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天启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训记




第三百四十八章 占领鄂木斯克
    化龙城这里的土地很肥沃,而且基本是算是平原,所以移民来了以后,只是简单地将地浅耕后,便露出了油油的黑土。将官府发下来的种子种进地里后,移民们将分给自己的房子稍做收拾后,便已经无事可做了。

    曹变蛟选择在这个时候招工,正好让移民们于闲暇之余增加一些收入,自然受到了移民们的欢迎。后来有些鞑靼人也来问,是否需要他们帮忙。明军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所以最后组成了以移民为主,鞑靼人和哈萨克人为辅的国际基建队。

    基建队并没有直接去修城堡,而是先按照设计科或的线,修筑从化龙城到城堡的大路。这里主要是平原,所谓的修路不过是把路与周围的地分开来,在路两边栽上行道树,然后对路面稍做整饬,再在上面铺上一层砂土,大路便修成了。即使只是这样简单的修一下,这大路看起来比国内的水泥路也差不了多少。

    如果从天下往下看,化龙城居于正中,分出十条笔直的道路通到遥远的地方,道路尽头便是城堡的所在。

    道路修好后,便开始了城堡的建设。移民用火烧的办法将山上的石头剥离开来,然后用马车将一块块的石头运到建设点,曹变蛟对城堡的要求是高而坚固,平时可以容纳五百名士兵生活,战时可以成为附近移民的避难所,而城堡的设计当然也是研究院设计科的事。

    设计科在原来国内小坞堡的基础上,参考了皇帝陛下画出的棱堡的图形,设计出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堡垒。按照设计科的想法,五百人在这个堡垒内守卫,对付两万以内没有火炮的敌军应该毫无压力,而且还能给敌人以大量的杀伤。至于有火炮的敌军,那就要看敌军的火炮能不能攻破堡垒的防御了,反正设计科现在对标的是明军陆军攻城用的十二斤炮,用十二斤炮是不能对堡垒造成有效伤害的。

    而堡垒上的防御炮可不象攻城炮,便是用十八斤炮甚至用军船上的二十四斤炮也没有问题,如果用十八斤炮的话,那么在堡垒周围两里多的范围,都将是敌人的禁区。敌人靠近都不可能,那又如何能够攻城呢

    曹变蛟认为设计科是不是想得太复杂了,参谋部会同意在这些堡垒上安放十八斤炮吗随着明军在北方进一步的西进,这里的敌人就只有哈萨克汗国了,哈萨克汗国敢进攻明军难道是自己把他们还揍得不厉害

    他和设计科带队的教授聊过这个问题,教授无奈地说道:“这话我来之前也问过参谋部,参谋部说,陛下要求加强化龙城及其周围城堡的战斗能力,不说十八斤炮,便是需要二十四斤炮也要保证供应。我私下地问了卢学士,卢学士只说,陛下对宗教国家抱着很大的警惕性,这就是为了防备哈萨克汗国的。”

    曹变蛟想起在围攻阿拉木图时,那些哈萨克武士拿着刀对着火铳阵冲锋的样子,虽然明知道冲上来是个死,但他们没有一个退缩,而且脸上似乎有着奇怪的神情,觉得送死其实是件好事。他点了点头,有些明白了皇帝的顾虑。

    不久兵器局的人来到化龙城,向他开列



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军队修铁路
    这时候铁路已经铺到了北海和双河城的中间,北海到双河城有一千四百多里,四个多月铺了近七百里,这样的速度已经算是很不错了,但不管是皇帝还是军方都很不满意。茅元仪没有办法,只能催促移民指导局快些迁移移民,催促双河城的钢铁厂快些造出铁轨,催促铁道部加速培训人才,争取能够多线开工,把铁路建好。

    现在从北海到鄂木斯克的铁路线都已经勘探得差不多了,但是建造能力远远不够。茅元仪曾经向皇帝请求,可否先铺单轨铁路,被朱由校拒绝了。这条铁路对于大明的重要性,如何估计都不为过,他可不想几年或者几十年后又单轨改双轨,所以他要求,主干线必须是双轨,只有支线可以是单轨。

    其实双轨铁路的铺设成本并不会是单轨的两倍,但现在限制铁路铺设的是熟练的工人。基本的劳动力随着移民的大规模进行,其实已经没有太大的缺口。但熟练的工人不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就培养出来的,而且即使是开办学校也是枉然,必须在工地上培养,所以茅元仪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后面会越来越快上,叮嘱铁轨的建设必须要超前,好迎接后面的多头施工,让建造速度有一个大的增长。

