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聊天群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叫天
铛铛铛
锣声有点急促,让卢象升吃了一惊。他抬头看向山上,没看到有什么。但他明白,这锣声估计是那锦衣卫小旗让人敲的,肯定是有警情。
这么一想,他就不再顾及杀得痛快不痛快了。马上命令四十多名劲弩手,立刻装填劲弩,收拾剩下那些还在抵抗的建虏,而后又招呼人赶紧抢运粮食。
他们正在做着,一名锦衣卫校尉狂奔下来,就向巡抚大旗狂奔过来。找到卢象升,还未站定,喘着气大声禀告道:建虏有大队建虏骑军,从从义州方向那边过来了!
说完之后,他一指官道的另外一个方向,也就是义州方向又道:很多烟尘,数量肯定不少,那边布置的人手怕是没法阻止建虏。小旗说,中丞大人快撤回山上。
卢象升一听,转头看了下那个方向,有点不明白义州建虏怎么会有那么多骑军么?不过他也没有犹豫,甚至都来不及先分赃,立刻下令撤离。
好在明军和朝鲜人够多,就如同蚂蚁一般,一拥而上,手提肩背地把战场上能拿走的,全都拿了个空。等他们撤离官道的时候,边上的战事也结束了,来不及扒拉被杀建虏士卒身上的盔甲,就索性拉着这些尸体走。
刚还到处是人的官道上,就如同退潮的潮水一般,哗啦一下全都往山上退去。
也就在这时候,隆隆地马蹄声传来,犹如地震了一般,震得地面似乎都有点震动。大队的建虏骑军在官道的远处露出了身影。他们狂驰而来,所携之气势,势不可挡。
而此时,明军和朝鲜人都刚撤入山林。如果战事再拖延片刻,如果巴布海不逃走,如果魏木兰不示警的话,新出现的大队建虏骑军必定能赶上这场战事。一旦如此,明军就铁定要功亏一篑了。
虽然明军和朝鲜人都撤离了,可战场上的滚石散落,还有鲜血断肢,都让建虏的先头骑军停了下来,知道这里曾发生了惨烈的战斗。
报贝勒爷,我大金的护粮队似乎全军覆没,敌人刚逃入山林。一名建虏头目向随后赶到的一名年轻建虏禀告道。
这名年轻的建虏是奴酋代善的儿子岳托,他之所以这么快出现在朝鲜,是因为代善知道朝鲜这边粮食事关重大,因此并不等全军集结再出发,而是先把骑军派了过来。
岳托到了义州之后,便知道了阿敏的计划,他担心粮食有失,便领军前来接应,没想到还是晚了一步。看着夕阳的余晖洒在山林上,他不由得右拳一锤左掌。天色马上就黑了,自己所带的还是骑军,没法进山林追杀。
最关键的是,他不知道山林中的敌人有多少,是什么敌人等等,不了解对手的情况,也让他不敢派人。
卢象升在山林中看到官道上无数的建虏骑军,不由得后背都冒出了冷汗。这仗,打得好险!
他转身大步而行,看到魏木兰担心地迎上来时,当即笑着说道:多亏了你的预警啊!当记你一大功!
魏木兰一看卢象升没事,一颗心便放了下来,也是微笑着回答道:这都是皇上叮嘱下官做的!大人没事就好,那下官就回禀皇上,让皇上也高兴高兴!
