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墨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将臣一怒

    傅奕话音一落,顿时所有人都目光刷的一下集中在墨顿的身上。

    对于傅奕这种卖队友的行为,墨顿不由苦笑一声,不过他心中并未有什么,毕竟这些事情都是墨刊所做,在世人看来,他的立场早就注定了。

    “墨顿,对于傅爱卿所说,你可有异议。”李世民看到墨顿无奈道,他原本以为墨顿婚后会老实一阵子,没有想到这小子还是不停的折腾。

    墨顿只得上前,躬身向四周拱手道:“关于傅大人所言,小子首先要声明,墨刊所报道关于佛家之丑闻,皆有真凭实据,并非故意针对佛家,甚至可以说,无论是儒家、道家、法家、医家、史家只要是有作奸犯科之事,墨刊同样也丝毫不留情面的报道。”

    不少朝臣不由眼神一缩,警惕的看着墨顿,这一次墨刊短短的几篇文章就已经让佛家焦头烂额,墨刊的威力让所有人都忌惮不已。

    “那你墨家呢”于志宁冷笑道。

    墨顿毫不犹豫道:“墨家自然也甘愿接受儒刊的监督。”

    李世民这才脸色稍缓,经过墨刊运行一年有余,他自然也知道报刊的作用,一方面普及宣传有用的知识,让天下人广为人知,另一方面则监督不平之事,可以说颇有成效,让一些明面上作奸犯科之事大大减少。

    “如此最好,那关于傅大人的灭佛之议,你又有何看法。”李世民追问道。

    “灭佛!”墨顿一脸震惊,犹如第一次听到这个惊天的消息一般,连连摇头道:“臣自然反对。”

    “反对!”这一刻满朝众臣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谁也没有想到反佛急先




第七百九十三章 救佛(二)
    李世民狐疑的看了墨顿一眼,却发现墨顿面对满朝文武的逼视,却依旧镇定自若,心中不由慎重几分。

    “那你倒说说,佛家是如何重蹈覆辙,以至于不出二百年将会再有一次灭佛。”李世民郑重的问道。

    其他朝臣也不由摒住呼吸,静静地盯着墨顿,墨顿这小子虽然不靠谱,但是其眼界倒是得到世人公认,屡出惊人之言,却被一一证实。

    “若要想知道第三次灭佛何时到来,那就需了解前两次灭佛之因。”墨顿昂然道。

    一旁的太史令李淳风不由一脸尴尬,要论前两次灭佛,恐怕道家并没少出力,墨顿如今主动提起,简直就是要揭道家的黑料。

    好在墨顿顾忌道家的面子,并没有过多涉及这一点,而是道:“北周武帝和魏太武帝连续灭佛除了朝堂争斗和认为佛家乃是胡教,以此来证明自身统治正统之外,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人口和田赋。”

    “人口和田赋!”颜师古不禁点了点头,他遍阅史书,自然知道那个时候佛家遭劫的原因。

    其他朝臣也不由一愣,对于这个观点他们倒是第一次听说。

    “自东汉一来,佛家大兴,佛寺广布,但凡佛寺名下的土地,历朝历代皆免除田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北朝为了征战横征暴敛,而百姓为了逃避苛役重赋,相继遁入空门,将土地挂在佛寺之下,一时之下,佛家大兴,大江之北,佛寺竟然有三万之多,僧、尼则有两百万之多。而当时大江之北人口不过三千多万,佛家就已经占了大江之北人口十六分之一,土地十分之一,如此多的人不事生产,终日打坐念佛,如此多的土地不交田赋,国库空虚,如此一来,朝廷国库空虚,军无兵源,如果是尔等是北魏之臣,你会怎么做”墨顿一口气说完道。

    顿时全场一阵死寂,这种情况,恐怕哪一个朝代都不会容忍,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灭佛。

    “这还仅仅是北朝,如果再加上南朝,恐怕这个佛寺和僧尼的数目还会更多,微臣在翻阅史书之时,不禁愤然而起赋诗一首,还请诸位品鉴。”墨顿不管众臣,而是直接吟道。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两朝四万八千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是好诗,而是是脍炙人口的好诗,然而一众朝臣的心中却犹如山一般沉重,杜牧的江南春写的四百八十寺只是虚写,而墨顿直接写实,将北朝的也加上,其总量足足达到四万八千寺,这等骇然的数字让所有人都不禁震撼。

