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一枝一叶:望见天梯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王尧山

    隔了一段时间,叶西观察到,工地上的一些女工用了他配制的痱子粉,痱子虽然下去了,晒黑的皮肤还要过了一个季节才恢复如初,总比不上改改的肌肤白净。

    他对改改说:“你的皮肤是天生的晒不黑。不光你,你们村周围,不光姑娘长得白,小伙子一个个也是晒不黑的。就说把你当成北斗星的那个王典成吧,一个大男子汉,风里雨里雪里霜里,多苦多累,他依旧白白净净的像个大闺女,我就奇怪了,莫非是你们有特殊的基因”

    杨改改说:“啥基因呀,水土养人,我哥在家的时候,也是白




第二十章 体贴入微
    改改天天一身工作服,一年到头一身劳动布。不见改换过颜色。

    这两年,工地上已经流行的确凉,和一些化纤花布。大家的衣着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颜色丰富起来,款式也多了。

    多少次叶西劝改改在他进城进药的时候,和他一起进城去买几件成衣或者选点布料做几件衣服。但是,改改不愿请假脱班,遇到歇班,就说是累坏了,没精神进城。

    好不容易改改才舍得休息一天时,叶西就十分的珍惜,尽量不打扰她。趁休息给她做点好吃的,补养她的身子。

    但是,这样的休息也难得遇上,明明该休息的星期日,只要是哪儿还有任务,改改二话不说,穿上工作服就去加班。

    叶西尽力在照顾自己的爱妻,可是,改改总是不给他照顾的机会。她的心事都放在工地上。

    大姐每次来信,也总是叮嘱他们要抓紧学习,赶紧用知识武装自己,不然,就会被时代淘汰。

    他们两口都把学习抓得很紧。

    杨改改除了拼命干活就是拼命学习,总是把自己搞的十分疲劳,不给自己留一点闲暇。

    叶西发觉改改也有些过份了,总得有个劳逸结合吧

    似乎哪里有点不正常

    直到有一天,一个怀孕的电工来医务室拿药,杨改改碰上了她,她们亲热的聊了好长时间,改改好像跟她有说不完的话。

    叶西发现,改改端详孕妇的大肚子时,用手轻轻的抚摸得那样专注那样细心。

    有一刹那,她的目光不同寻常——那是她遭受流产手术刺激引起神经错乱时,专注杨四丫的大肚子的那种异样目光。

    叶西瞬间感到了紧张。

    幸好,改改的那种异样,倏忽间就过去了。

    对方并没有觉察到改改的异样。

    这瞬间的异样也只是被叶西自己捕捉到了。

    原来,改改是在用学习和劳动的疲劳来埋藏那段痛苦的记忆。

    叶西提醒自己,杨改改遭遇的那场横祸所产生的心灵的创伤,还深深的埋在改改的心头,稍不注意,旧伤就会复发。

    他必须十分谨慎的保护改改,不要让改改再受伤害。

    近年来,夫妻之间,都小心翼翼的不去触碰那个敏感的问题。

    从流产手术以后,改改就绝经了。改改不说,叶西更不提及。

    只是在别人闲谈孩子的时候,叶西巧妙的暗示,他对孩子不感兴趣,他认为孩子是累赘,会影响工作和学习。

    这话与其是说给人家听的,毋宁说是在暗示改改,安慰改改。

    叶西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想的,他知道,他们这一生不会再有孩子了。但是,没有孩子,并不影响他对杨改改的感情。他也处处都感觉到,改改把他看得比她自己还重要,大事小事凡事叶西喜欢的,她都高高兴兴的依从叶西,叶西有丝毫的心事,她都体察得到,能够巧妙的化解叶西的不快。

    而他又何尝不是把杨改改置于头等的位子

    叶西时刻都操心改改生活上的点点



第二十二章 《人民画报》上的封面人物
    趁工程处处长唐锐峰来医务室拿药的时候,叶西对唐处长说:“听说农村里试行包产到户,农村面貌大变样,唐总,咱们工地是不是也可以试行计件工资要是可行的话,就可以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

    唐锐峰说:“大锅饭,不仅仅是农村的弊端,也是工矿企业的大弊端,我们这里,一些人只要到工地点卯了,只要不缺勤,就是不干活,也能照拿一天的工资,这是极不合理的。《人民日报》上也在讨论这个问题,我琢磨这事也不是一天半天了。你提醒得好,我想着手先在个别班组试试,有了经验再推广。”

