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一枝一叶:望见天梯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王尧山

    王典成还坦率的告诉叶西:“叶医生,你知道,我从小就暗恋改改姐,她如今病成这个样子,我能放的下心来就是不送姑父姑姑来,我自己也会来看望表姐的,不过你别吃醋啊,我早是有家室的人,我的儿子都快满两周了。”

    王典成不光是来北京看望病人,他告诉叶西,还要去唐山市公安局举报案件线索。

    当年,打伤杨改改导致杨改改做子宫切除手术的贾友才,由公社派出所押送县公安局后,关了段时间就释放回家来了,县公安局说是执行公务的过失,便无罪释放了他。

    贾友才回来的第二天,公社计生站竟然有人为他摆酒压惊。

    公社新任书记曾顺其明白,县公安局有几个造反起家的人和贾保卫他们是一派的人,是这些人包庇了贾友才。

    他和公社党委再次研究,坚决执行公社党委做出的对贾有才开除公职开除党籍的决定,报上级批准,他带领一班人马去了计生站,赶走了贾友才,任命了新站长。

    包产到户后,家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家家粮食吃不完,家家六畜兴旺。

    地里的农活过去是春夏秋冬忙不完,现今是人人都有大半年闲暇,几乎家家都踅摸个副业干干,能够找个三瓜两枣的零花钱。

    贾友才生性懒惰,唯独他贾友才地里荒着长草,副业上他又不下辛苦,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

    王典成开始是捉甲鱼到城市里卖,生意虽好,但是,河里的甲鱼越来越少,再说,逮着几只进一趟城,路费花销,也剩不了几个钱。他的有养殖专业知识的妻子带领他琢磨着养殖甲鱼,他们一边看书学习,一边到农业大学请教教授。

    他的甲鱼人工饲养成功了。贩卖甲鱼的小贩就到他这里批发甲鱼。

    王庄集上新开了个太行人家饭馆,一天他招待生意上的朋友。旁边席上有人骂街,他回头看见那人是贾友才,贾友才喝醉了:

    “老子今天落得这个下场,就是那个狗c的娘儿们害的,我踢过的人踹过的人少吗谁敢找我的茬偏偏踢了那个狗c的几下就摘除了子宫,老子丢了党籍丢饭碗,害的老子现在猪狗不如。如今大报登了小报登,夸她是模范,她出尽了风头,骚死她了……看看老子不整死她,为我叔为我兄弟报仇……”

    一则贾友才喝得烂醉,二则他不知道王典成和杨改改沾亲,口无遮拦。

    他的话被王典成记住了。

    王典成还告诉叶西,前几年,李庄的一个叫李五一的找他买过王八,李五一的老婆被贾友才打流产了,流血过多,才来买王八补养身子。

    王典成怂恿李五一告贾友才去,李五一不敢,他说,谁都知道公社书记是他叔,谁敢惹他

    牛家峪的牛福子的老婆被他踢得当场大出血,贾友才没来得及离开就咽气了,后来咋样,只给了牛福子二百块钱封口费就没事了。

    我后来留心打听,他贾友才打死一个,打成伤残的人至少四五个。

    &n




第三十章 改改变了
    杨德成借出差之际,来接杨改改出院。见到受苦受难的妹妹,德成一把搂住妹妹,喉结抽动,只差大放悲声。

    他极力控制住自己,只有两滴泪珠落在妹妹脸上。

    改改见到哥哥,十分高兴,扑进了哥哥怀里。但是,脸上的一丝惊喜瞬间即逝,她即刻恢复了木呆苶痴的模样。

    德成心头说,改改变傻了。

    叶西想牵着改改,改改却甩开了他的手。

    她低眉垂眼的跟着丈夫和哥哥走出了这个让她惊恐惧怕的地方。

    刚刚出了医院大门,杨改改突然怒气冲冲的对叶西喊:“你不该送我来这个鬼地方,这不是医院,这是座监狱!”

