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欧皇崛起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太上老牛
有心想杀了这些贫民吧,皇帝的六千骑兵虎视眈眈......
所以,在皇帝“寸草不生”的威胁下,沿路的诸侯只好妥协。然后,一万户奥地利贫民和山民,顺利地送到了北海国境内......
到了奥里希,听皇帝讲了“寸草不生”的故事后,马林哈哈大笑:
“哈哈,‘寸草不生’,这个好!下次,您也继续用这个办法!春耕过了,可麦苗的根也是能吃的嘛。只要他敢阻拦,就继续发动‘寸草不生’的绝技!”





欧皇崛起 第2106章 神学教授加尔文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欧皇崛起最新章节!
“寸草不生”这个办法实在太绝了,消息传开后,即使是诸侯联盟中最有智慧的萨克森选帝侯腓特烈三世,也想不出克制的办法。
毕竟,皇帝高举大义名分的大旗,还特么不要脸,谁能扛得住?唯一的办法,就是不在乎庄稼被毁,任由奥地利贫民摧毁麦地。
但是,这样的损失,小诸侯是不愿意承担的。毕竟,大部分诸侯财政状况都不好,再来个庄稼绝收,简直要了命了。
倒是有人提出,补贴阻拦的诸侯,换取其强硬阻拦移民队伍。可是,说到出钱,大部分诸侯都不吭声了。没办法,大部分诸侯都是负资产。若是打一场决定命运的大战,他们也许肯出钱。可是,皇帝只是把奥地利的穷人送给马林,这也没侵害到诸侯们的利益啊。所以,大部分人都犹豫了......
腓特烈三世叹了口气,没办法,不是所有贵族都像他一样目光长远的。诸侯们大多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利益,看不到未来。腓特烈三世已经可以预料到,马林未来可能会成长为难以控制的强龙了。到时候,若是马林铁了心支持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诸侯们就完了......
不过,马**私下给他过暗示,表明他也是一个诸侯......所以,腓特烈三世不能确定马林强大起来后到底会不会支持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统一德意志......
但看之前马林凡事留一手的风格,好像真的不会全力支持皇帝啊......所以,腓特烈三世最后也犹豫了......
最后,还是一个叫加尔文的神学教授说了句“菲利普皇子很自私,可以挑拨他和马林的关系”,终于让腓特烈三世下了决心——暂时缓一缓。
腓特烈三世这时候才想起来——自己已经54岁了。而皇帝陛下,自己的表哥,比自己还大4岁,都58了。这个年纪,在这个年代,基本没几年好活了。
所以,以后的关键,其实在于马林和菲利普皇子的关系。但据腓特烈三世所知,菲利普皇子虽然不蠢笨,可也赶不上他父亲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英明睿智。主要是,这个人很自我自私,并不太在乎别人的感受。
像马林这样的超级打手,又在尼德兰边上,换成腓特烈三世自己,估计会常住奥里希,为的就是拉拢马林。甚至,会不惜和马林联姻,以达到拉拢安抚的目的。
可是,菲利普皇子这个人,根本不太重视马林。明明尼德兰就在弗里斯兰边上,可菲利普皇子没有大事,根本不去奥里希走动走动。
而他爹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远在奥地利,还拉下面子亲自跑上门找马林呢。而这位少爷,明明就在隔壁,却不去拜访马林......
不过,这也难怪,这和菲利普皇子的生长环境有关。菲利普幼年丧母,父亲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因为要长期坐镇奥地利,根本没时间留在尼德兰照顾他。所以,菲利普从小没什么人管,主要和一群争权夺利的尼德兰权贵打交道。这帮尼德兰权贵才不管什么把菲利普教导成明君呢,只管争夺自己的权利。
所以,菲利普皇子能力不算差,但也绝对不强。加上其自私自利的性格,的确很好利用。
“加尔文,你真是我的好帮手!”腓特烈三世赞赏地看了一眼满脸大胡子的神学教授加尔文。而在加尔文教授边上,大名鼎鼎的马丁.路德,正在一个本子上涂涂改改,似乎在撰写什么......
