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皇崛起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太上老牛
马林现在的领土本来就分散,一边要去东边和萨克森选帝侯及勃兰登堡选帝侯的联军作战,一边再和科隆大主教国领导的主教国集团作战,很可能会倒大霉。
因此,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买通科隆大主教,使其同意放弃明斯特主教国。这样,马林才不会和科隆大主教的主教国集团发生冲突。
而且,马林也明白,因为主教国的大主教之位不是世袭的。因此,那些个主教国的大主教们,除了少数品德高尚的,大部分主教们,都会在任期内大肆捞钱的。在这个年代,主教国的主教捞钱,是很正常的事情。就连选举时贿赂投票人,也是公开的。就像亚历山大六世当初选举教皇时,为了让斯福尔扎家族的那位竞争对手退出,直接对他说——你要多少钱才肯退出?,然后,派了一个骡子队,装满了黄金,大摇大摆地前往斯福尔扎家族的那位红衣主教的住宅
所以,在这个年代的西欧,如果遇到问题,可以选择拿钱砸。当然,有条件做到这一点的并不多。大部分贵族,因为土地产出很少,加上自身生活豪奢,挥金如土。因此,大部分贵族,都是拿不出很多钱来贿赂人的。
而且,世俗的贵族们,往往只能依靠自家领地的产出维持,又不能对地主们征税。往往,哪个贵族治下控制的商业城市多,税收也就更多。
也就是说,靠种田是发不了财的。萨克森选帝侯和萨克森公爵为啥有钱?因为萨克森地区,是德意志地区手工业很发达的地区。和种田不同,开办手工业作坊和出售商品,贵族是可以征税的。因此,只有工商业发达的地区,贵族的财政才会好一点。
不过,与之相对的是,主教国的财政,往往都十分良好。为什么?因为主教国可以征收什一税啊
征收什一税,是主教国的天然权力。虽然说,那些世俗诸侯的国境内,也是征收什一税的,可那都是那些世俗诸侯国内的教堂征收的,和世俗诸侯无关。
但主教国的什一税,主教却有权调用,不是全送到罗马的。当然,即使是世俗诸侯国的征收什一税的教堂,也是可以截留大量的什一税的,只会把一部分送往罗马。
所以,整个西欧地区,不管哪里,教堂都很富有。你想啊,整个教堂所在地区的人民,都要把自己收入的十分之一交给教堂,教堂能不发财么?
主教国的主教,可以把什一税中的一半以上,都拿来用于国家开支,只需要把少部分什一税送往罗马。当然,这大部分开支,有一些是虚报的。这些虚报的部分,就都成了主教国主教的私人财产。那些个送往罗马的什一税,其实最终进入教皇国国库的,其实也不多,大部分都被教廷的教皇和枢机主教们瓜分掉了
而让马林庆幸的是,身为大贵族,他是不需要缴纳什一税的。至少,没有那个教士敢和他要什一税。
因为,东弗里斯兰伯国境内的教士,都要看马林眼色行事。当初,攻入东弗里斯兰伯国的时候,马林举起屠刀,屠杀贵族无数。因此,东弗里斯兰伯国的教士们,都畏惧马林。而泰勒,更是直接投入了马林的怀抱。
在国内教士都听命于自己的情况下,马林其实偷税漏税了
商业上的什一税,是最不好统计的。因为,没人知道商人具体赚了多少钱。当然,对于那些身份低下的纯商人,或者是犹太商人,教堂是可以派人去查账的。当然,商人也可以做假账逃税。
所以,实际上,什一税的主要来源,是农田的收成。每到秋收时节,教士们就会去田头等着征税呢。比如,每亩地你收了400磅黑麦,就应该向教会缴纳40磅黑麦
