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聊天群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叫天
266 刷
三天的时间,足够让一个消息在京师范围内传得够广,够深。对于这样的盛事,京师上下几乎全都在期待。特别是白杆军在第二日傍晚押送来四百九十三个女真鞑子,并很多首级时,就更是轰动了。
你们知道么?原本这些俘虏都是要押送去永平重建家园的。可皇帝这次特意下旨,说要拿这些俘虏祭奠大明忠烈!有消息灵通人士大声说着自己听来的消息,顿时吸引了一大堆人。
刘老三也是这些人之一,惊讶地确认道:真得么?这样的话,那些大明忠烈在泉下有知,也算是含笑九泉了。四百九十三个女真鞑子,真得好多啊!
要不是路上又死了些,都有五百出头呢!那消息灵通人士鄙视了下,而后又爆料道。
有一名年纪比较大的老者摇头感慨道:真是难得啊!就女真鞑子来说,似乎以前的毛帅献过一些。在老夫的印象中,其他就没有了!
以前是毛逆,是罪人,就算同情毛文龙的百姓,也不敢公开议论。可此时朝廷给毛文龙平反的旨意也已公开,这些百姓便都公开讨论而没有丝毫顾忌。甚至因为他们恨袁崇焕,顺带着就更同情毛文龙了。
其他人听了,都想起往事,不由得唏嘘不已。
刘老三见此,便开口扯起话题道:这些天可没听过有什么大战啊!这些女真鞑子是怎么就被白杆军抓了的?还是生擒,这可是大功啊!
你一说这,我就不由得怒火中烧!那消息灵通人士一听,立刻愤恨地说道,这些女真鞑子是到张家口外和晋商来催粮要物资的,不过他们不知道那些该死的晋商已被皇上诛灭九族,被白杆军假扮晋商阴了,才能一下抓住那么多女真鞑子的!
一听这,顿时,这些人都火大,忍不住纷纷开骂那些已死的晋商,把那些晋商的十八代祖宗拿出来又论了一遍。
过了好一会儿,似乎骂舒服了,那消息灵通人士才说道:据不可靠消息传闻,白杆军立下如此之大的功劳,咱大明唯一的女将军要封爵了!
哇,这么厉害!刘老三一听,忍不住惊讶,一个娘们而已,竟然靠着战功封爵,真是大明众多将领汗颜了。
其他人也是感慨,或者是这边的消息劲爆,很多人接二连三地围过去,越聚越多,而后几个消息便被反复提及,并迅速扩散。
时间转瞬即过,大典之日来临,凌晨时分,宵禁刚结束。京师百姓竟然纷纷拥出家门,就似乎他们早已在家中等待多时,就等着宵禁结束,就迫不及待地出门。
如果从京师上空看去,无数的人头,突然从房子里冒出来,在大街小巷汇聚成无数条溪,而后汇聚成河,拥入奉天门广场。
这样的规模,让官府意料不到,以致于没有第一时间派出维持秩序的军卒。不过幸运的是,几乎所有的百姓,都没有因为人多而失去秩序,发生碰撞打架甚至骚乱的情况。
每个人的脸上,都很庄重,情绪平静,犹如是去参与一件对他们来说,非常重大的事情。又或者,是在朝圣!
没有多大一会功夫,奉天门广场上便满满地都是人头了。后面晚到的那些,则守在了兵部通往奉天门广场的街道两边。因为他们知道,那些大明忠烈的骨灰令牌将会从兵部送到大明忠烈堂。
典礼还没有开始,到了广场上的百姓,便纷纷打量观察那座大明忠烈堂。对于用皇帝特意发明的水泥所修建的这座宏伟的殿堂,他们是很好奇的。
这座大明忠烈堂,给他们的第一感觉,便是宏伟壮观新奇庄严。让他们看了之后,不由自主地感觉,就是这座大明忠烈堂是大明除了皇宫之外最好的殿堂了。
正在这时,五城兵马司的人马终于到了,领头的千户一头的汗,不过看到广场上井然有序,不由得抹了把汗,赶紧让手下站岗境界。
没过多久,锦衣亲军从奉天门出来,就部署在忠烈堂四周。那些旁观的百姓一看,便知道大典快要开始。顿时,一个个激动起来,不知道这次的大典会是什么样子的!