    曹文诏现在手中有五个师,化龙城有一个多师,鄂木斯克有一个师,鄂毕城有一个师。他觉得现在三个师就已经足够控制已经占领的地盘了,毕竟罗刹人都是小部队,而且已经被明军赶离鄂木斯克很远了。所以他向总参谋部报告,要求派遣军队加入到修路的队伍中。

    卢象升不敢作主,但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便禀告了皇帝。朱由校听到后,心里暗骂自己傻。他仿佛记得原来历史上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便是主要由军队修建的,军队比之一般的民工,身体素质会更好,协作能力会更强,再加上严格的纪律,使得他们的执行力会远远超过普通的工人,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呢

    他与卢象升仔细分析后,便给曹文诏下令,要求他抽调出两个师的兵力加入到修铁路的队伍中,只是注意要定期进行轮换,修一段时间铁路后要进行巡逻,以免士兵最后真的变成的工人。

    曹文诏接到圣旨后,便召集了将领们开会,商量如何让士兵去修铁路,而又不能影响士兵的战斗力。将领们早就明白了铁路对于军队的重要性,现在明军空有大量的军队在这里,却受到交通的限制,无法进行长途的奔袭,心里急得厉害。现在要士兵去修铁路,大家都是拥护的。

    虽然各师都派遣了小分队在各处探险,但终究不可能出动太多人,因为这样就和全军出动没有了区别。即使双河城和河阳都已经丰收了一季,但粮食还是有一部分需要从国内运过来,而武器弹药更不用说,移民所需要的农具衣被也是一样。火车只能到达北海西边五百里的地方,其它的路程全部要靠牲畜来运。习惯了火车的运力,再看牛马那少之又少的运载量,慢得象蜗牛一样的速度,以及在路上的严重消耗,心里别提有多窝火了。

    &



第三百五十章 出使欧洲
    军队的加入使得铁路的修建速度大大加快,在天启十六年七月,铁路终于修到了鄂木斯克,而这时明军小分队最远已经到达了乌拉尔南坡。

    在这里罗刹人已经比较多了,虽然没有大的城堡,但小的城镇倒是不少。在一个小分队遇到哥萨克骑兵而损失了二十多个人后,曹文诏下令军队先集中到鄂木斯克,准备转而进行大部队作战。

    朱由校将鄂木斯克命名为抚民城,并且将周围的范围划分为抚民府。因为铁路的开通,国内粮食的充足,使得移民们栽种田地变得不再是最争迫的需要,大量的移民成为铁路修筑,矿山开采的工人,抚民城的军城也修建得与化龙城差不多高大坚固,而与化龙城的铁路也已经开始了修建。

    在曹文诏在抚民城集结兵力,准备与罗刹人展开大规模战争时,大明的欧洲访问团终于到达了葡萄牙。

    王征以鸿胪寺左少卿的身份就任大明访问团的主官,他本身信教,又精通拉丁语,粗通葡萄牙语和德语,对欧洲的形势有一定的了解,自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在此之前,大明已经派遣过信使来过欧洲,与教廷进行过一些接触。王征此行便是进一步与欧洲各国进行交流,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当皇帝提出要与欧洲各国建立平等外交关系时,遭到了几乎所有的大臣的反对。在大明的群臣看来,根本没有任何国家可以与大明平等交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观念使得大明把任何国家都视为藩属国。

    为什么是几乎呢因为还是有些大臣们认识到了这些蛮夷其实也有很多地方不弱于大明,比如徐光启,比如杨之藻,都已经认识到了欧洲人的优点,并且认识到欧洲人的很多作法,都对于大明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但大部分的官员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依旧认为大明是天朝上国,其它国家要和大明交往,只能是以藩属国的身份,平等建立外交关系是不可能的。

    其中礼部尚书朱延禧是反对最烈的,他出列道:“朝贡制度是大明已经实行两百多年的制度,欧洲蛮夷,又何能例外呢我大明为中央之国,四海之内,皆为藩属,何有平等之说。”

    他一说完,立即有很多人附和,都觉得大明与蛮夷只能是朝贡关系,不能够有平等关系。

    而这时皇帝的头号马仔孙传庭出场了:“陛下,臣倒以为,这朝贡关系用于大明左近之地,倒也恰当。但这遥远异域,只怕用来并无多大作用。”

