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道逆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二十三声馋

    “许是矮川知晓我来了,嘿嘿,这架势真该让那抚琴大娘看见,在黄石山他没能杀了我,到了京都他就更没机会了。”苏问满口自得的朝着胡仙草吹嘘道,奈何对方只回应了他一个分明透着不耐烦的眼神,只得闭上嘴巴。

    只见那位将官行道身前,将手中的画纸展开,苏问瞥眼看去,上面画的可不就是自己,连忙指着自己说道:“没找错,就是我。”

    那将官眼神中透着诧异,又细细的在画卷和对方之间来回当量了几眼,这才肯定的点了点头,猛地大喝道:“果然是你,来啊!给我拿下。”

    身后禁军长刀出鞘,呼吸间明晃晃的刀锋架在苏问的脖子上,一套.动作娴熟的紧,不给他丝毫反抗的余地,等回过神来时,一副精铁打造的镣子稳稳当当的扣在他手腕上。

    “什么情况,我可是苏问,陈茂川是我兄弟。”苏问惊声喝道,连带着陈茂川也抬了出来。

    然而那将官冷冷一笑,将手中的画纸几乎贴到了他的眼前,笑道:“就怕你不是苏问,看清楚了,这是圣上亲笔颁发的缉拿文书,抓的就是你。”

    “这位官爷,是不是有什么误会。”苏问口气登时就软了,总算是理解了谭君子为何总是将民不与官斗这句话挂在嘴上,看着那副整齐划一的甲胄,有时候并非你没那个能力,而是心里少了份底气。

    胡仙草几人却是没心没肺的在一旁幸灾乐祸,口中轻笑道:“哟,不是说到了京都只有你苏大少爷打人的份吗怎么就给拷上了。”

    那将官横着眉扫向几人,尤其是在陆行身上停了几息,下意识的退后数步,手中的名刀出鞘半寸。

    “你们跟他是什么关系。




第三十二章 就这么做条走狗
    手持镣铐的苏问还好没有继续招摇过市,被那位将官带到一处偏门,苏问抬头看了眼门上的匾额,可笑的是什么都没有写,心头不由松了口气,好在不是那谈之色变的临渊,也非刑部的大牢,甚至连京兆府衙门的班房都算不上。

    总听闻京都大兴私狱,可自己总不该连那些京官大老爷的面都没见到一个就得罪了谁吧!心里拿捏着,可是走进内堂倒是看不出这里能抠出一座牢房的空闲,冷冷清清的一座府邸,算不得华贵,却也透着别致的雅观。

    那位将官不由分说的将他推进房中,有一小厅,摆放的都是寻常桌椅,苏问看的心头生疑,就听对方说道:“镣铐就不给就不给你解了,免得你跑了又给兄弟们添难处,你就在这里老老实实坐好,我也不难为你。”

    “敢问这位军爷,这里是那家的牢房,怎的跟书中讲的不一样。”苏问揣着明白装糊涂,总想先从对方那里套出些话来。

    可惜这位已经在宫里混了小半辈子的禁军统领早就见惯了这类的把戏,每每早朝退朝,总有几个自以为深谙其道的官吏来与他们套近乎,打听些宫中密事,已好图个先机,结果往往都是碰一鼻子灰。

    “咋,还亏待你了,你若真想去蹲那大狱,说出一个,我立马送你过去。”

    “不劳烦了,这里挺好,挺好,还没请教。”苏问躬身问道。

    那位统领乐呵一笑,拍了拍他的肩头,有意无意的说道:“你若是能活过今日,再来问我也不迟,若是活不过,被一个野鬼惦记,老子嫌牙碜。”

    对方虽然没有特意提点什么,可还是好意的想苏问透露了一些,只怕最难过的便是今日,至于犯了什么罪,他还没傻到开口去问,索性悠哉悠哉的靠着椅子坐下,心里甚是安慰道:“多少是个落脚的去处,有这样的牢房怎么也要多多叨扰几日。”

    统领轻笑一声也不再言语,带着手下人退出了小院,苏问随手拿起一旁的水果啃了起来,还是新鲜,想来必是每日更换的勤快,再看看这独具风雅的小院,方才心中算了几步,过的街道该是不少,照这个地界的价位来看,这小院的规格倒是衬了统领最后的言辞,牙碜的很,尽管屋中一尘不染,却不像是有人常住的样子。

    如此悠哉悠哉的小半日,耳侧突然传来一阵盔甲的铿锵声,就见着两人从院外的石子路走了进来,两侧禁军神情恭谨的很,偏偏那两位公子少爷看也不看的朝着内堂走来,满是居高临下的傲气。

