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将臣一怒
“火刑!”李世民不敢相信的长大了嘴巴。
墨顿点头道:“在墨家先贤游历西域之时,曾经结识了一位墨家先贤,名为哥白尼,他认为我们所处的大地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仅仅这一个观点他却埋在心底,直到死后才不甘心自己的学说失传,这才将其公布出来。”
李世民愕然道:“连学说都不敢公布。”
“我大唐不以言定罪,而哥白尼却连学说都不敢公布,可想墨家的处境如何”墨顿道。
“难道就
第七百九十九章 辩经
第二日。
罔极寺中高僧云集,平日里宠辱不惊,定力惊人的众僧如今一个个都如临大敌,不时的瞄向寺外,更多的高僧口诵佛号,私底下精心准备辩词,恨不得当场度化墨家子这个佛家大敌。
“陛下的旨意是让墨家子前来商议佛家之事,说明陛下还是很念旧情,此事未必没有转机。”会昌大师心存侥幸道。
众僧不由点了点头,不过心头怎么也没有底气,毕竟少林慧园大师亲自出马都没有能让李世民偏向佛家。
慧园大师宣了一声佛号道:“墨家和佛家一样,都在走上复兴之路,老衲相信墨家子定然能够理会佛家的处境。”
法琳大师点了点头,心中却陷入了迷茫,对于傅奕这种佛家的死对头,他自然可以拼死以护佛门,然而墨家子的救佛之策却让他极为纠结。
一方面,墨家子的救佛之策实际上是限佛之策,对于佛家复兴不利,另一方面墨家子说的也有几分道理,二武灭佛之后,佛家并未改变,只不过是冲走老路,未必没有第三次佛门之灾的到来。
众僧或是迷茫,或是心中思索对策,或是忐忑不安,或是同仇敌忾,不知不觉之中,双方约定的时间已经到了。
“希律!”
随着一声骏马的嘶叫声传来,一个长长的车队停靠在罔极寺前,为首一个弱冠之年的少年从马车上一跃而下,立即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墨家子来了!”
佛家众僧不由心头一紧,不由敌视的看着面前的这个少年。
墨顿自觉的忽视佛家众僧的眼光,不由朗声道:“后学墨家墨顿,拜见诸位高僧。”
为首的慧园大师迎上前去热络道:“墨家乃是诸子百家的显学,墨圣亦和佛祖乃是同时代,都具有大智慧之人,今日墨佛两家相聚,实乃天下之幸事。”
墨顿回礼道:“佛家大名,墨家亦是久仰,当年墨家前辈曾经畅游佛家圣地天竺带回了天竺数字,亦见到了佛家的兴盛,如今晚辈能够和如此多佛家前辈会晤实乃荣幸之至。”
二人一脸热络,完全看不出即将争锋相对的征兆。
“说起来,贫僧还要向墨施主致谢,贫僧前来长安之时,路途遥远,乘坐的乃是墨家的朝发夕至的马车,一日到达长安城,墨家砖路和车马技术造福世人让天下众人免受奔波之苦,老衲佩服。”慧园大师感激道。
慧园大师之所以能够如此快捷的到达长安城,自然是乘坐墨家的朝发夕至的马车,只不过辩机前往少林的时候,乃是乔装打扮,当回程的时候,辩机建议慧园大师同样如此,然而慧园大师却毫不犹豫的反对,反而一身僧人打扮,光明正大的赶往墨家车站,而墨家车队根本没有丝毫的为难,照常待客,这才让慧园大师得以如此快捷的到达长安城,这反而显得辩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墨顿双手合十道:“佛家认为众生平等,对于这一点,墨家甚为赞同,并且也是一力贯彻,无论是谁,只要有路引,墨家都会一视同仁。”
“众生平等!”慧园大师意味深长的看了墨顿一眼,称赞道:“墨施主果然是有大智慧之人,贫僧佩服!”
“大师过奖了!”墨顿有礼道。
慧园大师不由哈哈一笑,挥手邀请道:“墨施主请!”
