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崇祯聊天群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叫天
    此时此刻,当他们看到朝廷终于醒悟过来,给毛帅平反时,全都泣不成声!

    大帅,您可以安息了!

    卢象升宣读完圣旨,又给毛文龙上了香,而后转身扫视着东江将士,回头看了一眼站在边上的如花,才又回头看着他们,大声说道:本官知道,东江的日子很不好过,缺吃少穿,要什么没什么,这种情况下你们还要和建虏打仗,实在是苦!

    一听这话,大部分东江将士不由得又激动了起来。这可是登莱巡抚啊,说出这样的话,那岂不是说朝廷终于认识到东江的不容易了?他们心中,有一种被理解的感动。

    卢象升缓缓扫视着他们,稍微停顿了一会后,再次大声说道:因此本官决定,巡抚衙门暂且移驻皮岛,尔等吃什么,本官吃什么。东江日子再苦,由本官和尔等一起扛过!

    这话一说出口,顿时所有人都惊呆了。自己是听错了还是怎么的?中丞大人要常驻皮岛,这这可能么?

    不要说皮岛条件很差,就是危险性,也远不是登莱可比。中丞大人可是文官,还是朝廷大官来的,你要说吃的,他如同那些将领一般能自己做吃的,倒也不会太差,可万一建虏攻上岛来呢?难道中丞大人会不怕死?

    在他们的意识中,自动忽略了卢象升所说的那句尔等吃什么,本官吃什么。

    卢象升看着他们发呆的样子,知道他们此时不怎么相信。不过没关系,时间常了他们自然会知道。

    沉默片刻后,他又大声宣布道:皇上亦知道东江的处境,心中焦急,然朝廷也有难处,暂时不能给拨更多

    听到这话,东江的将士回过神来,不由得脸上露出一丝自嘲,这算好了吧,虽然一如以前,可终归让皇上操心了一把。

    皇上特意为东江分配了盐引,允许我东江煮盐卖之以补充军需

    一听这话,顿时,东江将士,不管那些将领还是兵卒,全都诧异非常,不由得低声议论了起来。

    这是真的么,允许东江卖盐?连毛帅时候都没有的事啊!

    你没听错,我听到的也是这样。但袁督师可是严禁我东江经商的呀,竟然连卖盐都可以了?

    也怪不得他们不顾登莱巡抚在眼前,也这么诧异地议论。因为毛大帅时期,虽然生活条件困难,朝廷又不给粮饷,但好歹能吸引江南商人前来,做些生意维持局面。

    但自从毛大帅被杀,袁督师只给了一次粮饷之后,就再没有给过,还禁止了东江做生意,使得东江的日子越来越难。如今东江人心不齐,这没物资来源也是一个原因之一。

    看到他们都在讨论,卢象升也没有不满,只是昂首站在寒风中,等待他们讨论结束。然后才又大声宣布道:本官上任前,已派人前往江南散布消息,因此东江这边亦要快点做好准备,免得那些江南商人运来了物资,而我东江却无物可换!

    这话顿时又震了在场这些东江将士一把,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兴奋,每个人仿佛被打了鸡血一般,斗志昂扬了起来。

    诸将随本官一道,前往衙门共同合计一下这些事情。说完之后,卢象升便转身再向毛文龙之墓一抱拳,而后转身大步而行。

    在他身后站着的众多将领,一个个抬头挺胸,很是精神,看向卢象升的目光,都带着尊敬了。

    忽然,卢象升停住,就站在都司刘兴治面前,和蔼地问道:你就是锦衣卫指挥使刘兴祚的弟弟?




272 卢象升的手段很简单(第五更)
    刘兴治一听,脸上带笑,正待回答时,反应过来是什么问题,顿时张大了嘴,楞在了那里。

    其他将领听见,仿佛听见了最不可思议的事,要不是这话出自中丞大人之口,他们非得立刻嘲笑一顿不可。

    毕竟他们算是很了解刘兴祚兄弟的,就凭他们从建虏那边投靠过来的背景,连最初赏识他们的袁可立都辞官回家,朝中再无别人,这都能当上锦衣卫指挥使,那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当了!

