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主大闹历史三千年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炎垅
一名吴军兵士持盾的左臂疼痛难忍,干脆将右手的兵刃丢了,咬着牙两手顶着铳盾。对面的汉军阵中又传来一排枪响。一颗约半寸大铅弹,噗的一声穿透了那副表面已被打的碎烂不堪的铳盾。没入了他的胸膛,一股冲力将他仰面朝天的推倒在地上。
持着铳盾的吴军兵士纷纷被射杀倒地,后面的吴军兵士大惊失色,哪还敢向前移步,两腿不由自主的向后退着。这时,那些白日激战攒射了一整天的弓弩手射了几发,本就酸麻的手臂已拉不开弓了,又被前方后退的吴军兵士冲撞着,射出的箭矢更是没有力量也没有准头。
周德兴彻底红了眼,怒吼道:“火铳手,炮手都在他娘的干什么!给老子放铳放炮!”
实际上,此时两军虽近,只有百步不到距离。但距离火门铳,土炮的有效射程还很远。这个时候放铳放炮也就是能起个吓唬人的作用。
但统帅已经发话,底下的将兵如何敢不听。早已装填好弹药的齐齐后退的人群中挤上最前。
“放”随着一声令下,吴军阵中烟火冲天,铳炮齐鸣,声如闷雷滚滚。除了那些燧发枪手,其余汉军兵士莫不被这声势吓的一抖,弯下身去,脚下步子顿时也缓了两缓。
燧发枪手却是继续镇定自若的按着自己的节奏装填着弹药,瞄准,射击。
“开火”又是一声令下,五十名从盾墙后站立起来的燧发抢手齐齐扣动了扳机。燧夹上的燧石在药室上擦出耀眼的一溜火星,腾起一排白烟。五十颗粗大的铅丸列成一线向吴军扫去。
&nb
第六章 登基
临近拂晓时分,一只百余艘战船的船队正向鄱阳湖出水口处驶来,正是幸文才和陈荣统领的汉军后军水师。
幸文才与陈荣站立船头,警惕的注视着湖面上的一举一动。
“文才,你说若这是朱元璋缴获了皇上的玉玺印信后所设的圈套,我们该怎么办”陈荣满脸忧虑的问着。
“应该不会,我反复核对过那几名信使,他们不应该是朱元璋派出的人。如果万一这真是圈套,那我们也认了。我们已经算是给皇上尽到忠了,这种情况下我们降了朱元璋怎么也说的过去吧。”
陈荣听了这个答案,满意的点了点头。
很快,打头的几支大船已靠近了湖嘴。天色已经微白,南边湖岸上依稀传来铳炮之声。
南湖嘴的五座吴军大营中依旧激战不止,枪声砰砰做响,只不过此时燧发枪手们装上了刺刀,和其余汉军兵士们一起开始散兵做战,追杀溃兵的吴军。
当吴兵刚开始向后奔逃时,最开始放铳放炮又退到后面的铳炮手们有的还没装填好弹药,有的刚刚装填好。他们被乱军一冲,顿时不知所措。没上好弹药的将家伙事一扔,撒腿就跑。上好弹药的将药捻点燃后,胡乱开火,没打着敌人,将自己人误伤一片。
幸文才满脸兴奋的对陈荣说:“这事应该错不了了,你听,打的还挺热闹,似乎双方都投入不少铳炮。我们还是乘着吴军混乱时刻,加速通过湖嘴退入长江吧。”
陈荣立刻吩咐下去,全军加速前进。谁知当他们的船队刚刚一半穿过湖嘴时,岸上的厮杀声铳炮声已然消逝了。幸文才自言自语道:“难道张定边已被吴军击退了”
陈荣猛的一拍他的肩膀,指着岸边兴奋的说:“文才,你看。我军将南湖嘴的吴营攻占了。我还以为张定边只是骚扰吴军一番,吸引住他们注意力,让我们脱困。没想到直接攻破了吴营,看来我军实力尚存。”幸文才抬头一看,南湖嘴的五个军营果然飘荡起汉军旗帜。
十几艘汉军战船很快靠了上去,幸文才与陈荣下得船来,与张定边和陈理相见。
二人见到陈理叩头便拜,他们心里已然清楚,汉国如果还能存在下去,面前这个十二岁的小童当是汉国国主无疑了。陈理连忙将二人搀扶起来,说道:“二位将军不必多礼,此地非久留之地,我们还是赶快上船撤离吧。”
等人员刚刚上到一大半时,爬在桅杆上警戒的兵士突然高喊起来:“北岸有大批敌船来袭,警戒!”。
