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启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训记
军需官道:“其实现在粮食最主要的问题是从库伦到小海这一段,铁路还只修到库伦,我们又没有办法等它修到小海后再发动进攻,所以这一段的运输是个问题。”
王竟泽笑道:“我们浙江商会别的不怎么样,但商队运输却是我们的强项,请张将军放心,粮草问题,我王竟泽在这里夸句大话,一切有我,定然无忧。”
等王竟泽走后,军需官对着张宗灵伸出大拇指道:“将军果然高明。”
张宗灵笑笑道:“盐商的运输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我们有情他有义,不过切记,钱要给足,我们现在不差钱,不过是借用他们的运力而已。另外金矿的事也要上点心,最好能抓到盗矿的,这样也好显得我们没有白得他的人情。”
军需官道:“我们确实没有白得他的人情,五百元可以算是极低的友情价了。”
户部一下子得到了五万万零五百万的收入,这些钱其实并不真实存在,都是在银行的帐上。而毕自严在此情况下,便和李之藻一起向皇帝进言,可以开始考虑发行纸币了。
天启二年时,皇帝已经下令在天启四年停止使用宝钞和旧铜钱。宝钞倒是很快就停止了流通,旧式的铜钱也比不上铜币便利,但是铜币终究才造了几年,总量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赶上以前的铜钱。所以其实市面上的铜钱还在继续流通,只不过锦衣卫打击私铸铜钱的力度极大,抓住了就直接杀头,没收家产,所以现在市面上流通的铜钱主要还是官铸的铜钱。
宝钞之所以被人们放弃,主要原因是纸质差,没有回收旧钞,而且贬值严重。而这次要发行新纸币,就必须在这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兵器局下属的民用制造局已经能够造出硬挺耐用的纸张,实验过折叠两百次都没有明显的毛边现象出现。所以可以用来做为纸币原料,而印刷研究所的四色套印技术已经很成熟了,虽然说不上纤毫毕现,但也算得上非常清晰了。
宝钞最大的币值只有一贯,所以这次发行的纸币最大的面值也只有一元。以前宝钞的贯与银两和铜钱的比值是不断变化的,但这次发行的纸币则是固定面值,随时可以与银币和铜币互换。
天启十二年冬月,报纸上发布了《纸币管理办法》,开始给要新发的纸币造势。天启十三年正月,纸币正式开始发行。纸币分成一元,一角,一分,一文四种面值,对应银币一元,铜币一角,铜币一分,铜币一文。除了一分相
第两百九十七章 与权阉的对话
?
魏忠贤仔细地听着,朱由校不由得一笑道:“这里面的道理很深,如果厂臣一时想不明白也是正常的。”
魏忠贤笑道:“圣上,老奴是这样想的,您看对不对哦。”
朱由校饶有趣味地看着他道:“说说看。”
魏忠贤说道:“所谓权力不能私有,这句话的意思不能说权力不能集中在私人手中,而是指权力不能归除了圣上以外的人私有,只能由皇上一人所有。”
朱由校笑道:“为什么权力不能公有呢,都不归私人所有不就行了吗”
魏忠贤道:“都不归私人所有,那归谁所有权力总是要掌握在人的手中呀。”
朱由校笑道:“那也可以把权力分散给内阁和各部尚书呀。不一定就要集中在朕的手中呀。”
魏忠贤道:“权力到了内阁和各部尚书手中,他们一定会为了权力打得头破血流,最后谁也不会服谁,朝廷乱象生矣。只有权力集中在圣上手中,圣上给谁的权力就是谁的。大明所有的权力,都归圣上所有,而圣上再把一部分权力授予给内阁,各部尚书,各地的官员。这些权力使用得如何,便只能由圣上来裁定。圣上虽然天生聪明,明见万里,但也不可能一个个地去看官员们执行权力的情况如何,这时便需要象老奴这样的鹰犬出动,为圣上监宽察八方。这样一来,圣上将权力分出,同时又保证了对权力的监管,这样才能让官员们妥善地使用手中的权力,这应该才是最好的办法。”
