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墨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将臣一怒

    众僧纷纷沉默,却无人肯放弃到手的利益。

    “那朝廷的意见我佛家不可拥有寺田”慧园大师皱眉道。

    墨顿摇摇头道:“并非不可拥有寺田,而是不可借着免税的特权吞并土地,如果田税乃是国之根本,如果国家国库空虚,朝廷自然会寻找原因,到时候………………”

    墨顿没有说完,众僧却心知肚明,到时候,朝廷自然要朝着拥有大量寺田,富得流油的佛家开刀。这恐怕就是第三次佛家之劫到来之时。

    “还请墨施主指点。”慧园大师向墨顿郑重一礼道。

    墨顿毫不客气的说道:“方法又两个,就看佛家如何选择了,第一,度牒规定每个僧人免税寺田的数目。”

    一众僧人这才脸色一缓,如果给每个僧人一定免税寺田,那么也不是不可接受。

    “以老衲看,一个僧人名下有五十亩免税寺田即可!”会昌大师朗声道。

    其他高僧也纷纷点头,赞同这个提议。

    墨顿不可置否的点了点头,转首向祖名君问道:“我朝田赋的税率是多少”

    “十五税一。”祖名君毫不犹豫的回答道。

    “如今我大唐得益于墨家试验田之推广,亩产已达四担,十五税一是多少”墨顿满脸疑惑道。

    “三十五斤左右!”祖名君回答道。

    “这么说来五十亩地的田税是…………。”

    “一千七百二十五斤。”

    墨顿恍然大悟,一副不可思议的目光看着会昌大师道:“小子没有想到一个僧人的胃口竟然如此之大,竟然一年可以吃上一千七百二十五斤粮食。”

    刹那间,会昌大师满脸通红,他听得出来墨顿暗暗讽刺佛家的胃口太大,经过沈鸿才一人一斤口粮的计算一人一年不过食用三四百斤粮食,而祖名君的冷冰冰的数字让他的贪婪立即暴露无遗。

    “每个僧人免税二十亩!不能再少了,佛家除了吃饭之外,还要有其他用度开销,而且佛家还要发展。”法琳大师坚决道。

    其他僧人脸上不由浮现不情愿的表情,二十亩并不能让他们满意,然而法琳乃是护法沙门,地位尊崇,众人也不好说什么

    墨顿不可置否的笑了笑,转头看向一旁的慧园大师问道:“大师的意见呢”

    慧园大师闭目思索片刻之后,蓦然睁眼坚定道:“佛家放弃免税特权!一亩免税的特权都不要。”

    “什么”几乎所有的高僧都一脸骇然,不解的看着慧园大师,要知道天下的佛寺要论寺田的规模,少林寺当数天下最多,非但少林的历史悠久,而且少林棍僧救了李世民之后,李世




第八百零二章 唐僧
    墨顿看着一众佛家众僧,朗声道:“以墨家掌控的消息,这世间佛教最为兴盛之地,一是天竺本土佛教,二是吐蕃高原的密宗,三是我大唐佛家,小子将其称之为汉传佛教。”

    其实佛家还有向柔佛占城等国传播的趋势,不过现在规模不大,并未引起世人的注意。

    众僧纷纷颔首,这三个地方的确是佛家最为兴盛之地。

    “然而佛教传入大唐六百年,其教义并未融入我华夏之中,尔等所做的不过是翻译天竺经书而已,却无一本由我中国僧人所写的经书,每当有天竺僧人前来传经立即被引为圣典,奉为至尊。”墨顿毫不留情的批判大唐佛家的拿来主义,而且是主动喂到嘴边道。

    慧园大师脸色一变,少林寺地位尊崇,而实际上所以靠的名号也不过是达摩祖师,墨顿可以说是说到了佛家的痛楚。

    “只有佛家主动适应大唐,才可在大唐站稳根脚,诸位大师只看到这些复姓在大唐流传,却不知已经有不少复姓悄然的消失。佛家想要复兴还是被排斥,那就要看佛家自己的选择。”墨顿昂然道。

