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天启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训记

    明军再放了一轮火铳后,硝烟被风吹散,只见对面阵地上横七竖八倒着一片尸体,尸体后方的布里亚特人收住了马,愣愣地看着对面的明军。按照历史进程,他们应该在不久之后遇到罗刹人,然后被罗刹人的火器征服,不过现在他们先被大明的火器征服了。

    亚约可侥幸没死,他看着对面的明军手中那能喷出烟来的管子,心里暗暗叫苦。两百步外就可以取人性命,这样的武器又如何能让布里亚特人有射出箭支的机会呢,还是投降了吧。可是如何去投降呢直接出去吗好象不大好呀。

    张宗灵给了他台阶:“大明皇帝有旨:小海周围的布里亚特人如果愿意归顺,将给予其优待地位,永远驻守在小海周围。”

    亚约可下马,然后将腰刀丢下,走到前面跪下来道:“布里亚特人愿意奉大明皇帝为主。”

    这就对了,张宗灵极其满意,皇帝给他的权力极大,大到可以在小海这边便宜行事。也就是说,张宗灵在这边所说的话,最后都会被皇帝认可,而不算是假传圣旨。张宗灵扶起亚约可,笑道:“愿大明与瓦刺亲如一家。”

    在与亚约可商量之后,张宗灵选择在小海西南部两条河的汇集处开始筑城。这里地势平坦,非常适合居住,而且周围有大量的森林,这样至少树木的来源不用担心。

    大量的建筑工人来到了小海,在这里有丰富的岩石资源,所以首先便是建设了一个水泥厂和石灰厂。有了水泥和石灰后,再用火药开采岩石,要砌成一个长约三百步,宽约两百步的城池,这是军城。

    工人们在城池范围外两百步的地方开始修建房屋,这是用来做临时军营的,总不能让军队总是住在账蓬里。

    随着工人来的是一群研究院地理科的学生,这些学生通过勘探,确定了水泥厂和石灰厂的位置后,便开始在其它地方进行矿产的勘测,因为皇帝陛下说在小海这里有金矿,虽然不知道皇帝是如何知道的,但皇帝说的话,还是不要质疑的好。

    地理科的学生在近卫军的保护下开始了勘探过程。这不比勘探水泥厂和石灰厂,只要看看石头的质地就行了,金子是不可能露在外面给你看到的。所以经过一个多月的勘探,金矿没有找到,却找到了一个大煤矿。

    这算是意外之喜吧,小海这里是京小铁路的终点,而且可以预见,铁路还会从这里向遥远的乌拉尔山而去,铁路对煤的需求量是较大的,从内地运煤过来虽然可行,但代价太高,在这里发现了煤,那么就解决了火车的能源问题。

    但这终究不是金矿,学生们只好继续勘探,终于又一个月后,发现了一座有金矿的山。众人高呼“皇上圣明”后,激动万分,立即将消息传回了京城。

    朱由校听到消息后,终于放下心来了。他立即让王承恩在报纸上发布消息,称在小海附近发现了金矿,初步估计储量达到五千万两。由于大明子民对朝廷的支持,大明才能占领小海,所以皇帝陛下决定,将此金矿进行发卖,除了大明皇室以外,所有有意向的大明人




第两百九十二章 金矿拍卖
    一共有十五家报名参加小海金矿的拍卖,户部于四月二十日将这十五家召集在一起,共有八十多人,户部一个侍郎主持拍卖事宜,由主事带人先每个人收了五百元生活费,然后大家登上火车向北而去。

    火车一直开到库伦,下了火车后换上马车,有些商人骑术还行的就骑着马前行。路上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下午终于来到了小海城。

    小海的军城已经修好了,城高两丈,城墙上架着火炮,用木制的罩子罩住,只能看到黑洞洞的炮口。商人们不能进入军城,只能居住在城外的临时民房中。

    虽然只是临时民房,但以后显然会给城池周围的农民居住,所以做得极其结实,而且里面的各种生活措施也都做得比较到位。商人们觉得新奇而且满意,在问询过建造一间房所需要的钱财后,心里在思量以后拍下金矿后,也要在金矿附近修建这样的房屋,提供给采金工人居住。