他们又等了一会,只见奉天门中又出来了很多人。定睛细看,这些京师百姓便发现,是首辅温体仁领着左右两列文武百官来了。
每一位官员,都穿着正式朝服,显得很庄重。他们的脸上,同样很庄重,就算他们心中有别的想法,可在大众广庭之下,他们也必须庄重。这么一来,奉天门广场上,庄重地气氛,顿时就提升了一个档次。
忽然,城门楼上,轰轰轰地响起三声空炮响,而后一个很尖的大嗓门响起:皇上驾到!
顿时,首辅温体仁带领文武百官面向奉天门,躬迎圣驾。广场上的观礼百姓,则纷纷跪下迎驾。
锦衣亲军所警戒出来的御道,并不是从奉天门一条直线通往忠烈堂门口,而是绕了一道弧线。
对于此,当时温体仁并礼部官员认为,该是直线为好,且皇帝贵为天子,不用出迎,由首辅出面就已经够高礼遇了。不过,他们谁也没想到,崇祯皇帝很是坚持,让他们也无可奈何,最终就只能这样了。
在万众期待之下,崇祯皇帝出现了。这一次,他并没有再穿金盔金甲,也没有骑马,而是按正式礼仪出场。不过并没有遮挡,卷起帘子,能让他看到外面,也能让外面看到他。
崇祯皇帝一出奉天门,就开始听到系统发出了连绵不断地叮叮提示声,在聊天群的左下角,那成就值数字不停地刷新,个位几乎就看不清,只有十位才能看到12345等数字,犹如秒表一样在跳动。
对于成就值这样的增长速度,崇祯皇帝还是满意的。他心中想着,不就是20万成就值么,很快就会有了!
御驾来到大明忠烈堂前后,崇祯皇帝就站在一根竖杆所在的平台一侧,面对文武百官,庄严地宣布大典开始。
267 杀虏祭旗送忠烈
轰轰轰地又是三声炮响,远远地传了出去。看着皇帝领着文武百官面向兵部那边而站,观礼百姓便知道那些大明忠烈要送过来了。顿时,他们也都转身面对那边而站,带着好奇地看着那边。
在兵部衙门这边站着的那些百姓,首先见到了兵部衙门的大门大开,而后从里面缓缓地走出一排排的京营兵卒。
他们一排十人,似乎差不多高,一个个都穿着崭新军服,神情肃穆。每个人手中都捧着一个灵牌,似乎有千钧重,又似乎是异常贵重让他们格外的小心翼翼,齐步并肩走着。
当他们每往前走几步时,戒严的五城兵马司军卒便都行军礼,为忠烈而敬礼,而那些百姓则脸上带着庄重行注目礼。
这些大明忠烈,有一部分是京师保卫战中战死的京营军卒,因此,观礼百姓中,有一些是那些忠烈的亲属,则眼中还含着泪水,神情很是有点激动。
捧着灵牌的将士缓缓地来到广场上,就在大明忠烈堂前,在文武百官的一侧空地上站定,面对着竖杆那的皇帝站着。
等到全部就位时,已过去了一个多时辰。在这中间过程,崇祯皇帝基本上没有动过,就更不要说喝水喝茶坐一下之类的了。倒是文武百官的队伍中有一些人有站不住的情况。
那么多京师百姓,总有一些人是在注视皇帝和那些文武百官的。看到对比之后,他们对于皇帝对此事的重视肃穆,就更是有了一个新得认识,暗暗吃惊的同时,好感度再度提升。
首辅见全都站好了,便向崇祯皇帝一躬身,而后大声说道:准备升国旗!
一听这话,不要说那些观礼百姓了,就是文武百官中,亦有不少人为之吃惊。之前旨意中所说衙门都要升国旗,还要唱国歌的事儿,从大明忠烈堂开始?这事儿真新鲜,可有啥用?
在大部分人的好奇之下,从大明忠烈堂内出来了一排人。领头的是一名锦衣卫千户,双手捧着一块叠起来的布,神情肃穆地走着。另有三名锦衣卫和三名东厂番役,全都手握刀把,威风凛凛地护在锦衣卫千户身后。
刘老三的位置比较好,就在通道的前面,警戒锦衣亲军的后面,有点稀罕地看着那块布,心中猜测着这是国旗?大明帝国的国旗?