朱由校收起笑容道:“你的意思就是权力放在大臣们手中,他们没有办法监管权力的使用,所以最后效果很差。但朕才能监管权力的使用,但是这样一来,谁又来监管朕不滥用权力呢”
魏忠贤惊讶地说道:“圣上如何会滥用权力呢”
朱由校道:“好吧,先说朕不会乱用,那如何保证下一任皇帝不会滥用呢”
魏忠贤道:“太子宽厚仁慈,见识不凡,又如何会滥用权力呢”
朱由校烦道:“不要说具体的人,就说武宗吧,他算得上滥用权力的皇帝吧,作为皇帝滥用权力时,就没有人能制约他了吧。”
魏忠贤自然不敢说武宗不算滥用权力的皇帝,后人诟病武宗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信任刘瑾等“八虎”,任其扰乱朝纲。魏忠贤身为太监,自然不会说武宗是明君。他想了想道:“天下为皇帝所有,皇帝想要滥用,确实没有人能制约。但是皇帝为天子,上天可以制约他呀。”
朱由校呵呵道:“你觉得上天制约了武宗吗”
见魏忠贤不再说话,他又接着说道:“天是虚无飘渺的,靠天是不行的,靠个人的道德也是不行的。唯一可靠的东西是制度,是法律。朕制定这么多的法律,便是想要一步步地将皇帝的权力也制约在一定的范围,使得后世的皇帝也不能为所欲为。”
魏忠贤不解地说道:“圣上,您也是皇帝呀。”
朱由校笑道:“朕是皇帝,但朕是个不一样的皇帝。厂臣刚才说的话很有道理,权力的监管非常重要,所以朕可以将权力给予大臣们去执行,但必须把监管的权力牢牢地抓在手中。除了东厂和锦衣卫,现
第两百九十八章 纸币发行
纸币尚未发行,先已经达到了分拆大家族的意外之喜,这让朱由校很满意。
天启十三年正月,新式纸币正式开始发行。新纸币与宝钞草纸一样的形象完全不同。硬挺的厚版纸,上面字迹清晰。正面上面写着大明皇家银行,下面则标明了面额。反面写着《纸币管理办法》中关于处罚造假的条文,下面则标明发行时间。
虽然报纸上已经说明,纸币可以在农业合作社进行购物,也可以缴纳税款,但宝钞给大明人留下的心理阴影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消除的,所以前来银行兑换纸币的人几乎没有。而如果使用纸币在商铺里购物时,店小二总会小心地问道:“客官可否用铜币结算”
看到这种情况,李之藻很是着急,虽然朱由校和他说过,纸币推行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是他是管银行的,大量的纸币印了出来却用不出去,这看着就让人焦急得厉害呀。
他去找毕自严商量对策,毕自严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两人一起去找徐光启。徐光启笑道:“急什么,好的货币总会让人接受的,一时的不接受有什么好担心的。”
李之藻道:“那么多的纸币都堆在银行里,都要堆不下了,你说我担心不担心”
徐光启道:“那我能有什么办法总不能派人一家家地发纸币吧。”
李之藻眼睛一亮道:“这次官员发俸禄时可否全部用纸币代替银币。”
毕自严说道:“这个月的俸禄发放一元以下的用纸币发放,一元以上的用银币发放。”
李之藻道:“反正有一元的纸币,纸币比银币要轻便易拿,全部用纸币代替银币不是更好吗”
毕自严迟疑道:“这个只怕会让官员们不满吧。”
李之藻嚷道:“有什么不满的,身为官员都不支持朝廷的纸币,难道还有道理了”
毕自严看向徐光启,徐光启深思半晌道:“兹事体大,只怕要从长计议才行。”
李之藻道:“我去求皇上,我就不信皇上会不支持我们。”
徐光启道:“这点小事又去麻烦皇上,显得我们太过无能了吧。召开内阁会议,讨论用纸币发官员俸禄的事,看看大家怎么说。”
