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墨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将臣一怒

    墨府反驳道:“小子则认为,精通佛经诵读梵语乃是僧尼最起码的基础,如果达不到又心向佛祖,在可以在世俗闭门自学,学通之后在出家也不迟,而不是,口诵佛号,头发一剃度,就已经六根清净,正是佛家不节制的扩张才是佛门两次劫难的原因。诸子百家想要发展,哪一家不是择优淘劣,法家要精通律法,儒家要满腹诗书,墨家要精通手艺………………”

    &n




第七百九十五章 救佛(四)
    佛家最为兴盛之地虽然在长安和洛阳,然而少林却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北魏时期,释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徒孙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广集信徒。

    北周武帝灭佛之时,少林寺破坏严重,然而随后重修,隋文帝更是赐给少林寺土地一百顷,少林寺一跃成为有名的大寺院。

    而唐初,少林寺十三和尚因助唐有功,受到唐太宗的封赏,赐田千顷,并称少林僧人为僧兵,从此,少林寺名扬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

    “慧园大师,这就是长安城了,城中佛寺上百,僧侣约有八千!”一旁的辩机恭敬的向身边的慈眉善目的老僧讲解道。

    慧园大师低头合手道:“阿弥陀佛,二武灭佛之后,我佛家损失惨重,佛家在长安城有如此兴盛之局面,长安城的诸位同道功不可没呀!”

    辩机趁机道:“可惜其他百家看到我们佛门复苏之势头,百变阻挠,尤其是墨家,更是在墨刊之中,多次抹黑佛家,简直是其心可诛。佛家这次危机,墨家绝对逃不了干系。”

    慧园大师并未接话,反而平静的看了辩机一眼,一瞬间,辩机竟然有种被看透的感觉,不由心虚的低垂下脑袋。

    “佛渡有缘人,而不是渡罪人,而且少林寺的起源就是天竺高僧所建,贫僧的恩师菩提达摩同样来自西域,你当真贫僧没有听说过瑜伽秘术么”慧园大师平静道。

    辩机不由的涨红了脸,讷讷的说不出话来。

    “辩机,你的佛性不错,然而心性却缺乏磨练,莫要被嫉妒嗔怒让佛心蒙尘。”慧园大师指点道。

    然而辩机正在年少得意,哪里听得进慧园大师的点化,不由心中腹诽道:“你少林救过唐皇,地位尊崇,赏赐众多,信徒遍布洛阳,自然不用理会这些世俗之事,然而长安城周围足足三百寺庙,竞争信徒何其激烈,哪有少林寺的日子过得滋润。”

    慧园大师看着辩机青红不定的脸色,不由遗憾的摇了摇头。

    而此刻百骑尽出,仪仗连绵数仗,庞德一马当先来到东城门

    门下,看到正在等候的慧园大师,不由眼睛一亮上前道:“慧园大师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陛下特命奴才前来迎接。”

    李世民登基之后,曾经造访过少林,庞德就曾经亲自跟随,自然见到过慧园大师。

    “原来是庞施主,贫僧多有唠叨了。”慧园大师此次前来,就是想要向李世民当面陈情,自然不会拒绝这份好意,当即跟随庞德离去。

    当隆重的仪仗队赶往皇宫之时,整个东城门顿时轰动起来。

    “此僧人竟然是少林慧园方丈,那可是一代高僧呀!高僧东来,定然是为了朝堂灭佛之议”

    “少林可是佛家名寺,乃是佛家禅宗祖庭,更是曾经救过当今陛下,如此一来佛家定然安然无忧也!”

    “可不一定,如今诸子百家大都反佛,佛家双拳难敌四手呀!”