下午四更,还清欠更。
312 物资匮乏
崇祯皇帝一听大喜,原本郁闷的心情立刻没了,他马上提醒道:建虏连续两次吃了亏,肯定不会再大意了。你转告卢象升,天上不会掉馅饼,好事也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注意快点转移,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另外做好情报收集工作
巴拉巴拉地一大堆叮嘱,把他所能想到的都说了之后,才从聊天群中退了出来,眼睛重新看向面前御桌上的资料。
此时的他,因为卢象升的胜利,心情好了很多,也不再那么纠结了。有关军饷的事情,在现有体制下,不管怎么做,哪怕出动厂卫监督清军,也不会核实得清楚。
军饷不能一直拖下去,该发的还是要发,严旨训斥之下,有人要贪,有人要吃空饷,能抓就抓,抓不了也没办法。为今之计,真正有效的是军制革新。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对于新军就更为期待了。
在建虏肆虐京畿之地的时候,面对勤王军的无能,那个时候他就渴望拥有强大听令的军队,对于新军的组建就已经上心了。甚至可以说,他对新军寄予重望。
要不然的话,新军从兵员选拔上也不会下那么大的筹码,要封出去一个伯爵,更不会对于新军的各方面事事上心,进而牵扯出了军器大案。
对于目前军制的弊端,崇祯皇帝觉得政委制度能比较好地解决。新军,便是一个示范。等新军打出威名之后,就开始按新军模式改革全国的军队。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下旨,让户部尚书按一半欠饷进行补发。同时,九边重镇一个个地轮流进行清军。这次的清军,只有一个要求,把现有军卒按照实际情况登记造册,以后就按照这个名册进行发放军饷。
在此前提下,如果还有军卒逃亡,其将领将受到惩罚。这个惩罚措施,按照逃亡兵卒的比例,由低到高依次为训斥,降级,革职,入狱等。
这份旨意就在于清军造册之前下达,谁敢再多编人头进来,下次发放军饷要是查获的话,吃空饷越多,就越有可能获重罪了。
崇祯皇帝处理完了这事,还没来及喘口气的时候,大明中央银行行长胡正言求见。让他没想到的是,胡正言是来告诉他坏消息的,油墨原料不足,大明纸币只印刷了四千万两左右就没得印刷,没法满足大明建设银行的兑换要求。
对于这种情况,有两种解决方法。一种是降低印刷质量的要求,胡正言可以调配其他油墨来进行印制;另外一种是暂时停工,等油墨原料有了后再印。
崇祯皇帝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后,还是摇摇头道:大明纸币正在建立信誉期间,许多人都盯着大明纸币,都在犹豫观望的。要是纸币的质量降低,会让他们有各种猜疑。顾卿且把所缺原料和数量统计出来,朕让人尽快提供便是。
说到这里,他沉吟了一下后道:至于大明建设银行还有的银两没法兑换,那就让他们暂时缓开几个分行,等纸币有了,他们筹备分行也有经验了,再继续开便是!
这事儿皇帝拍板了,那自然就这么定了。胡正言走了之后,崇祯皇帝不由得想起了另外一个问题。大明的物资还太缺乏,不但是油墨原料,还有火药等军用物资。要解决这些,必须要走上工业化道路,物资充裕起来了,才能放开手脚大干特干。不过这事也急不来,先把新军的事情做到位再说。
在他忙新军事情时,从京营大门出来了四个年轻人,便装装束。走上大街,一个个都很兴奋。
少爷,我们去哪逛?一名壮汉问走在前头的那人道。
那人一听,转回头笑着道:你们都通过了新军考核,按旨意,你们已是自由身,不是我曹家人了。以后不要叫我少爷,我们兄弟相称如何?
这人就是满怀斗志,放弃了把总官衔的曹变蛟。在通过新军考核之后,一般是要回去把军籍迁过来,并且把直系亲属也带到京师。
不过曹变蛟就曹文诏一个亲人,他又没成婚,因此没必要回去。另外三人是辽东汉子,家属已被建虏杀害,也不需要回去。至于他们的军籍,带个口信回去,曹文诏自然会替他们办好的。
因此,他们就待在京师,等着新军成军那日了。难得有闲暇时间,既然在京师,自然要好好趁这个机会逛一逛了。
曹变蛟说完之后,面对其他三人站住身子道:我们就按年龄大小,我最小,赵哥,钱哥,孙哥!