    苏问看着其中一人宏观满面,神采奕奕,举手投足之间都透着和陈茂川一般无二的贵气,反倒是其身旁的那人被这一番衬托之下,本就苍白无血色的脸颊更显的病态,只是那双眼睛却是精彩十足,递来的目光就好像一眼就能将一切看个透彻似的。

    那名有些华贵气质的男子走进屋来,在苏问身上停了几眼便顺势坐到一旁的上椅处,看了看果盘中还带着齿印的贡果,脸上神色微微有些荡漾,另一人识趣的找了张离门最近的椅子坐下,从腰后抽出一杆旱烟,抖了抖烟袋里的烟叶,也不顾其他两人厌恶的眼光,自顾自的吞云吐雾着。

    见对方没有开口的意思,苏问开门见山的说道:“敢问是那家的公子,不知小人所犯何罪要受如此待遇。”

    苏问抖了抖手上的镣铐,在这样的民房中配着如此一副骇人的首饰,着实有些格格不入,那名男子看了一眼轻笑着喝到:“赵钟明。”

    守在门外的那名禁军统领忙不迭的跑了进来,便要行礼,被对方一个眼神给止住了,这才缓缓说道:“公子有何吩咐。”

    “打开。”淡淡然的两个字从男子口中说出,却透着一股不容抗拒的语气。

    “公子,此人修为不俗,我怕。”

    “怕什么,难不成你和你手下那二十名禁军都是吃闲饭的吗连这点底气都没有,以后别跟着我丢人。”男子语意微怒,惊的那名七尺大汉声色剧变,脑袋在地板上磕的噔噔直响。

    “属下知错了,请公子收回成命。”

    “行了,把镣铐打开。”男子不耐烦的挥了挥手,那位统领如释重负的站起身来,利索的解开苏问的手镣,本想站在一旁护卫着,又被对方一个眼神吓得连忙退出的屋外。

    抽烟的男子轻笑一声,狠狠吸上了两口才缓缓站起身来,在门槛上将烟杆磕熄才随手关上了房门。

    苏问甩了甩手腕,看向身旁男子的目光中算不上诧异,但也绝对不平静,开灵境界的修士并不少见,不少达官显贵也都爱豢养一些个这样能耍花招的扈从,只是一名开灵的武者就要难得许多,尤其还是一位浑身透着杀伐铁血的将官,这可不是能用银子和资源砸出来的,要知道九州第一武夫官天晓能以立尘境界在武榜之上排在第三位,身下压着多少不惑的修士,就足以看出武道的修行无异更加可贵。

    而眼前这位不过二十好几的男子何德何能能让一名开灵武者如此言听计从,就算是碍于家世显赫,但他却从那名统领眼中看出的却不是忌惮,而是由心底的尊崇,甚至这股尊崇已经到了极致,这还只是抛开禁军统领身份的言外话,再往深处想一想,有着样手腕的只怕也就是皇城中的几位,可惜当今陛下尚无子嗣,惟一一个兄弟就是陈茂川,要真论起岁数来看,结果显而易见,苏问不是蠢人,更是一个心比天高的混蛋,没有什么是他不敢说的,当初一棍子打昏陈茂川的时候,不也曾口无遮拦过。

    “陈茂域”

    “你还真是大胆啊!”男子微微一笑,并没有因为对方的一语道出而错愕太多,反倒是庆幸省去了好一大截无关紧要的废话。

    “我向来是这么大胆的,既然都是一家人,能不能给我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即便手中没有了镣铐,苏问仍是装模作样的摆弄了一番。

    陈茂域



第二卷 风起平京 第三十三章 别劣徒,见知己,寻手足
    平京虽大却也逃脱不了东南西北,除了皇城自始至终都屹立在最中间的位置,那条彰显气派的御道几乎将整个平京对半分成了两处,好似两张展开的蒲叶,上面的纹路越是靠外就越是分散,古人说这人是以类聚,物是以群分,总归是有几分道理的,那官家老爷们就跟心里相同的一样扎堆在皇城外的八条胡同里面,寓意极好的青藤和槐树疯了一样往天上长,青藤所意,深沉含蓄,不动声色却又执着向上,正合官场道理,而那门前一颗槐,不是进宝,就是招财的老话更是讨得官老爷们的欢喜,以至于这八大胡同整年整年的绿荫如壁,看得人满心欢喜,也成了京都最富云集之处,能从中出来的少不了得是补子上绣着云燕的的四品官。

    没有少爷在身边的七贵,哪怕这京都里再是热闹也高兴不起来,气呼呼的跟在陆行身后,胡仙草虽然没有露出神色,不过那双汪汪的眼睛却始终透着一丝担忧,现在开始后悔,早知道就不说那气话了,跟在一起好歹也知晓是死是活,不像现在心头空落落的。