    ……………………

    一时之间,百姓议论纷纷,更有不少常在东城门之人心生感慨,短短的时间,东城门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百家粉墨登场。

    百家之争的八卦传的沸沸扬扬,让所有人都不亦乐乎。

    当消息传到一众寺庙之中,不少僧人顿时松了一口气,有了少林慧园大师的名号,再加上少林曾经对李世民的恩情,佛家或许能够转危为安,否则短短二百年连续三次灭佛,恐怕哪怕佛家的根基再深,也经不起这等折腾。

    他们可是得到了消息,朝堂之中,傅奕可以坚决主张灭佛



第七百九十五章 救佛(四)
    佛家最为兴盛之地虽然在长安和洛阳,然而少林却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北魏时期,释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徒孙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广集信徒。

    北周武帝灭佛之时,少林寺破坏严重,然而随后重修,隋文帝更是赐给少林寺土地一百顷,少林寺一跃成为有名的大寺院。

    而唐初,少林寺十三和尚因助唐有功,受到唐太宗的封赏,赐田千顷,并称少林僧人为僧兵,从此,少林寺名扬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

    “慧园大师,这就是长安城了,城中佛寺上百,僧侣约有八千!”一旁的辩机恭敬的向身边的慈眉善目的老僧讲解道。

    慧园大师低头合手道:“阿弥陀佛,二武灭佛之后,我佛家损失惨重,佛家在长安城有如此兴盛之局面,长安城的诸位同道功不可没呀!”

    辩机趁机道:“可惜其他百家看到我们佛门复苏之势头,百变阻挠,尤其是墨家,更是在墨刊之中,多次抹黑佛家,简直是其心可诛。佛家这次危机,墨家绝对逃不了干系。”

    慧园大师并未接话,反而平静的看了辩机一眼,一瞬间,辩机竟然有种被看透的感觉,不由心虚的低垂下脑袋。

    “佛渡有缘人,而不是渡罪人,而且少林寺的起源就是天竺高僧所建,贫僧的恩师菩提达摩同样来自西域,你当真贫僧没有听说过瑜伽秘术么”慧园大师平静道。

    辩机不由的涨红了脸,讷讷的说不出话来。

    “辩机,你的佛性不错,然而心性却缺乏磨练,莫要被嫉妒嗔怒让佛心蒙尘。”慧园大师指点道。

    然而辩机正在年少得意,哪里听得进慧园大师的点化,不由心中腹诽道:“你少林救过唐皇,地位尊崇,赏赐众多,信徒遍布洛阳,自然不用理会这些世俗之事,然而长安城周围足足三百寺庙,竞争信徒何其激烈,哪有少林寺的日子过得滋润。”

    慧园大师看着辩机青红不定的脸色,不由遗憾的摇了摇头。

    而此刻百骑尽出,仪仗连绵数仗,庞德一马当先来到东城门

    门下,看到正在等候的慧园大师,不由眼睛一亮上前道:“慧园大师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陛下特命奴才前来迎接。”

    李世民登基之后,曾经造访过少林,庞德就曾经亲自跟随,自然见到过慧园大师。

    “原来是庞施主,贫僧多有唠叨了。”慧园大师此次前来,就是想要向李世民当面陈情,自然不会拒绝这份好意,当即跟随庞德离去。

    当隆重的仪仗队赶往皇宫之时,整个东城门顿时轰动起来。

    “此僧人竟然是少林慧园方丈,那可是一代高僧呀!高僧东来,定然是为了朝堂灭佛之议”

    “少林可是佛家名寺,乃是佛家禅宗祖庭,更是曾经救过当今陛下,如此一来佛家定然安然无忧也!”

    “可不一定,如今诸子百家大都反佛,佛家双拳难敌四手呀!”

    ……………………

    一时之间,百姓议论纷纷,更有不少常在东城门之人心生感慨,短短的时间,东城门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百家粉墨登场。

    百家之争的八卦传的沸沸扬扬,让所有人都不亦乐乎。

    当消息传到一众寺庙之中,不少僧人顿时松了一口气,有了少林慧园大师的名号,再加上少林曾经对李世民的恩情,佛家或许能够转危为安,否则短短二百年连续三次灭佛,恐怕哪怕佛家的根基再深,也经不起这等折腾。

