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录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浪得虚名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常宇突然想起一件事,当年查阅太子朱慈烺的资料时候,正史中说其陷李自成手后便下落不明再无记载,但一些野史比如计六奇的《明季北略》王永章《甲申日记》还有《同州府续志》都提过一件事,那就是在山海关大战前,李自成和吴三桂是有过谈判的,吴三桂要求交出已被李自成封为宋王的朱慈烺,然后奉太子为“大明朝义兴皇帝”,当时李自成都同意了,但满清多尔衮不同意,然后谈判破裂才开打的,而开打之前,吴三桂将太子交给了高起潜,也有说偷偷送去了皇姑寺。
个人认为送了别处的可能最大,因为若是交给高起潜,后期高起潜投奔南明了,怎么不把太子交出来,难不成半路给杀了……
这些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高起潜出现在这段记录里!
本已失踪的高起潜,吴三桂是怎么找到他的呢?
高起潜出关监军,监的就是宁远,即吴三桂部。
高起潜半路就逃走失踪了,也就是在山海关那一带失踪的。
这中间是不是有许多关联呢?
于是常宇大胆猜测,高起潜要么隐居在关外某处乡野,要么大隐隐于市,不在山海关城就在宁远城,甚至在某些人的庇护之下,或者和某些人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确定范围后,东厂联手锦衣卫明的暗的开始调查搜捕,功夫不负有心经历数月之久终于将其锁定,不在山海关外也不在宁远城内,而是在山海关内的一个镇子里过着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且其和军方一些人还保持秘密联系。
抓到一条大鱼,春祥自是激动不已,此事常宇尚且不知,皇帝也不知道,这是他准备的一个大惊喜,如不出意外明后天高起潜便会押解至京,恰这时得知常宇也要回京了,简直就是双喜临门啊。
抿了口茶,春祥一脸舒坦,好有成就感啊!
就在这时,一个番子在门口施礼,“禀大掌班,王之心求见”。
王之心?春祥一怔,随即嘴角勾起一丝笑意“请他进来”。
…………………………………………………………………………………………





扶明录 第2019章 一个都不能少
众所周知,东厂衙门大头目即厂公也叫厂督,一般由司礼监的二把手或者三把手担当,不过常宇除外,他在司礼监不掌印也不秉笔。
东厂除了厂公之外还有两个实权职位,掌刑千户和理刑百户,号称东厂三把交椅,只不过这个职位通常都是由锦衣卫的千户和百户来担任,也叫贴刑官。
而且是在东厂里有很多职位都是抽调锦衣卫的人手来担任,比如三把交椅之下还有行政高管,掌班,领班,司房,分为子丑寅卯十二颗,其下还有行动队即负责侦缉工作的役长和番役,也就是俗称的档头和番子,这些人都是抽调锦衣卫的人手来担任。
常宇上位以后大刀阔斧改革,不过掌刑和理刑依然是抽调锦衣卫的人来担任,锦衣卫千户李若圭和王国兴被他挖了过来,也是有感这两人在崇祯帝自缢后以身殉国,忠诚无二。
作为常宇的好兄弟,春祥的地位自不用说,一人之下,但职位就有些尴尬了,刚入东厂的时候毕竟是个毛头孩子无资历无经验也没啥能力上来就给挂高处容易摔的惨,而且影响极其不好。
所以一开始并没有实职,后来随着经验越发丰富能力越来越突出,常宇本来打算再多弄个理刑官,可最终思量再三,让其做了东厂的掌班,三把交椅之下的实权第一人。
实则是衙门里实权第二人,因为李若圭和王国兴从一开始就外派出京,常宇不在的时候衙门里以春祥最大,人称大掌班。
为什么叫他大掌班呢,因为衙门里还有一个掌班。
可东厂历来只有一个掌班,怎么会多一个呢。
那就要从这个王之心说起了。
同为档头礼不可少,春祥起身到门口相迎,刚站定便见一个中年太监快步走来,老远就躬着身子:“春公公好啊”。
“托王公公福,王公公快请进”,春祥拱手将王之心请进房内又让旁边番子沏茶,两人落座相互微笑看似不经意的打量着对方。
这其实只是他们第二次见面,第一次正儿八经的坐着喝茶。
春祥是东厂衙门的实权第二人为什么会对一个和自己平级的太监这么客气呢,只因这王之心来头很大,曾经的级别也比自己高的多了,是和常宇平起平坐的存在。
历史上,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帝自杀前将太子三兄弟托付太监王之心,王之俊和栗宗周三个太监,让他们将太子三兄弟带去成国公朱纯臣家去……从此可见崇祯帝对其也是相当信任的,而且在大明的最后那段时间,此人领东厂!