    要说天真散漫,最没心没肺的无疑是小仙芝和不通两个正值淘气年岁的孩童,尤其是不通,早听闻过京都的繁华,人杰地灵,今日见到果然这里的姐姐们都要比白州那些上香的女香客白嫩许多,脸上涂抹的胭脂浓淡适宜好看的紧,兜里装着这些年省吃俭用以及随师父一同向佛祖化缘得来的香火钱,拉着小仙芝便扎进了两旁的摊子前,各式各样的胭脂水粉,首饰头钗,看的小丫头眼花缭乱,哪个女子不怀春,哪有女子不爱美,尽管还未长开的五官已经精致如玉琢,可还是羡慕那些姐姐们脸上透着女人气息的红妆。

    摊主见着小和尚牵着个好看的丫头走来,本想打趣的调侃几句佛陀不近美色,却看到那丫头身边站着一个凶神恶煞,虎背熊腰的壮汉,当即便没了心思,只求对方千万别寻自己来才好,偏生事与愿违,不通在摊子前瞪大了眼睛看着那样样都好看的钗子,不时偷偷去瞧身旁少女有没有特意将目光停在那一样上,毕竟他来到京都也不是专门来买姑娘首饰的,还有好大一座庙宇等着他去建,那可得花上不少银两,不过把寺门建的矮窄一些,剩下来的木料钱也够买个钗子吧!等自己的佛寺建起来后,便可以像师傅那样大摇大摆的去找佛祖化缘,到时的钱就是全都拿来给小仙芝买首饰也甘心。

    “你看上那个了,我给你买。”小和尚拍着胸脯说道。

    小丫头高兴坏了,一手拿起这个在头上笔画,一会儿有看看那个,这是她第一次挑选首饰,所以格外欣喜,好在等她的那个傻瓜也格外的愿意,老板虽然心里嘀咕,可看着那比小山还高的壮汉不时咧嘴笑的可怕模样,心里哪还敢说话,只能是映衬着陪笑。

    这时集市上迎面走来一个净面无须的男子,满脸的焦急,一对罩子在人群中扫来扫去,最终落在了陆行他们身上,犹豫了片刻后快步走来。

    “几位爷可是与苏问苏公子同行的。”

    那人声色尖锐的很,少了男子的中气却也没有女子的润滑,显得突兀,陆行点了点头,对方这才如

    释重负的松了口气。

    “总算找到你们了,我家少爷为苏公子安排了住处,特命小的领各位过去。”

    “胡说,分明是你们派人抓走了我家少爷,你们把他怎么样了。”七贵一个迈步扎在对方眼前,瘦小的手掌在对方胸前的衣衬上扭了个圈,毫不费力的将对方提了起来,吓得这位无须男子惊叫连连,惹来不少人驻足。

    “哎呦,快放开,咱,我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总之你们家少爷现在安然无恙就是。”那人被勒的面色通红,气息断续的说道,一个不留神险些说出了顺口。

    陆行看的心里清楚,眼前这个唇红齿白生的秀气的小相公可不就是宫里的人,能够调动紫甲禁军的那位他早有了思量,如此看来,百姓口中哀怜的那位人上人分明做足了准备才是。

    “七贵,不得无礼。”陆行厉声说道,一个跑腿的能知道什么,就算是把方才那位禁军统领捆在这里,也仍旧是一问三不知。

    七贵不情愿的松手,那位小太监险些被衣领勒的背过气去,怕打着胸脯大口呼吸着,眼中对陆行满是感激,胡仙草唤回了小仙芝他们,小丫头最终还是选了那支第一眼便相中的镶玉簪子,欢喜的戴在头上让胡仙草看,不通没有七贵那么吝啬,尽管这根簪子够他,师傅还有师兄两个月的饭钱,也依旧花的开心。

    几人在小太监的引领下很快便寻到那处藏身闹市的小庭院,七贵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前去,一把推开房门,却看到少爷正悠哉悠哉的跨坐在地毯上,说是拉腿也好,伸腰也罢,身旁一壶清茶,半碟点心,可没有他们想的那般凶险,反倒是舒坦至极。

    “都来了,小喜子,这是赏给你的。”苏问从碟子中挑了一个枣子最大的花糕丢给那名小太监,对方忙不迭的赶紧接住,在宫里这些东西就算是嫔妃们丢了都落不到他们手中,谁让他们这些下等人连一条狗都不如呢

    “多谢苏公子赏赐。”小喜子将那块花糕含在嘴里,格外的甜。



第三十四章 旧人相见
    莫修缘进京,翘首以盼多时的平京百姓们险些把那条御道踏断,几乎半个京都都空旷了,可见这位号称最接近天道的天骄少年在九州之上的声望有多么骇人,尤其是那些待字闺中的千金们,平日里足不出户,今日也都忍着人群拥挤的难耐在这里等候,许是只有这件事上,才不会有人太过刻意对方的身份究竟是南唐还是北魏,因为这个问题好比在问凌天宫究竟归于哪朝,既没有人敢回答,更是没人敢问。

    就在他们望眼欲穿之际,远远的一头毛驴漫不经心的走来,驴背上没有人,倒是有位气质同样不俗的少年牵驴前行,可惜这位少年那股聚散不蔓的书香气息还是太多凡间味道,和世人心中所想的那般超越神圣的仙意相差甚远。

    “原来莫修缘也不过如此,我还以为真有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有人失望的叹了口气,后悔着错过了今日科举放榜日,想必这该是北魏立国以来最没有摆场的一次放榜吧!