夏越对陈理和诸将说到:“吴军来袭,我军还有不少兵士没有上船,请皇子和诸位速速先行离开。这里由末将来断后,只需分我几条小型战船即可。”
张定边看了一眼陈理,陈理毫不犹豫的决断说:“也只有如此,幸陈二位将军,你们分配几条小型战船给夏将军指挥,其余已经装载好兵士的船只速速离开。”
……
南湖嘴与对岸的湖口隔着三四里宽的水面。黎明时分,南湖嘴大营中火光冲天,铳炮齐鸣。北岸湖口的守将却认为很可能是南湖嘴大营中的弹药库走水失火爆炸所致,而且他也不敢在未弄清原委之前,擅自将北岸的大军调离去支援南营。
于是他一边派快马向泾江口的朱元璋本部大营急报,一边派出十余只走舸小船渡湖前来打探消息。这些走舸小船渡湖之后很快就发现确实是汉军袭营,连忙返航禀报。北岸守军
第七章 何为大义
”陛下,我大汉当如何改元?”丞相张必先向皇位上的陈理问道。实际上,这只是一个过场,礼部的那些文儒早就为陈理备好了折子,陈理只要打开就有多个选项供他选择。
不料,陈理并没有急于回答,而是对殿下的群臣问道:“先帝在世时,用的国号是大汉,年号是大义。朕想问问,当年先帝为何要用大义为年号”
“这…”张必先一时语塞,其他诸臣自然更是答不上来。这个事大家一是本就不知道陈友谅真实想法是什么样的,二是陈友谅以【陈汉】代【徐宋】虽然事起有因,但从以儒家礼法为基架的传统道德观看,依旧是不义之举。然而陈友谅偏偏以“大义”二字为年号。所以诸臣平时都避尊者讳,一般不提这陈年旧事。
见群臣无语,陈理便自己提起了旧事:“当年,还为徐宋旧将的先帝驾舟攻伐吴地,徐寿辉却试图暗杀于他,被先帝事先发觉,将其反杀。此事却被各种敌人污蔑为先帝阴谋弑君,但只要有点脑子的人就知道,当年先帝大权在握,要杀徐寿辉什么时候杀不行,偏偏要把他带到千里之外的前线采石矶杀掉。若非迫不得已,何至于此。”
陈理瞥了一眼默不作声的群臣,情绪突然激昂起来:“但是先帝。他的大义不是这些老九儒生能理解的大义。先帝的大义,也是大汉帝国的大义亦是朕的大义,就是驱逐北虏,恢复汉统,复我中原。此乃民族大义。”
“所以,为继承先帝遗志,我们的汉国不是陈汉,不是一个一姓王朝之国,而是继承千年华夏法统的民族国家。因此朕决定不设年号,而以朝代号记元,蒙元之前的正统王朝都是以朝代号做为国号。但从我们汉国开始,国是国朝代是朝代。当下这个朝代就是陈朝。”
陈理这席话若是换在应天府朱元璋的朝堂上,那底下群臣必定认为这番话荒唐无比,加以反驳。但陈理的朝堂上大多是江湖出身的大老粗,没那么多儒家的理论洗脑,听着陈理说的耳朵顺畅,就觉得其说的好。
这一点也可以从国号上看出,张士诚,朱元璋两个重用儒家,依赖地主阶级的政权就是中规中矩的依据“地理封国”来定国号,他们因为控制地盘主要是先秦时期的吴地,就以吴为国号。
以“地理”约定习惯,“中国”的含义与近现代时空中的为民族国家概念的“中国”一词也是不同的,前者就指在秦汉疆域这么一大块华夏故土内占据了主要区域的王朝均可以中土之国—中国自居,而不管其他。
在蒙元之前,这没什么问题。即使有五胡之国,辽金等,他们也没有占据到明显多数的地盘,还是有理由不承认他们为正统。但自蒙元起,再以“地理”法来判断,争议就大了。
再看韩山童,徐寿辉,明玉珍这些农民起义军领袖。前二人国号用的都是宋,其中徐寿辉被朱元璋的史官篡改成天完,仅仅因为徐宋在韩宋之前,让继承韩宋的朱元璋觉得自己不正统。实际上天完只是徐宋短暂使用过的年号,后来觉得不吉利,改为天启和天定。
陈友谅以汉为国号,明玉珍就干脆来个最早的,以史记中记录最早的夏为国号。这些农民起义军领袖又不姓赵不姓刘的,起兵的地方也和这些称号无关,为什么要复用前朝国号
&
第八章 却月城与沌口吴营
大汉帝国陈朝三年深秋,武昌城对岸,汉水河口处,龟山南麓与汉水之间的山林中悄然间多出一座小城。
