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启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训记
骆养性总算逃过一劫,于辽阳城破之后竟然找到机会逃到了广宁。他目睹了整个过程,写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呈在御前。并因为自己的逃跑,自请处分。朱由校回道:“尔为锦
第二十一章 筹备报纸
这让朱由校好奇心大起,通过这几句话脑补了一会,不得要领。于是指示魏忠贤,让东厂仔细查一下李三才的收入情况。并严密监视杨涟等东林党人,最好是能派人潜入他的家中,收集情况,将这事查个水落石出。
这事暂时就只能这样了,朱由校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提振士气。沈阳沦陷时,袁应泰的奏折中提出贺世贤可能已经投敌。群臣也就一起鼓噪,要治其投敌之罪,并要惩罚他的家属。而后来骆养性的报告却明确指出亲见贺世贤战死,根本没有投敌之事。后来详细报告出来后,也指出贺世贤确实已经战死。如果当时真的听了群臣之言降罪于贺家,事后会对军中士气造成多么大的打击。
然后是秦邦屏与陈策等人,都是客军,然作战勇猛,远胜于如朱万良等辽东本地官兵。朱由校觉得,有功奖,有过罚,应该是官兵们最希望朝廷做的事,这才是提振士气的根本。其次,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英勇作战的官兵的英雄事迹,暴露投敌畏敌者的丑恶嘴脸,百姓自然知道什么人应该敬仰,什么人应该鄙视。只是现在的邸报受众面极狭窄,看来要搞份报纸才行,这样对于掌握舆论可是一招无上妙棋。
皇帝召来了徐光启,询问了现在的印刷术是个什么样子。据徐光启说,现在印刷主要以雕版为主,因为雕版比活字印刷要更美观清楚,并且可以用套印的方法,可以用多种颜色来印刷。活字主要是锡活字、木活字、铜活字,成本高,印数少,且常常会出现字迹不清楚,缺字等情况。
朱由校记得后世应该是用的铅活字,就询问能否用铅活字来印刷,徐光启则回答确实听说过铅活字,好象在常州一带有人用过,至于到底如何,自己也不是很清楚。
皇帝下旨:辽东辽沈之战中,有贺世贤,尤世功,陈策,秦邦屏,周敦吉等诸将为国战死,忠魂永存,故设辽东忠烈祠,供奉历次在辽东战亡的忠臣烈士。群臣意见不一,有人赞同,但也有人反对,东林党人吏部尚书周嘉谟认为,甄别为国战死还是投敌自保者很困难,这会增加礼部和兵部的官吏数量,而且如果出现错误,则会贻笑天下。
杨涟,左光斗也持相同意见,朱由校想,其实不过是不想让武人地位上升罢了。于是笑道:“为国捐躯者不能得到应有的尊敬和朝廷的褒奖,不能得飨血食,谁还肯为国死战礼部择一吉地建忠烈祠,于祠外列一长道,道旁列投敌之将,列其姓名籍贯并其父名讳。让人知道,这等逆臣是何人所生。至于畏敌不敢战者,则给予一次机会将功补过,如有再犯,与投敌之将同列,只不示其父之名讳。”
“至于甄别之事,即便有错,亦强过无祭。”
方从哲也支持皇帝的观点:“兵部礼部不过多费人力而已,忠臣烈士可是用生命来保卫大明,保卫皇上的。孰轻孰重,储位当然心里清楚,我们不能让烈士流了血,还要让烈士家属再流泪。”这是朱由校先和他商量时告诉他的一句话,他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虽然太过直白了一点。
这下杨涟等人都不再说,杨涟本来上次李选侍被封康妃之事就已颇有人对他冷嘲热讽,现在刚开口又被驳回,于是称病请假,皇帝直接准了,倒让东林党诸人不好再开口。
皇帝下旨:礼部下设一报
第二十二章 大明周报
晚上朱由校又来了坤宁宫中,张嫣还是要皇帝去临幸其他妃子,最后又是不欢而散,朱由校又睡在书房中。第二天他干脆不再去坤宁宫,和张嫣杠上了,天天睡书房。