    叶西和杨改改商量:“我们俩前脚离开农村,农村就实行了小岗村模式,包产到户后,农村面貌大大改观,多少年吃不饱的问题迎刃而解,家里来信说,一年打下的粮食三年都吃不完,大报小报整版报道的都是改革开放后的农村的新面貌。我后悔错过了农村的大变革。但是,你可以在工矿企业的改革中,发挥点作用。你想想,你自己拼命的加班加点,可是工程进度还是落后,光靠一个两个人的拼命是不行的,只有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才能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你回去找你们的组长朱师傅商量。你们电焊组带个头搞搞计件工资制,摸索出点经验来,给唐处长参考。”杨改改说:“我提出计件工资,人家会不会说我是斤斤计较,为自己争利益”“你长期加班加点,从来没要过工资,人家还不知道你的为人吗何况,只要是出以公心,为改革大计出力,即使有一点半点误会,咱也担当得起,计件工资实行起来,大家公平竞争,误解很快就会消除的。”

    杨改改高高兴兴的去请来朱富国师傅,叶西为朱师傅开了一瓶牛栏山二哥头,大家合计了半宿,决定按照叶西收集起来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上的讨论文章的做法,试行起来。

    计件工资的试点首先在焊接班开始,第一个月下来,杨改改的工资收入竟然是班里最低工资的三倍,而最低工资的那位竟然是一个早杨改改三年进场的壮实小伙子。这个结果,由工程处的广播站反复广播,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处都在议论这件事。杨改改这个月的工资数超过了六级工的师父朱富国,有人认为出格了,不能接受。可是第二个月就发生了变化,原来被杨改改超过三倍工资的那个小伙子,工资反超了杨改改,杨改改屈居第二,朱师傅和杨改改持平。

    第三个月,杨改改工资数又排在第一位了,有人还在为朱师傅鸣不平的时候,在工程处的职工大会上,朱富国师傅却告诉大家,他们组,自从试行计件工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三倍多,原来是活干不完,现在是活不够干;原来他当组长的只是拣老实的人欺负,重活累活往往派不下去,都叫杨改改那样的几个老实人干了;原来他操碎了心,还不落好,现在工友们都主动来为他分优;原来说自己不会干的干不了的那些人,也都认真学习钻研,慢慢的都会干了,而且干得还不错……

    计件工资在全工程处全面推开,一处的工程进度大大提高,跑到了全公司前边。

    乔朴带领工作组到一处来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很快,计件工资制在全公司推开。水泥厂建设工程进度大大加快,预计将提前一年竣工。

    杨改改不甘落后,在班组里你追我赶中屡屡领先,她的表现首先被第一工程处肯定,报请总公司,提前转正,摘掉合同工的帽子。并且在焊接班任副班长,协助朱富国师傅管理班组工作。

    不久,总公司成立体改小组,朱富国被抽到体改小组工作,杨改改的副组长就变成了正组长,并被总公司授名为杨改改焊接模范班。

     



第二十三章 搅浑了一缸水
    大报小报的连篇报道,杨改改成了省建八公司的红人。

    但是,改改自己却不欢迎这种采访。

    当采访她的记者问到她为什么刻苦专研技术,她回答:“只有技术过硬才是铁饭碗。”这是她爹爹对叶西说过的话,她今天就引用了她父亲的语录来回答记者。记者显然不满意她的回答,启发她说:“你学习的动力难道不是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吗”杨改改反问记者:“自己不自强,国家能强大起来吗咱老百姓,首先得把自己的事做好,把自己管好,才对得起师傅、对得起工友,对得起省建发给我这一份工资,当然,也才对得起咱们的国家。”

    就连这些话也不完全是她自己想起来的,是她和叶西一起过日以来,他们相互启发产生出来的思想。记者又启发她:“当你和日本专家竞赛的时候,你是不是一心要为国争光,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杨改改回答很简单:“我只是不服输。”

    记者对杨改改的回答很是失望。

    但是,记者很是敬业,他还要锲而不舍的深挖:“杨改改同志,在班组里,你总是抢脏活累活干,深夜了,里还偷偷练技术,加班干活,你不觉得吃亏吗”

    “我不抢着干点活,我就亏欠师傅和工友了,他们都比我技术强,都比我年纪大,数我技术差,数我年轻,我再要偷个懒,那就是我人性有问题。”

    双方软磨硬泡,杨改改心里早就不耐烦了。她还惦记着班组里今天没干完的活呢!记者也觉得再也挖不出啥闪亮的材料,只好准备回去再凭自己的想象加工文章。

    采访结束时候,杨改改郑重提出要求:“记者同志,我可以提出个意见吗”

    “当然可以啦,杨改改同志,你有想法就尽管说。”

    “请您不要过分的表扬我个人,我们组的工作是大家一起努力干出来的,没有大家齐心协力,即使我自己有三头六臂,工程上这么多的活,我一个人干得完吗”

    “好的,好的,您的谦虚精神,值得发扬。”

    很快,省报在显要位置发表了杨改改先进事迹的长篇报道,在那篇报道里,杨改改成了一个怀揣崇高理想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先进人物。她刻苦专研,她的技术水平甩掉了班组老师傅好远。她包揽了全部累活重活。她对侵略我国的日本鬼子心怀刻骨的仇恨,民族的仇恨给了她极大的力量,在和日本专家的技术竞赛中,她战胜了貌似强大的日本专家,为祖国争取了荣誉……

    公司政工科、宣传科联合通知,要求全公司各工种各班组积极学习这篇报道。

    杨改改自己在班组里看到这篇报道后,她就恨不得地上马上裂个缝,她好立即钻进去。

    她满脸通红,她无地自容,她成了一个说谎的孩子。

    她没法面对自己的工友们。她气愤的把那份报纸撕了个粉碎。

    她粗口骂人了:“他妈的,简直是无中生有,造谣!造他妈的谣!”