    “佛家知道如何去做了。”慧园大师郑重道。他知道佛家想要融入大唐,那就必须将佛教教义和华夏契合,而之前他们直接拿来的天竺佛家教义很显然并不适应大唐国情,这才有了二武灭佛之劫难。

    墨顿继续毫不留情面道:“而且小子认为,佛家想要复兴,仅仅追求僧侣的数量,寺庙的多少,简直是大错特错。”

    “大错特错!”众僧面面相觑,要是之前墨家子这么说,他们早就勃然大怒了,此刻他们再也不敢小觑墨家子。

    “不错,诸子百家之所以能够传承千年,难道靠的是这些外物”墨顿反问道。

    慧园大师想到墨家的复兴,不禁若有所思。

    “不,当然不是,诸子百家最为宝贵的乃是我们的学说,我们的经文我们的理念,墨家哪怕是趁机千年,只要有《墨经》在,依旧可以复苏

    苏,而佛家舍弃天竺浩瀚的佛经不取,而偏偏用弟子多寡和寺庙多少来证明佛家兴盛,岂不是舍本逐末,让人贻笑大方。”墨顿高声道。

    “舍本逐末!”

    “贻笑大方!”

    一众高僧不禁郝然,诸子百家之中,哪一家不都是在极力发展自己的学说,就拿墨家来说,虽然沉寂千年,然而只要有墨经在,墨家定然会重获心生。

    而佛家仅仅最为寺庙和僧侣的数量,最终连遭两次劫难,也难怪墨顿讽刺佛家舍本逐末。

    “向天竺取经”然而不少高僧却不由的皱起了眉头。

    墨顿感慨道:“尔等在大唐舍本逐末,而墨某尊敬一位高僧,却立下大宏愿,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不远万里去天竺求取真经。”

    “玄奘!”众僧不由一阵哗然,他们自然知道墨顿所说的乃是玄奘法师,经一直以来,都说天竺僧人前来大唐,而玄奘则是只身前往天竺学习经文的大唐僧人,而且是自身前往,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再加上其生死未知,在大唐众僧之间可以说是反面例子,纷纷遗憾一个佛家的未来高僧走上了歧途。

    “玄奘真的达到了天竺圣地”慧园大师惊喜道,要知道天竺可是佛家最为兴盛的圣地,能够亲自到达天竺学习经文,恐怕是每一个僧人都梦寐以求的梦想,然而玄奘一直都没有消息,众僧几乎都认为他失败了。

    墨顿郑重点头道:“据天竺商人所言,在天竺佛家圣地那烂陀寺曾经见到过一位大唐僧人,其佛家精深,无人能及,被选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称之为三藏法师。”

    “三藏法师!”众僧不由骇然,他们自然知道都是精通佛家,自然知道三藏法师这个称号是何等的尊贵。

    “那一定是玄奘,我就知道玄奘一定会成功!”慧园大师激动道。玄奘出身于洛阳佛家寺庙,说起来和少林寺也颇有因缘。

    墨顿正色道:“如果佛家有心,墨家可以代为传话,沟通玄奘法师

    ,让大唐和天竺经书互通有无,将佛经全部译为汉文,佛家再将其发扬光大,此乃大唐佛家复兴最佳时机,也是佛家汉化,摆脱胡教偏见的最好的机会。”

    历史上,玄奘法师归来之时,足足带了六百五十七部经书,然而对于天竺的经书来说,却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如果在墨家的帮助下,传到大唐的经书将会数倍于此,这对佛家的意义可想而知。

    一众僧人的呼吸声顿时沉重了几分,这个条件对佛家几乎没有拒绝的底气。

    “墨侯未免说的太轻而易举了,据小僧所致,玄奘法师历经千辛万苦,足足耗费了四年的时间这才到达天竺,如此一来一回就足足八年,八年之间足以



第八百零二章 唐僧
    墨顿看着一众佛家众僧,朗声道:“以墨家掌控的消息,这世间佛教最为兴盛之地,一是天竺本土佛教,二是吐蕃高原的密宗,三是我大唐佛家,小子将其称之为汉传佛教。”

