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啸马西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初·十三

    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萧冉这样一说,吴使节心里便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于是,他拱手说道:“萧爵爷,但凡有什么吩咐,可直言。”

    这监察使是上官,比萧冉的品秩要高一级,他这样说便是主动放低身段,一心想在这次勤王之战中出把力气。萧冉明白他的意思,可对方毕竟是上官,萧冉也不想把他当做部下使用,便客气的说道:“尊使不计前嫌,诚心助我杀敌,可敬可敬。不过,您是上官,这发号施令之事,该尊使来做才是。”

    吴使节听了萧冉这些客气的过头的话,心里又气又笑,心说都说这萧爵爷眼睛长在头顶上,谁也不服的样子。现在看来,不过是少年气盛罢了,他心里还是有数的。

    于是,吴使节说道:“这带兵打仗之事,我从没做过。并州军是萧爵爷收编的,自然听萧爵爷的,这官兵一心才能无坚不摧,这道理想必爵爷是知道的。若是让我带兵,怕是这并州军又要被冲散了。”

    萧冉点点头说道:“尊使自愿屈尊,萧冉心里不安。”

    “无事,只要一日三餐有糜粥可吃,吴某就是萧爵爷的下属。”

    看着吴使节不像是谦让的样子,萧冉便试探着说道:“要不,您把这县令的职责先担起来?”

    吴使节愣了下,心说你还真不客气,把一位堂堂正四品的上官一下子就降成了七品官。不过,他自己先前已经说了甘愿当萧冉下属的话,所以,听了萧冉的话后,他接着便痛快的说道:“壶关代理县令吴恙见过萧爵爷。”

    话虽这么说,可他心里面却嘀咕着,自家已经不做县令十几年了,不知道还能不能做了这个见了上官便要点头哈腰的县太爷。自家做这监察使,可是逢官便要高一级的。

    “吴使节,这县令一职只是让您先行代理着,等郑州牧一派人来,您就是我军中的军师。不知您愿意吗?”

    “是这样啊?吴某还以为萧爵爷看不上我,只拿个小小的县令打发我呢。”说完,两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不过,萧冉也在心里嘀咕着,并州府衙中流传着这位监察使的一些风言风语,说是他极为贪婪,经常想出一些歪事来敲诈那些官员。现在看来,好像传言不实啊!这人还是有几分正气的。

    周继在破庙里搜查了此人与他的那些手下的行李,也发现了一些金银之物,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过,先前听到他与他那些随从的对话,好像这人并不是那么贪财。

    想到自己这边人手极缺,这人又懂一些军事,萧冉便抱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想法,对吴使节说道:“我军中军纪极严,赏罚也十分分明。只昨天没有详查便将尊使放进城中的那些士卒,我便罚他们多操练了半个时辰。尊使今后在我军中,虽是负有监察之责,可若是犯了军纪,这军中职务以外的那些头衔,自然就无用了。”

    萧冉的意思是,别管你多大的官,是什么官,只要进了我的军营,就要服我管。这些话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若是你犯事,我定然要惩罚你。

    吴使节怎么会听不出此话的意思,只见他笑了笑说道:“既然我甘愿做你的下属,自然奉你为上官,这赏罚自然都是你说了算。”

    “这样最好,这样你我就是战友,以后在战场上就是生死兄弟。”萧冉一高兴,就随口说出了这些让吴使节听了有些摸不着头脑的话。

    若是这些话让郡主听了,顶多说一句“公子又在疯言疯语了”,可吴使节听了,顿时就想起并州府衙那些官员说的话,萧爵爷有癔症,城中名医也束手无策的癔症。

    吴使节看了萧冉好一会,看到萧冉脸上阳光灿烂的样子,心里便说道,你们懂什么,这萧爵爷哪里有什么癔症。他如此说话,恰恰说明他身上有你们身上,也是自家身上早已没了的东西——朝气,蓬勃朝气!