    第二天大家吃过早饭后,便前往金矿。金矿离军城约六十里,众人骑马来到金矿,很大的一片山,大约有十多个个山头。

    户部侍郎道:“现在勘测出有金矿的地方包括五个山头,周围是否有还需要进一步勘测,但这片山就只有这么多了。没有勘测出金矿的地方也可能会有矿脉,所以这次的拍卖对象包括了整个小周山,一共是十五个山峰。现在大家可以上山看一看挖出的勘测矿坑,对金矿的成色了解一下,矿石可以看看,但不要带走。”

    商人们都上了山,大家先去的自然是标记有金矿的山峰。到了山上大家才明白为什么侍郎说不要带矿石下来,看着那些金矿石,商人们眼中都射出贪婪的目光。矿石中有些地方闪着金光,甚至可以看到小颗小颗的金色粒子,这样含量高的富矿,大家都是第一次见到。如果带一块十多斤的矿石走,说不定就能炼出一两多金子。

    侍郎很满意商人眼中的贪婪,这才能让大家在等会的拍卖中,想尽办法来夺取开采权,户部估计这次应该比卖河套的碱湖要得到更多的收入。

    商人们在有矿石的山峰看过后,又去勘测过表层没有金矿的山峰去看。有些商人带来的风水师就悄悄地对着主家说着一些什么,而那些听到的商人眼光不停地闪烁,面目时而狰狞,时而傻笑。

    金矿所占的面积较大,一直到中午时分,商人们才看完了自己想看的地方,然后大家回到军城外。

    简单地用过餐后,户部侍郎便开口道:“一共有十五家投标金矿的五十年开采权,所以我们的拍卖场一共准备了十五个座席,每家可以进入三人。我们按照报名的顺序准备了十五个木牌,到时要加价的便举木牌示意,下面……”

    这时侍郎的话被一个人打断了,那是一名河南商人,他站起来道:“侍郎大人,请恕小民无礼。不过这样大的金矿,只怕一家想要吃下比较困难,户部为什么不把每个山头都拆分开来拍卖呢这样我们也容易争得到,而户部也可以得到更多的拍卖款。”

    这话一说,大多数人都一起嚷了起来,要求户部如同拍卖碱湖一样,把金矿拆分开来拍卖,不然到时



第两百九十三章 银行无限放款
    而有些人心中则有了一些大胆的想法,如果按照侍郎大人所说,那自己把众商家中最有实力的几家联合在一起,那么在拍卖时,别人知道争不过,那也许根本就不敢和自己竞价,那么到时候就能够以最低的起拍价拍得金矿的开采权了。

    最大的商家是浙江的几家商号联合体,他们比第二位的河南商号联合体至少要多出五千万元的资金。浙江商号的大股东看向河南商号那边,正好看到河南商号的大股东向他看了过来。他做了个手势,河南商号大股东点了点头。就在这瞬息之间,双方已经初步达成了合作的意向。

    侍郎接着说道:“第二点建议,便是和本官同来的有大明皇家银行的管事徐先生。大明皇家银行决定,可以借给任何商家足够多的银币,利息是年息一成二。开采所得金子由银行用市价收购,直到抵清所借银币,还清贷款后,金子便由开采商家自行处理。”

    众商人哄地一声便炸了锅。这便是等于借大明皇家银行的钱来争金矿的开采权,即使是十五家商家中钱最少的那一家,也可以用最高的价钱将金矿的开采权夺下来。浙江商号的大股东摇了摇头,自己能够想到的,户部又如何会想不到呢想要联合以最低价取得金矿的采矿权,在侍郎说出第二个建议以后,已经只能是一个笑话了。现在没有人会联合其它家了,而且即使是十四家联合在一起,另一家只要胆子足够大,一样可以争得采矿权。而自己可能联合十四家商户吗谁不想发财,在能够自己独吞的情况下,谁又会愿意与其他人合作呢。

    这时大明皇家银行的主事徐无明上前拱手道:“各位客官,我来时李行长说了,无论是谁,都可以借任意数字的银币,但总数不得超过最后的金矿开采权的拍卖费用。在此时借款,从明天开始计算利息。也就是说,现在借款后如果您没有争得金矿的开采权,那就可以立即退回借款,而不需要担负任何费用。但如果取得了金矿的开采权,则在二十年内必须还清借款,在还清借款之前,每年所产金子,至少九成要用来还银行的借款,而且不得再从银行里借钱。本人便在那边的房子里,要借钱的便来找我,为了保密,一次只能进一个人。”

