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崇祯聊天群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叫天

    对于正在组建的新军,崇祯皇帝是当以后军队改制的标杆来用的。为此,首先这支新军必须是强军,要能打胜仗,有确实的功绩,这样才能拿得出手。也因此,所有新军的配套,他都要亲自检查。

    或者是知道新军组建在即,军器库提督太监吴伟挺早有准备,皇帝一到,他立刻让人提取各式盔甲五十副,一一摆开在庭院中,让崇祯皇帝亲自过目。

    说实话,崇祯皇帝自己看着这些盔甲,他是分辨不出这盔甲到底好还是不好。不过他也有准备,对身边跟随的一名独臂锦衣卫百户道:陈百户,你且去看看,这些盔甲对上建虏,可实用否?

    遵旨!陈二领命,并不看其他人等,直接上前蹲下身子,用他的一只手提起来掂量掂量,又用手指节敲敲听其声音,又或者暴力用脚踩等等。

    崇祯皇帝看着陈二的动作,眼角瞄过吴伟挺,看他的神色,心中便是一冷。

    这个吴伟挺,也是崇祯皇帝在潜邸的宦官之一。他成为皇帝之后,这些潜邸的宦官也就水涨船高,按照亲信程度把持了宫内大小不一的职务。




293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很快,陈二反转,向崇祯皇帝禀告道:陛下,这些盔甲一般,勉强可用!和建虏所穿相比,差了不少。

    吴伟挺一听,神情一松,脸色顿时好看了不少。

    谁知崇祯皇帝却把手一挥道:你去库房,再行核实。朕可不是只要五十副盔甲而已。

    遵旨!陈二答应一声,便转身穿过庭院,大步走入大汉将军把守的库房大门。

    吴伟挺一见,那脸色又不自然了,他赶紧出列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库房甚大,奴婢进去给陈百户指下位置。

    不用了!崇祯皇帝冷冷地说道,朕说过,朕要的是精良盔甲,可你摆出来的却还不及建虏所用。该不会说,这等勉强可用之盔甲便是我大明最为精良之盔甲了吧?

    一听这话,吴伟挺再也站不住,一下跪地奏道:陛下明鉴,这些盔甲确实是库房中最为精良之盔甲。

    崇祯皇帝听了,嘴角微撇,一声冷笑。哼,自己招认了吧!

    陛下,奴婢只是管军器库的而已,这些盔甲好坏,得看兵仗局和军器局的啊!吴廷伟一脸委屈地继续奏道。

    不过当他看到崇祯皇帝的脸很冷,眼神中更是浓浓地不满时,那装委屈地脸慢慢地又没了,再也抬不起头,声音小了很多道:奴婢偷懒,交接军器时,让手下人代劳,没有严格把关,以致库房中的军器品质都不高

    够了!崇祯皇帝忽然一声冷喝,心中充满了失望,这个死太监还心存侥幸,一而再地推卸责任,还真以为自己是以前那个崇祯皇帝,年轻好忽悠么?

    这一声冷喝,让吴伟挺吓得跪伏在地,不敢再分辨,庭院内顿时安静了下来。

    等了好一会后,陈二才从库房中出来,一脸震惊,大步走到御前禀告道:陛下,库房中盔甲军械数量虽多,却多为粗制滥造,平时穿着可能将就,可一旦打起仗来,那些盔甲军械多半会误事!

    说到这里,他略微停顿了会后,转身指了下身后侧那些盔甲道:这些,已是库房中最好的了。这等品质的盔甲,在库房中大概不会超过一百之数。

    崇祯皇帝听了后,对陈二摆摆手,让他站一边,而后眼睛盯着跪在面前的吴伟挺,见他身子在微微发抖,便冷声说道:军器入库时,便是你收取贿赂之时吧?就算你手下收取,难不成还不给你上供?这种事情,朕用脚趾头都能猜出来!

