭不怕等,好,那我再等等。
奉命从黄河回京本以为能落个什么赏,结果回京之后让他的兵马在昌平休整,人回家呆着便没了下文了。
又以为可能因为大太监没回京,叙功也需要时间,在家好生歇着总会有好消息上门的,可歇着歇着就觉得不对劲了,先是皇帝和朝臣干架,召周遇吉几个人入京架势,可自个就在眼皮底下愣是没召自己入宫,完全无视了!
而后,李岩等人的部下因防守黄河有功,各自赏封都下来了,却没有自己的事,这让他已是恼火不已,从南下打白旺到西进黄河架势,这一年多没功劳也有苦劳啊,连句问候都没有,这算什么!
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点燃吴三桂的怒火的导火索还是马科的离京。
就在前阵子,身在昌平的马科突然接到调令,令其率部急赴宁远!
没说理由,也没说去干吗,更无人知晓宁远发生了什么事情,就是让马科立即开拔,粮草沿途供给。
宁远出事了或者说宁远那边很快有大事发生,否则以祖大寿和关宁铁骑的实力还需要马科去驰援?敏锐的吴三桂立刻就扑捉到了关键点。
可宁远可是我的根据地啊,祖大寿是我舅舅啊,有事不让我去,让马科去?
这么好的镀金刷功绩的机会都不给我,还口口声声说耐我……
搁谁谁不气,谁不恨!
扶明录 第2022章 想通了
愤慨不平的吴三桂实在压不住火便走了关系欲要讨个说法,不过朝里那人对他说,正值多事之秋,短时间内朝堂上连起两场大火,如今火势刚灭,莫要再刺激皇帝惹的龙颜大怒谁都落不得好,待中秋之后伺机再议。
抑郁至极的他每日便在府上借酒消愁,好在身边有美人相伴鼓掌之余还能听听小曲解解闷,可即便如此依然免不了酒后失态口出狂言。
“老爷稍安勿躁,奴观那常公公非奸邪之辈,或许另有打算”陈圆圆耐着性子安抚吴三桂,她见过常宇三两次对其印象非常好,故而有次一说。
“妇人之见”吴三桂冷哼一声,他虽有正室但独宠陈圆圆,平日无论公务还是私事都与其倾诉商议听取她的意见,而陈圆圆每次的回答也也正中他心思,只是今儿听了这一句却让他十分不满。
“满朝文武皆知那太监工于心计,若非大奸大恶之辈岂能连克家贼抵挡外敌,又如何能将朝臣玩弄鼓掌之间,你当打仗和玩弄权术都是光名正大正面硬碰的么,哪个不是阴险狡诈,他若不是奸邪,这天下就没奸邪之辈了”吴三桂一脸怒气。
陈圆圆澹澹一笑,走近吴三桂将其按在座椅上:“罢了,便算他是奸邪之人,但却也未见行奸邪之事啊,毕竟他对朝廷对百姓有功……”
“那他对我呢……”吴三桂火气又上来了,正欲发脾气,这时一个老者走了进来,吴三桂和陈圆圆赶紧躬身道:“父亲”。
这老者自然便是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了,想当年也是牛逼哄哄的人,官至辽东总兵,后在崇祯四年大凌河之战,吴襄在支援的途中逃走导致全军覆没被判下狱,前两年因为吴三桂战功赫赫,又驻防关外孤城宁远,便被“刑满释放”回家休养,平日极尽低调。
历史上,崇祯十七年,李自成东征破太原之后又破大同,真定之后,崇祯帝手头无人可用便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北京城破被李自成活捉,后来和吴三桂谈判破裂后杀了吴襄,最终导致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所谓一怒为红颜那是民间戏言,实则是因为李自成杀了吴三桂一家老小三十八口,亦有说一百多口。
当然现在的吴襄还活的好好的,李自成东征失败了他自然也没被复用,赋闲在家种花养鸟,不过虽无官职在身,但人脉还在,与当朝次辅吴生关系密切。
“吾儿可曾想过,他又为何这般针对你?”吴襄表情澹澹落座,陈圆圆赶紧奉茶,吴三桂束手而立低头不语,吴襄抚茶碗盯着吴三桂道:“周遇吉,黄得功,唐通,甚至高杰那厮皆受惠于东厂那太监,吾儿论功有宁远大捷不逊任何人,任劳任怨有功劳有苦劳可为何偏偏被冷落了呢?”。