嗯,这里提一句,这个加尔文,其实就是詹姆士.邦德的化名,而邦德之前其实叫吉姆。詹姆斯.邦德是后来马林赐予的名字和姓氏。
不得不说邦德是个很有天赋的间谍,他没上过神学大学,只参加过大忽悠泰勒搞的针对他一人的“神棍速成班”,一对一辅导。幸好邦德记忆力超群,学习能力很强(不然也不会被马林看中)。他不但完成了速成班的学习,还自学了大量正规的宗教教材。加上泰勒大忽悠把一些蛊惑人心的核心技术教给了他。所以,尽管神学底子差,但加尔文pose摆的好,还会使用灯光效果(铜镜反光),使得他讲经时,看起来逼格很高。
即使他神学底子一半,可在场景加成的效果下,其忽悠能力不比神学宗师差。即使学识渊博如马丁.路德,也很佩服邦德营造气氛的能力。因为,在玄幻的气氛下,人们更容易接受神学知识。
这就是大忽悠泰勒的绝技之一——背景灯光和音乐......
身为大忽悠的底子,一般传教都是在晚上。因为,晚上更容易布置灯光效果。特别是,用黄铜镜子反光,反射的是金光,看起来更加神圣。要是换成玻璃镜子或者青铜镜子,因为不是金光,效果要减少大半......
此外,邦德自带一个童声唱诗班。每当他讲经的时候,一群十岁左右的孩子,就会在后台用清澈的童声,低声唱诗,营造出神圣的宗教氛围。而邦德的付出,不过是给这些孩子一些面包。
这些孩子都是附近贫苦人家的孩子,只要一个黑面包,就能让他们开开心心地帮忙唱一晚上。而且,马林“创作”的《the mass》是孩子们经常演唱的曲目。
虽然诸侯们对马林不感冒,但没人拒绝《the mass》这样的纯宗教歌曲。当邦德讲经时,一帮孩子低声在后台唱《the mass》。清澈的童声,很容易让信徒们产生强烈的共鸣。所以,邦德每次讲经,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你可以想象下,一位长相帅气的大胡子教授,一脸正气地站在讲台上。金光洒在他身上(黄铜镜反光),空气中隐隐传来赞美诗的清澈童声唱腔,或者很好听很有气势的《the mass》,作为信徒,是很容易受到感染的......
但实际上,邦德理论水平一般。但是,他有一个强力的靠山啊!
因为故意结交,现在邦德和真正的大神马丁.路德关系非常好。马丁.路德也是维腾堡大学的神学教授,而且,人家可是神学博士,杠杠滴学霸。
邦德自己神学水平一般,毕竟是速成班的。但是,他住在马丁.路德隔壁呀。反正这个年代的教士不允许结婚,而马丁路德也没有情妇。所以,邦德成天去马丁.路德那儿串门。顺便,拷贝下马丁.路德的教学讲义......
但邦德很聪明,他不是照搬马丁路德的讲义,而是稍加修改,更改下次序。然后,加点料,再穿插一些案例。顺便,调动下学生的情绪......
所以,最后闹得邦德讲课的受欢迎程度比马丁路德这个真学霸还高。实际上,他们讲的知识点一样,但邦德更幽默风趣,加上一些案例讲解。结果,学生更加喜欢......
好在马丁路德不是小气的人,不然,两人早就生了龌龊了。当然,邦德也不是只抄马丁路德的教案,平时聊天,邦德也记得自己的使命,不住地影响马丁路德,让其滋生宗教改革的想法。
只是,邦德也没想到,自己这个冒牌的“加尔文教授”,竟然在神学领域比马丁路德还吃得开。一般而言,这个年代的大学,同一所大学一个专业只有一个正教授,其他都是副教授和助教。
但因为邦德扮演的加尔文太受欢迎,所以,在征得了马丁路德的同意后,萨克森选帝侯腓特烈三世破例授予邦德神学教授的称号(大学就是选侯**的)。但腓特烈三世不知道,这位所谓的“加尔文教授”,其实是个教案剽窃者。而且,这货连大学都没上过。甚至,连中学都没读过......
用唐伯虎的话讲——小弟读过两年书,尘世中一迷途小间谍......加尔文(詹姆士.邦德)......




欧皇崛起 第2107章 帮马丁路德出书扬名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欧皇崛起最新章节!
对于邦德的遭遇,马林是早有预料的。就像后世,善于包装自己的明星,就比更伟大的科学家们更受欢迎。无他,大部分普通人都是感官动物罢了。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他们其实没有坚定的意志和成熟稳定的世界观,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或者说,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蛊惑。
用三德子宣传部长戈培尔的话说——谎话重复了一千遍就成了真理!