    那那现在是什么个情况?

    见到他们的反应,卢象升稍微一楞,随即明白过来,怕是刘兴祚并没有专门告知这边。

    稍微一想,他也明白了刘兴祚的心思,便微笑说道:刘指挥使一心为国,你也不能给你哥丢脸了。

    说到这里,他脸色又稍微严肃了一些道:如若不听军令,敢有违法乱纪的,就算你哥是锦衣卫指挥使,本官也绝不会留情的。

    说完之后,他便不再逗留,大步走了。

    自始至终,刘兴治等将领,就一直楞在那里,一直回不过神来。如花,也就是魏木兰看了,知道他们还是不敢相信这样的事情,便走过去微笑着说道:我们指挥使大人,原本是东江副将,皇上在上月刚提拔的,不会有错!

    说完之后,她跟着卢象升之后走了。

    原本那些将领快要回过神来了,被她这么一说,顿时又愣住了。

    什么状况,这个锦衣卫总旗竟然是个女得?这这啥情况,难道是听错了?

    魏木兰在离京时,已被提拔为总旗,手下有五名锦衣卫校尉跟随,护卫她的安全。之前就站在卢象升的身边,这些将领虽然有看到,最多是以为他长得秀气好看而已。没想到这一开口,他们就立刻听出来了,这绝对是个娘们!

    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这些将领想着,便对刘兴祚突然成为锦衣卫指挥使一事,多少也有些接受了。

    想到这里,这些将领看着惊喜交加的刘兴治,不由得百感交集,特别是原本众将之首的陈继盛,感觉更是强烈。就感觉,这世道变化怎么就那么快呢!

    作为登莱巡抚的卢象升,才不会管这些将领是个什么想法,立刻着手整顿军务,在派人查探朝鲜建虏的军情之外,开始整编东江所部,挑选精锐组成新的东江主力,其他的淘汰出来从事生产生活。

    这期间,他又再次让所有东江人吃惊了。不但他的亲卫营,甚至他自己本人,都和新组建军队一起吃住。士卒吃什么,他就吃什么,士卒住哪里,他也住那里,完全和新军在一起。

    他可是一名文官,还是登莱巡抚那么高的高官!他竟然能这么做,一下让所有人敬佩不已。

    每个人看到卢象升的身影时,眼神中就充满了崇敬!虽然如今卢象升还没带他们上过战场,可他们已经非常信任他了,心中无形中把卢象升和他们曾经的主心骨毛大帅做比较,他们发现,似乎他们更愿意选择在卢象升手下做事。

    就只是短短两天的时间,卢象升以身作则,一下就抓住了东江的军心民心。不管那些将领是个什么心思,都已不重要了,这东江镇,卢象升不管是在名义上,还是实际上,都已绝对掌握了。

    当然了,作为通讯员,魏木兰自然会把看到的一切,简略地在聊天群中做汇报。言辞之间,也甚是敬佩卢象升。

    崇祯皇帝见到后,不由得对卢象升也很是佩服。这,或者就是卢象升能带出明末强军天雄军的原因吧!他的个人魅力,在明末将领中,无人能出其右。

    不过不管怎么样,卢象升才到东江那边,就要面对朝鲜那边复杂的局面,崇祯皇帝想着,便联系了刘王氏,让她传旨给孙承宗,要求孙承宗虚张声势,闹出一些动静,吸引建虏的注意力。

    另外一点,就是要求孙承宗如果有机会,就派兵去草原,严厉打击那些曾入侵过京畿之地的蒙古诸部,让他们付出代价!

