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崇祯聊天群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叫天

    不会,我朝鲜虽然国小力弱,可礼义廉耻亦是自知。绝不可能出现背弃天朝上国,转而助纣为虐!吴达济立刻再次表态,同样斩钉截铁地说道。

    崇祯皇帝听得微微点头,而后一挥手,边上的内侍便捧起一个托盘,向吴达济走去。

    朝鲜百姓深受建虏之苦,朕亦牵挂之。此一万两赏赐你随身带走,交给朝鲜国王,让他分发给朝鲜百姓,改善点生活!

    听到崇祯皇帝说这话,吴达济不由得再次跪下谢恩,同时心中猜测,该不会是那大明纸币吧?

    崇祯皇帝给的,确实是大明纸币。这是个扩大大明纸币影响力的机会,他肯定是不会放过的。

    在历史上,以前朝鲜应大明之要求出兵参战萨尔浒之战时,死了将近五千人,万历皇帝也曾赏赐了一万两银子。因此,崇祯皇帝给这一万两,也是有前例可循的。

    要是换了之前,崇祯皇帝赏赐出一万两大明纸币,吴达济或者心中会抵触。

    可此时的他,在京师已经待了几天,知道这大明纸币绝对不是以前的大明宝钞,这是能随时从大明中央银行兑换回真金白银的,也就是说,银两并无区别,还容易携带,不用担心成色,这倒也是好事。

    这么想着,他甚至回去后,还想让王上也仿效天朝上国之举,这样会很方便。

    崇祯皇帝亲自接见,并强调了自己的意思之后,便让吴达济立刻动身,日夜兼程赶回朝鲜,传达他的意思给朝鲜国王。

    处理完这事,一名内侍忽然快步入内,神色略微有点惊慌地禀告道:陛下,工部军器局大使内监兵仗局掌印太监和军器库提督太监三人皆在军器库内上吊身亡。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没有一点吃惊。他之前之所以那么吩咐,甚至原本把吴伟挺关入锦衣卫诏狱的,又提回军器库,就已经是知道最终的结局,必然会是这样。

    也只有这三人死了,有关军器贪腐之事,才算有个顶缸的。接下来,如果自己不想再深查的话,这事到此为止也说得过去,有个台阶可下。

    给出了一天的时间,就算那三人不想死,可怕受他们牵连的那些人,也绝对不会放过他们。

    几个方面一结合,就注定那三人是肯定要死。

    崇祯皇帝皱着眉头,心中再仔细地捋一捋这事的处置方法。




296 军器大案(第四更)
    不久,一道旨意传出,传内阁辅臣并六部侍郎以上官员及都察院都御史等在军器库见驾。

    这道旨意一出,大明的高级官员便匆匆往军器库汇聚。三名官员的自缢,在禀告皇帝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传了开来。这些大明的高级官员,自然也是在第一时间知晓的范围内。

    听到皇帝是让他们去军械库见驾,不用猜,肯定是为了那三人的事情了。

    一路走去,不断地有高级官员相遇,而后一同前去。其中工部尚书南居益看着前面走着的温体仁后背,忧虑地低声说道:依首辅之意,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还能干什么?闵洪学就在温体仁边上,听到动静,转头看了眼南居益道,军器库中的情况,被陛下亲眼查实,肯定会龙颜大怒了!

    这个是肯定的,但南居益关心地是另外一个。他依旧看着温体仁道:首辅,如今大明乃多事之秋,京畿之地的赈灾正难办着,京师上下还因大明皇家水泥公司大明建设银行还有大明路桥公司忙成一团,此时要再出个大案,怕是人心惶惶,无人再有心思干正事啊!

    另一辅臣成基命听得点了点头,同样低声说道:南尚书说得在理,朝局正有转好势头,要是此时出个大案,怕是大好局面会毁于一旦啊!

