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聊天群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叫天
那皇太极不是建虏当中最奸诈最有城府最有远见的人么?他不知道收买人心么?他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152 粮价
作为大明皇帝,听着自己的子民被敌人在蹂躏,很可能会发生屠杀的事情,不过他却无能为力,这种感觉很不好,深深地刺激着胡广。
新军!强军!军权!他的心中默默地闪过这些词,眼前的挫败感进一步坚定了他的想法。
他还没来及再问钱富贵,就看到工作组中高应元的图标在抖动,便先切换了过去听。
陛下,俺刚接到军令,要把城里所有人,只要活着的,都赶到城外去!
胡广一听,一个激灵,顿时从愤怒的情绪中回过神来,当即问道:是不是还要分开青壮和老弱?
咦,陛下,你怎么知道?高应元一听,有点惊讶地反问道。不过马上回过神来,有点不好意思,连忙补充道,是的,不管男女,差不多十五以上,四十以下,就要分开看押!
果然和永平一样,前后相差应该没有多少时间,看来是早已约定好了时间动手的。胡广想着,便问刘兴祚道:刘卿,永平的建虏也是如此,朕怀疑,其他被建虏所占的城堡都是这样,卿以为建虏是何打算?
陛下,以末将所见,建虏恐怕是要逃了!刘兴祚果然在旁听,马上第一时间反馈看法道。
呵呵,要逃?这只是说得好听而已,人家还不是想走就走,想来就来,谁能挡它?胡广自嘲地想了会,便再问道:那些老弱会怎么样?
老奴在的时候,都是干脆利落地屠完。这皇太极在辽东时,就懂得收买人心,会给些小恩小惠让那些汉奴都为他所用。这次做事,似乎和他以往有点不同,末将不好说!刘兴祚这次没有把握住皇太极的心思,只好实话实说道。
胡广听了眉头一皱,切换回初等组中,点了钱富贵的图标问道:永平有多少建虏?
多少建虏?我怎么知道!钱富贵环视之后回答了一句,而后忽然想起,不由得嘲笑道,你以为你真是大明皇帝,要操心永平的事?呵呵,就算你是大明皇帝,你派谁来?
没有收到系统提示声,说明钱富贵压根就不信胡广之前所说。被他这么鄙视,胡广不由得叹了口气。就算是普通老百姓,都知道明军不能打,这就是现实!
他此时不管钱富贵的嘲笑,再次问道:有看到代善的旗号么?
不知道!钱富贵很干脆地说道,我只是个倒夜香的,以前也只是做点小生意而已,哪懂这些军国大事!你一个和尚,老老实实念你的经!真是多管闲事!
小和尚,这种人自私自利,别理他!如花似乎听不下去了,开口劝道。
胡广没有听,带着点愤怒之色对钱富贵喝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要是谁都不管,厄运迟早降临到每个人身上。只有每个人都尽上一份力,众志成城,国家强盛了,每个人才能活在一个安定的环境中。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又道:就你这样的人,估计我说了也是白说!
胡广说完,便切换到锦衣卫工作组中,点了刘王氏的图标,把建虏的最新动态都说了下,而后要求道:你给孙承宗传达,至于如何做,由他自己决定!
这个时候,手中能用的军队,也只有关宁军而已。卢象升那样的勤王军,只是个特例而已。而且要真对上了皇太极所带领的女真鞑子,恐怕结局就不会那么乐观了。
这么想着,胡广的意识不由得从聊天群中脱离出来,转头看向西边。那支军队离得太远了,否则和关宁军配合起来,说不定还能和建虏野战。自己快马送出的密旨,应该能加快她的行军速度吧?
他正想着,忽然一名内侍转呈一份奏章过来:陛下,东厂的每日一报到了。
胡广一听,心思便转了回来,开始翻看这份奏章。
曹化淳先是禀告了京师城内文官的动态,这几天京师酒楼茶馆的主要话题,最后则附署了一份京师物价的报告。
这些事情,原本就是东厂要做的,并不是胡广额外要求的。不过因为胡广的重视,这份奏章的内容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胡广过目一遍后,眼神顿时有点冷了。不说别的,在明令不得投机倒把,哄抬物价后,米价在这些天竟然直线往上涨。
在建虏入侵之前,京师米价基本还是一石一两白银的样子,可如今却已达到了三两白银左右了。如果不是朝廷压着,估计那些奸商趁这个机会会涨得更多!
胡广想着,意识又进入聊天群,切换到工作组中后点了曹化淳的图标说道:曹大伴,把京师所有粮商都给朕盯好了,朕倒要看看他们把粮价涨上天去!
语气中带着满满地恶意,任谁听了都知道皇帝很生气。曹化淳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回答道:奴婢遵命!
倒是旁听的温体仁犹豫了会后,开口说道:陛下,那些粮商狡猾得很,只说存粮不够,每日限量购买,引得众人抢购,这价格就自己上去了。
给朕查,这些粮商把粮食存在什么地方?胡广怒声下旨道。
曹化淳一听,答应一声,而后又有点犹豫地奏道:陛下,这些粮商多有背景,其粮仓所在,多是在不方便查
胡广一听就明白他的意思,当即有点怒了,喝道:你东厂的威风去哪了?该不会要朕教你吧?