    下完这些旨意之后,崇祯皇帝的注意力,便集中在水泥公司的股份拍卖上了。

    在京师,仍至在这个时代,像这样的事情,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盛事。原本崇祯皇帝还担心反应不够热烈,看是否要找点托。不过他在第二天听到京师百姓的反应后,便放心了。

    这其中,水泥的示范作用很重要,至少在京师这边,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皇亲勋贵,或文武百官,都已认识到水泥的好处。加上水泥又是皇帝发明出来的,皇帝都说好的东西,就自带了高大上的光环,自然就更受欢迎了。

    崇祯皇帝正在想着,忽然听到脑海中传来了系统的声音。

    叮,系统检测到,户部库房已存有2000万两白银,请宿主确认主线任务之二是否结束?

    系统,不确认,再等等!崇祯皇帝一听,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这些银子还只是查抄宣府那边晋商所得的,山西其他地方查抄的银子也马上到京师,还有苏州那边的银子也在路上,要确认任务完成还早呢!

    更为关键的是,他还有一个翻云覆雨的手段未用。他的目标,就是要这个任务达到卓越,如今成就值有231432,已经达到卓越的要求,就等着银子到位,好把聊天群系统进行个性化处理。

    时间过得很快,眨眼间,就到了水泥股份拍卖之时。十万原始股,有百分之四十九的份额拿出来,也就是49000股,看似好多,但京师百万人口,连一人一股都做不到,更何况多少皇亲勋贵文臣武将都不可能只满足于购买一股,虽然知道互相竞争会抬高每股价格,可也不能不抢啊!

    这次的拍卖会,是由户部派人主持,其他所有衙门都有人到场监督。毕竟这次拍卖价格的高低,决定了他们手中所持有股份价值的高低,事关每个人的利益。



273 大明路桥公司
    不过实际上,到场的人中,压根就没有普通百姓,甚至连有钱商人都没有。不是他们不想来,而是他们要么没有这个实力,要么是他们背后的主人亲自出来了。原因无他,皇上有旨,此次的股份拍卖者,必须身家清白,实名登记自己的名字。以后要是更名,那是要付手续费的。

    要是这些勋贵们派其代理商人出面,就只能登记代理商人的名字。这股份,想再转到自己手中就麻烦大了。能传后世的东西,显然是挂在自个的名下比较安心。

    如此一来,这些人之间,包括到场旁观和拍卖的人员之间,基本上也都互相认识。

    于是,有人就打招呼了,一股一股地拍卖多麻烦,还是打包了一起竞价吧!

    侯爷,这可不行,一股一股地拍卖,可是御定的。要不,您去说说,让咱们也省些麻烦?

    呵呵,我也就是这么一说,听过就算了!

    不自觉间,崇祯皇帝的权威比起登基之初,或者在建虏入侵京畿之地前,已大了不少。

    要是换了以前,搞不定就有大臣会去忽悠皇帝,让皇帝改旨意。可这个时候,却没什么人敢了。

    拍卖会很快进行,不过崇祯皇帝不方便去。他虽然关心,却也没空,此时正在召见兵部给事中刘懋。

    只见崇祯皇帝拿起御桌上的一份奏章,在手中晃了晃,示意给刘懋看,而后微笑着说道:刘卿这份有关驿站具体条陈的奏章,朕早就看过了。不过一直没空,因此才耽搁至今。

    陛下日理万机,还请保重龙体!驿站之事,臣必坚持到底,绝不会半途而废!刘懋一听,连忙躬身奏道。

    之前按皇帝要求,他上了具体条陈的奏章,然后一直在等皇帝召见。没想到等着等着,一直都没消息,那次朝会所建立起来的信心,就在等待中消耗殆尽,让他不由得心中又没底,对这份裁撤驿站的活感到绝望。

    但此时一听皇帝特意给他解释,顿时先前积累起来的一点不满全都消散不见,马上表态一定会好好干活,就是再大的困难委屈也不会在意。

    崇祯皇帝笑着听他说话,同时把奏章放回桌面,等到刘懋说完之后,他才开口说道:朕想过了,驿站还是不裁撤了!