同样的道理,明星利用媒体平台,不住轰炸普通人的视觉和听觉。即使他很烂,可重复轰炸你的听觉和视觉一千遍以上后,你也不得不承认他名气很大了。
为啥资本那么强悍?因为他们买下了媒体渠道,不住地轰炸你的视觉和听觉,像强行喂shi般地逼着你接受他们的奇葩言论。
对于一个心智成熟且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成年人来说,也许还有点抵抗力(甚至很多人抵抗力都不足),对于未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未成年人而言,这简直就是灾难。
二战前的德国,已经普及了义务教育,只是大学升学率偏高而已。就是这样一个人口素质较高的国家,一样被纳翠掌控的媒体用反复宣传的方式给忽悠瘸了,一个国家都瘸了。其中,不乏很多高级知识分子。
就连到了21世纪,都有人被网络给忽悠瘸了,还坚持自己知道的假消息是真理的呢。传销什么的,也总是能忽悠到不少人。
所以,总结下来,大部分人都是可忽悠的。这在教育非常发达的21世纪适用,在16世纪,则可以改为——绝大部分人都是可忽悠的!
因为,这个年代的人识字率极低,而文盲们,又特别迷信,更加好忽悠。即便是这个年代的大学生们,因为还对宗教笃信不疑,所以也好忽悠。
所以,邦德只是简单地利用了黄铜镜搞个灯光效果,再用儿童唱诗班加一点bgm,就让他成为最受欢迎的神学教授,远超真正的学霸马丁路德。
......
当然,邦德没忘记自己的任务。一有机会,他就会宣传马丁路德的学识渊博和伟大。之所以如此,是希望以后马丁路德带头搞事情呢。而搞事情,是需要威望的。
所以,邦德每次讲经,都会强调,自己是在和马丁路德教授交流时,获得的启发......
也因此,马丁路德丝毫不介意邦德抄他的讲义。毕竟,邦德每次都强调是受到他的启发,没有贪墨功劳。马丁路德就是想指责,都找不到指责的点。
而且,邦德是真的想为马丁路德扬名啊。毕竟,他又不可能带头搞宗教改革,还指望马丁路德出头当带头大哥呢。
可是,眼看着自己的威望远超正主马丁路德了,所以,邦德有些慌。特别是,马丁路德最近正在撰写反对教廷大肆兜售赎罪券的条陈。要是威望不够,搞事的时候岂不是会扔进水里不响?
邦德很发愁,于是通过秘密渠道请示马林——如何解决马丁路德威望被他盖过的问题......
......
马林接到邦德求助信,满脸的无语——尼玛,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卧底混成了黑老大”的案例吗?
按照“卧底混成黑老大”案例的处理手法,是直接收网,一网打尽。可邦德的这个问题更复杂,因为,马丁路德不是罪犯,无法收网。
唯一的问题,就是马丁路德威望被“配角”邦德给盖过了......
怎么办呢?当然是想办法给马丁路德增加声望啊!
而如何增加声望呢?马林想来想去,想到了一个办法——出书!
在后世,出书是一种提升逼格的法宝。很多素质不高的明星,也会通过出书,来刷声望,立学霸人设。当然,除了少部分人是自己执笔,找人校对的外。大部分明星,其实是自己提供大概思路和经历,然后找枪手完成的。
这个手段,在2010年后比较少了。主要是,已经进入网络时代,明星的战场转向了微薄等网络平台,在那里动不动就发长文什么的。
而在网络平台出现并成熟以前,纸质媒体也是重要的宣传阵地。同时,出书也是重要的提升逼格的手段。这个手段,在90年代和21世纪初的几年,非常流行。因为,那是一个文艺时代。你要不装点文艺范,会显得特别喽......
至于更早的80年代......抱歉,那时候内地没有娱乐圈,只有文艺圈......
......
当然,后世和16世纪不能比。后世文化如此发达,写书不算难事,某点上就有无数扑街天天写书讨票讨订阅,跟乞丐似的。用至尊宝的话说,那个扑街写手好像一条狗哦......
但在16世纪,别说写书了,读书都是很困难的事。谁能写一本没有语法错误,能说出一点道理的书,就能被冠以“学者”的称号了,收获名望无数!