曹化淳吓得一激灵,连忙抹了冷汗请罪。温体仁听得有点不妥,想要劝谏下皇帝不要蛮干。可想想,好像皇帝也只是下令查粮仓所在,并没有说要怎么样,便忍住了没说。
这时候,京师的天气冷,更北边的草原上,那天气就更冷了。那北风刮得,是真正的冰冷刺骨。
没有下雪,冬日草原上的草早已枯死,一眼望去,全都是灰不拉秋的,高低起伏间,犹如秃顶一般一块一块的,很是难看!
远处,一支长长的队伍蜿蜒而行。咋一看还以为是有蒙古部落在迁移。看他们的马背上,或者牛车上,拉着各种杂七杂八的东西。
153 京观
不用说,这些蒙古人就是刚从关内抢了东西往回走的那些了。虽然他们似乎每个人都抢了不少东西,可没见有人开心,反而一个个的神态似乎都很沉重,犹如刚死了爹娘一般。
事实上还真差不多,这次入关一开始挺顺利的。只是没想到,昌黎一战,这两个部落都有人参加,结果再没有回来。人数之多,几乎已经达到了这次入关总数的一半。
不管是他们的头目,还是普通的牧民,都不知道回去后怎么面对部落留守的那些人。青壮的突然减少,必然会导致部落实力的下降。虽然以后有大金这个靠山,可日子肯定会艰难很多。这种情况下,又有谁能开心地起来?
寒风刺骨,几乎每个蒙古人都只露出一张脸,毫无生气地任由胯下战马驮着走。
忽然,有一些敏锐的蒙古人似乎听到了什么动静,抬头向他们的北方看去。
只见有一群骑士一字排开,分为两排,每排大约五十来人,正往他们这边过来。严阵以待的阵势,这是要干嘛?
很快有蒙古人回过神来,当即大喊道:有部落想抢我们的战利品了!
长长的队伍顿时骚动起来,有头目开始大声喊叫,让族人快点集结。同时让一部分并没有带锅碗瓢盆,原本就是负责战斗警戒的人准备迎敌。
虽然队伍有点乱了,可敌人大概只有一百多人,倒也没什么好怕的。
可是,就在这时,又有蒙古人发现在他们的南面,也出现了大约一百来骑敌骑,一样成两排在缓缓提速。
这一下,原本往北面集结的那些战斗人员立刻在其头目的吆喝下,又分出一部分去南面集结,场面变得更乱了点。
谁知这还没完,在蒙古鞑子长长队伍的南北两边,出现了不止一组敌骑,全都犹如饿狼一般盯上了他们,似乎想把他们这队伍咬成一节节。
敌骑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了四百了,这就有点多了。虽然人数远不如蒙古鞑子,可这些蒙古人知道自己的士气很低,更为关键的是,大部分人都带了不少抢来的东西,根本没有想过在关外还要做战斗准备。而且,行军的队伍拉得很长,不利于战斗。
这一下,对于有备而来的敌骑,蒙古人慌了,有大声喊着抛掉东西,也有大声喊着快点集结,两个部落组成的队伍,乱哄哄地,显得更乱了。
这时候,敌我双方已经离得有点近了。这一下,就算眼神不怎么好的人,也都能看清对方了。顿时,有蒙古鞑子大声惊叫起来:是明军,关宁军,明军来了!
他们怎么都没想到,大金军队还在关内的时候,关宁铁骑怎么会出现在这草原上的?似乎还知道他们会到来,早已等在这里了!
这种意料之外的情况,让蒙古鞑子的队伍更乱了。让他们更没想到的是,这时候,在队伍的前后,又都发现有关宁铁骑在靠近,人数之多,似乎达到了八百骑之多。
那些原本还不想抛弃战利品的蒙古鞑子,这时候都已经慌了,再也顾不得抛弃后的战利品还能不能被自己捡回来,纷纷扔掉那些多余的东西想做战斗准备。
可是,关宁军并没有给他们多少准备时间,距离差不多时,便开始加速,犹如一头头饿狼,从四面八方扑向自己的猎物。
蒙古鞑子的大部分还在慌乱地集结,不过他们的战斗人员已经先迎上去了,但人数一分再分,每一处都只剩下可怜的几十人。不过没事,只要能拦下关宁军,给主力部队多争取点时间完成集结,至少在人数上能压过这支关宁军,胜负还未可知。
然而,他们的算盘又打错了。他们没想到的是,这支关宁军之精锐,超乎他们的想象。
只见每支关宁军临近他们的时候,或者张弓搭箭,或者用弩弓,几乎以很高的命中率解决他们面前的大部分敌人,丝毫没有因此降低速度。
而蒙古鞑子射出的箭支,却几乎都没有致人死亡。最多就挂在那些关宁骑军的身上,好像并没有多大影响,显然对方的盔甲防护很得力。
看到这一幕,所有的蒙古人都慌了。不过幸好有一部分完成了集结,正要出击时,却见他们对面的关宁军几乎动作一致地停在了他们三十来步远的地方,纷纷翻身下马,手中举着东西。
不好,是明军的三眼铳,快散开!有人看清了,压根就没想着加速冲过去,而是大喊着想往边上跑开。
这支关宁军显然是训练有素,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已点燃了导火索,呯呯呯地声音连绵响起。顿时,在他们对面集结着的蒙古鞑子,不管人马,顿时倒了一大片。
每部分的关宁铁骑,都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把他们面前惊慌失措的蒙古鞑子打得伤亡惨重,制造了更多的慌乱,让蒙古鞑子压根就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
在这支蒙古军队的正前方,一杆吴字大旗下,一员小将冷酷地看着这一切,感到时机已经成熟,便往后一招,那杆大旗顿时往前倾斜。
吴三桂一马当先,领着身后的两百骑,正面冲向了慌成一团的蒙古鞑子。
这场战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胜负结局。面对这种敌人,在把他们的斥候干掉之后,吴三桂就大胆地做出了这个四面围攻的决策。他的野心很大,难得独自领军出来一次,就是要一口把这支蒙古骑军都吃下。
临近黄昏之时,几乎一面倒的战事就结束了。吴三桂看着押在面前的大约五百俘虏,冷冷地大声命令道:都给本将砍了,把他们的首级堆成京观,给后面的建虏好好瞧瞧!