    朱延禧终于找到一个可以怼的对象,连忙道:“为什么不行不都是一样的国家吗与远近有何关系。”

    孙传庭道:“就以缅甸为例,本来为我藩国,但由于我国一时顾不上他们,让他们养大了胆子,竟然敢攻占我大明领地,幸而赖陛下天威,我们将缅甸终于打服,现在他们很听话地成了我们的藩属。而欧洲诸国,象西班牙这个国家,以前不是说他们愿意成为我们的藩属吗结果呢,他们竟然在吕宋等地肆意屠杀我大明人氏,更是与我大明作战,这样的藩属唯一的作用不过是在和我们贸易时占我们的



第三百五十一章 教廷退让
    朱延禧道:“这等粗词俚语,出自阁部之口,端的是有辱斯文呀。”

    朱由校脸色变得很不好看,孙传庭低着头,这句话是他听皇帝骂人时说的,所以现在朱延禧其实说的就是皇帝,孙传庭不敢笑,只能低头忍着。

    徐光启说道:“我们现在是讨论把欧洲诸国当成平等关系还是藩属国的问题,虽然孙阁部说的是俚语,但臣觉得这话糙理不糙,有些事看起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就会比较难。在老臣想来,如果要欧洲诸国成为大明藩属国,应该不可能。”

    朱延禧道:“没有试过,为什么说不可能”

    这话就有些强词夺理了,孙传庭连忙道:“此事其实与礼部也有关系,既然朱尚书如此说,不如就让礼部派人去宣他们来朝贡,让他们成为大明的藩属国。”

    朱延禧脸色一变,如果强辩说此事与礼部无关,其实也勉强说得过。但他终究是以君子自诩的,还是说不出把锅甩给鸿胪寺这样的话来,只能沉默不语。

    徐光启道:“我们在考虑问题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看问题。欧洲诸国与我们远隔何止万里,凭什么要屈服于大明之下。如若有一天他们愿意来进贡,也应该是看到了进贡的好处,并不是真正想成为大明藩属。”

    “当同僚做一件事时,也要考虑到这件事的复杂程度,而不是首先就想到指责,要想一想,如果这件事换成自己来做,是不是也会感觉很棘手,很麻烦如果没有仔细考虑,便一味指责,这样就失了让大家提建议的初衷。”

    朱延禧面色微红,拱了拱手也不说话。既然他都让徐光启和孙传庭两人怼了下来,其他大臣倒是不敢再多说话。

    朱由校道:“让欧洲诸国臣服大明,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我们根本就不了解欧洲的各个方面,真的与欧洲各国开战,胜负不问可知。所以朕想要派人去看看,了解欧洲的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如果不把他们视为平等的伙伴,就连这一点都不可能做到。”

    群臣没有办法,便只好同意与欧洲诸国暂时按平等国家视之。这个暂时的意思是指如果有机会,还是要把欧洲诸国纳入藩贡体系。朱由校没有在这方面与群臣作对,因为即使要占领欧洲,那也应该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了,反正他可没有兴趣占领欧洲,大明有亚洲就行了。

    此事底定后,便是要商量出使的人选,鸿胪寺根本没有懂欧洲语言的人,所以在徐光启的推荐下,王征便成为了鸿胪寺左少卿,带领翻译学校的一批学生去了欧洲,当然,在此之前,锦衣卫已经将所有去欧洲的学生征召成了锦衣卫小旗了。

    大明使团在葡萄牙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在亚洲葡萄牙人是与大明关系最好的国家,现在澳门大多都是葡萄牙商人,而葡萄牙人更是将在印度的果阿等地交给了大明,双方现在的关系可以说是正处于蜜月期。

    历史在这里稍微发生了一些变化,大明在亚洲与西班牙人的战争,使得西班牙的势力受到了一定的损失,而葡萄牙人则借此机会开展了复国运动,于天启十五年时终于获得了独立,和原来的历史相比,提前了几年时间。

    大明使团受到了葡萄牙国王的接见,王征请求葡萄牙国王允许大明学生在这里求学,国王慷慨地



第三百五十三章 从欧洲到美洲
    随着贸易的进行,大明的银元也开始渐渐地进入欧洲,锻造得精美而且有锯齿的大明银元受到了商人们的热烈欢迎。

    而同时进入欧洲的还有大明的金币,金币也是半两重,一元金币相当于十元银币。大明金币比银币还要受欢迎,因为大宗交易时,用金币显然比银币要方便得多。波兰国王与王征约定,大明的借款以一半金币,一半银币的方式支付。而王征直接就拿出了十万金币先行交给波兰,做为第一期的借款。