也就是说,他曾有一段时间,虽无东厂督公之名,却有东厂督公之实!
会有人疑惑,这东厂督公咋啥人都能做,公共厕所么……
说实话在最后那短时间,所有的一切一切都乱了套了,有人一直诟病,常宇上位前去往太原监军一路冒充东厂的太监,崇祯竟真的默认了还转头提拔他为东厂督公,觉得太不可思议了,简直闹着玩似的。
但是结合历史来看,却又发现虽不可思议,却又有那么的合情合理了。
别说一个太监衙门的厂督了,你看看那段时期,破罐子破摔的死马当活马医的崇祯帝干了多少不可思议的事,咱也不说他在最后一个月一口气封了黄得功,吴三桂,唐总,左良玉四个伯爵,就只说最后一年,他换了多少个首辅吧。
周延儒第二次下台之后,陈演,蒋德璟黄景眆吴珄魏德藻李建泰方岳贡范景文,丘瑜……没错,前文说的那个礼部左侍郎丘瑜后来也做首辅了,短短一年九个相!一年九个!堪比一夜九次郎啊!而且据说其在位期间总共五十相……
这也算前无古人了吧。
所以现在诸君还觉得,他将常宇提拔东厂掌门人还显得不可思议么?
所以让王之心领东厂也是理所当然了。
而常宇上位后首先就是将王之心撸下去,夺权架空前任这是每一个新任扛把子的常规操作,何况常宇对王之心很有意见。
论说这王之心也没啥恶贯满盈的坏,但是非常贪,为了揽财滥造冤桉,这种人常宇向来痛恨,但是王之心作为崇祯信任的太监,自己刚上位根基不稳加上那时候崇祯帝还并未完全信任自己,所以不能立刻拿王之心开刀。
便让其做了掌班,然后外派干一些走走看看类似巡查组的活,实则架空。
至于账则等到秋后再算。
如今都中秋了,也该算账了。
也就说如今常宇的位置坐稳了,深得帝心地位无人可撼动,而在这段时间内也将王之心违法乱纪的证据以及把柄都查清楚了。
那么就直奔主题吧。
“王公公经年在外甚是辛苦,比之上一次见时貌似疲惫了许多”春详客气一句,王之心打了哈哈:“倒也没什么辛苦的,就是些舟车劳顿,不过确实不比在京城舒坦”说着话锋一转皱着眉头问道:“前日突然收到消息让咱家回京莫不是有什么要事?”
“确实有些事”春祥澹澹一笑:“至于是不是要事还需要王公公掂量一下”说着招了下手,立刻有番子取来一份卷宗,春祥接过递给王之心:“咱家不识字,王公公给看看”。
王之心听了就知道没啥好事,心下疑惑接过打开看了,瞬间脸色大变冷汗直流,蹭的站了起来,这……这……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人证物证确凿,王公公若若认为是诬告呢,咱们衙门就上刑过堂公事公办,若为实呢,王公公你看是咱们私下解决还是您先去皇爷跟前求个情呢”。
这……王之心脸色发青如丧考妣,缓缓瘫在椅子上,他怎么也想不到这次让他回京是为了办他,只因他觉得常宇会放过他,毕竟给撸下来了也架空了,而且看自己也是皇帝心腹的面子上,不可能在查办他了,只要以后不犯就行好了呗,可谁想到……
衙门的手段他是知道的,上刑过堂没人受的住,而且这些事确实不是栽赃嫁祸……去皇帝跟前求情?皇帝能绕他么?能绕他才怪,皇帝此时见钱眼发光,对于自己信任的人背叛更是下手不留情。
春祥看他六神无主的摸样也不着急,端着茶吹了吹慢慢的抿着。
许久,王之心总算反过些神来,长叹一声到:“督公大人那边怎么说”。
“厂公说王公公很富足”春祥澹澹一笑,他没说谎,常宇交代他的时候真的说了这句话。历史上崇祯帝募捐的时候,王之心叫穷捐了一万两,李自成破京拷掠时让他出三十万,他拿不出来被打死了。
三十万没有,十万二十万呢?
太监里头靠贪污受贿有钱的不少,王之心也不是常宇第一个下手的了。
而王之心听了这话也知道,被盯着就跑不掉了,又是一声长叹:“能保命么?”