    刘懋一听,愣住了。

    皇帝这话,就犹如一个晴天霹雳,直接打在了他的脑门上。干了那么多活,遭受了多少同僚明里暗里的打压排挤,受尽了多少委屈,才终于有了些结果。然后在他满心期待皇帝继续支持的情况下,突然说,不裁了?

    刘懋回过神来后,整个人的精气神似乎一下被妖魔鬼怪吸走,一下颓废不堪,惨白了脸,缓缓地躬身下去,向崇祯皇帝奏道:臣遵旨!

    这也难怪,裁撤驿站的事,触犯了太多人的利益,这其中的阻力,他是一清二楚。皇帝肯定也是认识到了,所以才不想再裁撤。

    想到这里,他的内心不由得深深叹息一声,唉

    崇祯皇帝见他的反应,稍微一人,随后马上明白他怕是误会了,连忙解释道:刘卿怕是误会了,驿站之事,必须革新,但不是简单裁撤,今日朕召卿前来,就是要说说这个事情!

    刘懋听得一愣,就那样躬着身子保持不变,抬头看向崇祯皇帝,一脸的不解。

    不裁撤驿站,能节流么?不能节流的话,无法省钱,这不等于什么都没做,白干一场了!

    崇祯皇帝见他不解,便问他道:刘卿应该了解水泥了吧?

    刘懋听了,下意识地点点头,而后心中暗语,皇上这是怎么了,不是在说裁撤驿站的事情么,怎么就扯到水泥了?

    那卿应该了解水泥的特性?崇祯皇帝继续问道,修建速度快,坚固,防水等等是不是?

    刘懋再次点点头,水泥这么大的事情,在京师的三岁小孩都能说上一说,他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崇祯皇帝见他又点头,便再说道:南方多涝,道路常年遭受雨水之祸,泥泞难走。因此朕想着,便用水泥来重新修路,使之平坦易走,又不再受泥泞之苦。

    刘懋听了,点点头,这是好事,可这和自己负责之驿站有多大关系?他想不明白!

    大明的道路系统都是卿这边管着的。因此这水泥修路之事,也有卿来管。崇祯皇帝很有耐性地给他阐述道,继续用兵部的名头不妥,就也成立一个大明路桥公司,先在南方雨水多,南来北往道路繁忙之地开始,用水泥修路,而后当地的驿站可收取南来北往车辆的费用。至于启动资金,就由地方上集资,嗯,也是和大明皇家水泥公司一般操作,售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出去。另外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一起来分。

    这其实相当于后世的高速公路了,虽然这个时候用水泥来修路,肯定达不到后世水泥路那般平坦,可要和那时候的泥路比起来,特别是在雨水多的地方,不要太好走了。

    普通百姓走路的,就不收费,但你坐车的,肯定是有点钱的,就收你点钱。这种水泥路相对泥路来说,你走得快,路上花得时间减少,不耽搁行程,不受道路泥泞之苦,多好!

    这么一来,那些驿站其实就多了另外一个功能,就是收费,成为了收费站了,自然就不用再裁撤。

    崇祯皇帝此时只是提出了个大概方案,至于细节,回头再细细讨论便是。

    此时的刘懋,因为负责过裁撤驿站,因此对于道路这块,比起一般人还真熟悉不少。他心中马上对比之前直接裁撤驿站会得罪的那些人,忽然发现,这用水泥修路,似乎大有搞头。

    就比如说普通老百姓,他们过路不收钱,道路比以前好走,得到了实惠;有钱人虽然付出了点钱,可节约了他们的时间,少受了旅途之苦,不耽搁出行,也很有好处。所得费用会和当地官府来分,也就是说,当地官府也能得到好处。另外,朝廷也能收到钱,算是开源了

    这么一对比,刘懋顿时发现自己之前那裁撤驿站的事儿,简直一无是处。




274 要想富先修路人心齐泰山移
    如若按照皇上这个章程来办事,以后自己不是人见人厌,而是很多人巴结的对象了!这个差事,将是很多人都羡慕的差事!
1...104105106107108...6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