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录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浪得虚名
很客气,很絮叨,也很现实,俺又来借粮食了,这次只借粮食不借钱,别问我借多少,问你能拿出多少!
几个藩王反应也大不同,想来胆小怕事的横王几乎没有过多考虑就应了,借!
之所以这么爽快倒非是怕大太监,更多的是感恩,当初没有常宇千里救援在城下和鞑子死磕,青州王府早已城废墟了,再其次大腿还是要抱的,何况女婿还在大太监手下听令呢。
晋王直接先桌子破口大骂,真不见外啊你。
是的,当初没你,太原城必为贼军所破,王府也决然难以幸免,可是为了那场保卫战王府也是倾家荡产了等同被贼军掠劫无二,这刚喘过口气来,稍稍存了点家当,你又来!
气归气,骂归骂,和他妈咪商量之后,晋王也决定借!
毕竟这次只借粮食不借钱,而且大太监这条线不能断与公与私都不能断,既是保护伞又是摇钱树,君不见那煤炭和钱庄生意多火爆。
而代王府的反应就平静多了,看了那封信后,没发火也没骂人但脸色是阴沉的,当老子是提款机呢。
当场没应也没拒绝。





扶明录 第2016章 谁人在下棋
傍晚,西安城外霸河。
数百骑兵呼啸,李自成勒马河畔举目远眺,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身后一匹健马上的肉球嘿嘿笑着:“今儿狩猎大丰,闯王为首”。
李自成澹澹一笑:“哪来的闯王,如今只是个侯咯”。
牛金星哈哈一笑:“那封王还不是早晚的事”。
“当真如此么”李自成嘿了一声,牛金星一脸郑重:“那是自然,触手可及”。
李自成苦笑摇了摇头:“丞相何必这般奉承,你我皆知朝廷的心是有多么的不甘,看似触手可及,实则遥不可及啊”。
牛金星也笑了:“再不甘却也不得不,再说了,既无闯王又何来丞相呢”。
李自成一怔,随即哈哈大笑,少顷环顾四周:“快中秋了吧”。
牛金星点点头:“今儿初十了”,说着蹙眉一顿:“怕少主是赶不及回来赏月了”。
李自成面无表情,半响才吐了口气:“能吃上年夜饭就算烧高香了”说着微微叹了口气:“补之(李过字)虽为质,但性命无忧,吾忧之玉峰(田见秀)”
牛金星的表情也渐渐凝重起来,看着睡眠,半响才说了句:“谁人不是棋子”。
李自成扭头看了他一眼,微微点头。
他和朝廷的争斗从未结束,只不过投诚之后争斗由明至暗,双方心里都清楚之所以握手言和是因为都精疲力尽了,都想喘口气。
朝廷不是不想弄死他,而是心有余力不足,但凡朝廷缓过气,封王?你先保住命吧!
当然了,朝廷也知道让李自成缓过来气这货依然不会老实的听话,所以现在的握手言和都只不过是拖延之计。
但就在这时出现了一个双方都觉得很意外但又很有兴趣的契机。
大太监常宇提出的,走出去!
朝廷觉得一石二鸟啊,既能平内乱把家贼当枪使,还可以扩充版图巩固疆土掠夺资源,何乐不为,而李闯这边也觉得,好耶,既能保命,又能真能的分封为王,何乐不为呢。
于是双方有惊无险,快速而又欣然的握手言和了,当然了,该走的程序得走,朝廷给昔日的叛贼赏的赏,封的封,李自成这边也得去表忠诚,即派李过入京代父谢恩。
实则是为人质。
当然李自成敢送李过入京就自信他性命无忧,不仅仅是大太监私下保证过,即便是没有这个保证,朝廷依然不敢动手。
毕竟动手就是破坏和平了。
即便朝廷有一百万个心不甘情不愿,也得忍着。
毕竟这个和平阶段来之不易啊。
而且朝廷也太需要这个和平时期,哪怕只是暂时的。
因为需要喘口气。
李过性命无忧,但免不了在京城受些屈辱,但这都不算是,唯一让李自成揪心的还是前阵子突闻朝廷在武昌发兵十万西进!
因为事发太过突然,李自成和很多人一样很蒙逼也很震惊,难不成中了大太监的暗度陈仓之计,明着握手言和,骗了李过入京,田见秀出境,然后趁己不备,调集武昌大军进攻荆州抄了自己的后院?