    一众朝臣将目光艰难的投向一旁的颜师古,是否如墨顿所说的那般,恐怕只有他最有发言权。

    面对百官的目光,颜师古沉重的点了点头,道:“百年已过,具体数量已经无法统计,不过应该相差不大。”

    不少大臣顿时倒吸一口凉气,原本还对二武灭佛抱有同情之心的官员,顿时再也闭口不言。

    傅奕一脸佩服的看着墨顿,他处于半退隐状态,平时和墨家子并无接触,如今看到墨顿引经据典,利用一首史书和诗词竟然达到了他屡次上奏都达不到的效果。

    就连李世民也不由心中一抽,作为帝王如果是他身处魏武帝的位置,恐怕也会作出同样的决定,这无关信仰和恩情,有时候坐在帝王之位,如何去做恐怕也是身不由己。

    “修建如此多的寺庙,需要花费多少钱财,这还不算铸铜佛像,镀金,以及两百多万僧尼的日常花费,如此算下来,恐怕修建三纵五横图的砖路绰绰有余,南北朝时期,北朝强大以至于前朝一统天下,恐怕二武灭佛居功至伟。”墨顿仔细给众臣算了一笔经济账。

    第二排的戴胄不由自主的点头认同,如今大唐皆知砖路之利,修建三纵五横图已经成为朝堂公认之事,然而却苦于钱粮不足,修建进程缓慢,如果大唐此刻真的有如此多的寺庙和二百万僧尼,恐怕戴胄会立刻变成坚定的灭佛支持者。

    不过戴胄虽然认可墨顿的话,却知道墨顿所说的却是南北朝之事,如今大唐的佛家可没有昔日的盛况了。

    果然,一旁的萧瑀冷哼道:“墨侯所说乃是前朝之事,如今我大唐一片盛世,僧侣安分守己,又岂能无错而受罚。”

    李世民不由略微颔首,如今佛家并未为祸太深,再加上佛家对其有恩,如果贸然动了佛家,恐怕他将会遭受骂名,再加上庞大的佛家信徒,还有诡异莫测的鬼神之事,更让李世民忌惮不已,不愿意轻易动佛门。

    墨顿冷笑道:“佛家如今的确是并无异状,但是如今的佛家可曾和二武灭佛之前有丝毫的改变,所走的不过是老路而已,不出二百年,当佛寺定当重现二武灭佛之前的弊端,第三次灭佛乃是计日可待,如果佛家仍不悔改,第四次灭佛并非是不可能。”

    在后世,佛家经历了两次灭佛之后,却依旧死性不改,以至于再出现唐武宗李炎和后周世宗柴荣两次灭佛,史称三武一宗之厄,至此,佛门这才痛定思痛,反思自己,如果此刻的佛门能够醒悟,未来两次灭佛之灾,定然可以消弭于无形之中。

    “这一切都是你的一面之词罢了,你以为夸夸其谈几件前朝旧事,就可以将肆意的决定佛家的命运么,你还真以为复兴了墨家,就可以肆意指点其他百家之事”萧瑀冷笑道。

    墨顿摇头道:“墨家自然不会干涉其他百家之事,自然也无意干涉佛家之事,墨刊所报道的也都是不平之事。小子只不过不忍心看到灭佛之灾重演罢了,佛家听进与否,自然于小子无关。”

    萧瑀气急而笑道:“老夫倒想听听,你如何信誓旦旦的认为灭佛之灾一定会重演。”

    其他众臣不由静下来,将目光全部都集中在墨顿身上。

    墨顿深吸一口气,郑重道:“北魏太武帝灭佛之后,其后继者采取缓和之策,然而佛家并无改变,依旧我行我素,反而更加肆无忌惮,建德六年,北周武帝宇文邕下诏灭佛,毁寺四万,强迫三百万僧尼还俗。编户齐民,第二次灭佛重演。”

    不少人心中点头,再结合墨家子之前所言,恐怕佛家依旧还在走老路。

    “然而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之后,距今不过六十年,陛下可曾统计如今大唐的寺院,僧尼几何”墨顿反问道。