第四百一十二章士卒的信念
    两日后,驻扎在城中的并州军并没有出动,只是每天出东门到那处战场上去操练一番后就回城了。如此这样三天,每天都是天不亮就去,夜色降临后再回来。

    城中百姓看到后,都觉得这并州军如此勤于操练,说不定再与叛军交战,就不会像上一次那样一触即败了。况且,他们这几日每天都能听到外面街道上传来的隆隆马蹄声,这也让他们心安了不少。那些骑军他们都见过,一个个虎背熊腰的,腰间挎着弓弩佩刀,骑在那些宛地良马上,别提有多威风了。

    不过,这个样子就能打败叛军了吗?当初并州军开进壶关城时,虽说也是威风凛凛的模样,可与此时的并州军比起来,好像缺了点什么。队伍还是那支队伍,士卒也大多数是那些士卒,看起来就是不太一样。

    有细心的百姓想过后,就觉得现在的并州军比先前那次来到这里时,脸上的表情和善了,已经不是上次见到他们时凶巴巴的样子。那些百姓想到这里时,顿时心里就有些疑惑,想着先前凶神恶煞般的都没打过叛军,现在这般和善模样,是不是就更不行了?这样一想,那颗刚刚有些安稳的心又都提了起来。

    萧冉此时却十分高兴。因为就在这期间,他收到了一份礼物。那是一份大礼,是从遥远的镇西关来的。当那些连发弩和二千多副精甲从马车上卸下来后,萧冉笑的脸都开花了。

    高、韩两位将军的信中还说道,镇边军骑军一部,为给战马养膘,已经开到湟河边上。湟河就是萧冉他们捕鱼的那条河。

    不过,萧冉知道这是那两位将军为了帮自己,为出兵找的借口而已。已是深冬,湟河边上也无青饲,到那里去养膘,跌膘还差不多。

    兴奋之余,萧冉不但给那两位将军回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还给他们捎了一些壶关的特产,用黍米酿的酒。这些酒是萧冉的手下在一处深宅大院里发现的,院主人在壶关被洗劫的那日带着家人跑了,至今没回来。萧冉让已经做了壶关县令的吴恙记住这家,等他们回来便把酒钱送来。

    看着被祸祸的破败不堪的这户人家,萧冉想着等他们回来时,这些酒钱正好可以用来整修家园。

    当那支从镇西关不惧千里之遥来此的车队慢慢出了城门,萧冉对着他们的背影抱拳说道:“大恩不言谢,此情此义我会永记心间。”

    五百骑军已经皆是精甲,萧冉觉得自己又有了看家的本钱。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不到关键时候,这支骑军是不能轻易使用的。

    每次和那些精甲说话的时候,萧冉都是细声慢语,同时还是一副眉开眼笑的样子。让外人见了,还以为萧冉是这支精甲里最小的小兵。

    几天下来,丝毫也没有爵爷架子的萧冉就受到了那些精甲的爱戴。谁也不希望自己的上官是个脾气暴戾的家伙,萧冉这副平易近人的样子,让那些精甲士卒都在心里认定,这萧爵爷看得起自己,好相处。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这个道理那些士卒是明白的,所以,他们心里都对萧冉格外有好感。

    其实,萧冉这么做是有私心的。并州府库空虚,这军饷至今还没有送来,可大战就在眼前,想让这些人拼命,就要善待他们,对他们好一些不吃亏。况且,这人心都是肉长的,你怎么对待人家,人家就会怎么对待你。

    萧冉如此待人,那些士卒的心里便想着,这爵爷看得起自己,自己就要给自己长脸,这到了厮杀的时候,定然不能惜命,做出个样子来给萧爵爷看看。

    几乎同时,老何还经常在军中讲杨文和萧义军的故事。每次开头时,老何总是先说萧冉给自己那个小随从赐名的事情,然后,便是那个感天动地的故事。最后,故事结束时,老何都会说,这府军以战死为荣,杨文做到了,我那小郎也做到了。