马林给了邦德指示,可邦德发现——貌似马丁路德还没写过书......
也是,马丁路德1512年才取得神学博士学位,教书才5年不到呢,相当于后世大学普通教员的级别。除了学历最高外,还没取得啥成果。
这几年,因为忙于教书,马丁路德也没啥时间写书。而且,这货今年才34岁不到,这个年纪不上不下的。属于脱离了菜鸟阶段,但还没达到高手级别的年纪。
所以,让马丁路德出书,貌似很难啊......
信息反馈到马林这里,马林就让间谍拿了一份马丁路德教案的抄录版过来。结果,马林发现了亮点——虽然《圣经》是拉丁文版本的。但是,马丁路德的教案,都将《圣经》翻译成了德文,并做了注解。
而且,其注解中,也隐隐有了反教廷搞改革的倾向......
比如,他的教案里面,隐隐透露出反对神化教皇的意思,而且,根据《旧约》内容,反对罗马教廷搞的神像雕刻和宗教绘画,认为这属于《旧约》立明确反对的偶像崇拜。
另外,马丁路德还认为,忏悔不必经过神父,而是直接对上帝忏悔即可。因为,他认为上帝无处不在,可以直接沟通,而不必通过神父。而且,神父通过忏悔,探听了太多别人的阴私,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出现过神父利用别人阴私,勒索钱财的恶劣事情。当然,神父不会自己出面,而是把阴私告诉***,让***去勒索。
“嗯?这个教案很好嘛。来,派人编辑下,直接就可以出版德文版的《圣经》了!”
马林为了帮马丁路德扬名,直接派人归纳他的教案,得到了马丁路德翻译版的德语《圣经》。而且,还弄了个常常的附录,增加了马丁路德的很多见解。
当然,为了不触怒教会。马林特地让人把一些反天主教会教皇的言论都删除了。
然后,得到了一本马丁路德版的德语《圣经及注解》。
随后,马林派人把书送到维腾堡,交给邦德。接着,又派遣一个间谍假扮成大商人,表示愿意主动出资,帮忙出版印刷。
马丁路德得到消息的时候,一脸懵逼——啥?我写过书?
但翻开德语版的《圣经及注解》,马丁路德发现,这些的确都是自己翻译和说过的话。而且,其中一些反教廷的言论被隐藏了。而他平时的教案只有邦德经常借阅,所以,谁帮忙总结出书的,自然不言而喻了。
“谢谢你了,加尔文!”马丁路德满是感激。毕竟,他这样的学者型的人,不在乎钱财,但在乎名声。不然,也不会跳出来搞宗教改革了。
就这样,在马林的暗中支持下,马丁路德版的德语《圣经及注解》很快被印刷出版了。而且,为了避免教会的敌视,这本书的封面上特别注明了——这是维腾堡大学神学院的神学教材。
而且,印刷使用的是北海过布雷顿角岛上的造纸厂生产的泛黄的没添加增白剂的土纸。这种纸张,原本是用来制造油纸的,所以不添加增白剂。毕竟,增白剂有可能会影响食品安全。毕竟,油纸大多是用来包装食物的,安全第一。
马林之所以用这种泛黄的土纸也是无奈——北海过的白纸太显眼,一看就知道来源。只有没增白的泛黄土纸,才和欧洲麻纸看起来像一点。
而北海国土纸成本很低,印刷一本几百张纸的《圣经》,成本也就20个芬尼左右,也就是三分之一个金币。而在这个年代,一本羊皮纸《圣经》,四五百张羊皮纸制成的,可以换一个价值几十金币的葡萄园。麻纸《圣经》便宜点,但价格绝对超过10个金币......
所以,这个年代,要是家里有一本《圣经》,就属于有钱人家了。要是有一本羊皮纸《圣经》,可称土豪......
但马林是为了帮马丁路德扬名的,所以,他让给那个假冒富商的间谍,象征性地收点“工钱”——2个金币一本!
事实上,对于北海国的印刷厂而言,利润还很大。但相比这个年代其他家的成本,这个价格,绝对算血亏倒贴了......