    听到他们两人都在这么说,急步前行的温体仁终于有了反应,他转过身子,看着身后这些同僚,脸上带点恼怒之色地说道:你们也知道这要是真查了,必是一个大案?既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南居益等人楞了下,随后马上解释道,首辅这话可不能乱说,军器库里面的猫腻,可是历朝以来就有的。但下官以前可是在福建,接任这工部尚书之职也才几月而已。

    虽然他担任工部尚书才几个月而已,但他自己明白,上次建虏围城时,皇上已经因为这个宽宏过一次。如今时间过去了这么久,军器库的事情,他却并没有向皇帝禀告,不管之前的贪腐案是否有他参与,他作为工部尚书都跑不了责任。

    这个事情,他不是不知道严重性。可军器一事,正如他所回答首辅的话,是历朝以来都有的猫腻,谁要敢捅这个马蜂窝,轻者丢官去职,重则很可能被攻击获罪,发配从军都是常事。也因此,他没那个胆子去碰。

    但谁也没想到,崇祯皇帝竟然为了新军组建的事情,亲自驾临军器库去实地查看。数量之触目惊心,只要是个人都会愤怒,这愤怒之下,到底会怎么样,还真没人猜得准了!

    温体仁转身继续匆匆前行,一边叹息说道:看情况吧,如今这局面,是多少年来所没有的。要是举措得当,恐怕能一举扭转我大明朝政之困境,老夫也不想看到这样的大好局面被打断了!

    听他这么一说,身后的官员多少放心了一点,可最终如何还得取决于皇帝。不过看皇帝召见臣子的规模,恐怕这事也难以善了。

    没多大一会功夫,温体仁等人便到了军器库。只见皇帝的御驾就摆在库房前面,议事大堂的台阶上。左右两侧,站着东厂提督太监曹化淳和锦衣卫指挥使刘兴祚,全都一脸严肃,看着他们进去。

    在御驾面前的庭院中,则摆放着三具尸体,显然是那三人的。庭院一侧的军器库库房大门大开,有厂卫把守着。

    这种阵势,让温体仁等人心中一紧,有种不妙的感觉。他们在温体仁的带领下,连忙向崇祯皇帝见礼。

    果然,崇祯皇帝也没有平时的和蔼,冷着脸,淡淡地说了句平身,而后就让他们按各自官位站在那尸体的两侧,静等其他朝臣到来。

    庭院中静悄悄地,除了寒风吹动锦旗飘动的声音外,再没其他声音,气氛显得有点压抑。

    没多久,所有该到的朝臣全都到齐。

    崇祯皇帝缓缓扫视过底下这些臣子,向锦衣卫指挥使微微点了点头。

    于是,刘兴祚向前一步,站到台阶边缘,向庭院中的官员大声说道:今查得军器库中盔甲共

    他缓缓地把军器库中的大概情况都说了一遍,满满地一仓库盔甲武器,竟然只有极小半勉强可用。其他的全都是样子货,盔甲根本没有多少防护之力,说难听点,和纸糊地也差不了多少。还有火器,不要说生锈的那些了,光是新入库不久,还没有生锈的,厂卫检查之后,发现枪管粗制滥造,极易炸膛,比起盔甲还不如!

    数量有点多,刘兴祚说了好一会后才说完,然后他往后退回,依旧和曹化淳一人一边,就站在御驾身后侧。

    崇祯皇帝又等了好一会,才缓缓地冷声说道:我大明为什么近些年来一直打败仗?兵无军饷,器无精良,这种情况下能赢才是个稀罕事!

    呵呵,银钱不断拨下,造出的就是这样的军器,也是够可以的!崇祯皇帝冷笑一声说了后,扫视一眼众臣,而后冷声问道:朕不想今后还有这事,诸卿可有良策?

    一听这话,众人心中皆是松了口气,皇帝并没有马上问罪!不过他们也听出来了,皇帝这是压抑着怒火,如果后面让皇帝不满意的,很可能全都一起爆发出来,到时候会是怎么个局面,那就难说了!

    温体仁作为百官之首,不得不先跨出一步,出声奏道:当严肃朝廷纲纪,严查细核,一旦查获,严惩不贷!

    臣附议!闵洪学跟着出声道。

    臣附议!其他臣子也跟着奏道。

    这是应有之意,也只有这么做,才能让这个情况好转了。但崇祯皇帝不满意,以前难道不是这样么?只要稍微松一松,铁定没多久又会恢复这种联合贪腐的局面。这种方式,不是他想要的。

    因此,他听了之后,摇摇头道:此等旧制,朕已失望,难道诸卿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么?