他是内阁首辅,有召集内阁会议的权力,只需要在事后由通政司向皇帝报备即可。内阁的书吏将通知发给各位阁部和各部尚书,下午两点,众人来齐,会议便开始了。
徐光启首先说道:“今天召集大家来,主要是关于纸币发行的问题。大家当然都知道纸币发行的意义所在,但现在大家对于纸币的使用似乎不大积极,五天以来,皇家银行一共才兑换出三百多元的纸币,这种情况对于纸币的推行极为不利,所以让大家来商议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孙传庭道:“为什么不直接让皇上想个办法。”
孙承宗狠狠地盯了这个不靠谱的本家一眼道:“什么事都要麻烦皇上,那要我们这些人干什么。”
孙传庭立即不敢出声,在他想来,直接问皇帝是最简单的,皇帝自然会给出一个事后证明有效的办法,这么多人一起想,最后结果可能还不如皇帝随口一言,还不如就由皇帝出主意,大家来执行的好。
杨涟难得地开口道:“李行长,确实可以用纸币随时兑换银币和铜币吗银行不收取费用吗”
李之藻道:“当然可以随时兑换,至少现在是不会收取费用的,以后会不会收要看具体的情况来决定。”
杨涟问道:“以后为什么可能会收呢”
李之藻解释道:“恐怕有些人无聊,不停地将纸币与银币进行兑换,所以可能会
第两百九十九 科举与文化
?
朱由校看到了内阁会议的记录后笑了笑,孙承宗的表现让他很是满意,他已经看明白了民众的心理,知道用什么方法才能让民众接受好的政策,已经成为了一个务实的官员了。
而象杨涟,左光斗等原来的东林人,也慢慢地蜕去了东林人一贯以来那种好虚言,轻事实的风格,都成了能够独当一面的得力官员。在原来的历史上,这两人都已经死在狱中,现在却贵为一部尚书,为了大明的农业和水利事业尽心尽力,得到了大臣和百姓的一致好评。
由此可见,皇帝的喜好是很容易让官员们知悉的,而且对于整个官场有着指导性的作用。象嘉靖帝迷信道教,便有青词宰相严嵩的受重用,大臣们都来写青词。现在朱由校想要办实事的官员,那么官员们摇身一变,便很容易从平日的激昂时事变得务实有为。所以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而上梁不正下梁歪更是说出了事情的本质。
大明的官员数目正在迅速增加,吏员学堂和会计学堂的学生们进入了各级官衙进行实习后,表现优秀的被迅速地提拔到铁路部,农业部,水利部,税务署,银行等新兴部门中。当然这是远远不够的,京师大学堂又新添加了一个管理学院,专门培养初级官吏。
而科举还是在正常举行,只是参加的人数在大幅度地减少。一年几百个的进士名额对于几万甚至十几万的举子来说比例确实太少,何况学堂出来后一样可以做官,象吏员学堂第一期的学员最高的已经是四品官了,这可是算高级官员了,这升迁速度便是科举的一甲也是不一定能够达到的。
当然,科举的形式也进行了改革,以前考的是八股文,重对仗,行文格式极其重要,而现在的科举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便是算学,一部分便是策论。算学是做不了假的,而且答案唯一,也防止有徇私舞弊的情况出现,占了一半分数。策论一般是针对某一具体事物的论述,要求言之有物,空话大话是得不了高分的。
算学必须得到三十分或者以上(总分五十分),才会看他的策论。而策论的阅卷是采用的一初阅,二重阅,三抽阅的形式,一经发现有徇私舞弊的情况,考官剥夺官职,其家产充公,永远不准再进入官场。考生则永远失去考试资格,并要在劳动营中改造三年。
每次乡试的试卷由教育部组织当地的学堂教师出题,阅卷。而会试则是由皇帝亲自出题,一直到考试前天晚上皇帝才将题目拟好,然后由书记官抄录好后,第二天在考场里面公布。这样就大大减少了题目泄露的可能性,保证考试成绩的相对真实。
殿试则是一篇策论,由皇帝当场出题,一般都是对当前大明国的形势的看法,属于开放型的题目。贡士们当场作答,由内阁阁员当场阅卷,皇帝审阅,然后评定名次。