虽然朝廷之前已有宣布,且在纸币中有印。可大部分百姓还是没有见过的,一则他们是普通百姓,二则纸币只有一小部分军卒才有。对于国旗和国歌,也只是听说过而已。
看着那锦衣卫千户走到了皇帝所在的平台上,在那竖杆下站定时,众人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旗杆,是用来挂国旗的地方。
一名锦衣卫校尉和一名东厂番役走前一步,协助锦衣卫千户开始绑旗帜,一切准备就绪后,崇祯皇帝一声令下:升国旗,唱国歌!
在皇帝的带领下,临近皇帝的那些人都跟着皇帝一起唱了起来,而后再附近的人也跟上调子一起唱,最终,文武百官都唱了起来,有些军卒和百姓会唱的,也跟着唱了。
一方有难兮,八方支援!
万众一心兮,其利断金!
南涝北旱兮,何足道哉!
在逐渐宏亮的国歌声中,一面大明日月光辉旗逐渐升高。
此时此刻,刘老三在不自觉间站得笔直,眼睛就注视着那一面国旗,张嘴欲言,却唱不出来,感觉胸膛中有股气憋得慌,他竟然从未有过,会恨自己不会唱歌!
这首歌,一定要快点学会唱,要不,真是太丢脸了!
当国歌唱完,大明日月光辉旗也已升到旗杆顶部,在寒风中倔强地迎风飘扬,展现出那日,那月,还有那四射光芒!
崇祯皇帝收回目光,转过身子,面对文武百官和观礼百姓,缓缓地扫视他们一眼,而后大声地说道:国旗,代表着朕,代表着大明帝国!国旗之所在,便是我大明的疆域!国歌,是朕的心声,是朕对大明百姓的要求,是朕对大明帝国的要求!只要是大明人,就要记得大明国歌,记得歌词中的意思!只要大明不灭,大明的国旗将永远飘扬,大明的国歌将永远传唱!
刘老三听着,忽然感觉对那国歌的歌词印象意外深刻,觉得这国歌说得太好了!大道理他不懂,但他知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家族才能兴旺。从这知道,如果把这团结的事,提高到整个大明的高度,也能做到大家都团结,再没有该死晋商那样的人,一起努力,还用怕建虏和天灾?那就真是笑话了!
他在想着,崇祯皇帝却又在说话了:大明忠烈为大明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朕记得,大明亦记得,只要大明存在一天,大明忠烈就永受香火!
那些军卒和大明百姓已经听过这话,知道大明忠烈将与国同存。可此时皇帝亲口说出来,这意义绝对非凡,也绝对庄重,份量比传说中绝对要大。顿时,他们都激动了。那些大明忠烈的家属听了,不由得暗暗抹去不断涌出来的眼泪,心中和失去的亲人说着话。
有些事情,听别人说是一回事,在盛大场合当众说出来又是另外一回事。就如同一部电影,在家里看和在电影院看,是完全两样的感受。崇祯皇帝作为后世魂穿过来的人,深知这一点,也因此,他定要在这样的场合,亲自再说上一说。
此时说完,他也看到了效果不错,心中也满意,便又大声说道:来啊,杀虏祭旗,送大明忠烈进殿!
这道旨意一下去,又是轰轰轰三声炮响。
过了没多久,就见到白杆军将士每两人拖着一个反绑双手,金钱鼠尾的建虏而来。这些建虏不管是凶悍,还是害怕,还是其他什么神情,全都一个待遇,被押到飘扬的大明国旗之下,忠烈灵牌的边上,两个白杆军将士伺候一个建虏,按跪在地。
另外又来一群白杆军将士,其中一人伸手拉住建虏那脑袋上的尾巴,另外一人则是手握大砍刀。
268 大明皇家水泥公司
杀虏祭旗送忠烈喽!几名大嗓门的大汉将军见到旨意,便齐声吼了起来,声音洪亮,回荡在奉天门广场上空。
随着这一声喊声的响起,握大刀的白杆军将士高高扬起寒光闪闪地刀锋,依次猛地挥下,顿时,一颗颗建虏人头从躯体上脱离,鲜血从脖腔中喷出。而握着那金钱鼠尾的白杆军将士则举起建虏的脑袋,犹如举着一个灯笼,向大明忠烈方向展示。
那些捧着大明忠烈灵牌的京营将士则肃穆地沿着建虏头颅所排成的道路往前走,缓缓地走向大明忠烈堂。几乎与此同时,那几名大嗓门的大汉将军又大声喊道:敬礼!