“这便是孩儿想不通的地方也是最不服气的地方”吴三桂一脸的愤慨。
“真的一点儿都想不通么”吴襄哼了一声,吴三桂长呼口气咬了咬牙根道:“或许有去年勤王迟缓之因”。
崇祯十七年也就是去年刚过完年,李自成发兵东征号称百万雄狮一路畅通无阻渡黄河杀来,崇祯帝大惊连忙召诸将入京勤王,哪知各路军阀有人装病,有人路远不及,各有各的借口,只有就近的唐通颠颠的来了,而在关外的吴三桂,虽然朝廷连发数道圣旨催促,其还是磨磨唧唧光打雷不下雨,而且理由也很充足,弃城入关不是说走就走那么简单的事,除了兵马粮草还有城中数万百姓及资产,哪能是一天两天就能收拾打包走的。
可是再充足的理由也不是理由,毕竟当时若不是常宇横空出世去太原联手周遇吉死死拦住李自成的脚步,等吴三桂入关赶到时黄花菜都凉了。
而就因为这件事朝廷对吴三桂极度不满,起了疑心也起了戒心,事后自然也要算账的,以至于宁远大捷那么大的功劳,最终都没啥像样的封赏,大家伙心里都明白这是以功抵罪了,从此后再也没好处落他头上,只让驴拉磨不让驴吃料。
朝廷做事么,弱的时候我可以忍你,腰杆直了时那就睚眦必报。
吴襄叹口气:“你既知原由又何来这般大的怨言,当时朝廷下旨勤王的几路人马,只到了一个唐通,黄得功在路上,而此时这俩人都封了爵成了柱国,借口不来的刘泽清此时坟头草都一人多高了,还有那花马刘虽还活着却小心翼翼寝食不安,这一年多出钱出粮表忠心,比之他二人下场,你现在还觉得一肚子怨气么”。
吴三桂低着头不说话,吴襄知道他心中还有不服,便又道:“而且汝以为除了勤王是由外就没别的了么?”
吴三桂一怔:“还请父亲解惑”。
“年少成名,锋芒太露,傲气太重”吴襄看着眼前这个一直引以为豪的儿子,满脸欣慰:“吴家以汝为傲,然却宜遭外人妒也,忌也”。
不得不说,历史上吴三桂确实优秀,年少成名有勇有谋,三十刚出头已是大明最有影响力的将领之一,驻防大明北大门一举一动都是事关国运。
而事实上,大明朝的国运确实系他一身,很多人都在想若其当初不放清军入关,大明朝会不会灭亡?
历史没有假设,而且当时的局势实在太复杂了,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换作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那个时候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已占领了京城,皇帝自杀了太子为人质,他以己之力根本打不过李自成,何况那会儿多尔衮已率大军在关外虎视眈眈准备捡便宜,而吴三桂同样也打不过多尔衮,毕竟那个情形下战力已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是军心,可那会儿京城破了,皇帝死了内有狼外有虎被夹在中间,哪个军心能稳如磐石呢?哪个不瑟瑟发抖哪里还有斗志啊和谁打能打赢,何况对方兵力都远胜自己。
所以这会儿吴三桂的兵马和谁打气势都弱一大截。
在和李自成谈判失败后他只能去找多尔衮借兵先杀家贼保住大明再说,便许以割让关外土地,但多尔衮岂能放过这百年一遇的好时机,狮子大开口觊觎关内千里土地还要吴三桂投降为他所用,吴三桂为了灭李自成只要忍辱负重违心应了,只是后来局势发展已超乎他的意料,更不是他能左右的了从而落下了千古骂名。
但数十年后他还是反了,因为他从来就没真正的想要投降满清!
当然这都是真实历史上的轨迹,现在的吴三桂没降清只是被架空了。
“父亲说的外人是……”吴三桂一怔,眉头皱了起来:“那太监?”随即又道:“那太监为人虽阴险却也坦荡,并非心胸狭窄善妒之人,且若说年少成名锋芒太露,当世谁人比的上他”。
吴襄长叹一声:“他锋芒虽盛,但更擅藏锋,吾儿不见满朝文武谁人能抓的着他把柄,谁又见他曾和朝臣当面撕扯过”随后又意味深长的说了句:“吾儿既说他不是善妒之人,难道还不想不到会是谁?”