    李世民不由一愣,转头看向一旁的太史令李淳风。

    李淳风上前一步躬身道:“回陛下,居太史局统计,如今大唐拥有道观两千二百座,道士一万七千人,佛寺五千四百座,僧尼八万五千人。”

    他并未添油加醋,然而却耍了一个花招,直接将道观和道士的数量报了出来,一比之下,佛家的迅猛扩张顿时原形毕露。

    “如此之多”满朝众臣不禁一片哗然。

    五千多座佛寺虽然比北周时期并不算什么,然而这仅仅是佛家六十年的发展,从一片废墟之上,直接超越道家,这份速度不由不让人心惊。

    &nb



第七百九十四章 救佛(三)
    “其二,自古以来讲究财不露白。而佛家却偏偏喜欢采用冶铜铸佛,花费糜多,更是不惜重金为佛祖镀金身。小子认为,两次灭佛恐怕这些露白钱财也是很大的原因。”墨顿朗声道。

    一旁的颜师古点头赞同道,史书记载,两次灭佛之时,几乎所有的佛像都被销毁,金身被刮了下来,铜像被融化,铸成一串串的铜钱充实国库。

    然而萧勃然大怒道:“给佛镀金身,乃是给信徒积福,才会有财富果报,而且佛祖尊贵无比,唯有金身才可彰显佛祖庄严。”

    墨顿冷笑道:“佛祖乃是神仙之物,尤其会在乎这些凡间的黄白之物,以小子看,给佛像镀金不过是佛家的一种手段而已,让为佛殿增加气氛,让观看者心生恭敬清净之心,而且无论朝野对于镀金一词恐怕是贬义多余褒义,有些世家子弟接管家业,找一些清闲的工作,取得一些虚名称之为镀金,哪怕是在下前去参军,恐怕也没少人暗中讽刺前来镀金,徒走一遭,捞一些军功罢了。”

    墨顿三言两语将佛家镀金的用意扒了个底朝天,让萧噎的半天说不出话来。

    “镀金华而不实不说,还容易受人觊觎,每逢乱世之时,那些镀金的佛像又能保存多少呢,当镀上了的金身被刮下来的时候,恐怕那才是对佛祖的大不敬。”墨顿昂然道。

    “这不可能,佛家不可能放弃为佛祖镀金。”萧断然道,为佛祖镀金乃是佛家发展壮大的利器,又岂会轻易放弃。

    墨顿皱眉道:“既然如此,也不是不能解决,墨家在研制墨镜之时,研制出一种新型的鎏金之法,但是效果极好,非但用金量极少,而且表面光滑,其效果远比坊间的镀金好上十倍,愿意献出以助佛家。”

    “鎏金之法”众臣不由一顿,墨家的工艺已经得到举世的认可,众人自然不会怀疑墨顿的话,此刻众人这才相信墨顿是真心实意的相助佛家。

    这一次,就连李世民也不禁多看了墨顿一眼,不得不说,墨顿解决问题的态度还是有的。

    “其三,在下认为,佛家若真想自救

    救,就必须控制佛寺和僧尼数量,以及其名下的免税田产。”墨顿郑重的说道。

    “控制佛寺和僧尼数量!这更不可能。”萧断然摇头道,如果佛家真的控制佛寺和僧尼数量,那岂不是自毁前途,如果诸子百家都在奋进,佛家如果故步自封,恐怕很快就会落伍。

    “臣启奏墨家子居心不良,恶意打压佛家。”于志宁跟着上奏道。

    “墨家子,你这哪里是救佛,简直比灭佛还居心不良!”不少大臣纷纷起哄道。

    虽然二武灭佛让佛门损失惨重,然而佛门却很快恢复了元气,如果按照墨家子的方法救佛,恐怕佛门再也没有发展壮大的机会了。

    一时之间,群臣激愤,齐声讨伐墨顿。

    墨顿冷笑道:“尔等以为这八万多僧尼都是精通佛法之人,有多少僧尼不会抄写佛经,不懂梵语,如果连这两样都做不到,谈何为最忠实的佛家信徒,如果佛门之中,人人做到这两点,在下绝口不提救佛之事。

    萧摇头道:“佛家讲究众生平等,人人皆可成为佛祖信徒,抄写佛经和梵语不过是外物罢了,只要心诚,则佛祖心中常留。”