    他们可是得到了消息,朝堂之中,傅奕可以坚决主张灭佛



第七百九十六章 神权和王权之争
    “慧园大师一路东来,舟车劳顿,还请现在罔极寺落脚休息,晚上朕再命御膳房做一些素席为大师接风洗尘!”李世民朗声道。

    罔极寺乃是一座皇家寺庙,平时都有专人搭理,正好用来接待慧园大师。

    “陛下破费了,接风洗尘那就不必了。”慧园大师坚决推辞李世民的接风,飘然而去。

    “慧园大师不愧是一代高僧,其品性,佛法让人敬佩!”一旁的长孙皇后感叹道。

    长乐公主下意识的点头,不过忽然想到自己的丈夫可是和佛家闹得很不愉快,不由的看了墨顿一眼。

    就连墨顿也不由一阵苦笑,何止是长孙皇后,就连他也不得不承认慧园大师,的确是极具人格魅力,让人不由自主的为之亲近,在他所认识的人中,恐怕只有道家袁守诚和医家孙思邈的气场才能与之相比。

    其他一众皇子公主也不禁疑惑的看着墨顿一眼,在他们看来,佛家乃是悲天悯人,慈悲为怀,墨家子怎么会如此坚定的反佛呢

    李世民不由的将众人的表情收入眼底,沉吟片刻之后道:“尔等都散去吧!墨顿留下。”

    众人都深深的看了墨顿一眼,默然转身离去,只有长乐公主眼神透露出担忧,墨顿向其摇摇头,表示无事,起身跟随李世民离去。

    厚重的殿门重重的关上,整个宫殿之中,只留下墨顿和李世民二人,气氛顿时凝固。

    李世民取出一本佛经,追忆一番之后,慨然道:“当年朕身陷绝境,千钧一发,少林十三僧兵凭空而出,身无片甲仅凭手中长棍,毫不畏惧的迎战王世充上百精兵,世人皆知少林十三棍僧救了朕,却不知道,为了救朕,十三棍僧之中,只有三人生还。”

    墨顿肃然起敬道:“陛下幸运,少林高义!”

    “朕承认你说的很有道理,佛家的确是重走老路,但那也是二百年以后之事,佛家对朕有恩,哪怕是灭佛还是限制佛家,都不能从朕开始,你可明白朕的意思。”李世民语气坚定道。

    墨顿心中一叹,不由暗道:“果然如此!”

    “微臣明白陛下的难处。”墨顿点头道。

    李世民不由点了点头,满意的看了墨顿一眼。

    “今日慧园大师献给宫中两件无价之宝,而恰巧微臣最近也曾经得到两件无价之宝,还请陛下品鉴。”墨顿郑重道。

    “哦!”李世民眼神一异,能让墨顿称之为无价之宝的东西,那可不常见呀!心中不由的颇为期待。

    墨顿上前,从袖口掏出一本厚厚的典籍和一卷羊皮卷,递给李世民。

    李世民接过,看到两个典籍之中都写着密密麻麻的异域文字,不由心中一动,诧异的看着墨顿道:“朕记得你曾经在西域大会之中公开悬赏重金,寻求西域的典籍,莫非这两个就是!”

    墨顿重重的点头道:“不错,不过这两本典籍并非是异域秘技,而是异域宗教所信奉的经文,这一本乃是极西之国的基督教的圣典,名为《圣经》,另一本乃是临近波斯的大食宗教教的圣典《古兰经》,这两本圣典都可谓是极为博大精深,足以和《佛经》想媲美,以微臣看,这天下已经有三大宗教并立,就是极西之国的基督教,大食的教,和天竺佛教。”

    “媲美佛教的宗教的圣典!”李世民不禁为之动容,也难怪墨顿如此重视。

    “你又如何确定这三个宗教将会是天下三大宗教我中国道家难道还比不上这些异域宗教”李世民不解道。

    墨顿点头道:“其一,这些宗教都在迅速的扩展,不断地向外发展



第七百九十七章 奉旨救佛
    “曾经造就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一代代贤人的极西之国,一分为二,而西极西之国很快的灭亡,分裂为一众小国,各国之间征战不断,而基督教趁此机会,发展壮大,几乎西极西之国所有的子民都是基督信徒,就连国王也不例外。”