不不不,这怎么使得!那个壮汉,也就是年纪最大的赵哥连忙摇手道,少爷就是
其他两人也跟着点头,附和这个赵哥的意见。
曹变蛟还是坚持,认真地说道:少爷代表着过去,我曹变蛟既然舍弃了以前,那这少爷的身份自然也当舍去。在这新军中,我定要做出一番成绩来!
赵哥三人互相看看,想起他叔父说叮嘱,便不再坚持,只是心中下了决心,一定要好好帮曹变蛟。
个子最高的钱哥笑着对曹变蛟说道:少爷曹贤弟肯定能如愿,昨日监军过来,我敢打赌,他是特意来看曹贤弟的!
说完之后,他感觉曹贤弟的称呼很是有点别扭,心中还是觉得少爷顺口。
其他两人听了,也是附和,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监军是很关注曹变蛟的。如果不出意外,曹变蛟在新军中混得绝对不会差!
曹变蛟自己也感觉到了,似乎王承恩公公对自己比较满意。不过并没有给他承诺过什么,他也不想继续这个话题,便转身就走道:听说朝廷已经解除了粮食限量供应的禁令,走,我们去找个酒楼吃一顿,小弟请客!
一听这话,大家都高兴,当即跟着曹变蛟而去。一边走一边发表着自己的见解。
多亏朝廷干掉了那些晋商,京师这边的粮食总算没有那么紧张了。
是啊,那些该死的晋商,可惜没看到他们被凌迟。听说他们的肉都被人瓜分了,回去祭奠那些被他们害死的亲人!
我当时要是在京师,肯定也要去抢一块。他娘的,我家的血仇就有他们的一份!
313 优越感(第三更)
就这样,他们边聊,边进了街边一个看起来规模比较大的酒楼。
以曹变蛟的身份,他自然不会在一楼用餐,领着同袍便上了二楼,看到一处角落还有座位,便去坐了,招呼小二上酒上菜。
小二听到招呼,立刻笑呵呵地迎了过去,等曹变蛟他们点完之后,便陪着笑脸问道:几位客官,不知你们结账是
还没听完,那最矮的孙哥就怒了,一拍桌子道:怎么,是怕我们没钱给?
曹变蛟脸色也有点不好看,不过他忍住了,随手从怀里掏出一块碎银道:够么?
普通的一顿饭,是用不到银子来结算的。他拿出了碎银,是说明他不缺钱。
那小二一见,知道误会了,连忙陪着笑脸继续道:几位客官没听小人说完。小人只是想提醒下几位客官,鄙店结账,用大明纸币的话,是有优惠的!
一听这话,那孙哥顿时有点脸红了。曹变蛟倒是听得有点奇怪,不由得有点好奇地问道:用纸币能有优惠?你们不怕?
当初勤王军是看在皇帝的份上,才认了那纸币当赏赐。不过在他们的内心中,总觉得还是银子拿在手里沉甸甸地有感觉。
听到他这话,边上一桌坐着的一人热心地抢答道:这有什么好怕的?那大明中央银行里的银子都堆上天了,还怕没银可换?
呵呵,早就有不少人不信,跑去试着用纸币换回银两,完全没任何问题!另外一人也跟着说道。
隐隐地,他们都有一种面对外来乡巴佬的优越感,也乐得介绍京师城内的新鲜事情,让这些陌生人一惊一乍地,看着他们那惊讶表情而使自己有个好心情。
有这种优越感觉的人还不止一两个,另外一名生意人模样的人更是大声说道:你以为店家搞这个优惠傻啊!要是收铜钱银两,不但要担心成色,还有份量平准与否,遇到斤斤计较的客人,都是个麻烦事。用这纸币的话,却没那么多事情。你说店家喜欢哪种结账方式?
听到他们的解释,曹变蛟等人不由得恍然大悟。看着桌面上的那块碎银,他们第一次感觉到,这东西怎么会不那么受人欢迎了呢!