震惊之际,一边遣人入京查询,一边传令荆州加紧戒备,同时在西安调集兵马,若武昌那边真的动手打荆州了,他会立刻出兵黄河,以牙还牙!
还好,虚惊一场。
冷静下来的李自成很快就琢磨透了大太监这番举动的用意。
一石三鸟嘛。
掂量左良玉部趁不趁手,敲打一下自己,吓唬一下张献忠。
但至于是大太监是吓唬张献忠还是真的入川去打,李自成还拿不定,但他敢肯定的是绝对不会对自己后院动手。
既是如此,那就可省心了,便传令荆州,他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只要不过分就由着他,至于入不入川也不操那心,只要不动我就行了,趁这时机好好休养生息才是正事,别的当个乐呵瞧着便是了。
打定算盘的李自成也轻松不少,稳坐西安城操练兵马,开荒吞田,未雨绸缪,唯一的心事便是田见秀的三千先遣兵马,此时到哪儿了,粮草补给可还充足,到了地头是否水土不服……
“既然都是棋子,那下棋的是谁呢?”李自成抬头望天喃喃自语,牛金星正要说话,突闻不远处一声巨响,众人一惊,尚不及反应,爆炸声又起且欲来欲近……
“有刺客”亲兵大呼,随即涌来将李自成团团围住,同时又有百余骑四下散开……
李自成阴着脸,眼神透着狠劲,牛金星一边破口大骂一边大呼保护侯爷,心里却无比惊骇这些刺客越来越离谱,连火器都用上了……
不多时,亲兵来报,刺客已遁走,发现两门虎蹲炮……
牛金星一边呵斥亲兵无能,一边大骂刺客愈发张狂。
李自成黑着脸不说话,看着地上那两门虎蹲炮,炮身上的痕迹都没磨掉了。
“那狗太监阴险至极,当真不是吃亏的主,为达目的当真无所不用其极,竟然弄来了炮,竟然还在咱们眼皮底下藏了炮……”牛金星怒不可遏!
“未必就是他所为”李自成澹澹看向城池方向。
牛金星一怔:“即便不是他所为也是朝廷所为,又有什么区别!”
李自成冷冷一笑:“想俺死的可不止朝廷啊,汝刚才也说了,在咱们眼皮底下都能把炮弄出来,这炮虽便于携带,却也不是谁都能弄来的,且还把俺的行踪摸的这么清楚……东厂的本事当真这么般厉害了么?”
牛金星眉头紧皱:“侯爷说的是……”
“俺谁也没说,谁都有可能”李自成冷冷一笑。
“若是朝廷和八大王倒也罢了,若是他……他真的要动手了么?”牛金星咬了咬嘴唇。
“不管是谁,杀了俺可打破现状浑水摸鱼,杀不了俺可嫁祸他人”李自成冷笑着目光一掠远处夕阳,“俺若死了好处可多了,所以想俺死的人可多了”。
“所以侯爷准备……先安内还是先攘外?”牛金星紧皱眉头,李自成澹澹一笑:“家丑不是不可外扬,只是怕为人所用”。
“那阉狗?”牛金星一怔,李自成只是笑而不语,半响见牛金星还是愁眉不解方才道:“打了那么久的交道,尚不知其人手段?”
牛金星叹了口气:“非常人度之,越想琢磨越迷湖,似妖似魔”。
李自成哈哈大笑:“只需谨记一条便可,永远不要相信他!”