    王征一共带了十万元银币,十万元金币。使团乘坐的是最大号的福船,倒是不担心一路上有人临时扮演海盗。这条大明号福船每到一地,都会引起轰动,和欧洲的船比较起来,大明号显得有些笨,速度稍微会慢一些,上下船不大方便。但是它大呀,它平稳呀,它火力猛呀。在经过非洲西北角时,有两艘没有旗号的战船缀上了它,结果被大明号几炮便打得桅杆起火,明军将两艘船上的人杀得干干净净,然后把船上的东西搬得一干二净,放火烧船了事。当然,这两艘属于西班牙人的战船事件被明军记在了心里,等着回国后会报告上去,由皇帝决定如何处理。

    波兰之后,便只有一个国家了:瑞典。瑞典是北欧强国,几年前,瑞典最著名的国王,被称为狮王的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去世后,他的女儿克里斯蒂娜女王继位,被称为女孩国王。这时候瑞典的实际控制权在瑞典首相阿克塞尔乌克森谢纳手中。

    狮王自视为新教的保护者,和波兰,罗刹国,德意志各邦国都进行过战争。新教的教义主张人人都可以和上帝直接对话,不需要通过中介,也就是神职人员的存在已经不再是必须的了。朱由校很喜欢新教的教义,所以在他的信中,首先就表达了对于新教的支持,这一点立刻就得到了瑞典首相阿克塞尔乌克森谢纳的好感。

    而朱由校接着要求与瑞典结盟,共同对付罗刹国时,阿克塞尔乌克森谢纳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他也明白远交近攻的道理,如果大明从罗刹国的另一边攻击,那么自己要面对的罗刹力量就会大大减少,而且瑞典并不需要付出什么,这样的好事只有傻瓜才会不答应呢。

    王征留下了十个学生,要求把他们安排到瑞典的炮兵部队实习,以学习瑞典炮兵的先进技术,也得到了瑞典人的允许。瑞典炮兵是当时欧洲最强的炮兵,不说火炮的威力,只说炮兵的素质和完善的操典,都是有可取之处的。

    用了半年多的时间,王征的欧洲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大明首先与罗马教廷进行了交流,争取到了在大明的天主教的独立自主权。与欧洲强国都结成了友好的关系,而且和与罗刹国敌对的波兰及瑞典都结成了盟友关系。

    更重要的是,随行的锦衣卫和学生们,把一路上的地形,物产,风俗等各方面的情报都收集起来,这会成为非常重要的资料,以后对欧洲的研究及与欧洲各国打交道时,都会成为指导性的资料。当然,一路上能够看到的国内没有的书箱甚至杂志,都被他们买了下来,能够翻译的就现在翻译,不能翻译的则会在回国后交给翻译局,然后交给研究院来研究。

    按照计划,使团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从大西洋前往美洲,然后从美洲南端返回南洋,



第三百五十四章 使团归来
    一百多年前,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明确提出了开凿一条中美洲运河的主张,西元一五三四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下令对巴拿马地峡进行勘查,西班牙人沿着山脊用鹅卵石铺出了一条穿越地峡的驿道,算是为开凿作了准备。只是这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管是科技还是人力,一时都不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王征看着这条驿道感慨良久,西班牙人倒是做了一件好事,让大明的军队现在可以从这条驿道直接前住对面的大西洋沿岸,但这条狭窄的驿道在茂密的从林中显得极为渺小,一里以外便看不到前路了。如果真的准备在这里挖一条运河,那需要的银钱和人力都是极为庞大的。

    不过他对机械一直有兴趣,曾经被铁道部聘请为特邀专家参与到了很多铁道的勘探和修建工程。以他的目光看来,如果在这个地方修建一条铁路的话,不会费太大的力,而且效果应该会很好,因为两边大洋的船所运的物资,不用再转到最南边。而且万一有一天准备开挖运河的话,倒也可以用来运输人员和物资。

    他只是有了这样一个想法,然后便将这个想法记在笔记上,准备回去后禀报给皇帝陛下。至于皇帝陛下是否会采纳这个建议,那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了。

    使团离开了永乐城以后,便一直向西走直线回国。总算没有遇到太大的风浪,一般的风浪大明号还不放在心上,终于在一年多以后回到了泉州。
1...1201211221231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