    杨德成立即劝解妹妹:“改改,送你来这里也是万般无奈的事,你哪里能够怪叶西呀”

    在改改住院这些日子里,叶西已经习惯了改改对他的责难。

    叶西和杨改改还没有自己的住房。单位分房,主要是计算工龄,按照单位的标准,他们还得再等八年才有资格争取分房;何况工龄还不是唯一的标准,还有其他附加条件,例如工作表现,贡献大小,家庭现有居住条件等都要参与评选衡量。叶西和杨改改要分到一套五六十平米的单位公房,那还是遥远的事。

    在建筑工地上,他们住的临时建筑,一旦工程竣工,就会立即拆除。何况叶西已经调回总公司卫生科上班,即使工地上的简陋的临建也不能住了。

    叶西只好把杨改改送回改改的娘家。

    改改爹娘到北京探望改改回到家已经快两个月了,终于盼到闺女出院回家,老娘搂着女儿不断抹泪,改改好像倒回了二十年,像个小孩子似的把头扎在娘的怀里,蹭来蹭去,不肯撒手。

    杨洛宾见女儿只顾撒娇,痴痴呆呆的啥话都不说,心里直犯嘀咕:“孩子的病到底是好了还是没好咋就不会说话了呢”叶西安慰老人,是药物的副作用,今后就会好起来的。

    叶西让她们娘两亲热去,自己撸起袖子去为一家人做晚饭。

    杨德成在家里只和爹娘呆了一会,给爹娘和改改各放下二百元钱,还放下几包麦乳精、奶粉啥的就匆匆赶回单位。

    临走,他嘱咐叶西在家多陪改改,叶西告诉德成,单位已经批准他在家侍候改改,请他放心上班去。

    晚饭时,本来叶西想和改改挨着坐,改改却端着碗和老娘挨着去,把老爹挤到叶西跟前。

    老俩瞅着改改的动作发愣,要知道,过去即使是当着父母,吃饭时也是要和叶西挨得近近的。

    改改咋就变了

    叶西只是冲二老笑笑,又低头吃自己的。

    待到要睡觉了,叶西主动到平时他和改改落住的房间,铺开被子褥子,还特意把改改的枕头拍打疏松。可是改改进屋来一句不吭,把她的被褥卷吧卷吧抱起来就往外走,叶西拉着改改想留住改改,没想到改



第三十一章 他俩都有一双慧眼
    1

    第二天,一大早,王典成就开着一辆二手长安面包车,给杨改改送甲鱼来。

    车本来不算旧,因为出了车祸,把发动机盖和前保险杠闯坏了。车主是一家大型军工厂,拜托修理厂代为处理。

    王典成得到消息,立即买了下来,价钱只相当于一辆摩托车的钱。典成又花了一笔修理费,只凭开拖拉机的驾驶经验,就把车开回来了。

    虽然是从修理厂买来的,但是,毕竟是辆汽车,在三里五乡也算新鲜事了。

    王典成车上还拉着他的老婆梁青箐、两岁多的儿子王乐乐,还有他的二嫂廖彩云,和二嫂的女儿王欣欣。

    他是找叶西给儿子看病来了,顺便也让老婆和二嫂认识认识杨改改。。

    乐乐三个月前发烧,找村里的赤脚医生打了几针,慢慢的,发现儿子王乐乐听力越来越不行了,前一个多月去北京看望杨改改的时候,还不算十分厉害,典成没有提这事。他从北京回来后这段时间,乐乐已经啥都听不清楚了,因为叶西在尧谷村的时候,曾经治好过一个聋哑儿,他们夫妻就天天盼着改改出院,等叶西送改改回来的时候,好找叶西给他儿子治病。

    王典成的妻子梁青箐还没见过叶西和杨改改,但是,她从王典成那里,已经听见过有关叶西和改改太多太多的故事了。她今天要和老公孩子一起来见见这两位她仰慕的人物。

    典成的二嫂廖彩云是四川达县人,她早就听村子里的人说过叶西这个四川老乡,她要攀攀在这个远隔四川千山万水之外的山沟里还能遇见的家乡人。

    在这里,要把时间倒回去,说说梁青箐和廖彩云的一段好听的故事。

    深山沟里的尧谷村,近三十来年,只有嫁出去的闺女,没见过从山外娶进来的媳妇。外村的女人都嫌弃村子穷,出门就见山,山外哪有人愿意来吃这个苦所以,家里条件稍微差点的小伙子,只得打光棍。