    这个要求没有问题,你来争金矿,总会准备大量的钱,至少开采所需的人工费用是必须自己准备的,所以二十年内的开采费用当然会足够。其实就只用存在银行的五百万保证金,就可以支应金矿开采的几年甚至十几年费用,而还有一成金子可以成为收入,实际所需的启动资金最多不过一百万就行了。

    徐无明的话让有些人开始考虑自己联合了那么多的商家来争这开采权是否划算,有了银行的保证,实际上每个人都可以来争一争这开采权。于是便有人开始询问,是否可以重新来报名参加竞拍。

    侍郎回道:“十五个名额已经定了下来,不可能再重新报名,我们只认这十五家参加拍卖。”

    当然,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这一点,虽然单独开采利益会大得多,但是相应的,风险也会大得多。而且联合在一起的商家,大都有特别擅长的方面,有的是钱多,有的是技术强,有的是人多。而开采金矿,这几个方面可以说是缺一不可。

     



第两百九十四章 尘埃落定
    张管家看了王竟泽一眼,口中低声道:“想吓我,我可不是吓大的。”说完将牌子举了一举。

    拍卖师兴奋地说道:“十一号出价一万万零一百万,果然大家都是目光如炬呀,轻易就能看出小海金矿的价值。哦,十二号出价了,一万万零两百万。”

    王竟泽压低声音说道:“一百万一加如此穷家子气,当是买烧饼呢。”他虽然压低了声音,但正好让拍卖室里每个人都能听清。

    他站起来道:“一万万五千万元。”

    拍卖师惊叫道:“三号直接报出一万万五千万的高价,这样的价钱应该可以压住所有人了吧。还有没有人会出更高的价格呢,请让我们拭目以待。”

    张管家厌烦地看了拍卖师一眼,虽然知道这家伙就是要把价格炒高,但总是看他不顺眼。他举了举牌子,拍卖师立即说道:“一十一号出价一万万五千一百万,这个反击真是恰到好处呀。”

    王竟泽眼珠乱转,这家伙总是一百万一百万地加象个牛皮糖,确实比较麻烦,自己是不是也加个一百万试试呢。这时一个商家站起来说道:“两万万元。”

    拍卖师说道:“又出现了一个竞争者,九号直接出价两万万元,看来大家都明白小海金矿的价值呀。对了,徐主事说,在拍卖过程中,可以先举牌报价,事后再写张借款条子就行了。”

    在拍卖一开始时,王竟泽直接出价一万万元便将众人镇住了,而张管家接招后,王竟泽竟然一加就是五千万,更是让众人不敢出气。这时九号插入其中,再加上拍卖师的一番话,大家心里想道,确实如此呀,反正又不要现钱,银行可以借款,只要不是太出格,不超过自己的心理预期,别人出价高,自己可以出得更高呀。

    张管家皱了皱眉头,看来这次自己借五万万元也没有什么作用呀,银行竟然搞出了个先举牌再借款的招数,那为何先要搞个分别借款呢

    而众商家在想明白后,踊跃地加入到了报价的行列中,虽然他们不象王竟泽一样五千万五千万地加价,但架不住人多,一千万或者几百万地加上去,很快就到了三万万八千万元。

    各家商户都估计过,如果按照看到的矿脉来计算的话,五十年采金五千万两是没有问题的,按照现在金银比价一比十来算,那就相当于十万万元。(一元当半两银,此时因为海外贸易发展,大量白银进入大明,使得金价从国初的一比六涨到了一比十,看着这形势,不久以后金银比价甚至会更多。)

    所以即使是开采权价格达六万万元的话,那都是有钱赚的,而且至少可以赚三成。但考虑到储量的不确定,所以一般来说,大家的心理底线便是五万万元。福王府联络了河南的商人一起来抢这小海金矿的开采权,当家作主的便是福王的小儿子朱由桂。朱由桂听了福王府中的矿产管事的计算,才让张管家直接找银行借了五万万元,再多的话,朱由桂也要准备放弃了。

    这时九号又把价格拉到了四万万元,很快张管家便报出了四万万五千万的高价,而王竟泽则多报了一百万。现在王竟泽和张管家的方法似乎完全调了过来。张管家用大数字压人,王竟泽开



第两百九十五章 送不出去的支票
    王竟泽点了点头道:“大人放心,我们明白的。”汉人和蒙古人的区别他当然明白,死了蒙古人,只要给首领一些钱,那就一切好说。但汉人如果是受伤或者死亡,朝廷专门出台了《劳动保护法》,里面制定了雇佣工人及伤亡赔偿事宜。死亡的赔偿四十年的薪资,受伤的根据情况赔偿五到三十五年薪资,如果有不按规定赔偿的,除了补齐以外,还要加倍罚款。