不过,马林从一开始,就勾结(或者说胁迫)本地教会,虚报产量,把400磅的亩产,依然报为150磅不到。所以,东弗里斯兰伯国的教会,在征收什一税时,还是按照每亩地征收15磅不到的低标准。当然,这个标准,也不比以前低。也就是说,东弗里斯兰伯国教会收入也不比以前少。
倒不是说马林喜欢逃税,而是因为,如果东弗里斯兰伯国的什一税太高,会引起别国的重视,让人得知东弗里斯兰伯国亩产特高的秘密。所以,马林一直都和本地教会勾结,虚报了农作物的产量,为的就是保守农作物高产的秘密,而不是为了偷税漏税。
那些个大主教国的大主教,竞选的时候,其实也充满了金钱交易。赫尔曼四世成为科隆大主教后,也是忙着捞钱。比如,之前马林请求赫尔曼四世在帝国议会上帮其说话,两次(第一次是为了让东弗里斯兰伯国成为帝国诸侯院成员,第二次就是让石勒苏益格公国加入帝国诸侯院)共贿赂了两万金币给科隆大主教赫尔曼四世。而赫尔曼四世也是都笑纳了,显然,他不是个道德高尚的教士
所以,花钱买通赫尔曼四世,让其放弃明斯特主教国,是可以做到的。
而据马林所知,赫尔曼四世并不像亚历山大六世那样有情妇和私生子。他敛聚的钱财,多半补贴了家族,也就是黑森家族。
黑森伯国是一个穷国,土地贫瘠,人口却不少。赫尔曼四世出身于黑森家族,自然关注黑森伯国的发展。而且,这个时代的贵族,家族观念非常重。因此,赫尔曼四世敛聚的大量钱财,除了维持自己的奢侈生活,很多都补贴了家族。
所以,马林的打算是,一方面贿赂赫尔曼四世本人;另一方面,去贿赂赫尔曼四世的亲人,让他们帮忙劝说赫尔曼四世同意放弃明斯特主教国
只是,不知道这次贿赂要花多少钱呢
和之前请求赫尔曼四世在帝国会议上投票支持自己不同,这一次,马林是要在赫尔曼四世统治区割肉。想要让赫尔曼四世答应,估计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第232章 卖粮(下)
事关领土主权问题,从古到今都是大事情。所以,这次要花的钱,绝不是几千金币或上万金币的事情。想要把这事摆平,要的钱海了去了。
不说胃口很大的科隆大主教,科隆大主教国的那些拥有发言权的都主教教区主教们,也都是需要贿赂的。因为这事,需要他们的表决。
另外,明斯特主教国本身,也需要花钱打点下。最好的结果是,能够和平占领明斯特主教国。虽然马林不怕战争,但若是能避免,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所以,这次需要收买的人太多,需要的金钱,也是个大数字,估计得好几十万金币之巨。
然而,马林现在,手里现金其实也不多。虽然,每年光是煮盐,马林就有三四十万金币的收益。甚至,之前还和立陶宛签下了50万金币每年的大单。
但是,现在和立陶宛签下的食盐超级大单,还没有兑现。最可耻的是,亚历山大大公居然要求盐卖完了结算货款。虽然说,有合同在,身为大贵族的亚历山大大公不会赖账。但是,那50万金币,要等到明年下半年才会结清啊
至于从丹麦抢来的价值上百万的财物和钱币,一部分被用来赏赐将士们了。其余部分,大部分被用于石勒苏益格公国的建设和奥尔登堡伯国的建设了。剩下的部分,也被马林用来贿赂各路诸侯,以获得承认了。
也就是说,现在马林手里,现钱也没那么多了。大概,只有十万金币的现款了
这笔钱,明显是不够用来贿赂的。所以,马林带着手下骑士们马不停蹄地赶回了奥里希后,立即开始安排卖粮的事宜
是的,卖粮!