慧园大师郑重的将墨家子迎入罔极寺,心中的慎重已经达到了顶点,他在其他人身上无往而不利的人情战术,竟然在墨家子身上全然无用。
进入罔极寺,迎入眼帘的竟然是一个偌大的高台,高台
第八百章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墨顿怡然不惧,镇定自若道:“墨某虽然是墨家子弟,然而今天亦是代表朝堂来商议佛家之事。众所周知,佛家屡遭劫难,陛下和佛家有缘,不忍佛家和朝廷两难,特令墨某前来协商佛家之事。
“多谢,陛下挂念,老衲感激在心!”慧园大师一脸感激道。
其他众僧却忍不住的撇了撇嘴,在他们看来,佛家乃是至善至纯,慈悲为怀,二武灭佛乃是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凶狠残暴,再加上儒道两家推波助澜,这才将有了佛家两次之灾,佛家可以说一点错也没有。
墨顿眼神一扫,顿时将佛家的众僧的脸色尽收眼中,不由朗声道:“佛家讲究因果,而恰好墨家先辈也曾经有一句箴言,还请诸位指点一番。”
“我等恭听墨家高论!”慧园大师郑重道。
“墨圣总结无数恩怨情仇,喟然叹曰: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墨顿朗声道。
“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法琳大师不由眉头一皱,他自然听出墨家子的话外之音,二武灭佛又岂能是无缘无故,这其中必有因果。
“我佛家普度众生,慈爱世人,从不求回报……”一旁的会昌大师忍不住反驳道。
墨顿冷笑道:“真的不求回报么那佛家为何会收香火钱,为何会有寺产。”
“此乃信徒自愿供奉的,我等并未强求!”会昌大师反驳道。
“那信徒为什么无缘无故不给我墨家香火钱。”墨顿步步紧逼道。
“额!”会昌大师顿时无语顿住了。
“信徒为佛家供奉香火钱,乃是为求平安,求佛祖保佑,求死后升入西天极乐世界,这才是缘故,我墨家没有这些,他自然不会自愿给我墨家钱财。”墨顿自己解释道。
“墨圣果然是身居大智慧之人,言简意赅的诠释了因果之道的精髓。”慧园大师感慨道。
其他众僧纷纷沉默,慧园大师既然承认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自然也承认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如此一来,二武灭佛之中必然会有缘故,而不是佛家一直认为自己是无辜的受害者。
“既然诸位都认可墨某之言,那在下就和诸位仔细算一下,佛家和朝堂之间的缘故。”墨顿重重的松了一口气,他就怕这些僧人坚守信仰,根本说不通。
“我等洗耳恭听。”众僧冷哼道。
“小子认为,佛家之所以屡次遭劫,其中最大的因果就是没有为国尽责,诸位虽然僧人,但亦是我华夏之人,大唐之民,亦要为这天下所考虑,…………”墨顿朗声道。
墨顿还未说完,站在会昌大师后面的辩机忍不住反驳道:“我等佛家乃是出家之人,四大皆空,六根清净,不问世间凡俗之事。”
墨顿顿时脸色一冷,盯着辩机道:“你站的是谁的土地,穿的是谁织的衣服,吃得是谁种出来的粮食,………………”
随着墨顿一句一句的反问,辩机不由涨红了脸庞,讷讷的说不话来。