    吴伟挺的身子抖得更厉害了,没敢回话,就趴在那里。

    来啊,押入锦衣卫诏狱,查实具体情况再奏于朕!崇祯皇帝一声命令,随驾的锦衣卫校尉便如狼似虎地扑了过去,拖起犹如一滩烂泥的吴伟挺就走。

    明末是个烂摊子,现在就得开始一个一个地收拾!崇祯皇帝心中想着,便下旨传兵仗局掌印太监和工部军器局大使觐见。

    不过他心中有点拿捏不定,有关军器的事情,要不要严查到底。正如他刚才所说,用脚趾头想想就能知道,军器**上面,绝对不会只是兵仗局掌印太监和军器局大使两人为首做下这等**大案。

    有很大的可能性,是他们的上司,还有各军统领,兵部管事之人,一条线上下皆参与了进来,否则任何一个环节如果严格的话,都不会如此。

    军器如此,其他的呢?崇祯皇帝的思维一发散,忽然感觉到有点无力。要想中兴大明,要改变的东西还是有好多啊!

    在后世的时候,他曾看过几部反应香港七十年代的电影。那时候的香港,上下全都贪腐,一如现在的明末。最终廉政公署成立,抓了一批后,宣布其他贪腐既往不咎,才让局面慢慢地好起来。

    说起来也是,在是人都贪的环境下,有人想要不贪都不可能,这就是所谓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在心中叹了口气,随即吩咐道:他们两人到了后,让他们自己好好看看库房,不用见朕了。

    说完之后,想了想,他又再补充道:把吴伟挺提回来吧,丢在库房,让他也仔细看看。

    都交代了之后,崇祯皇帝便摆驾回去。不好好想想贪腐这个问题,其他努力都会白费。

    刚回去,倒是收到了一个好消息。应天府那边有关大明建设银行股份拍卖的结果传回来了,那百分之二十的股份金额,竟然比京师所拍的百分之二十九的股份还多一点,足足有四千万两白银左右。

    从这能看出来,江南那边的富有,远不是京师这边可比。那边人对这银行的认识,也远非京师这边可比。

    开银行,钱是越多越好。崇祯皇帝得报后大喜,立刻正式下旨,大明建设银行在两京一十三省的省会开设分行,对整个大明铺设第一张金融网络。并在应天府开设大明中央银行应天府分行,至于其他省会,则先缓一缓,实在是没有金融专业的人才可用。等回头培训后,便再开设大明中央银行在各省会的分行。

    于是,京师就更热闹了。所有人听说大明建设银行的银子要从户部库房交接出来,清点后交给大明中央银行换取大明纸币后,全都闻风而动,不是想抢劫,而是一饱眼福。这辈子,估计也就这一次见过的银两最多了。

    有一些想不明白的京师百姓边看边嘀咕:朝廷这是干啥,直接给了大明纸币不就行了,还这么折腾?

    对啊,搬过来,搬过去,这一次,估计一大堆人得忙两三天呢!

    听他们这么说,有明白的人便很有优越感,给这些人解释道:这你们就不懂了吧,朝廷要不把这些银子按这流程走走,你不担心银行的银子被户部给漂没么?如果不拿出来这么亮它一亮,换取等额的大明纸币,难道你就不担心大明纸币会不会多发了,你回头拿纸币去换银两会换不到?朝廷这么做一做,大家会不会对大明中央银行有信心



294 新的作战方略
    听到这话,众人皆是恍然大悟。没想到如此简单重复的事情中,竟然有着这么一层意思。说起来还真是,这些天都被银子晃花了眼,对这大明纸币,似乎有了不少信心,没有像以前传说中的那些大明宝钞一般排斥。

    和京师这边喜庆热闹气氛不同,朝鲜半岛上,建虏奴酋爱新觉罗阿敏临时驻地,他正在大发脾气。

    到底怎么回事?一千人的运粮军队,连人带粮全都凭空消失了?阿敏看着地上跪着的一群手下大声吼道。

    这种事情,实在难以想象。一千大金军队,就算不全是女真族人,可同样很多了啊!这样的队伍,他敢保证,至少在朝鲜北部这边,还没有那一方势力能吃得下!否则的话,他也不会派一千人押运粮食了。

    吼完之后,看到底下全都伏跪在地,没一个人抬头有回答他的问题,不由得一把抓起身边桌子上的茶杯,猛掷在地,发出啪地一声,好好的一个茶杯碎成了无数碎片。

    阿敏还不解气,站起来走过去,一人一脚踹在他们的肩膀上,把他们踹得后仰倒地。不过这些手下知道主子的脾气,连个屁都不敢放,赶紧重新跪好。

    就算是东江那些明狗也无这个战力,能让大金士卒连一个都逃不回来!阿敏自个分析着,再说了,要是明狗有活动,本贝勒怎么会一点消息都没听到。你们全都是一群废物!