    “基督教有自己的教皇,成立专门的教皇国,并在各国之间建立了数不尽的教堂,要求百姓将一切献给上帝才能死后上天堂,每当有国王登基,必须经过教皇的洗礼方可,一旦有强权国王不服从教皇,教皇一声令下,其他国家则会集结联军,直到将其打败为止。”

    墨顿每说一句,李世民的脸色都阴沉了一分,如果让神权凌驾在皇权之上,那他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而大食则是更为特殊的形态,政教一体,则由宗教领袖称之为哈里发,既是宗教领袖,又是政权领袖,其名下战士全部信奉教,极为忠诚狂热悍不畏死,如今正在不停的侵吞波斯,微臣可以保证,波斯定然抵挡不住这些狂战士的进攻,不出二十年波斯定然亡国,而金字塔国也同样毗邻大食,恐怕也难逃一劫,大食将成为我大唐在西域最强大的敌人,而且极度危险。”

    “政教一体,以信徒为兵!”李世民深深的吸了一口凉气,他对这个模式并不陌生,中国王朝不少起义都是打着宗教的名义,其中张角的黄巾军起义就是其中之一,唯一的区别则是张角败了。

    墨顿再次深吸一口气道:“而佛家最为盛行的天竺之地则是更值得借鉴和深思。”

    李世民顿时正襟危坐,如果是东极西之国和大食距离大唐还有点远,而同样信奉佛家又毗邻的天竺这让他不得不重视。

    “早在秦始皇一统华夏之时,在天竺也同样出现了大一统的时代,孔雀王朝,其国土和人口和大秦相比丝毫不逊色,然而自从孔雀王朝灭亡之后,如今八百年过去了,天竺依旧小国林立,征战不断,一旦有强大的外力入侵,天竺将会是一盘散沙,任人宰割。”

    “小国林立!”李世民不禁愕然,要知道秦灭之后,中国可是经历过一代又一代的王朝更迭,哪怕是他天下分裂无论是哪一任皇帝,无不梦想着统一天下,而天竺竟然已经有八百年没有统一了,这在他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

    难道天竺就没有出现一个心怀大志的帝王么显然是不可能的,恐怕在这其中,佛家的禁止杀生,慈悲为怀、反对战争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也就是说,如今这天下但凡文明起源之地,神权已经笼罩四分之三,只有我华夏一国幸免于难。”墨顿苦笑道。

    李世民此刻的脸上格外的凝重,一直以来,世人皆认为华夏才是天下中心,其他地方都是蛮夷之地,然而自从墨家崛起之后,一个个从极西之国传来的域外绝学,不断地改变大唐百姓的生活,众人这才察觉到原来除了华夏文明之外,这世间还有三个不逊色于华夏文明的古国,更有璀璨的后起之秀罗马希腊文明。

    然而从墨顿口中的传来的消息却是越来越多的噩耗,这些文明的国度已经全部被神权所笼罩了。

    直到此刻,李世民才真正意识到神权和王权之争的残酷性,二武灭佛之所以能够成功,乃是因为僧尼仅仅占了社会十分之一的人口,而世俗之人占据了大多数,再加上大一统和诸子百家文化的影响。

    但是,假如,假如没有二武灭佛,佛家从北魏一直顺利发展到大唐,恐怕其规模将会是北周之时的数倍,其后果让李世民不寒而栗。

    对于墨顿的话,李世民并没有怀疑,墨顿可以说最为了解西域之人,除了他口中墨家先贤曾经走遍极西之国,编写的墨子秘著之外,这两年来,一直都有源源不断的胡商为墨家提供无数的信息,这些消息并不难辨别真假。

    李世民忽然眼神一闪道:“听说到你极度推崇异域墨家,朕想知道如今的东极西之国的墨家现在如何”

    墨顿脸上闪现出一丝悲哀道:“墨家崇尚真理,破解未解之谜,这在西极西之国是绝对不允许的,如果我们身处东极西之国,哪怕是陛下出面力保微臣,微臣也难逃被火刑的下场。”
1...219220221222223...4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