    王典成家境虽还不错,可是他弟兄三个,大哥娶了媳妇,大嫂看死了典成和他和二哥典庄是打光棍的命,从来不拿正眼看这两个小叔子。骂起街来,总是捎带着父母和他们两个小的一起骂。

    父母一再央求典成和他二哥,忍着些,不要和他们的大嫂计较。父母害怕得罪了儿媳妇,会提出和大儿子离婚,那样他们的三个儿子都得打光棍。

    大嫂看准了这一点,撒泼耍刁,肆无忌惮。

    2

    都是从小在河边滚爬大的孩子,唯独老天给了王典成一双慧眼,他熟悉了甲鱼的生长习性,捉甲鱼十拿九稳,逮娃娃鱼也很有经验。

    改革开放了,市场松动后,他有了用武之地。开头他是每当逮着的甲鱼够进城一趟了,他就去县城临时摆地摊出售。

    但是,他总是被工商和管治安的人员驱赶。时间久了,他认识了一个在菜市场有固定摊位的卖水产的叫梁青箐的姑娘,人家是有执照的营业户,理直气壮的在菜市场摆摊营业,没有人去驱赶她。

    典成十分羡慕那个姑娘,他嘴甜的向梁青箐打听才知道,工商局只给有城镇户口的待业青年办理营业执照,那时候,农村人口还没有办理执照的资格。

    那个买水产的梁青箐早就注意到这个经常来摆摊卖甲鱼的小伙子了,她友好的说,我望见你被工商赶来赶去的也太不容易,这样吧,你把甲鱼放我这里,我给你代卖,我只收取你点代卖费用,你看如何

    王典成也是个有眼力的人,他判断这个姑娘不会骗人,他痛痛快快的说:“你能帮帮我,那我就太感谢你了,”

    “你不用太客气,不图利不打早起,我又不是白帮忙,我也是有钱赚的。”

    于是,他们很快商定了代卖价格,和给梁青箐留的比例分层,他们称好甲鱼的斤两,梁青箐写下收据后,王典成就大大方方的走人。

    王典成再次进城,看见梁青箐已经把他留下的甲鱼出售一空,梁青箐已经把该付给王典成的钱准备好,写了个清清楚楚的账单,一并递给王典成。

    典成看完账单,再次对梁青箐表示感谢。王典成毫不耽搁的立即返回尧谷。

    一个月下来,王典成算了算,比起他自己单打独斗挣的钱多,还省心。

    人熟了,梁青箐的话也多了,当王典成结算完货款转身又要走的时候,梁青箐突然说:“河里的王八多着呢,那是你逮得完的你不是老说感谢我吗今天你别着急走,你请我吃顿火锅吧

    王典成有着山里人的纯朴,他在梁青箐面前,始终有些拘谨,他担心人家姑娘说他不知道天高地厚,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他



第三十二章 又一个主动求婚的女孩
    梁青箐在说出她谋划的事业前,又向王典成介绍了她自己的一段经历。

    梁青箐原来是农业大学的学生,学的是水产养殖,大三下学期,父亲患脑中风瘫痪了。

    她母亲在她十岁那年病逝,就一直由在县轧花厂工作的父亲拉扯她长大,父亲这根顶梁柱倒下,不仅仅是断绝了她上学的经济来源,更主要的是,她自己是父母的独生女,她必须辍学回家来侍候生活不能自理的父亲。

    她只有一个姑姑在县城,姑姑一家上有老下有小,无力照顾他们父女,娘舅早已经很少来往,所以,梁青箐学会了独立谋生。

    她没门道找到合适的工作,买菜的门槛低,她就买菜去。因为学了些水产品养殖知识,她就干脆卖水产品。别人的摊上摆放的是死鱼烂虾,她供应的是活蹦乱跳的鲜鱼鲜虾,就凭这一点,其他的水产摊位的生意被她抢过来了。