    墨府反驳道:“小子则认为,精通佛经诵读梵语乃是僧尼最起码的基础,如果达不到又心向佛祖,在可以在世俗闭门自学,学通之后在出家也不迟,而不是,口诵佛号,头发一剃度,就已经六根清净,正是佛家不节制的扩张才是佛门两次劫难的原因。诸子百家想要发展,哪一家不是择优淘劣,法家要精通律法,儒家要满腹诗书,墨家要精通手艺………………”

    &n



第七百九十四章 救佛(三)
    “其二,自古以来讲究财不露白。而佛家却偏偏喜欢采用冶铜铸佛,花费糜多,更是不惜重金为佛祖镀金身。小子认为,两次灭佛恐怕这些露白钱财也是很大的原因。”墨顿朗声道。

    一旁的颜师古点头赞同道,史书记载,两次灭佛之时,几乎所有的佛像都被销毁,金身被刮了下来,铜像被融化,铸成一串串的铜钱充实国库。

    然而萧勃然大怒道:“给佛镀金身,乃是给信徒积福,才会有财富果报,而且佛祖尊贵无比,唯有金身才可彰显佛祖庄严。”

    墨顿冷笑道:“佛祖乃是神仙之物,尤其会在乎这些凡间的黄白之物,以小子看,给佛像镀金不过是佛家的一种手段而已,让为佛殿增加气氛,让观看者心生恭敬清净之心,而且无论朝野对于镀金一词恐怕是贬义多余褒义,有些世家子弟接管家业,找一些清闲的工作,取得一些虚名称之为镀金,哪怕是在下前去参军,恐怕也没少人暗中讽刺前来镀金,徒走一遭,捞一些军功罢了。”

    墨顿三言两语将佛家镀金的用意扒了个底朝天,让萧噎的半天说不出话来。

    “镀金华而不实不说,还容易受人觊觎,每逢乱世之时,那些镀金的佛像又能保存多少呢,当镀上了的金身被刮下来的时候,恐怕那才是对佛祖的大不敬。”墨顿昂然道。

    “这不可能,佛家不可能放弃为佛祖镀金。”萧断然道,为佛祖镀金乃是佛家发展壮大的利器,又岂会轻易放弃。

    墨顿皱眉道:“既然如此,也不是不能解决,墨家在研制墨镜之时,研制出一种新型的鎏金之法,但是效果极好,非但用金量极少,而且表面光滑,其效果远比坊间的镀金好上十倍,愿意献出以助佛家。”

    “鎏金之法”众臣不由一顿,墨家的工艺已经得到举世的认可,众人自然不会怀疑墨顿的话,此刻众人这才相信墨顿是真心实意的相助佛家。

    这一次,就连李世民也不禁多看了墨顿一眼,不得不说,墨顿解决问题的态度还是有的。

    “其三,在下认为,佛家若真想自救

    救,就必须控制佛寺和僧尼数量,以及其名下的免税田产。”墨顿郑重的说道。

    “控制佛寺和僧尼数量!这更不可能。”萧断然摇头道,如果佛家真的控制佛寺和僧尼数量,那岂不是自毁前途,如果诸子百家都在奋进,佛家如果故步自封,恐怕很快就会落伍。

    “臣启奏墨家子居心不良,恶意打压佛家。”于志宁跟着上奏道。

    “墨家子,你这哪里是救佛,简直比灭佛还居心不良!”不少大臣纷纷起哄道。

    虽然二武灭佛让佛门损失惨重,然而佛门却很快恢复了元气,如果按照墨家子的方法救佛,恐怕佛门再也没有发展壮大的机会了。

    一时之间,群臣激愤,齐声讨伐墨顿。

    墨顿冷笑道:“尔等以为这八万多僧尼都是精通佛法之人,有多少僧尼不会抄写佛经,不懂梵语,如果连这两样都做不到,谈何为最忠实的佛家信徒,如果佛门之中,人人做到这两点,在下绝口不提救佛之事。

    萧摇头道:“佛家讲究众生平等,人人皆可成为佛祖信徒,抄写佛经和梵语不过是外物罢了,只要心诚,则佛祖心中常留。”
1...218219220221222...4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