之前,马林为了应付需要,储备了很多粮食。主要是,马林打算在获得承认后,大规模招揽移民到石勒苏益格公国和奥尔登堡伯国的。
此外,若是获得了面积广大的明斯特主教国,一样需要大量移民,以充分开发这些地方。马林一直没怎么卖粮食,其实就是打算用来养活几十万移民的。
是的,几十万移民
马林控制的三个诸侯国,目前总人口也才38万。但是,总面积,已经达到171万平方公里了。
这么大的面积,是什么概念呢?后世的以色列,控制面积才25万平方公里,但人口高达850万
当然,那是工业时代的人口。现在是农业时代,人口密度肯定没那么大。但是,马林控制的17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大部分是平原地区,都没有山区,只有一些丘陵地区,而且还不多。
所在,在这些平原地区上,养活上百万人口,完全不是问题。也就是说,马林的目标,就是让自己的控制区内,人口总数突破一百万。
而且,现在德意志地区,因为其他地区农业产量低下,其实是有很多富余人口的。马林要做的,就是把那些富余的德意志人,招揽到自己的领地内,为自己种田,为自己服役打仗
考虑到上百万人的粮食消耗,所以这几年马林一直没怎么卖粮食,导致粮仓里存了太多粮食。要是公开拿出来,估计会把各国诸侯吓死的。
眼下,马林的粮仓里,估计堆积了大约10亿磅的黑麦。这么多黑麦,就算100万人敞开吃,每人一天吃一磅,也要吃三年。然而,现在马林治下,并没有100万人口,只有38万人口。
而根据一般情况,粮仓里多储备一两年的粮食,其实就完全足够了。这还是在不考虑和外国交流的情况下。要是考虑从外国购买粮食,粮仓不储备粮食都没问题。
既然粮仓里的储备粮食,足够全体国民吃七八年的,而100万人口也不是短时间内能招揽得到的。因此,马林做出了一个决定——卖粮筹钱
至于卖多少,马林想了想,打算卖掉1亿磅黑麦
在北德意志,一磅黑麦的价格是1芬尼。如果是大量出货,卖价只有07到08芬尼的样子。因为,要给销售商留下足够的利润,还要扣除运输成本等。
但是,马林就没想过在德意志地区卖黑麦。因为,这里的价格有点低。他的打算是,去英国法国,以及粮价更高的西班牙等地去卖。
现在,马林手里有60艘抢来的柯克帆船组成的航运公司,运力充足。马林完全有能力,把那打算出售的1亿磅去年的陈黑麦,贩卖往那些高价的国家。
在英国,一磅黑麦的价格是15芬尼。法国那边低点,因为法国农业发达,但也有12芬尼每磅。至于西班牙,那就更高了,高达2芬尼每磅。甚至,意大利地区,因为战乱,这时候的粮价,也不比西拔牙低多少。
于是,马林打算——主要把黑麦销往英国和西班牙。而且,重点销售地,就是西班牙——谁叫那边粮价最高呢
于是,马林找来了霍夫曼航运公司的总经理亚美利哥,让他主持粮食贩卖的事宜。
但是,亚美利哥却拒绝了:
大人,我虽然在航运公司挂名,但实际的管理者并不是我。我平常主要还是在船长学校那边任教,航运公司,主要是由我的副手切萨尼在主管
切萨尼?那是谁?马林有些疑惑。
亚美利哥尴尬地搓了搓手:
那是我的表弟,出身于热内亚的航海家族,还是有些能力的。
事实上,亚美利哥这是自己发达了,不忘提携亲人。虽然,亚美利哥也有兄弟姐妹。但是,热衷航海的不多。倒是表弟切萨尼,热衷航海。于是,亚美利哥就把他任命为航运公司的副经理,让其代管。这一次,马林问起,亚美利哥干脆向马林举荐了他。
你表弟?不会误事吧?马林皱了皱眉头,担忧关系户会把事情搞砸了。
绝对不会误事,我这位表弟,曾经在热内亚当过船长的。后来,我在这混出了名堂,才把他叫过来帮我的。
好吧,我就相信你。做得好了,有奖励。做的不好,可是要受罚的。