…………………………………………………………………………




扶明录 第2017章 心里一杆秤
京城
四九门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不敢说比之京城最繁华的摸样,但是相较一年前的京城已是天壤之别。
曾经那个满城难民拥堵不堪,屎尿污秽遍地臭气熏天的,鼠疫肆虐十门九空,偷盗抢劫打架斗殴时有发生的景象已渐去渐远。
房舍建筑虽还多有破败,但街头环境却早已焕然一新了,地上几乎不见垃圾也见不到行人随地便溺,取而代之是数百步便有一个公厕。
走卒小贩依然很多,却没了原有的混乱,无论内城还是外城一切井然有序,偶尔遇到些乞儿也多是老弱病残,原先京城最大的祸害源难民,早已离去。
有的返乡,有的移民通州,有的在城外各处工地做工,城外的皇家学堂,兵工厂,军医院,通州农场,甚至八达通商会,镖局等提供了数千计就业职位。
就连曾经令朝廷闻虎色变束手无策的鼠疫也逐渐得到控制。
人少了,治安也随即变好。
整个京城焕然一新。
有工作,有钱赚,有饭吃。
相较之前京城百姓真的可以说是安居乐业了,随之带动的是娱乐也的崛起。
大世界作为京城最顶级的欢乐场,入门的非富即贵,生意依然火爆,大栅栏的几条胡同的红灯区确实平民百姓最爱的去处,火爆不逊大世界。
然而最近最让百姓津津乐道的却不是大世界的花花世界,而是球赛。
蹴鞠自古就有,每朝每代都有新花样,但虽也没想到能在这个乱世出现一个盛况,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而最先的引子,是当朝太子组建了一支球队,叫皇马球队,寓意皇家的球员在球场上像宝马一样驰骋,皇家球队的队员都是宫里头的太监,平日就在皇城东边的十王府那边空地训练,引的百姓围观,久而久之那儿就成了一个大景点,除了能看踢球外运气好的话还能见到太子爷呢。
再然后,京城勋贵也有人组建球队,再然后球队越来越多,再然后就开始踢比赛了,还有彩头……再然后,就成就了这一盛况。
饭可以不吃,酒可以不喝,女人可不泡,这球赛必须得看!
那劲儿啊,可丝毫不逊后世的世界杯啊。
自此之后,无论百姓士子还是官员们的茶余饭后又多了一个谈资。
大明崛起了!
有士子在茶楼忍不住感慨。
想想一年前的京城,那可是就差一点点点点点点点点就国破人亡啊,再看看现在……不说是盛世盛况,但有那苗头了吧。
这一切归功与谁呢?
很多人都沉默了。
他们都知道归功与谁,但却不能说!
确切说打心里头不想承认是因为他,只因他身份特殊。
太监历来都是挨骂的种,哪能夸啊。
不能夸,但骂声却比之往年少了许多!
这归功常宇的低调,不管他如何下黑手,如何翻云覆雨,从来不和朝臣正面刚,你明知我是幕后但你没有证据,反之有正面影响的事件,那他就当仁不让了!
是谁打赢了太原保卫战,让贼军止步不前,你说是周遇吉也对,但大太监也有功劳吧,宁远大战是谁迎头痛击想要浑水摸鱼的满清鞑子,你说吴三桂也对,但大太监也参与了吧,京城保卫战谁保卫的,大太监吧,是谁在保住了京城南大门保定府,大太监吧,是谁千里追鞑子保住了青州府,大太监吧,谁灭了白旺,大太监吧,谁震慑的左良玉到死都没敢反,大太监,黄河……谈和……京城饥荒……
俗话说,老百姓心里有杆秤。用事实说话,是最好的反驳大脸方式
所以,有人骂常宇的坏时,就有人惦记他的好。
没有大太监大明都灭国了,你们不被贼人杀了就是被满清鞑子杀了……
除此之外,常宇太会操纵舆论了。
东厂和锦衣卫本就擅此道,何况在有理有据的情况下,只要有妖风起,这边就鼓风机回吹,上百匹风力,吹谁谁倒,衍圣公那边怎么死在舆论下的……
就这样,久而久之,常宇在老百姓中的口碑那是没的说,一些官员也逐渐改变对他的看法渐渐收起敌意,甚至那些和他对着干的朝臣私下也暗暗佩服这货,处于政治目的不得不咬着他,但这厮确实是有本事的人啊。
而且想咬这货实在难咬的很,因为他平日不露面,甚至都不在京城,天天在外边忙活着,有事自有人帮他扛着帮他擦屁股。
所以咬着咬着就觉得索然无味,甚至咬着咬着就觉得自己一没眼界,二没格局。
就比如说前阵子,常宇在武昌突然下令发兵十万西进,当时朝野震动,一些人哭爹骂娘的弹劾,这tmd的还了得啊,兵部和五军都督府架空了不说,连内阁都不打招呼,这天下兵马是你个人的么……
正好再前一阵子这帮人正弹劾常宇专权独断呢,皇帝招架不住不得不请外援,这下可好了又火上浇油,令那帮人亢奋的整夜难眠。
然后又在朝堂上和崇祯帝拉扯,此人比之魏阉更甚……祸国殃民,目无君主,早晚要反……
崇祯帝一边压着内心的火一边和朝臣拉扯。
双方就这样撕的乌烟瘴气,撕着撕着就慢慢缓过来劲了,终于体悟出常宇的用意,发兵西进,且不说掂量左良玉旧部和震慑李自成,足可以令四川的张献忠将重心调整到防守大门,从而无心其他,体悟越深越是尴尬自愧,慢慢的就没了底气没了声息。
这场延续近两个月对常宇的的声讨,最终无声无息。
黄昏,万岁山巅。
崇祯帝背着双手遥望西山,目光可见夕阳缓缓落下,王承恩走过来给他披了披风,小声说道:“皇爷,风大”。
崇祯帝将目光从西山收回,环顾京城一周目光落在大明门外:“贼子还在那边落脚么?”