    其实佛家还有向柔佛占城等国传播的趋势,不过现在规模不大,并未引起世人的注意。

    众僧纷纷颔首,这三个地方的确是佛家最为兴盛之地。

    “然而佛教传入大唐六百年,其教义并未融入我华夏之中,尔等所做的不过是翻译天竺经书而已,却无一本由我中国僧人所写的经书,每当有天竺僧人前来传经立即被引为圣典,奉为至尊。”墨顿毫不留情的批判大唐佛家的拿来主义,而且是主动喂到嘴边道。

    慧园大师脸色一变,少林寺地位尊崇,而实际上所以靠的名号也不过是达摩祖师,墨顿可以说是说到了佛家的痛楚。

    “只有佛家主动适应大唐,才可在大唐站稳根脚,诸位大师只看到这些复姓在大唐流传,却不知已经有不少复姓悄然的消失。佛家想要复兴还是被排斥,那就要看佛家自己的选择。”墨顿昂然道。

    “佛家知道如何去做了。”慧园大师郑重道。他知道佛家想要融入大唐,那就必须将佛教教义和华夏契合,而之前他们直接拿来的天竺佛家教义很显然并不适应大唐国情,这才有了二武灭佛之劫难。

    墨顿继续毫不留情面道:“而且小子认为,佛家想要复兴,仅仅追求僧侣的数量,寺庙的多少,简直是大错特错。”

    “大错特错!”众僧面面相觑,要是之前墨家子这么说,他们早就勃然大怒了,此刻他们再也不敢小觑墨家子。

    “不错,诸子百家之所以能够传承千年,难道靠的是这些外物”墨顿反问道。

    慧园大师想到墨家的复兴,不禁若有所思。

    “不,当然不是,诸子百家最为宝贵的乃是我们的学说,我们的经文我们的理念,墨家哪怕是趁机千年,只要有《墨经》在,依旧可以复苏

    苏,而佛家舍弃天竺浩瀚的佛经不取,而偏偏用弟子多寡和寺庙多少来证明佛家兴盛,岂不是舍本逐末,让人贻笑大方。”墨顿高声道。

    “舍本逐末!”

    “贻笑大方!”

    一众高僧不禁郝然,诸子百家之中,哪一家不都是在极力发展自己的学说,就拿墨家来说,虽然沉寂千年,然而只要有墨经在,墨家定然会重获心生。

    而佛家仅仅最为寺庙和僧侣的数量,最终连遭两次劫难,也难怪墨顿讽刺佛家舍本逐末。

    “向天竺取经”然而不少高僧却不由的皱起了眉头。

    墨顿感慨道:“尔等在大唐舍本逐末,而墨某尊敬一位高僧,却立下大宏愿,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不远万里去天竺求取真经。”

    “玄奘!”众僧不由一阵哗然,他们自然知道墨顿所说的乃是玄奘法师,经一直以来,都说天竺僧人前来大唐,而玄奘则是只身前往天竺学习经文的大唐僧人,而且是自身前往,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再加上其生死未知,在大唐众僧之间可以说是反面例子,纷纷遗憾一个佛家的未来高僧走上了歧途。

    “玄奘真的达到了天竺圣地”慧园大师惊喜道,要知道天竺可是佛家最为兴盛的圣地,能够亲自到达天竺学习经文,恐怕是每一个僧人都梦寐以求的梦想,然而玄奘一直都没有消息,众僧几乎都认为他失败了。

    墨顿郑重点头道:“据天竺商人所言,在天竺佛家圣地那烂陀寺曾经见到过一位大唐僧人,其佛家精深,无人能及,被选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称之为三藏法师。”

    “三藏法师!”众僧不由骇然,他们自然知道都是精通佛家,自然知道三藏法师这个称号是何等的尊贵。

    “那一定是玄奘,我就知道玄奘一定会成功!”慧园大师激动道。玄奘出身于洛阳佛家寺庙,说起来和少林寺也颇有因缘。

    墨顿正色道:“如果佛家有心,墨家可以代为传话,沟通玄奘法师

    ,让大唐和天竺经书互通有无,将佛经全部译为汉文,佛家再将其发扬光大,此乃大唐佛家复兴最佳时机,也是佛家汉化,摆脱胡教偏见的最好的机会。”