吴三桂顿时一震,犹如五雷轰顶,半响不语。
吴襄见状起身拍了拍他肩膀:“有汝舅舅的前车之鉴,那人岂能不防,何况本就是多疑之人”。
“若是如此,咱吴家岂非再无出头之日!”吴三桂一脸颓败和不甘:“且更加确定那太监戏耍与我!”
吴襄澹澹一笑:“那倒也未必”看着吴三桂有些愕然又道:“如今朝廷上下皆言那太监专权独断,吾儿以为呢!”
“孩儿深以为然!”吴三桂脱口而出:“事关朝政无论是民生还是军事,那太监均染指,虽不出面但幕后总有他身影,特别是在军事上,几乎把兵部和五军都督府架空了,甚至连内阁都给凉在一边去了……”
吴襄打断他:“且不论是对错,这太监在军事上确实有他人难及的才能,然而这些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他能左右局势”。
吴三桂秒懂,左右局势就是能左右某些人,或者某个人!
看吴三桂神色吴襄就知道他懂了:“且不论那黄得功和高杰那几个谁身上干净了,便以你舅舅两次降清,那都是板上钉钉的抄家灭族大罪,可如今呢,官复原职镇守国门!你道那人不想杀你舅舅,你道他不想杀王体中?”
吴三桂的眼神有光了,吴襄接着说道:“咱父子虽都有过错,然则比之他们那些已算身家清白了,他没理由刻意打压,论底蕴关外有你舅舅有关宁铁骑,论才能吾儿不逊任何人,他们都能受重用,吾儿何愁他日不能出人头地”
话已经说的十分明白了,朝廷连两次降清的祖大寿都能复用重用,连投降的大贼寇王体中都能封爵,所以不会因为吴三桂勤王磨叽些就给打入冷宫,毕竟他又没降清也没自立山头,而且即便他们心头有这想法,但现实却不得妥协,因为如今局面是无人可用,何况吴三桂本就是个罕见的将才。
更重要的是,用那些人,不用那些人都在大太监常宇的左右之下。
可既然如此那常宇为何一直画大饼呢?
除了敲打惩戒吴三桂之前的错误外,那就是锋芒太盛太傲气,常宇要杀杀他的锐气,磨磨他的棱角!
有点耐心,不急!吴襄拍了拍吴三桂的箭头,澹澹一笑转身离去。
扶明录 第2023章 回京
夜近子时,京城正南四十里外,常宇勒住马翻身跃下,一声呼喝都下来尿尿了,随侍们嘻哈着下马纷纷到路边浇树。
李慕仙便放水便抬头望着夜空,滴咕一句:“马都跑不动了,如此缓行到京城都要凌晨了”。
“倒也不急着今晚入城,歇足劲了再走”常宇随即众人就地扎营休整,有人喂马饮水有人躺在地上就睡,这几日一路疾奔确实累了。
常宇做了几个伸展活动一下筋骨,一阵夜风吹来竟有凉意忍不住抱了抱肩膀,这时才反应过来,这里已是北地,比之后世立秋之后天气就变的凉爽起来,特别是北方有些山区开始下雪了,犹记得即便在后世过了中秋张家口一带偶然都会下雪,更不要说这个小冰河时代了。
“天有些凉了,厂公回车上歇会吧”李慕仙走过来轻声说道,常宇抖抖肩:“这点凉意咱家受的了”抬头看看夜空:“不知为何,虽疲又困却睡不着”。
“莫不是近乡情怯”李慕仙打趣道。
常宇嘿嘿一笑:“倒也有可能,确实出京许久了心里有那么点味道”。
李慕仙也笑了:“以贫道所见,厂公怯的不是近乡,而是怯的今晚不能睡觉吧”。
常宇哈哈大笑:“还是瞒不过道长”。
看似开玩笑,实则说的也是事实,区区四十里即便不策马奔腾,一个多时辰也差不多到了,可常宇为何扎营不前了呢,是因为进不了城么,当然不是,京城四九门甚至连皇宫无论何时他都可以自由进出。