王承恩一怔,随即说道:“据说从入城便那落脚未动”。
“近日可又见了些什么人?”崇祯帝冷哼一声。
“听说昨儿去了礼部衙门见了左侍郎丘瑜,今儿却还不知,不过听闻这厮近日在京城到处游荡走马观花……”话没说完就被崇祯帝喝住:“凡事都是听说,着春祥入宫……”
这边王承恩还没来及应,便见一个太监气喘吁吁的冲上山头:“皇爷,常公公回京了……”
啊,刚才还稍显不悦的崇祯帝一下来了精神,激动的直搓手:“终于知道回来了,到哪了,快召他入宫……嘿这小子……”
“回皇爷,刚得的信,今早在保定府那片,快的话天黑就入京了,慢点的话要明儿早了……”崇祯帝略显失落,又对那太监道:“不管何日进城,让他立刻入宫……这小子,甩手掌柜啊……”
“皇爷,那还召春祥入宫么?”王承恩看着一脸激动的崇祯帝问道。
崇祯帝挥了挥手:“他自是也知晓常宇回京消息,到时自会一起入宫的,东厂那边事多,且让他忙着去吧”。




扶明录 第2018章 虽迟但到
春祥确实很忙,甚至可以说是焦头烂额。
他忙是因为衙门忙。
东厂作为皇帝的耳目和刀要看的事听的事和做的事太多了,有关官员,民生,军方的信息和情报都要了如指掌随时上报,所以他们太忙了。
不在其位不知其位的苦。
都知道东厂督公的威风,却不知威风之下受了多少累。
常宇当了甩手掌柜游走江湖去了,东厂的担子落在春详头上了,事无巨细事必亲躬只把他压的几乎喘不过来气,却也乐此不疲。
因为有成就感。
再也不是那个皇宫里打杂受人欺负的小太监了。
现在做的每件事用常宇的话来说都为公为国为朝廷为皇帝效力!
皇帝有双目两把刀,东厂只是其一,还有一个势力遍布大明各个角落的锦衣卫,只不过如今的锦衣卫被东厂稳压一头,这个压,不是欺负,是指挥是率领,当然也好处多多。
两把刀没有敌视,私下合作的非常融洽。
东厂有权有钱,锦衣卫就跑腿干活呗,多和谐啊。
至于两个扛把子之间天天在皇帝跟前互怼,真真假假他们心里头有数。
稳压锦衣卫,常宇又不在京城,那春祥就能只手遮天了么?
并不能,东厂还有一个高时明。
这是一个老太监,曾任司礼监的掌印太监,那可是太监的天花板,连王承恩都得恭恭敬敬的存在,且曾经一度把权东厂。
这太监本已退休了,但在前段时间崇祯帝以常宇出京东厂太忙请出山帮忙,如今在东厂挂了个虚衔,实则谁都知道是崇祯帝在东厂安插的眼线。
不信任也好,帝王之术也罢,大家心里头都清楚。
不过常宇不在意,所以春祥也跟着不在意了。
而高时明也几乎不来衙门,偶尔会在皇城里的内东厂衙门里能见到他一面,也总是一脸的和蔼,或许他也并不想在崇祯帝和常宇之间当搅屎棍,做个样子应付一下上边就好,真真假假常宇和春祥也不在意。
只因,问心无愧。
又因,能被你抓住的小辫子的事你不会知道,你知道的都是我想让你知道的。
茶香鸟鸟,春祥斜靠在椅子上,右手拿着茶盖子不停的摩挲,嘴角挂着一丝笑意,昨儿刚办了个大桉子,今儿又听闻常宇回京了,怎么能不开心呢。
特别是那件大桉子,历时大半年终于拿到人了,心里头特别的开心,因为这是他大哥指定要抓的人。
常宇入主东厂之后,做了很多事,明的暗的见不得人都做了很多,明的带领东厂南征北战保家护国就不说了,这暗的坑蒙拐骗杀人放火也是做了不少,特别是杀人。
暗杀。
他心里头有个小本本。
有些人必须死。
比如历史上那些投降卖国的,甚至一些软骨头。
像前首辅,陈演,魏藻德等人莫名意外死亡。
像上书剃发令孙之獬……
然而有的人还在原官职或者说有迹可查,容易找到,有的人在历史上就失踪了,特别是那种畏罪潜逃的人,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头没有天眼不需要核酸,随便找个地方隐居想挖出来太难了。
常宇名单上就有这么一个人,必须缉拿的一个失踪人口。
这个人身份不简单,曾经的影响力也非常大,而且和常宇非常的相似,有的人说他是另外一个常宇,也有人说常宇是另外一个他。
为什么这么说呢,先看看常宇身上的特征,第一,太监身份,第二得皇帝宠信,第三,会打仗!