    她把报纸撕了个粉碎,向空中一扬,望着随风飘扬的纸屑,班组里的工友各有心事,平时嘻嘻哈哈、随随便便的同事们,大多保持了沉默;平时挤在一堆打打闹闹的几个姐妹,只剩下一个叫李景的坐到她跟前,不言不语的靠在一起,久久地沉默着。

    李景的老家也在唐尧县,只不过李景的家在山下平原,杨改改家在山里,因为是老乡,李景和杨改改一直都走的近乎。

    那天的班组学习,不欢而散。

    只有李景挽着改改的手腕,送改改一起回家。

    &



第二十四章 亦师亦父
    在八建总公司体改办的朱富国看了省报的那篇文章,心中也一时气闷,十分反感。

    这才几天,她杨改改咋就变得这样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但细想起来,杨改改不至于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杨改改天性淳厚,遇事从不计较,她从来没把荣誉、利益放在眼里过,哪会说变就变

    再说,叶医生是个有素养的人,有叶医生在,杨改改想变也未必变得那样快。

    朱富国就拿着那份报纸到三楼的宣传科,刚好陪同省报记者去采访的宣传科科长安义在办公室里。

    安义过去也是一处的同志,彼此熟悉,不用寒暄,朱富国就单刀直入的询问采访杨改改那天的实际情况。

    想不到老伙计一脸无奈,大有无可奉告之意。工人脾气的朱富国只不过是借调上来搞体改工作的,对办公室的潜规则知之甚少,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

    安义科长只好把他请进里间屋里,关好房门,小声说:“老伙计,那篇文章,不是我安义的本意,也不完全是记者的本意,更加不是杨改改本人的话,本人的思想。

    这篇文章送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时,一改再改,拔高了又拔高,第四遍才勉强获得通过。上级说,打倒四人帮后思想一片混乱,形势上,十分需要一个政治思想过硬,一心一意为社会主义建设忘我奋斗的典型。要用它来号召群众,引领群众。杨改改这个典型来之不易,一定要塑造好,培养好这个典型。要她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

    朱富国对宋科长说:“杨改改可贵之处,就是她的朴实无华,埋头实干,心里就根本没有荣誉呀,利益呀,得失呀这些概念。根本就没有出人头地的念头,拔高夸大的宣传效果会适得其反的。”

    朱富国弄清情况后,一方面为自己看好的徒弟杨改改感到些安慰,一方面又为杨改改今后将要面临的难题捏一把汗。

    他想了想,他无论如何要去一处工地一趟。他可以想见,自己那个单纯的徒弟,此时此刻日子并不会好过。

    朱富国找了个出差的理由,回到了朝夕相处半辈子的一工程处焊接组。

    就像回到家一样,一盘猪头肉,一瓶二哥头,全组的人,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围在一起。

    师傅证实了杨改改没说那些过头话,那都是做文章的人修饰过度的过错,与杨改改自己无关,改改是无辜的,改改是清白的。

    酒酣耳热,大家迈不过的心头的坎都迈过去了

    看得出来,班组里的乌云散了,人心近了。

    关键时刻,师傅帮了徒弟一把。

    但是,朱富国的心头还是轻松不起来,他知道,今后等着徒弟杨改改的还有一道又一道的坎坷。

    是的,杨改改还得面对一个接一个的媒体的采访。

    她已经产生了排斥的心理。她在脚手架上磨蹭拖延,不肯下来面对记者。

    宋义不得不爬上脚手架上好言劝告:“杨改改同志,你就当可怜我吧,你不配合我的工作,我也没法向上级交差呀。”宋义还搬出乔朴来:“乔总也十分关心你呢,他说对杨改改的宣传,要正确恰当的宣传报道,要避免不实之词。所以,你就别



第二十五章 心存希望
    在这以前,叶西一直在为杨改改担心。

    叶西懂得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何况记者把那些作报告专用的官话大话套话用在了杨改改身上,就有些不伦不类了。

    在群众心里,杨改改自然就成了另类。

    大家就只有和她拉开距离。

    他担心工友们会看不起改改,和改改疏远起来,工作上不配合,工程进度会受到影响。

    好在,朱富国来过之后,前几天班组里工友们对杨改改的冷漠、提防消失了。

    杨改改不再那样孤立了。大家从新商商量量的干活做事。
12345...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