小二看他们的样子,便已知道他们是银钱结算而非纸币,反正他也告知了这个优惠,便离开去下单了。边上的一名顾客看到他们坐下去,便提醒他们道:等回头你们吃完离开,可以先去大明中央银行用银钱换纸币。其他地方不知道,反正在京师,是大明纸币更受欢迎!
曹变蛟听了,正想谢过时,或者他的举止仪容什么,有点像世家出身,便又有人跟着提醒道:记住,不要换太多纸币,在京师够用就好。
他听了一愣,随后反应过来,这是怕朝廷政策有变,到时候纸币会砸在手里么?
这么想着,曹变蛟就有点奇怪了,他不由得问道:敢问这位兄台,那什么大明建设银行,嗯,还有大明皇家水泥公司,不是有那么多的银子换成了纸币,难道他们就不担心么?
对于这些事情,京师的这些闲人早就讨论过了。听到他这问话,有好几个人张口欲言,不过还是被最开始那人抢先回答了:你别看这总数大,可当初拍卖股份的时候,是有限定一人最多只能买多少。你说,对于那些有钱人来说,那点钱算什么,也不就是如同我们零花的钱而已。就算有什么问题,也不会很心疼的。
另外有人见缝插针,马上跟着补充道:对啊,再说了,这事儿刚出,总不可能马上就变吧?那赚钱的机会可是摆在眼前的,只要前期能赚到了,剩下那些就算有变动又如何,对不对?
其他三人听得云里雾里的,搞不明白他们这回答到底是啥意思。倒是曹变蛟读过书,在他们这么解释后,稍微一想,便明白过来了。他不由得有点惊讶,京师有钱人不少啊,随便凑些钱出来,这汇总起来的数额竟然这么大!
他谢过这几个人,坐回桌子边时,小二刚好麻利地上酒上菜。边上几桌人见了,便不再理会这些孤陋寡闻的外地人,又自个开始聊天了。
户部那边好像也挂了个牌子,说什么大明字典公司,专门卖什么拼音字典。这事儿,你们听说没?
大明字典公司?呵呵,这是凑热闹的吧?
那字典是什么玩意,你知道么?
曹化淳吃着吃着,那耳朵就不由自主地竖起来了。实在是京师这边的新鲜事实在是新鲜,人皆有好奇之心,他也不列外。
据说是我大明所有汉字都用什么拼音注解了,只要你掌握了那拼音规则,便能自个学会所有汉字。嗯,就是这样,这是他们的原话!
这不可能,要是这样,还要教书先生干嘛?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曹变蛟也听得微微摇头,心中认同那人的说法,这肯定不可能!读书识字,必须得先生手把手地教你念,哪有什么掌握拼音注解后就能认识所有汉字了?
我告诉你们,这什么拼音法子,据说是皇上亲自传授的。
对啊,就是听到这个话,我家邻居他那当伙计的儿子央求他爹来我家借钱,去买了一本回来。而且现在每天都要去什么培训一个时辰什么的。
呵呵,那伙计是想当掌柜吧?真学会识字的话,搞不定如今掌柜紧缺之下就能混上一个掌柜的活儿!
你说对了,靠着一本词典就能识字,谁信?也就是像我家邻居这样想当掌柜想疯了的才会去试试!
曹变蛟心中同样不认同,估摸着那伙计最终花了钱,却还是什么都不会!
对了,你说培训是什么意思?
其实就是教授他们学那拼音之法,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听我家邻居那儿子回来说,他们一共二十来人,都是伙计来的,那户部的人竟然懒得一个个教他们,直接用了什么黑板的工具来传授!呵呵
曹变蛟听了,不由得暗想,这样子也行?这种骗人的玩意,要是自己遇到,非揭穿不可!
不过估计自己也没这个机会,毕竟自己识字,而且以后就在新军中,根本不可能遇到。
314 纸币的生意(第四更)
他这边正想着,边上的人聊着聊着又聊到其他事情上去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