    温体仁一听,心中不由得一动,难道皇帝已经想出了更好的法子?



297 军器制度革新(第五更)
    温体仁这么想着,稍微等了会,没见其他同僚有答复皇帝的话,便自己奏道:陛下天纵英武,大明皇家水泥公司大明建设银行等等皆是神来之笔,令臣佩服得五体投地。如今军器之事上,臣亦听陛下的。

    他说这话,如果之前所猜是对的,那所说必然正中皇帝下怀;如果之前所猜不对,那么皇帝会恼怒,说养你们这帮废物是干啥的?嗯,你们这帮废物,就不止是温体仁一个人。

    听到他这话,其他臣子跟着纷纷附和,要是再有水泥公司那样的事情,各部均沾光,大家自然都喜欢了。

    崇祯皇帝听了,看了温体仁一眼,心想还是首辅最了解自己,于是,他便缓缓地说道:朕确实有一个思路,既然你们都没其他法子,那朕就讲讲吧!

    一听这话,众人都看了温体仁一眼,而后一起洗耳恭听。

    只听崇祯皇帝说道:兵仗局和军器局以后将不再直接拨款开工,而是自负盈亏

    一听这个开口,就让所有臣子为之一愣。这个说法前所未有,他们不得不集中了精神来听。

    就是说,兵仗局和军器局要靠自己的实力来赢取订单。比如新军之盔甲,需要五千副这么一件事。首先由兵仗局和军器局各自出样品给新军,由新军评选出中意盔甲,如果兵仗局的产品为优,则由兵仗局进行开工制造,而军器局将没有了这五千副盔甲的事可做

    听到这里,不少大臣反应过来,这似乎是变成做买卖了?

    新军先付订金,最终所接受盔甲一如样品,则余款付清;如若有以次充好之事,则兵仗局将拿不到剩下的钱,甚至可能因为耽搁时间而赔钱。

    崇祯皇帝说到这里,缓缓地扫视了一遍底下臣子,最后看了眼地上的三具尸体,而后才接着道:在这个例子中,兵仗局如果顺利完成这笔交易,则所赚得钱即为兵仗局所有。当然,这笔钱需要缴税,除此之外可用于提高和改善管事及工匠待遇,可研发利器,以做出更好的军器让新军来购买。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思路,诸卿可有疑问?

    这个思路说白了,也很简单,就是不再让兵仗局和军器局吃大锅饭,让这两个部门竞争起来,利益关系到部门所有人。

    在崇祯皇帝问了话后,好长一会时间,闵洪学首先提出疑问道:陛下,这军器购买之前,是事先给新军?

    既是也不是。崇祯皇帝立刻答疑解惑道,这钱是从纸面上拨给新军,但并不经过新军之手,依旧存在户部。但这钱的使用,将有新军说了算。如果交易顺利,兵仗局和军器局便能从户部凭交易合同领取这笔钱。

    这么一来,可以避免钱直接到新军手中而可能存在被贪腐的情况。闵洪学心中点头,立刻又追问道:那新军要是故意为难或者根据喜好只挑兵仗局或者军器局的盔甲呢?

    也只有他是有领军打仗的经验,地方从政经验丰富,因此这些问题都问得很关键,让其他同僚听了,都不由得点点头,看着皇上怎么答复,会不会被问倒。

    然而,崇祯皇帝早有想过,因此立刻便能回答道:这就要求兵仗局和军器局做出一套检验产品质量好坏的标准,比如说盔甲,重量多重,防御力量多强,都有明确的规范参数,可分合格以及良好,优秀之分。到时样品的挑选和最终产品的检验,都必须根据这些规范参数来,尽量杜绝个人喜好,由某个人说了算,而是参数说了算!

    闵洪学一听,心中不由得大赞。刚才这两个问题,其实很可能会出现大的**。不过皇上这法子,却能很好地解决他心中所想**产生的那几种情况。

    比如说,将领不可能再过手这笔钱而捞上一笔;兵仗局或者军器局的人也不可能通过幕后交易,让将领选取自己的盔甲。虽然可能做不到百分百杜绝,但至少在闵洪学看来,这法子胜过以前直接拨款监督之旧法。

    工部尚书南居益没见皇帝问责,而是一心讨论这新法,他倒也松了口气,听到辅臣闵洪学和皇上的对话后,忍不住跟着奏道:陛下,如果军器局一直拿不到订单,这个怎么办?