    或者是情绪多少发泄了一番,他厉声喝道:滚,都给本贝勒滚,明天日落之前,要是还查不出一点消息,本贝勒要你们的脑袋!

    说完之后,他又上前,一脚一个把这些手下踹了出去。而后转身坐在座位上,胸口起伏,显然还是很生气。

    一千人的军队凭空消失,这事情要是不查清楚,他可不敢再动了。毕竟他就带了万把人过来,义州那边放了4000人看守粮食,身边原本是带着六千多人继续向朝鲜都城进发的。

    可这一次,一下少了一千人,身边就只剩下五千人了。如果真有一支军队能无声无息地全歼一千人,那这支军队和他所带的五千人,至少有一战之力了。要说怕,阿敏倒也不至于。关键的是,他不知道对手是谁,对方到底是什么个情况!

    在他的严令之下,他的手下疯狂出动,擒到朝鲜人就严酷拷打,拷问任何异常。一时之间,阿敏驻地方圆几十里,骑兵所能快速到达的地方,全部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哀鸿遍野。

    刚入夜,某处山坳中,扎着一些临时帐篷。一名朝鲜军将被带入中军大帐,一身的狼狈,就这么冷的天气,脸上全是汗,一脸地悲容,看到卢象升端坐在主位,便一下扑倒在地,连连磕头哀求道:上国中丞大人,还请救救我朝鲜百姓吧!建虏又在大开杀戒了。他们不是人,不管男女老弱,只要不是他们的人,都要杀,而且他们还一刀一刀地割肉放血,就是不一下杀死。他们不是人,求求上国中丞大人,发兵救救小国百姓吧

    卢象升听得脸色严峻,那些建虏真是猪狗不如,祸害了辽东,如今又开始祸害朝鲜,按他的脾气,是真想和阿敏硬打一仗。

    但根据情报可知,那奴酋的身边还有五千人。而且在突然少了一千人后,怕是难以再让他分兵了。如此一来,正面硬憾五千建虏,卢象升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更为关键的是,崇祯皇帝早已交代过,一切以大明利益为重。就算能打赢建虏,也不能是东江损失惨重丧失战力为代价。皇上甚至还交代过,为了防止建虏的报复,避免损失,还让他撤回岛上。

    然而,卢象升终归是迫于粮食的压力,在运走那些粮食后,躲在这深山中,犹如一只山中猛虎潜伏着,等待着机会再打一次仗。

    如今看到友邦之将如此哭求哀嚎,卢象升心中也很不是滋味,有种有心无力的感觉。他正想说话时,边上站着的魏木兰忽然先说了:建虏如此为恶,你朝鲜国王在干什么?

    一听这话,这名朝鲜军将不由得愣住了,而后抬头看着这名女锦衣卫,有点悲愤地说道,王上王上末将不知!

    朝廷无所作为,建虏肆虐至今,只是派了使者去和老虎讲道理,根本没有一点用。每天都有无数百姓被驱赶,或者被杀,或者饿死,朝廷却

    这一刻,说他不恨无能的朝廷是假的。可他只是一名地方将领,就算有不满又如何,难道还能在上国巡抚面前说朝廷的坏话。但如此一来,又没法回答那名女锦衣卫的话。此时的他,感觉心中非常地憋屈。

    卢象升心中一叹,他倒也理解这名朝鲜军将心中的悲苦无奈。在朝鲜相处了这么多天,他也看明白了一点。朝鲜如今是一盘散沙,就没有一个有能力的敢战之士能把朝鲜军卒组织起来,否则的话,也不至于让建虏如此肆无忌惮。

    他看着那名朝鲜军将,认真地说道:本官所带兵马不够和建虏决战,不过本官也不能看着朝鲜百姓受难不管。这样,你们尽量远离一点建虏,引诱建虏脱离大队,本官便会派人及时剿灭之。就算一次只能灭一小队建虏,可多来几次,数量就很是可观了,到那时,再寻机和建虏决战!