    “天道传人倒是生的平易近人,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大道至简。”那些个不懂装懂的百姓们口中说着不知从那段说书听来的道理,此刻在嘴里砸吧砸吧多有嚼头,可其实还是掩饰不住心头的嫉妒与庆幸,嫉妒的是这世间总有人生来就具有光辉,相对于他们这些混吃等死的庸人而言是在遥不可及,庆幸的是原来那些所谓的光辉离得近些也不怎么耀眼。

    牵驴的少年在御道上慢行,默默忍受着如火焰般灼人的目光,情愿站着被七贵打一顿也不愿在这里煎熬的七才只觉得喉咙生烟,连走路都不自在了。

    “原来被人这么看着的感觉真的不好,往日在少爷身边时还不在意,真不知道少爷是怎么还能表现的那么云淡风轻。”

    半个平京都在等待的莫修缘最终还是没有出现,众人从大喜到大悲,后又得知对方仅仅只是一个仆从后的失落和期望,当然这其中多少还有一丝敢怒不敢言的怨气,北魏民风直爽,最看不得南唐的装模作样,却偏偏在对方手上输了两次,一次是南唐大将韩治世在沧州城下摆酒三日无人敢战,以及此刻他们对莫修缘所表现出的热情与敬佩得来的却是视而不见的羞辱,是觉得我平京百姓不配见到你莫修缘的庐山真面目,还是连上朝觐见都只是让一个仆人代劳的潇洒不羁,这可不是什么好映像,至少第一次还有那位青衣白马以一人对百万人,讨回了大大的颜面,而这一次就只剩下敢怒不敢言,毕竟就算是有着九州小圣地的学府中想要找出一个不被对方甩开太远的天才来都无疑是痴人说梦,这一次的的确确的是北魏输了一手,甚至是毫无还手之力的惨败。

    “唉,南唐这些年人才辈出,前有墨水三大道行的行走,万剑池的下山虎,后有莫修缘横空出世,整个江湖都活份的很,反观我北魏的一潭死水,李首辅当年那一刀捅的太狠了,许是把最后一口气都给断了。”有人不免感叹,如果当年没有李居承马踏江湖,说不得也能找出一人来与莫修缘抗衡。

    “非也非也,依我看这些年南唐的宗门之所以过的如此春风得意,大头还是在凌天宫,近水楼台先得月,自从丢了丰江两州,我北魏不仅是输了沙场,还输了江湖啊!”

    “可我北魏不也有闻名天下的枯剑冢,比起凌天宫应该差不了许多才是。”

    “呵呵,当代剑魁倒是意气风发,出冢第一战就寻上了李在孝,本以为真要去凌天宫证道,可之后三年连个屁都没有了,想必那一战也是打肿脸充胖子,北魏的江湖到底还是被李家这父子几个踩踏的一文不值”

    平京百姓大胆是出了名的,每日免不了要说上几句李居承的不是,尤其是对于两州之地的沦陷更是如鲠在喉,只恨不得用口水就喷死南唐百万逐鹿弓,如今李在孝二度进京面圣,旧事重提,而作为南唐骄子的莫修缘却又在此刻入学府求学,当真是巧得很。

    ————

    虽说少了半个平京的百姓,可国子监门前悬挂青榜的牌坊还是险些被踌躇满志的书生们推到,每年的科举分为明经,进士两种,前者取五十人,后者共计一百二十人,不过大多的目光还是留在进士一榜,毕竟日后有望在朝堂上翻云覆雨的弄权者大多以此出身,不过凡事总有特例,就比如那位身份犹在李居承之上的淮文渊老太师,当年就是明经出身,早年官路坎坷的很,一直到五十岁才终于迈过了那道龙门,不过从那以后却是后来居上,所走的道路几乎与李居承如出一辙,都是在国子监飞黄腾达,由文渊阁大学士一路到了议政阁阁老,内阁首辅、正一品太师兼太傅、中极殿大学士,身兼两个一品官头衔,一个五品官头衔,可谓是荣耀顶峰,随后一手提拔而起的李居承,更是将为臣之道行之极尽,以至于两两对比,明经与进士的优劣一目了然。
1...5758596061...1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