虽然参加进士考试的人少了,但其实能够在千军万马中杀进殿试的都是极为聪明之辈,所以朱
第三百章 史可法知海西
天启十三年五月,京小铁路终于完工了。终点便是远北军的军城附近。这里被皇帝命名为海西府,属北直隶直管,知府是原西安府推官史可法。
史可法是水利部长左光斗的弟子,他是通过科举选上来的官员,吏部给的评语是“勤于王事,爱民廉洁,做事平稳”。这个评语的意思便是无有机变之才,胆子不够大。
朱由校前世对史可法的民族气节是很佩服的,也很惋惜他上不能立明君,下不能辖悍将,以至于功败垂成。所以他决定将史可法派到远北之地,看能不能让他锻炼成真正的一代能臣,而不是名臣。
他让人将左光斗和史可法叫来,对史可法说道:“宪之呀,你与皇后是乡亲,相当于国舅呀,所以皇后对你这个乡亲寄予厚望,希望老家能出一个干练之才呀。”
左光斗面色暗红,有些为君父的不适当言行感到羞愧,竟然连国舅这个词都拿出来了,这下史可法这个傻小子还不感激得涕泪四流呀。而如果国舅这个词传出去,一来张诚会愤怒欲狂,二来有些人只怕会觉得史可法受重用还是因为皇后娘娘的关系,不过这个小子只怕想不到这么多。
果然,史可法眼泪已经出来了,他跪倒在地连连叩头:“小臣谢过皇后娘娘照看之恩,臣一定为大明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由校笑道:“起来起来。朕之所以找你来,并不是因为皇后娘娘的一句话,而是因为你勤勉任事,才将你召来要委以重任,而皇后知道你是她的小老乡,所以才动了惜才之心,与朕说了那番话的。”
等史可法起来后,朱由校道:“因为吏部的推荐,朕准备让你去远北之地任知府,那里是新开的海西府,位于小海之西。这里和你任推官的西安可大不相同,除了你能带去的几个从官小吏外,管辖的都是外族之人,你可要做好心理准备呀。”
史可法抹了抹眼睛道:“请陛下放心,臣一定会尽心尽力,爱民如子,把这外族之人也当成大明子民来看待的。”
朱由校不由头大,我要说的不是这个意思呀,你能不能稍微想一想,我要你爱民如子干嘛。
他想了想说道:“司马相公曾经说过,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当然,现在小海那边的瓦刺人已经是大明子民,我们不能说他们是禽兽。但朕以为,夷狄与我华夏是有大不同的,畏威而不怀德是天性,所以你在那边,仅仅爱民如子是不行的。”
史可法道:“既然是大明子民,那便要用对待大明子民的标准对待瓦刺人。只要我们以诚心对待他们,他们也会以诚心对待我大明。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所以他们现在已经是华夏人,不再是夷狄,那么他们也会畏威怀德。。”
朱由校现在很怀疑,自己把史可法派到小海去是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这家伙经书倒是背得很好,也知道应用,可是实际情况只怕不会如他所愿呀。但他也没有办法临时改变主意,只能在心里思量,先让史可法去试试,如果不行,就迅速把他调回内地。
所以在勉励了史可法几句后,他便挥挥手道:“你先去准备一下吧,现在先去的时候
第三百零一章 曹变蛟
京小铁路修筑完成后,大明的北方战略终于可以大规模地开展了。因为有铁路做依托,大量的粮食和人力被运到了远北军城。首先第一件事便是建造军营。
军营造好后,薛伯陵和孙抚民的两个师来到了远北,于是远北军区便有了四个师,张宗灵和三位师长召开了会议,决定由薛伯陵师沿着叶尼塞河向北探索,孙抚民师沿着鄂毕河向北探索,卫俊如师则进驻镇北城,然后以此城为中心,清理勒拿河以东的区域。张宗灵自已带一个师,先安定小海附近的局势,保证铁路勘探的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