很快,报馆将清样送了上来,朱由校只能用惨不忍睹四个字来形容这份清样。他只好亲自动手,将鲍郎中及报馆几个负责的佥事一起找来,按照他前世看到的报纸样子详细地讲了一遍。并找来内阁几个人和徐光启,让方从哲照自己的意思写了一个编者按,刘一燝、韩爌、徐光启等人冒充普通人写议政文章。并且下了一个在北方推广玉米和红薯马铃薯的圣旨,直接加在圣旨那一版里。
于是大明周报第一期就隆重地出版了,由于一个版一次只能印一千多张,然后要放着处理几天后才能用,所以每版都刻了八块,共印了一万张,保证每张都字迹清晰。
报首是方从哲写的大明周报四个字,下面是编者按,写明了办报宗旨,征订方法。然后是圣旨部分,近期的圣旨都登在上面。时政讲了皇帝大婚的情况,传教士七千部书的翻译情况,军政讲的是辽沈之战的情况,特别是象秦邦屏,周敦吉等人的英勇事迹,并对忠烈祠建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议政则是对以上各方面都进行了一些讨论,当然对圣旨不外乎天子圣明,圣天子明见万里之类的话,但象新作物推广则由徐光启写了一篇长长的文章来阐明其意义。最下面还写了征稿方法,出售方法等,落款是礼部大明周报馆。
京师预计是三千张,南直隶也是三千张,其它地方分其余四千。各地官衙,亲王公候府中,国子监都要优先保证,下面州县教谕也是必须要保证的,这样一来就没有拿来卖的了,不过第一次也没有准备卖。
外地周报是通过驿站来传送的,所以很多地方收到周报时已经离发行十几天了。虽然如此,周报还是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最早从发行第二天起,大量的信件涌进了报馆,据统计,至发行第三十日止,报馆共收到信件一千一百八十三封,里面大约四成的是议论朝政部分的文章的,三成是赞扬为国捐躯的英雄的,一成半是拍皇帝马屁的,一成是攻击朝廷官员办事不力的,还有半成就各样都有,其中大多是自己投稿的。考虑到一万的发行量,这已经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了。
半月后,第二期报纸发行了,里面在议政中加了一个小栏目叫读者来信,选了几封京师的来信登在上面,还是一万份,都是免费发行。
一个月后,第三期报纸发行了,这次发行了一万二千份,因为这时已经收到了几百份征订,所以这次除了免费的一万份外,还加上征订的几百份,另有一千多份是以售卖的形式公开发卖,在京师就一抢而空。
一个半月后,征订已经到了二千多份,增加的大都是南直隶的商人,于是发行了一万四千份,免费发行的只有六千份,象原来一个部都有一百份,现在就减少到只有五十份,售卖的增加到六千份,南北京各三千,还是一抢而空,而且还有人高价收报纸。导致征订成了一件既能自己第一个看到最新消息,事后又能以全额甚至高于全额的钱卖掉的有利可图的事情,于是征订迅速增加,达到三千多份。
&nbs
第二十三章 京营现状
皇帝和皇后的冷战终于结束了,在第一期报纸发行前的那天下午,朱由校正在书房中胡思乱想时,客氏在外面报告,段妃来了。
朱由校出了书房,段妃迎着他深深一福,然后从宫女手中接过一个食盒,放在桌子上说道:“皇上日夜操劳国事,臣妾恐有伤龙体,特意做了些家乡的小点心,希望皇上能够喜欢。”
上次选妃时朱由校见过她一面,人当然是长得极美丽的,如果公正地说,段妃和王妃与张嫣相比的话,只能说各擅胜场,张嫣胜在风韵,段妃颇有英气,王妃温婉可人,三朵娇花,各有各的韵味。今日朱由校看过去,段妃秀色依然,只是眉目之间,颇有些寂寥之意。
朱由校心里有些不如意,其实后来客氏和他说了些话,他明白张嫣这样做其实才是对的,只是感情上一时接受不了。但现在看到段氏,心里却另有一番想法。他一直提醒自己,他不是来这里当种马的,但他也知道,段妃和王妃终究还是他的女人,自己就是他们的天,把她们弄进宫里来,却又不理不问,她们心里该是如何难过如何惶恐,不过十四五岁的小女孩,这样做对她们其实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心里想明白了,他便打开食盒,夹了一个小点心,细细地咀嚼吃完后开口说道:“朕这些日子有些忙,慢待了两位贤妃,今晚朕去爱妃宫中,和爱妃一起谈一谈人生和理想好不好。”