    崇祯皇帝听见,目光转向他道:除非军器局一直出这些粗制滥造的东西,否则定会有订单。另外也有一个思路,比如军器局擅长火器,就专精这块,研发出更为厉害的火器。如此凡大明军队要配置火器,就肯定是向军器局订造了。也就是说,军器局和兵仗局以后各不互通,自己研发出来的产品自己严格保密,其他人等如若窃取,朕决不轻饶。

    隐含后世专利的这种说法,一下又刷新了这些臣子的认知。不少人互相看看,眼神中都是惊讶。

    崇祯皇帝看着工部尚书,继续说些和他相关的内容:军器局原为大使负责,正九品,这个不行,以后军器局负责之人改称局长,正五品,直属工部尚书管辖,其他人等,不得过问。兵仗局亦是如此,属司礼监掌印太监直管。

    一边的曹化淳听了,心中不由得微微有点惊讶,同时还有点羡慕。那个王德化,倒是让他赚到好处了。

    陛下,这这是否太过重视了?南居益一听,有点犹豫地问道。

    大使原为正九品,在工部衙门是很小的角色而已。突然一下变为正五品,最为关键的是,以后直属工部尚书管辖,这地位一下便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崇祯皇帝一听,当即摇头,断然说道:军器,乃国之重器,以前正九品,是太过忽视了。今后之军器局局长,所领职权更多,必须为军器局自负盈亏负责,只要是为出精良军器,不管人员或者待遇分配上,皆有权力调整奏报于你,最终由朕审阅。职能和官位变化确实有点大,这也是朕要改大使之名为局长的本意。

    南居益听了,眉头微皱,这么一来,另外那些怎么办?还上这更,还欠两更。这两更是入围奖的加更。说起来,这把年纪了也不淡定,那天晚上为了这个,硬是没睡好,十二点多了还起来在q群发了红包,迷迷糊糊地从三点醒到了六点半起来码字。今天终于这疲惫劲上来了,原本想去当泥瓦匠的,结果午睡一下睡了三个多小时,耽搁了很多事情。



298 撤换司礼监掌印太监
    这么一想,南居益便立刻奏道:陛下,如此一来,各卫所之军器局该如何处理?

    如果军器局大使全都要改为正五品,那这个就有点多了,和地方上的关系如何等等,有不少后续问题的。

    崇祯皇帝皇帝一听,想都没想,立刻答复道:由京师工部军器局进行整编,朕的打算,大明只分京师和应天府两个军器局,且以京师军器局为主。有才能的,技艺有专长的,都安排进这两个军器局,其他冗余无能之人妥善裁撤,具体如何做,需要给朕报备,不能直接抛弃了事!

    南居益听了,躬身领旨。他说完之后,其他人一时都没有发言,场面就安静了下来。

    对于军器的革新,让首辅温体仁嗅到了一丝与众不同的味道。按他对皇帝的了解,只要这个军器革新通过,并且事实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恐怕皇上会继续下旨,将工部所属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个清吏司都按此模式进行革新。到时候的工部,恐怕和以往将完全不一样了。

    如果革新之后,是有利朝廷的,那么这种革新并无不妥,至少中国几千年来,一直也在变化着。在隋之前,如今最为重要的科举制却是没有的。在大明之前,宰相一直是存在的。等等这些,都是在变化着的,如果有一天,工部完全变样,那也没什么!

    但如果革新后的东西不行,那必然会有反复。温体仁想着,此时的他,没法考虑清楚,这次军器局革新之后,最终的实际情况会呈现什么样一个情况。不过目前听着不错,且看看吧!

    崇祯皇帝见下面的臣子都没有反应了,便扬声说道:军器局局长一职至关重要,说严重点的,将负责起军器局的生死。这第一任由诸卿推荐,以后工部再有工部任命。
1...113114115116117...6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