这座城的名字叫却月城,因为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刘表麾下大将黄祖就在此筑过一城,名唤却月。现在,它当然是陈理在这个时空中新建的系统城池。
城池内的各项设施已经升级到启蒙时代高级。这意味着陈理可以生产相当精密的机械,早期工业产品。还有适合火炮作战,跨洋航行探险,包括克拉克帆船在内的各种风帆战舰。
现在,那些中小型桨帆战舰还有维京战船在一些特定场合可能还有用,但以后对于汉国而言,正常的水战攻击主要是依赖火炮,而它们无法当做重炮的作战平台。
当下,汉国还没有出海口,风帆战舰并不适合在无风时,从长江江面上逆流而上。所以现在城中高级船坞主要生产的是大型桨帆战舰。说是大舰,但体格相对于之前汉国打造的那些高达数仗,能与城墙齐平的巨型战舰还是差远了。
陈理认为后者充当流动的水上堡垒,攻临水城池的楼车还可以,用于水上交战就不合适了。尤其是在这火炮时代来临的时刻。实际上,鄱阳湖之战已经很说明问题。
军营中这个时代生成的兵种有君王近卫兵,燧发枪兵,手枪骑兵,炮兵,战舰水手。所有兵种都是以热兵器为主战武器,其中系统之前奖励给陈理配备长短两支燧发枪的兵士就是近卫兵。
……
大汉陈朝四年初冬,一艘巨型楼船在众多汉军战船的簇拥下从汉阳城出发溯江而上。不多时,一座营垒赫然展现在船队上众人眼帘中。
这里就是沌水的入江口沌口,这座营垒却不是汉军的营垒,而是吴军所有。多年前陈友谅兵败应天,朱元璋乘势攻占九江(江州),江西各州县后,又派出一支船队溯江远航至沌口,屯兵此处,在汉国腹地插下一颗钉子。到陈友谅兵败身死鄱阳湖,都未将其拔除。
这座营垒的日常补给是依靠征掠周边村庄小镇以及吴军从江面上运来的粮草补给维持。从这件事侧面也可以看出,为了抬高朱元璋,被《元史》吹嘘为同时期水上第一强师的汉军水师实际上连其都城附近的长江水面都无法控制的住。陈友谅造的那些超级巨船真的只能当空国出战的超级运兵船或流动营寨来用。根本无法依靠它们来获得制江权。
如今,陈理亲自率师前来当然是为了拔掉这颗肉中刺,眼中钉。船队里并没有玄月城船坊造出的新型蜈蚣炮舰。六艘蜈蚣炮舰都被派往汉阳和武昌的江面提防吴军水师来援。本来陈理是打算将它们派往广济江面扼守江道,但考虑到广济要塞,炮台都还刚刚开始建造,广济江面又过于狭窄不利于炮击作战,就放弃了这打算。
虽然没有新型蜈蚣炮舰的助力,但是陈理所率领的这些传统战船上都临时装载了玄月城工场打造的利炮。这些利炮分为射速极快的子母鹰炮和威力极大,射程极远的加农重炮。
……
镇守沌口军营的是吴军大将吴良,他在这座大营已经待了三年有余。刚开始,他每年春节才能回应天探亲一次,到近两年,眼见沌口军营营建的越来越固若金汤,完全没有被攻破的可能,索性就将家眷从应天接到了沌口。
第九章 拔除眼中钉
吴良眯眼看着在营垒对面江面上一字排开的汉军战船。对其中一这些船体高大的战船他并不以为然,几年前他刚见到这些巨型大舰时还畏惧不已,但很快发现这些巨舰就是纸老虎。
组织数以百计的水手驾驶操纵这种超级巨舰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能胜任的的水手船工舵长自然就没有多少。当这种巨舰数量过多时,可胜任的船工就会出现短缺。
这就是陈友谅在鄱阳湖中必须将这些巨舰用铁链串起来的真实原因,不然都飘散不成阵了。罗贯中却将此事又按在他所著的三国演义里曹操身上,后人有些不知罗贯中哪朝哪代的人却以此嘲笑陈友谅读书少,没读过三国演义,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奇怪,汉军战船怎么停泊在江面上,不靠上前来”吴良看到江面上的战船没有什么动静,嘀咕起来。接着又吩咐道“传我军令,让角楼上的回回炮先给敌船来几发!”