而他之所以不愿意连夜进城是因为他知道一旦进城不多多晚就必须立刻入宫面圣,然后不到天亮是别想睡觉了,宫里那主,精力可是超乎常人的,若在平日倒也罢了,这几日他车马劳顿确实累了。
天刚蒙蒙亮,永定门里外已被百姓堵的水泄不通,只待城门大开,正南官道上一支骑兵缓缓逼近引其百姓注意纷纷张望,议论不绝。
只不过那支骑兵并未靠近,在护城河外止步停留,显然是不想和百姓抢门,这举动让百姓十分好感,要知道往日兵马进城百姓都是要回避的,甚至稍慢些都要挨鞭子的。
城头上有东厂番子看到,随即飞报衙门。
城门大开百姓鱼贯进出,随后常宇一行入城,很快便被百姓认出是东厂卫的兵马,纷纷猜测大太监会不会在其中呢。
自然是在的,马车里常宇探头张望,熟悉的街道,久违的京城烟火气息,遥望那巍峨的正阳门,心里头竟有些迫不及待感。
外七内九皇城四,除了皇城之外,作为内城正中第一门的正阳门规格是高于其他城门的,有箭楼,城楼,瓮城,素有四门三桥五牌楼之称,一门之隔两世界,门里头不远则是大明门区域那儿遍布朝廷衙门,门外则是花花世界,京城最繁华的区域之一。
未及正阳门时,春祥已快马来迎,和屠元几人点头打了个招呼便直奔车旁直呼大哥:“您可回来了”。
常宇邀其上车,对春祥看了又看:“好家伙,黑了许多但也壮士了许多”。
春祥咧着嘴:“这段日子到处奔波,但功夫不敢撂下,一日三练从不间断”。
“嘿,这般勤奋岂不很快就成了大高手,回头咱哥俩切磋切磋,看你长进如何”常宇说着在春祥胳膊上抓了几下,肌肉果真比之前结实了许多。
春祥直摇头:”俺练功夫不过强身健体罢了,揍个普通人或许还行,比之大哥这皇城第一的高手,那是远远不及的,俺就不自取其辱了”。
“好小子,学会油嘴滑舌了”常宇给了春祥一拳,两人在车厢里打闹起来,不知觉马车进来正阳门,春祥问:”大哥是先入宫还是先回衙门?”
常宇朝车外看了一眼大明门:“先回衙门吧,估摸着皇爷这会还没退朝”。
春祥嘿了一声:“皇爷昨儿可是侯了您一晚上啊,早朝前便遣人到衙门问您回来了没,您现在若是进宫,皇爷立马就退朝”。
常宇笑了笑:“不急,总得先回衙门洗漱沐浴一番,我这身上都臭气熏天了”春祥闻言皱眉:“可不是,先前没在意,当真是臭不可闻,俺都要吐了……”
去往衙门路上,说笑之余春祥也不忘正事,汇报了不少情报信息,特别是他最近引以为傲的事:“高起潜捉到了”。
常宇闻之果真大喜,得知高起潜的落脚地,嘴角露出一丝冷笑,狡猾的很,那地方可进可出,若闯贼破京或朝廷搜捕的紧他则可出关外逃甚至降清,若关外有事他又则可潜伏往南逃窜。
“且还查出他与山海关总兵高第暗中有联系,要不要……”春祥小声问道,常宇摇摇头:“岂止是高第,那老狐狸根深蒂固底蕴深着呢”说着一脸冷笑:“都先在账本上给他们记着,将来总有用的上的时候”。
春祥点点头,朝窗外看了一眼又低声问道:“大哥打算如何处置?”常宇眼睛眯了起来:“皇爷可知晓了?”春祥摇头。
常宇沉默了。
半响,做了个斩杀的手势,春祥点点头又问:“不报皇爷么?”
常宇轻轻摇了摇头,看向窗外神色凝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常宇出道之前,高起潜就是常宇,皇帝极其宠信的战神!