看着眼前的屠杀开始,一员将领在吴三桂的身边进言道:少爷,老爷有严令,消灭了这支蒙古军队后,我们得马上回了,免得遇到女真鞑子!
不,我们去这两个部落的老巢,把他们的窝端了!吴三桂断然否决,看着那人还想说话,便稍微解释道,当今皇上敢遣开勤王军吸引建虏攻城,强令我关宁军救援昌黎,这件件桩桩,本将有把握,端了这些蒙古鞑子的老窝,皇上会很高兴!
年轻地吴三桂,已经露出了与众不同的一面,最终带着这支关宁铁骑,并没有往回走,而是消失在草原深处。
今天还有两章要等下班回去写,大概在十一点左右更新。
154 这都是小意思(第四更)
夜幕之下,寒风呼啸,京师之中,大多数人都已早早入睡。
可是,在兵仗局内的一处院落,却还是灯火通明。这里连日来一直如此,远处的皇城守卫早已见怪不怪了。
不过这次,却有点不一样。众星捧月当中,胡广满脸期待地看着泥瓦匠匠头之一的唐炳洪,用木盆端过来半盆灰不溜秋的粉末,其端正谨慎的态度,似乎这些粉末很贵重一般。
陛下,这炉子水泥的配比效果应该是最合适了!唐炳洪把木盆放皇帝面前的桌子上后,恭声奏道。
胡广微笑着点点头,一挥手道:看了再说,开始吧!
另外两名泥瓦匠也围在桌子边,不过因为这一炉是唐炳洪所负责的,只能羡慕地看着他开始加水调试成糊状,然后当作黏合剂开始粘合早已准备好的砖块。
在这整个过程中,包括胡广在内所有人都旁观着,没有人说话,唯有北风的呼啸声不时响起。可是,没人感觉到冷,都是伸着脖子在看着。
就算在等凝结的过程中,也没人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那些用水泥涂了的砖块,就等着它风干。
其实,在这些人里面,要说最激动的人,还是要数那些泥瓦匠。
原本,在他们的认知中,作为黏合用的,一般就只有三合土。没有三合土的话,只能是黏土拓实。
然而,三合土太贵,不是一般人能用得起的。而黏土拓实的那种,不管是土墙还是道路,全都耗时耗力,而且还怕雨水冲击。
可是,如今有了这种水泥,至少在他们看来,前面试验出的几个水泥性能已经不错了,只是皇上不满意,要得到最佳效果的水泥。
他们认识到,这个世界将会因为这种水泥的出现而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管是房屋城墙等建筑,还是道路景观花园等等,只要泥瓦匠能涉及的领域,或者没有涉及的行业,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正是有了这种变化的认知,让他们在观察结果的时候,不时偷偷瞄一眼这位年轻的皇上。他们没法想象,高高在上的皇帝,竟然会想出水泥这种东西!
听着系统不时响起的提示声,胡广不用看都知道,自己在这些泥瓦匠心中已经赢得了和身份无关的那种崇敬。
呵呵,这个只是小意思,后世的好东西多着呢,等我一点点展现出来!胡广心情不错地想着,看着那砖块,估摸了下后便开口说道:试试吧!
皇帝一声令下,所有人的注意力顿时又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唐炳洪搓了搓手,瞧他那样子,似乎还想沐浴更衣再来个斋戒之类的样子。
一只手一块砖拿住,唐炳洪看了下胡广,见他点点头,便深吸一口气后,用力掰了起来。
在前面的几次试验中,都是看着结实了,可一掰之下掰成了两块,硬度不够!至少皇上是这么说的。
这一刻,所有的眼睛都一眨不眨,就盯着唐炳洪手中那两块砖的粘合处。
咦,没断开!唐炳洪大喜,连忙举着砖块向胡广惊喜地奏道:皇上,没断开,没断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