    那些听故事的士卒听到此处时,脸上都是一副钦佩的神色。而在他们心里,一个厮杀时不畏死,一个肯为他人豁出命去的人,都是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他们也想做这样的男人。就这样,这些并州男儿的血性就被老何激发了。

    萧冉看到没多久,老何讲的那个故事在军中已是人人皆知了。而那些士卒的精气神也有了一些变化,脸上也都是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萧冉便在心里感叹老何这教化众人的本事还真厉害,该是给他派个差事才行。

    在一次闲聊时,萧冉说起这事,便表扬了老何两句。结果,老何瞪着眼说道:“萧爵爷是忘了吗?不是你说的,要让杨文和萧义军的事迹人人皆知吗?我不过是奉命做事,不过,我心里也是真的想他们了……”

    萧冉想了想,想起自己是说过这话。那还是在安葬了为护粮战死的那些人后,自己在他们墓前讲的。在追悼词里,萧冉说,何为英雄?战场上不惜命是英雄,为他人而死也是英雄。这杨文和萧义军都做到了,他们便是英雄。我等要让所有的士卒知道,也要让王朝的百姓知道,他们是为谁战死的------

    萧冉曾经学过一句话,就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自己的军中,真的需要如杨文和萧义军一般的榜样。

    鉴于老何做思想工作的能力不错,再加上自己的爵爷府还远在数千里之外,萧冉就让老何做了全军的行军大总管。

    “给我当管家当的不错,那就给全军当个总管家吧。”萧冉是这样对老何说的。

    老何谢过萧冉后,就问自己和独臂汉子两个谁管谁?

    萧冉笑了笑说道:“他管打仗之事,其余各事都由你管,简单点说,就是各负其责,一前一后。”

    老何一听,顿时就有了做了将军的感觉。只是,自家打仗也很厉害,真到了这厮杀的时候,照自己平时与李将军的交情,带一支队伍独挡一面他定然是肯的。

    正当他这么想着的时候,就听萧冉说道:“你是知道的,军中缺少带兵的将军,咱们只能一人分为两人用。虽说你是总管,可打起仗来后,人人都是将军士卒,就是我自己,也要身先士卒,带头冲锋。”

    萧冉话音刚落,老何顿时抱拳肃然说道:“但有我等,爵爷必不用涉险。”

    萧冉一听,也动容说道:“想当初没有你等,我早已被豺狗吃的渣都不剩了。现在,在我心里早已把你等当做家人长辈。自此以后,咱们在家中另论,在军中,则是生死兄弟!”

    老何一听,基本上已经感动的说不出话来了,只是瞪眼看着萧冉,脸上却已是涕泪交加。

    他觉得,这时候就是给萧爵爷挡刀,他也会毫不犹豫,心甘情愿的。

    此事过去没多久,并州军中就有了一个这样的说法。“同在一军中,便是袍泽,便是生死兄弟。同进同退,共生共死。富贵同享,苦难同当。”

    萧冉看着那些每日早上都要宣誓般的这么喊一遍的那些士卒,就在心里说道:没有信念的军队,就是没有灵魂的军队。



第四百一十三章伤心啊
    又过了两日,萧冉还是没有等到叛军。望着空旷的城外野地,萧冉不仅对自己那个引狼入室的招数产生了怀疑。

    是叛军不知道并州军又回来了,还是叛军已经不把自己这些人当回事了?想了一会后,萧冉就去找吴县令了。

    萧冉找到吴县令的时候,他正在组织粮车,准备利用自己监察使的身份,到西北方向的另一个郡县去征集粮草。看到萧冉来了,吴县令便开玩笑说自己省了一趟腿,不用专门去报告他了。

    萧冉看着满面笑容的吴县令,顿时就觉得自己当初没有往死里整他真是万幸。

    “叛军不至,恐怕不是不想来,说不定他们是想在我等想不到的时候偷袭我等。”吴县令知道萧冉的来意后说道。

    萧冉想了想也是,先前并州军来此,叛军与万将军有勾结,自然敢以最少的人马对付并州军。现在他们这招已经没法用了,又不能派出大队人马,最可能的招数就是偷袭。比如,烧毁粮草这个老套却十分有效的招数。或者是,来收买自己。