所以,马林这次不但帮马丁路德出书扬名,顺便还靠着价格差,小赚了一笔。印出来的5000本马丁路德版的德语《圣经及注解》,能给他带来两千多金币的利润。
倒不是不想印刷更多,而是,这年头识字率太低。你印几万本出来,不说人家能不能买得起,就算买得起,也不识字看不懂啊......所以,5000本已经算很大的规模了,足够扬名了......




欧皇崛起 第2108章 从众效应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欧皇崛起最新章节!
实际上,5000本只是对外宣传的数字。暗地里,其实北海国间谍一共印了1万本。只不过,除了有5000本会在萨克森选侯国和附近几个诸侯国“半卖半送”外,其余5000本,将会被北海国的间谍们带往其他地区,暗中销售。一样“廉价”,一样的“半卖半送”。
同时,马林还会让北海国的间谍们化妆一番后,在各地的酒馆里帮马丁路德扬名。毕竟,以后要推马丁路德站出来当mt吸引火力的,不能没有足够的名望。
而且,马林很鸡贼,对于宣传和悄悄卖书的地方,都是仔细挑选过的——全是打算以后吞并的诸侯国。也就是北德意志地区和部分德意志中部地区。
有了事先的宣传,以后这些地区也更容易被鼓动起来搞宗教改革。然后,宗教战争一开始,马林就有理由出兵占领了。
特别是一些主教国,马林更是重点照顾。因为,主教国本就是教会的地盘。若是世俗诸侯国,吞并起来还比较麻烦。毕竟,人家可是有血脉传承序列的。而且,贵族间世代通婚,关系错综复杂。吞并一个诸侯国,就意味着得罪几家甚至十几家诸侯。
而主教国不同,这本就是教会地盘,不属于任何一家。若是主教国听命于教廷,马林自然不好动。可若是主教国背叛了教廷呢?这样的诸侯国,占据下来,都不用引发继承纠纷。因为,没人有主教国的继承权。
像北海国边上的马格德堡大主教国、明登主教国、帕德博恩主教国、希尔德斯海姆主教国、哈尔伯施塔特主教国,以及西边的乌得勒支主教国,都在马林的算计中。
甚至,连科隆大主教的辖区,马林都派人去渗透和宣传了。不过,这东西看运气。按理说,主教国的主教们,作为既得利益者,应该用户教廷才是。但是,这不好说。比如,历史上马格德堡大主教国和不莱梅大主教国,虽然都是教会大势力,却义无反顾地投入了新教的怀抱。当然,马格德堡大主教国的大主教,是来自勃兰登堡的霍亨索伦家族。所以,他们站队新教也不奇怪。
不过,马哥德堡为站队新教付出了极为高昂的代价——在“三十年战争”中,马格德堡这个宗教文化名城,被维护天主教的帝国军队**了......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勃兰登堡选帝侯乔基姆一世的弟弟阿尔布雷希特。这货是1490年生的,今年才27岁。但是,他几年前就成为马格德堡大主教了。而且,这货未来还会成为七大选帝侯之一的美因茨大主教。
但这个人相当矛盾,因为来自勃兰登堡,天然和萨克森选侯国亲近。所以,他起初是很欣赏和支持马丁路德的。或者说,他一直很欣赏马丁路德。
但他成为美因茨大主教后,身份使得他天然站在了宗教改革派的对立面。所以,后来这家伙以美因茨大主教和选帝侯的身份,充当了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的调解员的身份。
这家伙是个聪明人,明明倾向于路德宗。但表面上,却又因为身份和利益,站队教廷。结果就是,左右逢源,好处捞尽。而且,还顺带保护了新教。
若果新教和天主教之间没有阿尔布雷希特大主教这个充当“润滑剂”的调解员,双方早就干起来了。而新教和天主教之间,越迟动手越对新教有利。毕竟,新教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个过程。所以,阿尔布雷希特大主教的说和,其实是给了新教喘息和发展的时间。
而且,这家伙还有一个骚操作——这货从富格尔家族借了一笔高达50万古尔登金币的巨款,用于竞选美因茨大主教之位。等当选后,这货貌似还不起这笔钱。然后,他就允许新教势力帮他偿还这50万金币。作为回报,阿尔布雷希特大主教允许路德宗在他治下传教。先是马格德堡大主教国(他同时兼任美因茨大主教和马格德堡大主教),让马格德堡大主教国完全新教化。而美因茨大主教国,则有限允许。毕竟,他也是混天主教的。
1...942943944945946...9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