就这样,在亚美利哥表弟切萨尼的指挥下,从奥里希城北的巨大粮仓里悄悄运出的黑麦,被分批装船,运往了西班牙和英国等地。不过,却没有使用东弗里斯兰的名号,而是使用了在多个国家注册的几家商会的名号。这样,大家也就不会知道这些粮食都是产自东弗里斯兰了
第233章 干得漂亮
爱尔兰岛上,在爱德华伯爵控制了英王直属领地和基尔代尔伯国后,就暂停了扩张,改为加固城防,等待英国人的反扑。
而一直陪伴在爱德华伯爵身边的北海商会代表范高雷,也以回去求增援为理由,弄到了通行许可,登船越过法国舰队的防线,返回了自己的本部——特塞尔岛对面的登海尔德。
北海商会是马林让科勒建立的一家充满荷兰特色的商会,对外也宣称是荷兰商会。所以,科勒特地在特塞尔岛对面的渔村登海尔德,修建了一个分部。范高雷,就是这个分部的负责人之一。
在登海尔德登陆后,范高雷却换了夜行装,从分部后面离开,并连夜登上小渔船,去了对面的特霍伦彻港,然后登上了去埃姆登的船
到了东弗里斯兰港口埃姆登后,范高雷赶紧奔赴奥里希,向科勒汇报情况。科勒不敢怠慢,知道这是马林关心的大事,直接把范高雷带到了马林面前。
什么?你是说塔拉山拿下了?马林万分高兴,那可是欧洲第一铅锌矿啊。有了那个矿,以后军中铅弹来源不愁了。而且,以后也可以大力推广防腐蚀的镀锌白铁皮了。
是的,大人,连同塔拉山周围大约100平方公里的土地,都拿到手了。在马林的影响下,东弗里斯兰人都习惯使用公里和平方公里这样的现代度量衡了。
那真是太好了!
可是,大人,塔拉山只是个很小的土山,似乎没有什么矿啊范高雷很疑惑。
当然,要是你能轻易看出来,那就早被开采了。塔拉山的铅锌矿,的确很奇葩,他不是处于地表的矿。处于地表的矿,早被工匠发现开采了。
塔拉山的矿,是位于地下的矿,要挖开厚厚的土层,才能发现铅锌矿。这也是为什么塔拉铅锌矿直到1970年才被发现的原因。貌似,那个土层厚度,高达50米,也挺难挖的。
那么,大人,我该如何勘探这个铅矿?
这个容易,我给你拨一笔钱,你雇佣当地平民,沿着塔拉山使劲往地下挖土。同时,你带着一群有开采铅矿经验的工匠去。只要挖开了土层,看到了铅锌矿,那就可以了。
塔拉铅锌矿那么大一个矿,只要挖开表层泥土,还是容易找到的。挖到石头部分了,让炼铅的老牌工匠前去辨认石头,那就可以了。
雇佣多少人?
越多越好,把当地人都雇佣起来也行。记得找钢铁厂订购一批东方式样的铁锹,挖土挖坑专用的,方便当地人挖土!注意,挖土深度,估计有50米!
啊?这么深?要是积水怎么办?范高雷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人。他知道,深矿井开采,最怕遇到积水。一旦积水,采矿就会变得困难。
不要紧,这个我来想办法!马林对此毫不在意。因为,他最近得知,达芬奇帮他研发的蒸汽机,貌似快要可以投入使用了。
世界上最早的一批蒸汽机,就是用来给英国的煤矿井抽水用的。正好,阿达研发的单缸蒸汽机,还有些瑕疵。但是,用来井下抽水,还是没有问题的。
再说了,也未必会那么倒霉,会遇到井下渗水。毕竟,地下水也是有地下暗道的,不会哪里都渗水。只有倒霉,遇到了地下河,才会大量渗水。
而且,铅锌矿也不是煤矿。煤矿挖深了,很是危险,容易有瓦斯爆炸。但铅锌矿的矿石,本就不是燃料,更不会溢出瓦斯气体。因此,除了地下渗水,也没别的什么危险了。只要有抽水机,一切就都不是问题。
塔拉山铅锌矿的事情安排妥当后,范高雷对马林道:
大人,还有一件事,请您定夺!
什么事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