    历史上,玄奘法师归来之时,足足带了六百五十七部经书,然而对于天竺的经书来说,却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如果在墨家的帮助下,传到大唐的经书将会数倍于此,这对佛家的意义可想而知。

    一众僧人的呼吸声顿时沉重了几分,这个条件对佛家几乎没有拒绝的底气。

    “墨侯未免说的太轻而易举了,据小僧所致,玄奘法师历经千辛万苦,足足耗费了四年的时间这才到达天竺,如此一来一回就足足八年,八年之间足以



第八百零三章 菩提歇
    “自古以来,忠孝两难全,国和家之争比比皆是,如果我等乃是普通百姓,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情景,一心为自己小家考虑倒无可厚非。然而我等诸子百家不同,我等在发展自家学说之时,如果不能为国为民,最后乃是一场空,先有国,后有家。当初无数墨家子弟为了天下安定,舍弃小家,奔赴战场,这才有了墨家的兼爱非攻的理念,孔子周游列国,漂泊一生,法家为了国家强盛,变法图强,善终者寥寥无几,却依然前赴后继。………………”

    墨顿将自己心中的家国理念一吐而出,当初很多墨家子弟都不理解,墨家为何将如此多的墨技公之于众,诚然如果墨家将其控制在手中,的确是可以暴敛横财。

    然而那仅仅是富了墨家一家而已,只有整个天下因墨家墨技而受益,有了深厚根基,墨家才会真正的复兴,将自己的学说发展壮大。

    “如果这世间再次出现一家肥天下瘦的局面,佛家就是前车之鉴。”墨顿郑重道。

    “一家肥天下瘦!”众僧不禁郝然,二武灭佛之时,佛家占据了天下三百万人口,十分之一的土地,朝廷没有兵源,没有财富,困顿不堪,岂不正应了佛家肥天下瘦之言。

    这么说来,佛家两次遭劫可以说一点也不冤屈,佛家并未为天下考虑,而天下自然也将佛家抛弃。

    “墨施主果然慧根不凡!佛家受教!”慧园大师郑重一礼道。

    法琳大师含笑道:“慧园大师有所不知,说起来墨施主可是百家兼修,可也是修行过佛家学说之人,而且佛法不浅。”

    “当真”慧园大师满脸惊讶道。

    “那是自然!”法琳大师朗声道:“众人皆知墨施主诗才不凡,其中就做过半阙诗篇,让整个佛家为之轰动。”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一个高僧朗声吟道。

    慧园大师眼睛一亮,不禁眼前一亮,此诗虽然只有两句,却道尽了佛家的真谛,将佛门子弟面对红尘诱惑时的犹豫写的淋漓尽致。

    “可惜我佛家未能出现像墨施主这般子弟,实乃佛家之遗憾。”慧园大师感慨道,其他众僧纷纷颔首。

    而此刻的辩机听到众僧纷纷称赞,不由的心中一片浮躁,脑海之中不由自主的浮现出前往洛阳之时那名贵妇若即若离的挑逗,心头的火气越来越盛,当下再也忍不住,一跃而出道:“小僧不服,此乃佛门内事,墨施主虽然代表朝廷,但亦是诸子百家之一,难保没有私心!”

    其他高僧看到辩机主动反对,眼神闪了闪,竟然没有人出来制止,辩机此举虽然鲁莽,但是却说出了不少佛家心底的担忧,墨顿所说的的确是句句有理有据,然而他到底乃是诸子百家的人物,虽然墨家刚刚复兴,并未参与前两次佛家之劫难,和佛家并无实际冲突,然而墨家子毕竟是诸子百家的一份子,此事谁也不能保证墨家子没有私心。

    墨顿抬起头,从头到尾第一次正眼看辩机道:“以你之言,应该如何”
1...221222223224225...4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