汉军战船隔着营寨还有五百多步的距离,也就是这些巨型回回炮的射程刚刚能摸到的距离。吴良也没做回回炮能击中敌方战船的指望,只是想先发制人,吓唬对方一下。
一通鼓声后,面向江面的两个角楼传来砰砰的扭臂碰撞木架的巨大声响,两颗重达上百斤的巨大石弹被抛射出去。落在江面上,溅起两道五六尺高的水柱,离最近的汉军战船至少还有五六仗远的距离。
此时,吴良猛然看到江面的汉军战船上腾起一阵浓烟。看到一些小黑点迅猛飞来,一两息后才听到如同夏日雷雨天时的滚雷之声,震耳欲聋。
“娘的,汉军这么远放铳炮有个鸟用。”吴良的话音还未落。又传来轰轰几声巨响,数个海碗碗口大的实心铁弹分别打在寨墙和角楼之上,只打的木屑,砖石,尘土四处飞溅。吴良能感觉到脚板下的寨墙颤抖着摇晃了起来。他惊惧的用视线左右一扫,发现兵士们同样惊惧不已。
更让人恐怖的是,一个兵士胸膛以上的部分突然不见了,截面的地方血肉一团,这尸身像一根烂木头般直直的倒在地上。
汉军战船的几层甲板上,上百门加农重炮轮番射击,炮手间不停通报交流着各项射击数据和落点数据,利用这些共享的数据迅速调整各自的炮位。
在体型较小的战船上,每当重炮发出怒吼,船体总要产生轻微摇晃。所以炮手们都避免同一较短时间内开炮,否则会互相降低射击精度。但这情况在陈理所乘坐的这种巨舰之上却不会发生。炮手们可以尽情发挥。
一发发重达上百斤的铁弹高速向吴军营垒射去,越射越精准。吴军角楼上的回回炮手还在挥汗如雨的转动着绞盘,猛然又是一声巨响,整个角楼剧烈的抖动起来,而后他们感觉脚一空,落了下去。在重炮轰击之下,四个角楼相继垮塌。
摧毁营寨的四处角楼后,汉军又将大炮轰击目标对准了营寨城墙。那些本停留在城墙上的弓弩手们恐惧的向城墙下纷纷逃去,吴良也没有严令阻止他们,毕竟汉军的登陆部队并没有前来攻城,强制他们守在城头冒着炮击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一些汉军战船开始起锚向上游西南方行去,并向岸边抵近,显然他们是要找个能轰击营寨西南寨墙的角度。
第十章 立威
在沌口营寨的正面城墙也被轰塌后,小型舰船都抵近到岸边不到百仗处,用鹰炮密集轰击正面以及西南面壕沟中的吴军兵士。
岸上,汉军的燧发枪手们越靠越近,虽然还没进入吴兵火铳的射程,但那些铳手已匆忙将铳炮点燃向汉军射去。
某个吴兵铳手拿着刚上好弹药的盏口铳从壕沟中探出身子,将捻线点燃。对面排枪响起,一枚铅弹不偏不倚射入他的脑门。火铳随着他瘫软的身子滑落进壕沟,火捻还在滋滋的燃烧着。而后轰的一响,壕沟内临近他的两名吴军兵士也惨叫哀嚎起来,他们的小腿和脚掌被火铳中的炮子射穿。
几名吴军弓弩手们不敢将身体暴露在壕沟外过长时间,只能蹲着身体,弯着腰开弓上弦,然后猛的抬起身来向汉军瞄射。几发鹰炮炮子打来,将这些探出身的弓手崩的血流满面,有的被击中要害,当场毙命。
密集的火力将吴军压的抬不起头来,燧发枪手继续在一轮轮排射中前进,到了接近壕沟不到百步时,射击轮次越来越多,射击频率越来越高,但每次射击的人数却大为减少,他们不再做密集排射,而是拉开距离,各自进行瞄准射击。
此时,吴军铳手在壕沟内就将火铳的捻线点燃,烧的差不多时才突然将铳口指向壕沟外面。弓手们亦是拉开弓后,站起身体也不瞄准,对着前方胡乱放箭。
但这些没有目标的乱射对人员已经散开的汉军枪手几乎没有作用,相反他们一探头随即就有枪声响起,相当部分的人被一枪毙倒在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