“王公公尚算不上罪大恶极罪不至死,花银子保命这路走的通”。
“除此以外呢”王之心又问。
春祥笑了:“先前说了,这事只要不过堂不经皇爷,咱们处理的话能商量的余地很大,不光王公公能保了命,尚能保你侄子前途”。
王之心这才长呼一口气,他虽是太监但还有弟弟,弟弟有个儿子受其荫锦衣卫百户。他这事一旦公开处理,过堂或者通到崇祯帝跟前,或许保了命,但会连累亲人,大侄子的百户也决然被撸。
“认了,尽取吧”王之心叹口气,伸手端起茶杯却抖个不停,春祥起身按住他的手,那王公公因病告老还乡咯
王之心点点头,春祥这才松开手,王之心勉强端起茶杯饮了一口又听春祥问道:“王公公可识的王之俊”。
王之心点点头,挑眉说道:“司礼监做事,与吾相熟……”
“仅仅是相熟么?”春祥脸上挂笑:“同姓,名儿又仅一字之差,莫不是兄弟?”
王之心赶紧摇头:“只是名儿相近罢了,绝非亲戚”。
春祥点头哦了一声:“那栗宗周呢?”
“识的,亦为司礼监,和王之俊一般常年在宫里头服侍皇爷……怎么他二人……”王之心心下疑惑,这俩太监都是在宫里头服侍皇帝的,莫非……
“没事,就问问”春祥端起茶杯,王之心识趣起身:“那小的先回去收拾收拾吧”。
“慢走不送”,春祥点点头,看着句偻身子的王之心走到门口又叫住他:“王公公你自个说的尽取,就莫要麻烦手下兄弟了,到时候撕破了脸不好看,而真走到那一步,咱家可就真的尽取了”。
王之心听的懂,赶紧道:“决不私藏一”。
春祥的话已说开了,你取家产保命保家,你若私藏,那可真的家破人亡了,最不济你侄子的前途没了。
……………………………………………………………………………………………………………………………………………………………………………………………………………………………………………………




扶明录 第2020章 禁足
天黑了,送走王之心后春祥站在院子里抬头望着西边的皇城出神,一个番子端来饭菜轻声道:“大掌班,吃晚饭了”。
春祥瞄了一眼饭菜:“取壶酒来”。
番子赶紧应了,春祥平日倒也不怎么喝酒,但今儿实在高兴,决定整几口。
酒来了,宫里头的。
“叫几个兄弟在城头候着,厂公一到速来报咱家”春祥举杯一饮而尽,番子刚转身出去,便又有一番子匆匆走来:“大掌班,镇西伯送来了请帖”。
春祥一怔,随即笑道:“是了,明儿镇西伯乔迁大喜,嘿,大哥来的可真是时候啊”。
镇西伯便是周遇吉,年前才封的爵。
封爵赐第
不光是他,同时期封爵的唐通,黄得功,以及后来的王体中,都在京城赐了府邸,自古以来朝廷为了拿捏这些在外带兵的将领,其家卷必须留在京城,外出带兵驻防只能带小妾之类的,所以赐了就得住,父母老婆孩子都要留在京城的。
当然了,住之前要装修的,这装修可不是三两天就完事的,因为还要建军功牌坊的。
敲敲打打近一年,周遇吉的最先落成,便要赶在中秋前搬进来,呼朋唤友前来庆贺一番,可一般人谁会给的大太监下帖子,生怕走的近被人诟病或被皇帝疑心拉帮结派。
可是周遇吉这人刚啊!
老子不在乎,老子就是和大太监走的近!
便给东厂也发了个帖子,当然是发给常宇的,只是也知常宇不在京城,那春祥必须会来的。
这喜事都挤在一块了啊,春祥哈哈大笑,握住酒壶直接就灌了见底,面不改色夹了菜吃了几口看向门口那番子:“既是伯爵府又是柱国府,镇西伯这次定要大办特办,可知都请了哪些人?”