段妃虽然听不懂什么人生和理想,但听说皇上晚上去自己宫中,喜得已不知说什么是好,这些日子的彷徨不安早去了九霄云外。
于是晚上朱由校来到段妃宫中,第二次做新郎,比第一次熟练得多,不过他照例先问了她的天癸日期,确定是在安全期才与之共赴巫山。
第二天下午王妃又送来了她的家乡点心,所以晚上朱由校做了第三次新郎。
第三天晚上他直接来到坤宁宫中,看着那只隔了十多天却仿佛离开了十几年的脸,再也忍不住心里的思念,将她紧紧地抱在怀中,再也不想放开。
从此以后,他大部分晚上都呆在张嫣宫中,即使她不在安全期中,也会抱着她一起入睡,然后每月都在其他两位妃子宫中去两次。后宫中的三个女人,得到皇帝的宠爱润泽,心情也好,人也长得越发美丽,而且三人一团和气,情同姐妹,并无争宠呀什么的宫斗剧发生。
天启元年五月二十八,辽东忠烈祠初步完工。祠内供奉有自辽东战乱以来为国牺牲的将士,从最早在抚顺之战中战死的宁远总兵张承胤,千总王命印、把总王学道、唐钥顺等人,到最近一次辽沈之战中的陈策,秦邦屏等人,无论是总兵还是小兵,只要能知道姓名的,都立了神主牌,上面写上籍贯,官衔和姓名,按死亡战役不同而分殿供奉。
忠烈祠外有一条长道,长道两边跪着一些石像,石像后面立一石柱,上面写着官衔,姓名,籍贯及其父姓名,从抚顺之战中的游击李永芳,中军赵一鹤到辽阳之战中的马承林均在其列。还有大片的空地,给以后投敌或者畏敌不战者准备着。
忠烈祠由
第二十四章 秦良玉
京营各种部队之间的协同训练正在摸索之中,朱由校告诉他们,如果不蒙上战马的眼睛,用燧发火铳的刺刀举成枪阵,枪阵之间留有空隙的话,战马不会撞向枪阵,而会从空隙里面跑过,这是他前世看一个什么纪录片时看到了。杨光夔他们都不大相信,于是进行了试验,结果骑兵强迫战马撞向枪阵,战马也会自动避开。他们大拍马屁之余,立刻针对这一点进行了步兵操典的修改完善,与操典中对敌步兵规定的六排密集队形不同,对敌骑兵时应该每一司组成一个横一十二行纵九列的方阵,伙夫十人担负补刀的任务。方阵之间留下足够马匹通过的空隙。
反正自家有各种兵种,大家操练起来步炮配合或者步骑配合都很容易,只是刚开始时弄伤了几个,好在没有生命危险,后来在操典中加上了训练时的要求后,就很少出现受伤情况了,即使偶尔出现也不过是轻伤罢了。
如果摆出来看,大家都还是有模有样的,但鲁钦周遇吉等人都认为,训练和对敌是不同的,平时什么都记得,对敌时因为紧张就什么都忘记了,所以他们提议要在战斗中训练才行。可是在哪里去战斗呢,难道拉到辽东去那会不会是给野猪皮去送菜呢
可是近来好象并没有李自成什么的来起义呀,不是,来造反呀。而且明朝和宋朝不同,山上并没有什么象梁山泊之类的大群土匪,这是个麻烦事,练兵没有对象呀。如果当年的崇祯知道他竟然担心这种事,只怕会被气死。
鲁钦道:“秦良玉将军正好奉诏率白杆兵援辽,不如请她来看一下我们京营的情况,提出一些意见也是好的。”
这个名字上次在奏折上看到过,鲁钦一说起来倒还有些印象,于是就问道:“这个秦良玉将军是什么人,给朕详细说说。”
鲁钦道:“陛下,秦良玉将军本来是石砫宣慰使马千乘的妻子,胆智过人,擅长骑射,还擅长作文章,姿态风度娴静文雅,行军治兵,号令严明。”
“万历二十七年,杨应龙在播州作乱,两人带兵跟随李化龙前去征讨,于二十八年,连破敌军八寨,杀死杨应龙,为南川路战功第一。”
“万历四十一年,马千乘被太监邱乘云诬告,病死于云阳的监狱。秦良玉于是代领马千乘的职位。去年,朝廷诏令秦良玉出兵援助。秦良玉派兄长秦邦屏,弟弟秦民屏率领四千人先前往。今年在浑河战役中战死的就是秦将军的兄长。”
“秦将军所领之兵被称为白杆兵,白杆兵纪律严明,勇猛异常,尤其擅长山地之战,浑河战役中杀死数千建奴的,正是白杆兵。如果让秦将军看一下我们的京营,指出我们的缺点,应该会有很大作用。”
“哦,明白了,女将军呀,厉害!”鲁钦这么一说,让朱由校记得前世好象听说过这个女将军,原来也在这个时代呀,那要好好看看是什么样子。
“现在秦将军到了哪里了”
“秦将军让秦邦屏等人先行,自己在后面准备辎重粮草,现在正好行到通州附近,
第二十五章 西南不稳