说到这个想必诸君已然知晓此人身份,没错,明末崇祯帝最宠信的三个太监之一高起潜!
世人皆知太监王承恩最为忠诚,死后得葬十三陵,开太监之首,然而他并非崇祯帝最宠信的唯一,除他之外还有三人,曹化淳,王德化,高起潜。
曹化淳实际上是崇祯帝最信任的太监,他在崇祯帝还是信王的时候就开始伺候了,不过这个时候他已告老还乡了,至于说他在李自成攻占京城时开城门迎接实则是诬告,因为那个时候他都告老还乡六年了,根本就不在京城,且讽刺的是他在位时和东林党关系交好,却没想到后来给他泼脏水最欢快的都是东林党的文人,不过这太监虽被冤枉却也长寿,活到康熙元年。
王德化是司礼监的大太监,也就是在真实历史上在崇祯帝尸体跟前痛骂文武官员的那个太监,此人此时尚在司礼监和常宇关系交好。
而高起潜比前两个只在宫里头弄潮的太监,他可就威风大了,因为此人号称明末最懂军事最会打仗的人!
没错,你没听错!
不是太监里是最会打仗的,而是明末最懂军事的,比那些常年南征北战的悍将都懂!
至于为什么说他是最懂的,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也许是他从崇祯五年就开始监军了吧。
监军这个职称就不用多解释了吧,只监视也就罢了,还喜欢指手画脚掣肘将领。
老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高起潜可能监军经历太丰富了,看的多了就成了最懂的了?
他的监军生涯有多丰富呢,曹文诏,左良玉,梁廷栋,卢象升,杨嗣昌,孙传庭……是的,这些大老都和他共事过,都被他指手画脚掣肘过。
可看的多,就真的懂了么,懂了就真的行的通么?
显然不行,这货最喜欢在军队里耍威风,让监司以下官员都要对他行军礼,谁反对撤谁职……各种嚣张跋扈到了令人齿冷的地步,若只是耍威风也罢了,还干起了侵吞克扣军用物资,若此倒也罢了,还特别喜欢在军师行动上指手画脚,谁不服,他一句我代表皇帝……卢象升就是这么被他给间接害死的。
遇到战事不利他拔腿就跑,若有胜仗他便杀人冒功……各部兵马均以被他监督为耻,但在外头,人家是太监战神……可以说刷新了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底线了。
然,纸包不住火,崇祯帝知道真相后大怒,降旨责备自此对其厌恶,即便高起潜率部到了京城都不让他进城。
直到崇祯十七年,李自成东征,关外也不安宁,无人可用的崇祯帝再命他出关监军,这货竟然在途中逃走没了踪影……
然而到了南明时期,他又被提为京营总督,后来也降清。
但中间这个阶段,他藏哪去了呢?
这种常宇深恶痛绝的人必须要给挖出来,而对于崇祯帝来说,我一个那么多疑的人,好不容易信任一个人,你先是湖弄我,后来直接就逃了,这是背叛,你必须得死。
只是哪有那么好挖的,这是一个乱世,高起潜有权有钱有势,他想找个一个藏身之处,甚至多个简直不要太简单了,而且还会有很多人为他打掩护想找他无疑大海捞针。
1...721722723724725...7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