“小的这就去查”番子施礼转身而去,春祥表情满意。
这时又一个番子进来,春祥嘿嘿一笑:“又有啥喜事不成?”。
那番子脸色有些尴尬:“东宫着人递了消息,让大掌班明儿入宫……”
春祥听了顿时皱了眉头,随即举杯一饮而尽,然后叹了口气:“这事……”突的转而一乐:“便回告说明儿等着乐吧”。
东宫便是太子朱慈烺咯。
太子爷最近很不开心。
前段时间常宇在京城的那会可谓是朱慈烺最欢乐的时光,组建球队,出宫踢球打比赛玩的不亦乐乎,整个人都在发光。
然而快乐是时光总是短暂的,崇祯帝突然下令禁止他出宫了。
踢球可以,在西苑踢,比赛的话球队可以出宫,但他不行。
理由很充足,堂堂太子国之根本,怎可玩物丧志,每日在宫外嬉戏又成何体统……
也无怪乎崇祯帝下了禁足令,太子是皇位继位人未来的皇帝,历朝历代都是严加教育精心培养的,朱慈烺也不例外,八岁出阁讲读见群臣,崇祯帝钦定四个讲读侍班官,六个讲读官,较书官两个,侍书官两个,还命大太监李继周,高起潜伺候着……
在常宇出道前,崇祯帝对太子要求是十分严格的,比如有次宫中大庆,朱慈烺放了几天假,崇祯帝就对阁臣叹息:“东宫又荒疏四五日矣”由此可见平日朱慈烺的家庭作业是多么的繁重。
而且对负责东宫教育的官员和服侍人员也要求极高,就连日常服侍的太监宫女也有严格要求,曾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十月亲拟《钦定官属约八条》,分别是离间亲亲、交结有司、诳吓给诱、擅作威福、言动非礼、关防欠肃、内外宜别、出入当谨,并回顾自己的亲身经历说:“向朕在慈庆宫后面勖勤宫住,极知此辈情弊,专行离间。朕朝皇兄熹宗,并不交接一言。先帝朴实,被他蒙蔽。”然后为之泣下,不想让儿子重蹈覆辙。他又尽可能不让宫女服侍太子,只选了两个老嬷嬷来服侍太子。
在教育之外,更是精心培养太子帝王之术,会将朱慈烺带到朝会和召对的场合中,一起听政或受贺。在做出各种决策时,都会让朱慈烺观摩,在批阅奏章时,也往往让朱慈烺一起看,并言传身教道:“凡阅科道疏,须观其立意,或荐剡市恩,或救解任德,此立意处。若铺张题面,娓娓纸上者,借耳,无为所欺也。”[4][10]有时还会问朱慈烺对处理政务的意见,朱慈烺的回答总是令崇祯帝满意。[11]
是不是像极了后世那些望子成龙的普通父母一样。
而这种教育方式一直到常宇上位后才发生了改变,在经历险些亡国打击的崇祯性情大变,加之受到常宇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教育方式也一改往日封闭,甚至让太子跟随常宇出宫游历,更甚者经常出宫不务正业。
但这也招致了群臣特别是阁臣的一致反对,弹劾常宇之余他们最大的怒火就是奔太子教育的问题开火。
在这方面崇祯帝最终还是架不住火力了。
朝臣攻击常宇他可以擦屁股,是因为常宇总能很快用结果来打他们的脸,他有底气,但对于太子的这种新颖教育方式,他自个心里没底,几千年来有哪个太子是这般教育的,太过放纵了,谁知道将来是好是坏,如此这般,将来谁还愿意辅左他。
甚至连李岩等人也觉得大有不妥,于是崇祯帝便给太子下了禁足令,玩也玩了,疯也疯了,该稳下来了。可太子才十五六岁正是贪玩时期,这段时间直接就玩疯了,突然之间又把他关在宫里头,简直就要疯了。
而若只是禁足也罢了,让他窒息的是崇祯帝开始给他张罗婚事了。
历史上崇祯帝便是准备在其十五岁(虚岁)选婚,十六岁完婚的,只是因为亡国而罢了。
是不是觉得十五岁结婚也太早了吧。
在后世来说当然是太早了,然而在古时候,十五六结婚在民间普遍的很,女子是十三四嫁人的也比比皆是,而作为皇家,早早完婚早早生子更是重中之重,何况崇祯帝仅三个儿子而已,又何况朝廷风雨飘摇,没有给皇家延续血脉更重要的事了,不然将来他这一脉绝了,皇位就传到其他支脉了。
太原大战之后,崇祯帝就想要给太子选婚,常宇说战乱未平不宜,然后京城保卫战之后常宇还说战乱未平不宜,再然后又几次……
而如今,李自成和了,鞑子被打出关了,鼠疫和大饥荒都近尾声,加上想让太子收心,崇祯帝觉得是时候了……
这可把朱慈烺给逼疯了,以前他对成婚没有任何抵抗心理,可这年余他受常宇的影响,非常排斥早婚。