不光让他外出监军还让他服侍太子。
后虽现形了,但皇帝也是仅仅责备而已,事后依然令其出关监军,由此可见,对他虽失望生气但依然还是宠信的,至少舍不得杀,甚至连下狱都舍不得。
杀良冒功等等各种罪过加一起都没收拾他,会因为他临阵逃脱就杀掉他么?
未必。
但只要他不死,依靠他的底蕴就还有机会翻身,虽无可能再复往日威风,但不排除有可能对常宇有威胁。
没错,以崇祯帝的尿性以及帝王的驭下之术,高起潜只要不死既有可能被皇帝用来掣肘自己,比如安插在东厂衙门里,如高时明那样当个眼线啥的。
常宇当然不畏惧,但也说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直接给弄死不就得了。
但如何弄死可是技术活,而且还得周全,毕竟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若被皇帝知晓明明拿住了不打招呼就给杀了…………常宇你想干啥!
常宇喵了春祥一眼然后附耳说了。
春祥点头笑了:“那得赶紧安排了,估摸今明就入京了,对了,王之心昨儿也回京了”。
王之心,常宇一怔,随即哦了一声:“谈妥了?”
春祥点了点头:“谈妥了,过程也很愉快”。
常宇笑了笑:“过程愉快与否不重要,要看收获”。
春祥伸出两个指头:“现银,铺子,房契,地契等杂七杂八差不多有这个数”。
草,常宇忍不住朝车外啐了一口:“一个比一个会叫穷,却都他妈的一个比一个肥的流油”。
无怪乎常宇又要骂人,毕竟崇祯帝低声下气募捐的时候,王之心这个东厂之主才抠搜拿了一万。
“这些银子,宫里头那边要不要送去些……”春祥问道,常宇摇摇头:“咱们衙门自个裤腰带都够紧绷的了”。
春祥哦了一声:“确实,锦衣卫那边又叫娘了”。
崇祯皇帝手里两把刀,东厂和锦衣卫。
东厂权势虽在锦衣卫之上,但人手短缺,除了领导层大部分是太监,手下干活的几乎全是从锦衣卫抽调过来,跑腿的,打杂的,潜伏搜集情报的,杀人放火的……可以说执行这些脏活累活的全是锦衣卫的人。
毕竟,大明锦衣卫已有数百年之久的底蕴,遍布各个角落,拿来就可以用。
可是干活也不能只靠信仰,只给画饼,锦衣卫的人也需要吃喝养家。
先前朝廷国库空虚,欠的可不仅仅是边军粮饷,锦衣卫也同样吃了上顿没下顿,人穷则思变,上下都是歪风,只想着搂钱而无不正业。
当然了,那会儿东厂也是这般。
直到常宇上位后,整顿东厂的时候也捎带上锦衣卫,狠抓纪律的同时也得让锦衣卫吃饱肚子才能干活,朝廷给的那点俸禄很显然调动不了他们的积极性。
那就上干货。
银子开路一往直前。
如今锦衣卫最爱接东厂的活了,阔气!
很多锦衣卫的人都是拿双份薪水的,一份是本衙门的一份是东厂的。
而且现在锦衣卫的待遇比之前好上许多,首先崇祯帝听从常宇的建议对锦衣卫俸禄满额发放不短缺,其次锦衣卫的老大吴孟明跟着常宇发财也给衙门弄了不少灰色收入,大头落在他自个手里,小头给衙门小金库,手头充足对手下人也自然大方,何况东厂衙门还一直贴补着呢。
如今在锦衣卫里当差的那真的是肥差,虽比往日辛苦了许多,却心甘情愿乐此不疲。
所以说,口号和信仰永远不及实惠。
而常宇对两个衙门如此舍得砸钱,自也是有道理的,古今中外,情报都是重中之重,当然这些钱砸的也非常值得,他人虽在京城,却能知晓西安城里头李闯今天吃了啥,四川张献忠今天拉了几泡屎,甚至连多尔衮撸了几发都知道。
夸张是夸张了点,但也大差不差。
只要钱到位,没有办不成的事!
亘古不的道理。
扶明录 第2024章 自在
常宇没有直接回府,径直去了衙门,屠元和姬际率部去往附近军营,连吴中也回家去了,亲侍仅余李慕仙和好奇宝宝多吉:“先去衙门洗漱一番,回头贫道再带你逛逛京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