    朝鲜军将一听,心想也只有这个办法了。现在那些建虏出来,都增派了人手,不是他们这些朝鲜义兵能杀的了,还必须依仗明国的力量。

    因此,他马上答应下来,连夜离开,回去布置这样的机会。等他一走,卢象升便想魏木兰解释道:此乃皇上所教游击之战的精粹。本官依托朝鲜军民,小股歼灭建虏,积小胜为大胜,也符合皇上的意思。

    魏木兰倒没权力对卢象升指指点点,她只是一个传声筒而已,此时听得卢象升说得也有道理,便点点头,就按卢象升所定的新得作战方略禀告给崇祯皇帝。



295 敢背弃大明则必灭之(第三更)
    崇祯皇帝看到新的方略后,倒也赞同,再一对比和后世抗日战争时期的情况,忽然发现此时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

    后世时候,如果光靠日本鬼子的话,绝对不可能支撑八年时间,甚至都不用盟军参战,估计就已经败了。原因无他,日本鬼子的人数有限,不经耗。

    而此时,建虏在朝鲜半岛正是这样一个情况,如果卢象升一直能小口小口地吃掉建虏,那最后双方的战力必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而这,是取决于建虏一直忽视伪军的力量。

    换句话说,朝鲜虽然弱小,可他们站在大明这边还是建虏那边,对于战局的影响会非常大。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便立刻下旨召见朝鲜使节。

    吴达济待在驿馆几天了,一直没有得到召见的消息,走到街上,虽然震惊大明京师这么多的新鲜事,可心中还是很着急,一听皇帝召见,顿时大喜过望。

    其实,朝鲜使节过来,也不一定能见到皇帝的。很多时候,都是礼部官员见下而已。如果皇帝能召见,那是天大的恩赐。

    下国小官弘文馆副校理吴达济见过大明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吴达济行最为敬重的三跪九叩大礼。

    平身吧!崇祯皇帝一挥手让吴达济起身,而后微笑着说道,朕很忙,相信你也能看到京师发生的事情。不过你的来意,朕亦知道,心中也牵挂朝鲜百姓。今日方能抽出时间,有几句话,你可带给朝鲜国王。

    吴达济一听,立刻洗耳恭听。

    我大明登莱巡抚亲自到了朝鲜,已歼灭一千余人建虏。只是他刚上任,还需要时间熟悉东江军力和朝鲜半岛的局势。因此,你回去告诉朝鲜国王,让他务必坚持,决不可出现我大明将士为你国浴血奋战之时,你们却在背后捅我大明一刀,或者拖我大明后退。如若发生此事,朕将视朝鲜为敌国,必灭之!

    陛下请放心,我朝鲜上下对建虏深恨之,绝无此等可能!吴达济一听,立刻胸有成竹地表态。同时心中也是欢喜,大明皇帝原来一直在帮朝鲜,甚至连登莱巡抚都亲自上了,还歼灭了一千多建虏,真是太好了!

    崇祯皇帝听了他的话,点点头又道:你也看到,朕在编练新军,等兵成之日,就是光复我大明辽东之时。而朕,亦将择机御驾亲征,必灭建虏

    听到这话,吴达济不由得露出了吃惊的神色,年轻的大明皇帝竟然有如此胆色!这么一对比,想起自己和同僚劝王上御驾亲征,坚决抵抗建虏时,王上那脸上害怕的神情,他心中不由得一叹,王上不如大明皇帝多矣!

    崇祯皇帝却没管他心中想什么,继续在给他说道:对虏战事,总有起伏。实事求是地说,建虏军力还是很强,因此在朝鲜的战事,必然有个艰苦的过程,可只要能熬过来,以我大明的国力,等做好一切筹备,必会增派兵力支援朝鲜,或灭建虏于朝鲜,或把建虏驱逐出朝鲜,最终会猎辽东。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会,脸色严肃起来,认真地说道:你回去转告你国国王,不管局势可能会变得如何,哪怕是很困难。但他要相信,最终的胜利必将是有的。除了大明在用心灭虏之外,朝鲜亦要做出努力,断然没有只有大明将士在朝鲜浴血奋战的道理,更不能出现朝鲜帮建虏攻打我大明将士的事情,否则

    崇祯皇帝的声音提高了一点,语气也变得坚决,厉声说道:朕灭建虏之后,必领大军再灭朝鲜!
1...112113114115116...6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