所有军卒,不管白杆军将士还是京营将士,又或者五城兵马司的兵卒,全都行各自的军礼。而崇祯皇帝和文武百官,以及观礼的百姓则行注目礼,就看着大明忠烈缓缓走过,那还在滴血的路,走向大明忠烈堂内。
这一刻,没有人感到残忍,更没有人吓得不敢看。在他们的心中,渴望看到建虏被正法,已经很久了。此刻看到,是恨不得眼睛不要眨一下,期待把这一刻印在脑海中,以后也不会忘记。
在接下来的典礼中,崇祯皇帝每一次动作,都会收获无数成就值,一直到将近中午时分,才算完成仪式,摆驾回宫。
接下来的安排,便是开放大明忠烈堂给普通百姓祭拜。据说,那些观礼的百姓都不肯离开,排成了连绵的长队,就等着进忠烈堂上香,顺带着参观。
呵呵,陛下,您是没看到,那兵部所属吏员负责卖香火的,那脸上简直乐得笑开了花王承恩就凑在崇祯皇帝边上,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忠烈堂前的情况,就似乎他亲眼看到一般。
这种情况,崇祯皇帝都不用他说,也能猜个大概。甚至他敢打赌,礼部搞不定回头就会上奏章,说大明忠烈堂是礼部的事情,要归礼部来负责。
这么想着,他脸上很淡然,挥手向王承恩吩咐道:时辰差不多了,让群臣上朝吧!
中午让臣子都去用了午膳,稍微休息了一会,再开一次非正式朝会。在京师的皇亲勋贵,五品以上的文武百官都要参加。
这次非正式朝会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封白杆军秦良玉为忠烈伯。这时候的伯爵,还是很值钱的。
秦良玉还是一个女人,竟然被皇帝封爵,就算她久经战阵,杀敌无数,经历过无数险情,早已是内心强大,可此时此刻,她亦是双目通红,跪地俯身,激动地奏道:末将只一妇人,何德何能,得令陛下如此看重。末将甘为陛下之爪牙,为朝廷张目,为国尽忠!
呵呵!崇祯皇帝微笑着伸手示意道,秦卿快快平身!卿之功勋,有目共睹,忠烈两字,真是相配!朕说过,大明忠烈为大明,大明亦不会负忠烈。如今朕再补充一句,任何人等,只要有贡献于朝廷,有贡献于大明帝国,朕亦不会负之!
秦良玉听了,又是再三谢恩,才回归队列。亲眼见证了早上忠烈堂前一幕,如今又听到皇帝的表态,还蒙受如此之重的国恩,别说她原本就是一腔忠心,就算以前没有,此时也肯定有了。
如此一来,在满桂之后,又一个伯爵出现,顿时让所有武将都为之眼红。他们知道,崇祯皇帝出手还真大方,那也就是说,随后的新军选拔兵源最多的总兵,也肯定会兑现封爵的承诺。
崇祯皇帝扫视下方,发现那武将队列中,似乎一个个都精神了不少,抬头挺胸,目不斜视,嘿嘿,好像无意中用上了一招千金买骨。
他没再管这,看着下方,大声说道:朕之水泥,如今已有两处,一处是大明忠烈堂,另外一处是大明中央银行
一听这话,底下所有臣子都不知道皇帝想说什么,不过话题中有水泥那新鲜玩意,他们一个个都很好奇,便聚精会神地听着。
大明忠烈堂已经启用,相信你们都已看到过了;大明中央银行也已经完工,如今正在进行内部装饰,不日即可启用。崇祯皇帝说到这里,稍微停顿了下,让底下这些臣子有个想法,而后才继续说道,大明忠烈堂要严防走水,而大明中央银行在他日是要存金银,亦要印出大明纸币,必须牢不可破。而水泥这等建筑材料,则刚好都满足这两点要求。除此之外
底下群臣听到这里,眼睛都亮了,不少臣子开始考虑,是否要求皇帝赏赐一下水泥用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