他现在太需要常宇的帮助,要知道前几次都是常宇帮他推辞掉的。
可常宇不在京城啊。
他只能找春祥想办法。
这可把春祥难为坏了,虽说我在东厂是第二把交椅,可他在皇帝面前根本无法和常宇相提并论啊,那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
在崇祯跟前他要是敢就太子婚事提出一个字的异议,都能被崇祯帝一个大耳刮子抽出去,太子婚事怎么轮到你一个太监来说三道四指指点点,那是不知死活。
他现在能做的最多也就帮太子传传话,偷偷带点东西或者人入宫,搁在以前他偶尔还能帮着太子或者坤兴公主偷偷出宫,但现在这个局势,太子想偷出宫,他也不敢带。
一旦被发现,若是常宇带的,崇祯帝最多训斥几句,若是他,后果不堪,即便看在常宇面子上他能死罪可免,但下场也很惨,甚至连累常宇。
可是闷在宫里的太子心如火燎,三天两头着人传话给他求救,这可把他给愁坏了。
………………………………
感谢打赏投票的书友,感谢。




扶明录 第2021章 欺负人
食不下咽
皇宫里的朱慈烺看着眼前的饭菜一点胃口都没有,内心烦躁甚至想将饭菜给打翻了,但他也知道一旦这举动传到崇祯帝耳朵里,少不得一顿训斥,若阁臣知晓也会各种说教。
“殿下,赶紧吃了吧,晚些还要读书的”。一个少年人走了进来看了桌上饭菜叹了口气,此人是东宫伴读丘致中,也是名门之后,是崇祯帝为太子钦点的玩伴。
朱慈烺不耐烦的瞪了他一眼:“要读你读去”。
丘致中慌了,四下看了一眼:“殿下可不能这般说,若传出去……”
“这宫里头就你我和两个老妈子,连玲珑都被赶走了,你若不说,还有谁说去……”朱慈烺怒道,丘致中赶紧拍着胸脯:“臣,决然不会说的”。
伴读就类似发小,丘致中是除了常宇之外,算是朱慈烺最亲近的朋友了,看他一脸真诚,朱慈烺哼了一声,便不再说话,只是眉色之间怒气不减。
丘致中知他今儿心气又不顺了,想了想便向前哄他:“殿下既然不想读,咱们今儿就不读,说故事可好?”
朱慈烺哼了一声,撇了撇嘴:“你满脑子都是四书五经能有什么故事好说的”。
“臣是没啥故事可说,但殿下有啊,殿下之前不是跟着常公公出宫游历了么,多说些给臣听听,也让臣开开眼界”。
朱慈烺眼神果真亮了,他总共两次出宫游历,一次跟着巡抚视察灾区民情,一次跟着常宇巡视九边,特别是跟着常宇的那次可谓刻骨铭心,回京之后回味无情,其中种种经历给崇祯帝说过给周皇后说过给两个弟弟说过,当然也给这个发小说过,而且不厌其烦的说了很多遍。
“和你说过无数次了,还有什么可说的”朱慈烺眼神光彩也仅仅一闪即没,丘致中见状又故意道:“不说也罢,那殿下给臣解个惑吧”。
朱慈烺终于提起了些精神,澹笑道:“你有何惑?”
“前些日子听家父和他几个同僚闲聊,说朝廷兵马对阵那号称铁骑无敌的满清鞑子军,虽多有不敌,但也都是硬碰硬,甚至曾一度稳压其势,怎么对上闯贼那些乌合之众的泥腿子却节节败退呢?难道那些乌合之众比鞑子的骑兵还厉害”
这个啊,朱慈烺正了正神:“本宫亦曾疑惑过,且一直不解,虽问过老师及阁臣,但所言皆不足,直到听了常宇说的才恍然大悟”。
“哦,常公公是怎么说的”丘致中好奇起来。
“他说打内战其实就是打意识战”朱慈烺说着看了丘致中一眼,知道他听不懂意识战什么意思,便解释道:“简单说来贼军其实都是老百姓,而朝廷的将士其实也是老百姓,但朝廷的军队里等级森严,可贼军将领和士兵则是兄弟相称甚至连穿的衣服吃的饭菜都和普通士兵一样……”
“可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丘致中一脸雾水。
朱慈烺苦笑轻摇头:“比如双方一场大战之后,各有俘虏,相互一聊天嘿都是老乡,然后贼军说咱们老家那儿打土豪分田地了,加上贼军队各种舆论宣传,一传十传百的,朝廷军心涣散,那些在朝廷兵平日吃不饱受欺压欠粮饷哪里还有斗志,只想着跟着贼军打好绅分土地,说白了就是贼人的饼画的好……”
1...722723724725726...7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