秦良玉也不坐下,她先请朱由校坐回龙椅,然后正色道:“圣上对臣如此厚恩,臣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如有逾越之处,还要请圣上恕罪。“
朱由校笑道:”我大明不以言罪人,秦将军尽管说来,朕这点肚量还是有的。“
”那臣就斗胆说了,依臣之愚见,我大明军中有三大陋习,一者是以文御武,文臣大多不懂军中之事,却常要将领按自己乱发的命令行事,且无视将领的建议,鄙视将士,使得军中将帅不和。二者是主军客军之别,客军远离原籍作战,却得不到当地粮草支援,如我等带白杆兵援辽,如在一县停留一天,才能得到粮草,如一日过两县,则两县均无粮草供应,要等到第二天才会提供粮草,这样士兵根本没办法吃饱。三者是家丁问题,各地将领将其他士兵军饷扣下,集中用于家丁身上,家丁武器盔甲精良,作战勇猛,而其他士兵兵甲皆无,根本上不得阵。家丁相当是将领的私兵,将领调动时,家丁是可以跟着调动的,最后是用朝廷的饷养了将领的兵,如此下去,则朝廷军队战力将越来越低,将领势力越来越大,藩镇之祸不远矣。微臣出言无状,请圣上责罚。“说罢跪倒在地。
”秦将军请起,朕早说过不以言罪人。“朱由校等她起来后说道:”秦将军之言有理,朕也曾经想过这些问题,这些都只能缓缓图之,不过朕将京营整顿了一番,全部由武将领军,不准将领养家丁,由一地慢慢推广,总有一日可让全国均能成此景象。今日想带秦将军去,看一看朕练的军队如何,不知秦将军意下如何“
皇帝想带你去看,难道你还敢说不愿意再说秦良玉也想看看皇帝练的新军如何,当然欣然答应,一起来到京营中。
京营的翻手礼先就让秦良玉大开了眼界,然后鲁钦等人的赞誉之词听得连她自己都不大好意思了。看过了京营的操练后,她也投桃报李,将京营的武器盔甲,行军阵列都大大赞扬了一番。
朱由校看着互相吹捧的一群人,笑笑道:”不是说要请秦将军指点京营的吗怎么全是好话呀“
众人才发现把皇帝冷落到一边了,周遇吉尴尬地笑笑,鲁钦道:”正是如此,秦将军久经战阵,神目如电,慧眼如炬,我等厚颜,请秦将军帮忙指点下京营的不足之处,如果能同时提出解决方法那就太好了。“
秦良玉其实已经被京营的情形给震惊住了,她早就知道京营之乱,更甚于边军,而现在看到整齐的军营,高昂的士气,特别是精良的装备,严整的队伍,与之前的京营可谓是绝然不同。先朱由校说带她到京营看时,她其实是不以为然的,她不相信短短几个月内,皇上能将乱糟糟的京营变成有战斗力的军队。但亲眼所见,除了没有经历过战阵外,其它方面比她所看到的边军已经强得太多。
她拱手做了一个罗圈揖道:”不敢当,以本将看来,京营之兵可称得上是精兵,唯一可虑之处,不过是没有经历过战阵而已。“
她转向朱由校,敬了一个新学的翻手礼道:”西南各地土司,近来有不稳之象,且西南现今各地,常有小股土匪,如京营能抽调部分精兵,以剿匪为名,巡行西南,既能练兵,又可震慑各地。臣的一点浅见,敬请圣裁。“
她是石砫宣慰使,自己本身就是土司,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实在是很不容易,也可见她对大明的忠心。朱由校道:”秦将军此议甚
第二十六章 京营拉练
六月一日,熊廷弼从家乡被召回,皇帝加了他兵部右侍郎衔。他回朝后首先要求停止贬谪攻击过他的言官,朱由校没有理他。然后他献上了著名的三方布置策:在山海关布置重兵,并在登莱,天津增兵,在广宁出兵牵制,并于海上出兵直捣建奴后方。
朱由校看了以后,又单独召见了熊廷弼,直接问他道:“熊卿的策略朕看了以后有些疑问,最主要的问题是,我们到底是侧重于防守还是进攻”
熊廷弼汗立刻就冒了出来,他的策略,虽然说得含糊,但皇帝却直接看出了他的打算,他一咬牙道:“启禀陛下,臣准备先重防守,再等适当机会再进攻。”他的想法是不容于大臣们的,因为大臣想的是收复故地,而他却是想先守着,不思进攻,就和以前言官攻击他的一样。他在布置策中说要在山海关布置重兵,又在天津登莱增兵,其实就是想先固守再图发展的乌龟壳战术,虽然在奏折中他先说的是“广宁用骑步对垒于河上,以形势格之而缀其全力”,那不过是想掩饰一下罢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