    去年苏州的一家纺织厂,因为失火烧死了十五个人,按照规定每人应该赔偿四十年薪资共计一千九百二十元(因为是女工,每月薪资四元),结果东家只给了每人五百元的赔偿,却被锦衣卫查到了。最后东家每人补偿了一千四百二十元,又被罚了四万两千六百元(翻倍),在报纸上登出来后,那个东家再也找不到愿意给他干活的人,只好卖了纺织厂,跑回家去钓鱼了。

    侍郎大人的意思自然是一些危险的活计就让蒙古人去干,需要精细操作的或者是相对安全的事就让汉人来干,这样可以减少商会的支出。因为《劳动保护法》里面保护的对象是有大明国籍的人,也就是俗称上了鱼鳞册的人,官府里面有登记的。实际上是指汉人和归化的朝鲜人和日本人,其他的人并没有取得大明国籍,所以暂时并没有受到《劳动保护法》的保护。

    侍郎又说道:“兵器局和研究院不是建立了一个专门生产民用机械的部门吗,里面的东西确实很好用,都是用的精钢打造,他们让我和你们说一声,如果需要,可以在那里成批购买,有一些优惠,而且负责送货到库伦。”

    王竞泽大喜道:“我们以前在盐场里用过兵器局下属的民用制造局的工具,做工精美,结实耐用。这次便想着也要订购一批呢,却正在发愁路途遥远,他们肯送到库伦实在是太好了。”

    侍郎又帮民用制造局拉了一笔生意,心情很好,便说道:“其实用蒙古人都不大好,虽然没有上鱼鳞册,但最后总要上的,总不可能五十年后才上吧。所以呢,蒙古人终究算是我大明子民,如果你能找到一些印度人,或者是爪哇人,那就算是真的赚到的,最好是印度人,爪哇也是要收回的。只是听说印度人不大耐寒,这倒是个问题。”

    王竟泽看了看旁边,然后小声说道:“小的不相信什么耐不耐寒的事,只要把饭吃饱,把衣服穿暖和,能够有多不耐寒。再说在地底挖矿,打着单衣也没有问题的。只是如何能够找到印度人来干活,这个路子小的不大明白。”

    侍郎笑道:“少来,你不知道铁道部专门在用印度人修路吗听说现在铁道部专门成立了一个外来劳工局,你想要外来劳工,找他们呀,明码标价的,很容易就能解决问题。”

    王竟泽笑道:“不瞒侍郎大人,小的知道铁道部用印度人,只是这个外来劳工局倒是真的不知道。”

    侍郎道:“成立才半年吧,现在确实有很多人不知道,等他们找到稳定的劳工来源后,便会开始在报纸上打广告了,你现在去找他们正好。”

    王竟泽的袖口里溜出一张支票,他拿着轻轻地放向侍郎手上,侍郎急忙缩手,向两旁看了一下道:“你在做什么你想害死我吗”

    王竟泽尴尬地笑道:“大人教给我这么多,小的不过是略表谢意罢了。”

    侍郎摆手道:“银票好拿,只是小鬼难缠。上次户部一位郎中还是在家里收了一张支票,密室之中两人而已,结果被廉政公署请



第两百九十六章 准备发行纸币
    王竟泽道:“那怎么行呢,各位军爷如此辛苦,怎么着也要一个月一万元吧。张将军请放心,我们今天拍下金矿开采权便用了五万万零五百万元,给军爷们一点辛苦费还是出得起的。”

    张宗灵道:“我们有军纪,其实这护矿之事我们说起来都是不合规矩的。不过皇帝陛下知道我们这里情况特殊,所以给了我们先斩后奏之权,所以我才想起这护矿之事的。你也知道,我们是要往北打的,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粮草,这里一到冬季,那是根本没有办法找食物,往北去那是更不用说,所以在铁路修到这里前,为了粮草的事我们也只好做些不合规矩的事了。”

    王竟泽道:“张将军,别的话我也不多说,一月五百两我认了,不过远北军区的粮草便交给我们商会吧。只要你们打到哪里,我就把粮草送到哪里,绝对不会让我大明军队出现饿着肚子打仗的事。”
1...109110111112113...1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