“去年大阅兵之时,长安城百姓高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论是诸子百家,还是平民百姓,都需要承担天下兴亡的责任,这一点,佛家亦不例外,否则尔等为何以为华夏会给佛家无缘无故的爱。”墨顿郑重道。
“墨施主所言甚是,如果天下需要佛家,我等就算是舍弃这具肉身也在所不辞!”慧园大师郑重道。
“佛家普度众生,自然愿意为国牺牲。”法琳大师郑重道。
法琳乃是佛道儒三家兼修,深知诸子百家的目的无不是为天下安定而起,佛家想要融入大唐,就必须和诸子百家的理念靠齐。
“辩机,你退下不可妄言!”会昌大师呵斥道,辩机可是佛家精心培养的精英,虽然慧根不凡,但是和名满天下的墨家子相比还差得远,现在还不是他直面墨家子的时候。
墨顿闻言讶然的抬头看着辩机稚嫩的脸庞,没有想到竟然在这个时候碰到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名人,当下意有所指道:“会昌大师还是好好的教教自己的徒儿,免得日后为佛门招灾。”
会昌大师脸色一变,警惕的看着墨顿道:“我佛家子弟自然有佛家来管,不劳墨侯操心了。
墨顿晒然一笑,他可是好心提醒,至于佛家不放在心上,那他自然不会多操心了,当下,继续道:
“既然佛家愿意为国贡献,墨某就和佛家好好的算一笔账,当初佛家遭劫之时,北魏时期僧尼二百万,北周时期僧尼三百万。我等就以最少的二百万僧尼作为佛门遭劫的底线来计算的如何”墨顿问道。
“阿弥陀佛!”慧园大师和法琳大师不由的悲声诵了一声佛号,
“沈博士,养活二百万人需要多少田地和百姓方可!”墨顿问道。
沈博士手持算筹,噼噼啪啪打了起来,嘴上边道:“普通人每天需要食用的粮食大约为一斤,二百万人每天需要食用二百万斤,一年需要食用七万万斤粮食,北魏时期的亩产量大约三百斤,除去种子,和农夫的用度,能够结余一百斤已经是不错了,那则需要七百万亩良田方可养活二百万人。”
“七百万亩良田!”众僧也不禁骇然,原本他们自认为自己十分无辜,然而经过沈鸿才这么一算,这才发现佛家恐怕也并非那么无辜了。
墨顿郑重道:“七百万亩良田几乎相当于一个关中平原在养活佛家,更别说还有佛家的衣物、经书、寺院,这又占了多大的人力物力。这不就是缘故么”
一众僧人不由沉默起来,却并未反驳墨顿的话,他们也知道二百万僧尼看似让佛家发展壮大,但是统治者根本不愿意看到如此多的劳动力变成无事打坐的僧尼。
“既然二百万僧尼已经是面临灭佛之危,沈博士,你们二人计算一下,以佛家现有的发展规模,多少年可以达到二百万僧尼数量。”墨顿转头看向一旁的沈博士。
沈鸿才和祖名君二人对视一眼,心中默算,片刻之间就已经脱口而出道:“最多二百年,佛家的僧尼数量即可达到二百万。”
“二百年”众僧心中一惊,若是在此之前,他们得知二百年后,佛家如此兴旺,定然激动无比,然而此刻全部都忧心忡忡,因为一旦达到二百万僧尼的数量,恐怕就是佛门招灾的时刻。
墨顿点了点头,转头向众僧问道:“不知道佛家可有良策解决佛家二百年后的危机,陛下深念佛门之恩,自然不会动佛家,然而谁能保证后代的帝王不动。”
众僧默然,纷纷摇头,他们自然原本一心想让佛家发展壮大,却不知让佛家一步步走向深渊。
“还请墨施主指点!”慧园大师合手一礼道。
墨顿点头道:“小子认为,既然二百万乃是灭佛的底线,那佛家的数量至少要减半方可以保安全。”
“一百万僧人!”