    别人关张停业了,她的水产买卖更加红火。

    王典成卖甲鱼,有时候还卖娃娃鱼,因为货源稀少,王典成的买卖好做。他虽然要提防工商税务市场管理人员的追赶,但是,王典成甲鱼总是很快脱手,王典成趟趟都赚得心满意足而归。

    梁青箐不满足她经营的品种贫乏,她比谁都关注王典成的一举一动,她十分稀罕这个白白净净的小伙子,隔三差五的就能提留一大串甲鱼招摇过市,为啥这河里的王八都被他抓到了这也太神奇了哇!

    所以,她找到王典成以优惠的条件谈合作。

    合作顺利,双方有了初步的了解,梁青箐就该实行她的下一步计划了。

    饭桌上,她告诉典成她辍学的经过,她还告诉她原来的同学已经毕业,大都到了广东、江浙一带从事海水或者淡水养殖工作。她对王典成说:“兄弟,你有捉鳖的特殊本领,你想过河里的鳖是不是会越来越少总会有不好捉时候哇娃娃鱼是稀有物种,现在还没有人管,迟早政府会禁止抓娃娃鱼,到时候,你再逮娃娃鱼,就不会只是罚罚款的事,抓你坐牢的可能性都有哇!”

    她看出王典成似乎不相信捉个娃娃鱼就会坐牢。于是,梁青箐尽可能给王典成做了一次科普,讲解了保护娃娃鱼这个稀有物种的重要性。然后,她又告诉典成,假如我们人工繁殖饲养娃娃鱼成功,我们就可以合法的出售我们自己饲养的娃娃鱼,就能够正大光明挣钱。

    梁青箐和王典成这顿饭吃得很久,饭馆里的人都走光了,梁老板也不好意思进梁青箐他们的雅间,担心打扰了两位年轻人说话。王典成曾经借去厕所出来,要付饭钱,梁老板说,梁青箐早打招呼了,不准收他的钱。

    一顿饭,梁青箐已经初步说服王典成和她一起发展人工养殖甲鱼和娃娃鱼。而且梁青箐表示,她这几年经营水产生意,已经积攒了一笔启动资金,她愿意出大头,承担投资风险。

    从饭馆出来,梁青箐邀请王典成先去她家里拿几本养殖甲鱼的专业书籍,这几本书,有她上学时的教材,也有是她托她在南方从事水产养殖的同学买了寄给她的。

    梁青箐的家里,里里外外都是水产品养殖箱,这都是为市场出售鲜活产品的必要设备。梁青箐把他领到最里面的一个直冒氧气泡泡的水箱前,王典成一下惊呆了,满箱浮动的都是甲鱼。

    梁青箐告诉他,这都是她从王典成送来的商品中挑选出来的健康的有繁殖能力的母本父本种子。

    王典成急了:“青箐姐,你不是告诉我都出售了吗你都付给我钱了哇!我那能要你的钱”

    “这都是我们要开展的养殖业的宝贝呀,哪能卖给人家去饱人家的口福等着吧,它们的子孙万代才是我们的商品。它们将是我们甲鱼养殖场的先祖,是要上它们的祖宗牌位的。”

    王典成起初和梁青箐套近乎,只是为了生意和气,今天一顿饭,她看见这个矮他一头的秀气女子,竟然有如此大的抱负,心头油然生敬,梁青箐说的啥他都点头应诺。梁青箐也进一步认定,王典成实诚厚道,可以共事。

    梁青箐的父亲在梁青箐和王典成谈合作一个多月后,脑溢血复发,来不及抢救就去世了。

    王典成帮助梁青箐料理丧事,处处尽心,事事周到。

    一向独立自主的梁青箐此刻却没了主心骨,王典成反而成了她的依靠,前来吊唁的亲戚邻里,看到王典成里里外外主事,都把他当成未来的姑爷,梁青箐自己也不加否认。

    老实说,从那时候起,梁青箐心里就有了典成。
1...34567...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