    “这城中回来的百姓已是越来越多,虽然我命手下详加盘查,又想出了五户联保的招数,可还有一些百姓,以房屋已被焚毁,家人和邻居俱以罹难为由,散居在这城中。若是开战,这些人不知敌我,说不定会背后捣鬼。萧爵爷,此事该想个办法才好。”

    吴县令一边调度车辆,一边对萧冉说出了自己的忧虑。

    萧冉从第一天进城开始,就发布了军事管制的命令。规定凡是夜间出行的,被巡夜的士卒抓住,先关起来再说。若是无人具保,就不释放,一直关在牢房里。

    现在吴县令说出散居着的那些人,萧冉觉得是个隐患。万一里面有叛军的探子,趁着看守松懈,将这座用以屯粮的府库烧毁,自己那些人就在这里呆不住了。

    “此事好办,我这就让仇校尉带些人,把他们集中起来,送到正在城中给百姓修缮房屋的那些士卒那里,让他们也挣口饭吃。”

    “这样甚好,一则管住了他们,二则解决了那些人的生计。”

    两人谈妥后,又说了些话,然后萧冉就看着吴县令带着运粮车浩浩荡荡的走了。

    人是可以改变的,从善至恶,也可以从恶至善。萧冉站在扬起的尘埃中想着。

    这天夜里,就在萧冉坐在府衙中冥思苦想,想找出一个引叛军来此的招数时,已经被萧冉临时任命为后军将军的仇校尉来了。

    “萧爵爷,果然不出你所料,那些人里有叛军的奸细。”

    原来,仇校尉将城中散居着的那些人带到修缮民房那处后,到了夜间竟有人想跑,被仇校尉抓到后,一顿毒打便招了。

    “那探子招供说,只这城中火起,南诏军便至。”

    萧冉一愣,心说这事大了。城中火起,叛军就至,这说明叛军离这里不远啊!

    可自己每日派出去的斥候回来都说没见到敌军的影子。难道他们藏在某处,那些斥候没发现吗?

    想了想,萧冉赶紧让周继去找张十七郎,然后命仇校尉继续严加审问那名探子。

    张十七郎来了后,萧冉劈头就是一句,“斥候前出多少里?”

    “五十里。”张十七郎赶忙回道。

    萧冉想着这一来一去就是百里,再加上盘桓哨探的时间,已是一日中最远的侦察距离。

    “都去的哪几个方向?”萧冉怕自己没有交代清楚,斥候有遗漏的地方。

    “遵爵爷的将令,我等去的地方是城北,远处山脚下,城东分做三处,皆直出五十里。”

    萧冉想了想没有什么遗漏,便想着是不是这南诏军中,也有精于探查的斥候,知道这斥候最远能到哪里。如果是这样,南诏军应该就在离壶关五十里以外的地方。

    “明日你带人亲自去,每人两匹马,只去东边。”萧冉果断说道。

    “那北边……”

    “北边无事,不必再探了。”

    张十七郎领命后走了。萧冉想着北面山中埋伏着近一千并州军步卒,看来隐藏的极好,让十七郎的手下也没有发现。

    只是,北山离壶关远了些,那一千士卒隐藏在那里,这里要是真的打起来,他们顶多也就是捡点剩饭吃罢了。

    张十七郎走后没多久,仇校尉又来了。

    “那探子确实不知南诏军此时在何处,得到的指令只是让他烧毁粮仓,其余事不用他管。这火起南诏军便至,还是他听一位同伙说的。”

    “他那个同伙呢?”

    “拒捕,被砍死了。”

    萧冉瞪他一眼,心说被砍死那位定然级别高一些,知道的事情也多一些。

    “萧爵爷,这……”

1...144145146147148...197
猜你喜欢