 
第八百零一章 亡羊补牢
墨顿意外的看着果决的慧园大师,颔首道:“佛家做了一个明智的选择,我等百家学说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年至今,除了我们的学说之外,那就是我们的自律,理性,如今医家多名医者合作,组成医院,解决了郎中不足的短板,道家将外丹一派分割,其理论再无缺陷,墨家舍弃政治理念,专攻墨技,相比之下,佛家所作出的这点牺牲并不算什么”
墨顿说的毫不客气,然而一众僧人却无法反驳,不错,如今各家都在谋求发展,相比于诸子百家的果决,佛家的确是有些看不清局势了。
佛家最令人诟病的地方就是不事生产,如果能够限制佛家人数,控制在朝廷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那是的佛家才会再无短板,真正的发扬光大。
“除此之外,佛家还有一个短板需要解决,方可确保无忧!”墨顿又道。
“还请墨施主指点!”慧园大师郑重道,此刻他再也没有对墨顿又丝毫的轻视。
“寺田!”墨顿一字一顿的说道。
“寺田!”众僧面面相觑,他们原以为墨顿会说佛像镀金之事,却没有想到竟然提到寺田。
墨顿朗声道:“北周武帝之时,天下纷争,百姓生活苦难,然而一些精明之人却发现有一个方法可以躲避繁重的徭役和田租。”
众僧脸上顿时不自然起来,他们自然知道这个方法就是出家为僧,因为僧人是可以免除徭役和田租的,而佛家就是利用这个方法,急剧膨胀,僧尼的数量一下子达到了三百万,最终招来了北周的疯狂反扑。
“百姓苦难,佛家又岂能见死不救!”会昌大师正义凛然道。
“是呀,你们成了百姓的救星,百姓只需要打坐念佛,就可以不用服徭役,不用交田租,佛家轻轻松松即可获得不菲的寺田,而朝堂呢打仗时无兵,发饷时无银,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一旦天下大乱,佛家又岂能独善其身,乱世之时有多少佛祖金身被刮,铜像被劫,佛寺毁于一旦。”墨顿道。
“佛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此乃佛家该有此劫。”慧园大师一脸悲苦道。
“一次劫难两次劫难还不够,难道还想再来第三次,如今不少寺庙都在重走老路,大肆接纳信徒的田产,甚至允许百姓将田产挂靠在寺田之下,更有不少寺庙放印子钱给百姓,每当百姓还不起,只能拿田产来抵账。”
墨顿一脸冷笑,目光扫过一众高僧的脸庞,不少高僧不由的低下了脑袋,自己寺庙的情况他们自然清楚,不由心虚的低下头。
“据我所知,佛家并不缺钱,且不说尔等名下的寺田,就是平时信徒供奉的香火钱,就不在少数,如此看来,佛家未免太贪心不足了。”墨顿名下的墨家子弟都在不停地为墨刊收集信息,对于佛家的情况墨顿可以说是了若指掌。
会昌法师一脸郝然道:“我等虽然广集钱财,并非为了私欲,而是未来复兴佛家,侍奉佛祖。”
其他高僧也不由点了点头,复兴佛家乃是一众高僧的信念,然而修建寺庙铸佛像,镀金身,哪一个不都是耗资巨大,僧人吃素,平日里花销不大,大部分寺庙的钱财都是用在这些地方了。
“正是佛家选择了这样一条错误之路,才有二武灭佛之劫。”墨顿肯定道。
“错误之路,难道就允许你墨家赚取无数钱财,却不允许佛家广集钱财,广修寺庙。”辩机再一次忍不住反驳道。
众僧不由点头,任谁都知道墨家墨技独步天下,每一个墨技现实都将为墨家带来巨额的利益,墨家村天下第一村,一村皆上户,哪怕是佛家也久闻,然而听到墨家子只允许墨家放火,不允许百姓点灯,众僧不由心中不悦。
墨顿冷眼看了辩机一眼,反驳道:“墨家所有的钱财都是墨家子弟辛辛苦苦赚取的,每一文都清清白白,而且早在墨家崛起之时,墨某就已经预见了今日之局面,早已经放弃了免税的特权,每一年为朝廷纳的税款多达几万贯,也堵住了众人悠悠之口。而相比之下佛家呢”
墨家墨技于国于民皆有用处,又为朝廷贡献了巨额的赋税,佛家非但不事生产,而且占着免税的特权,疯狂的挖朝堂的墙角,将原本缴税的税田变成寺庙的免税寺田,让朝廷蒙受巨大的损失,如此一对比,高下立判,佛家最后一层遮羞布彻底被掀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